Do you remember your university live?

Time past so far, I have already left the university for eleven years. At that t...
Time past so far, I have already left the university for eleven years. At that time, I have the most memory with my classmates. All of us were happy in school. We played basketball, volleyball, table tennis, ect. But, the time went fast, we had to graduate in four years.
My major is mould, there were fifteen girls in our class. in that field, girls were not worse than the boys, when we graduated, we had three girls joined the party and none of the boys.
Anytime, anywhere, I miss you, my classmates. Do you miss me ?
收起阅读 »

15th July,2014 (Miss somebody)

My son went to his father’s firm after the close school, he is in another provin...
My son went to his father’s firm after the close school, he is in another province. Last night, we had a QQ video, I asked my son if you missed me, he answered he did not, I am very upset after hearing he said. I did not speak anymore, but he said“ I miss your cooking, I can not taste good foods here”. It is a terrible excuse, However, I hope everything there goes on favorably. 收起阅读 »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poor children to succeed (寒门难出贵子)

Now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sunny temperatures is 30-35 degrees,today i...
Now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sunny temperatures is 30-35 degrees,today is sunday have a rest , It was rain from yesday to today , finaly today is feel cool , but it is very close and sultary today.

I used to get up early every day,woke up 6 clock, then browse news and listen to English radio by phone.
after breakfast, I watched the Super speaker on Anhui TV replay , because it was the finaly champion game this friday , While this speak talk show is my favorite program, I'm also watching sports programs, such as the World Cup, apart from the speaker talk show I don't like to watch other entertainment programs, i think the many entertainment shows are boring.

I was moved tears when i saw the final champion , especialy that liu yuanyuan of the final champion ,
as the 2014 Super speakers champion whose from Peking University law school student, she speak subject is the poor family children is hard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 at present. because the poor children is less than the wealthy children , they have a wealthy dad , However, as long as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if they keep try hard that they can also become an outstanding talent. such as herself , their family has 3 childrens ,her family was poor that dad and dad were primary school without graduate, but her parent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ivating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she and brother were graduated from famous unversity.she had been cry when she said this , after all, it is very difficult thing for the poor family children is to become outstanding, her speech has resonate with the audience, and of course Her speech was very skilful. She eventually won the Championship.

This subect is our society issue at present, the growing gap between weathly and poor , our poor children don't have any advantages except keep try hard ,otherwise you'll never be success . we all need a society of fairness and the rule of law at present,certainly. what dou you think of this ? dear friends . 收起阅读 »

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体系才是真正的质量管理体系

既然我们讲的是质量体系,那么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质量: 在ISO9000术语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我们可以通俗的讲就是产品本身具有的功能满足...

既然我们讲的是质量体系,那么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质量: 在ISO9000术语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我们可以通俗的讲就是产品本身具有的功能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企业是通过产品获得利润的,如果没有质量,获得利润的能力就会出现问题,那么企业的生存也会出现问题。
我们现在出行经常会乘坐飞机,我们可能会发现乘坐的飞机除了空客就是波音。可是在20年前却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民航除了波音、空客外还有图154以及MD等飞机。但是,慢慢这两种飞机就消失了。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这两种型号飞机的不安全性,在80-90年代那些年中国空难事故频频发生很多,基本都是那些飞机。。。质量不可靠的结果自然而然就是产品退出市场了。这样的道理再正常不过了,没有质量企业生存都会成问题更不要讲发展了。
BMW汽车会给我们什么印象?只要一提起宝马,就会想起一句话,就是:开宝马、坐奔驰。为什么宝马会给我们这样的一种感受?是因为“快乐的驾驶”是宝马一贯追求的理念。这就是他的价值观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我们才会有开宝马的感受。在宝马看来,汽车只是一种载体,是把快乐传递给顾客的载体,宝马卖的不是汽车,而是快乐。这样的话,宝马汽车不仅有功能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满足。我只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好是很容易的,坚持1-2年做好也比较容易,但是如果要坚持一百年把它做好,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历史不是一天形成的,质量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能够屹立百年的企业一定有能够使它长盛不衰的优良传统和好的习惯。拥有一代一代传递的精神。
企业需要有一种体系能够促使大家不断去追求共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是企业的质量方针,这样的价值观如果没有一个思想、行动体系的话,是不可能把企业的精神传递下去,所以,就需要有一种体系来维持。这个体系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核心是: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质量方针是通过质量目标实现的,而质量目标是通过质量活动实现的,这个质量活动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能够能够确保顾客要求得到满足的好的规范;一个是能够确保百分之百准确的好的执行。我们内审员在这个体系中就是担负确保执行的作业,因此,我们的工作队体系的运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加执行这样的组合就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前面一直在讲,企业的价值是靠顾客满意实现的。在质量管理中8大准则的第一个准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企业首先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的期望,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是我们的顾客是谁?就要识别清楚顾客是谁?顾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我们通常理解的顾客都是使用我们产品的顾客,那是外部顾客的概念,内部顾客就是在流程中后一个过程就是前一个过程的顾客。质量管理体系其实就是围绕顾客满意开展的。外部顾客决定我们管理体系的总目标是什么,我们是围绕着外部顾客满意展开质量体系的。为了确保外部顾客满意,我们首先识别出外部顾客是谁并制定满意的目标是什么。之后,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建立内部的过程管理体系,这个过程管理体系是由一个个小的过程连在一起的,前一个过程的输出就是后一个过程的输入。如果前一个过程输出错误,那么后一个过程的输入一定是错误的,这样整个流程就会一直错下去。因此需要通过规范这些内部的输入和输出,来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我们需要从顾客要求开始去识别一个个过程的输出,制定管理标准并进行监测管理。这样在过程中,每个前过程都是把后过程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输出目标来管理的,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顾客满意的质量体系,是通过内部过程中的顾客满意达到外部顾客满意的做质量管理体系。

收起阅读 »

客户满意不只靠满足要求

原帖 好久没来论坛了,这几年确实太忙了。 这个帖子原本想发到灌水区,确实是我最近有些抱怨。不过想到还是有问题想拿出来讨论的,就发到了这里。 我所在的公司是生产...
原帖

好久没来论坛了,这几年确实太忙了。
这个帖子原本想发到灌水区,确实是我最近有些抱怨。不过想到还是有问题想拿出来讨论的,就发到了这里。
我所在的公司是生产大型医疗设备的,这些天公司在接受韩国人的GMP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分歧,大多是细节问题,不是很重要。
今天对方提出了对成品检验项目应该进行多次检查的要求,我据理力争,闹得很不愉快,最后对方很强硬地说,如果不这样,那么这次就不会给通过。问题如下:
产成品的检验项目基本都是电器参数的测量,主要是频率的测量。检测项目依照行标、企标的要求制定,并稍严于相应标准,即使如此,检测参数的允许误差范围也是很大的,基本在1.1MHz,10%~到15%的范围内。我们采用示波器测量,对测量值做记录。对方要求进行两到三次的测量,并记录后取平均值。
我拒绝的主要理由就是测量工具的精度范围远远小于允许误差范围,多次测量取平均没有必要,并举例了一些不良影响,对方还是强硬坚持。
之前一直有些激动,觉得没有道理,现在冷静些了,想到了这里,行听听大家的意见,难道真的该如对方要求的去做么?

回帖

旷野 - 质量相关

难说对错,你们能证明统一设备输出的稳定性吗?这是设备本身的变异。与测量设备无关。客户要求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他们的担心和怀疑在哪里。你注意力集中在测量误差上了
退一步讲如果只是客户的不信任,你们可以与客户约定一段时间或数量按客户要求提供数据。如果长期作,需要考虑额外成本,不只人工,还有节拍,周期,周转率这些额外成本。
2014-07-11 18:58 5 条评论 编辑 没有帮助 收藏 分享

回复 fsw0812 • 2014-07-11 23:01
你说的很有道理,和我当时的想法是一致的。这样做额外增加的内容有很多,成本一定是有的。对方的理由就是认为这样做会得到更好的产品。在我看来这个理由很荒唐,可除了争执,又有什么办法呢?使我感觉到韩国人的固执,反过来他还说我是“保守派”!

删除 回复 旷野 • 2014-07-12 00:19
如果你确认可以满足合同上的技术,质量可靠性要求,那么客户这个要求就属于超出合同约定条件了,你不必答覆客户,转到销售部门处理。常见的情况是技术要求明确,质量要求应该有不过比较粗,你们也能满足,可靠性的约定不明确,这个就属于谈判和客户服务技巧了。你们公司的话语权有多大?对方质量部门在供货后没问题的情况下,话语权并不大,看对方采购的态度。

删除 回复 旷野 • 2014-07-12 00:29
刚注意到你们是生产大型医疗设备的,我的观点应该算小批量生产。客户的要求也未必没有规范,这种东西技术质量协议和引用标准应该在附件里写的很清楚。你查查合同。医疗产品定型后可以持续改善吗?我印象里不能。但见小批量的东西弹性大,你们不是卖给终端客户的?终端客户应该没这个水平。

删除 回复 旷野 • 2014-07-12 00:37
按我和韩国人打交道的经验,韩国人是认真和讲道理的,你的逻辑上说的过去,他们会接受的,并且会道歉,韩国人和日本人区别不是很大。态度柔和,原则强硬。应该不难对付,当然我说的是韩国本土人员,中国化后的韩国人不是很讲理。

回复 fsw0812 • 2014-07-12 10:08
@旷野:感谢您认真耐心的回复,谢谢!
我们这次是韩国GMP审核,已经通过了。并且正如您所说,韩国人也向我表示了歉意。
我们公司确实是小批量生产,鼎盛时期年产百台,现在是月产1台。
这次是我第一次与韩国人接触,果然如您所说,很认真,很坚持原则,在这方面确实有我该学习的地方。 收起阅读 »

Relax

it is sunny and very hot today but my mood is not very well. so i want to write...
it is sunny and very hot today but my mood is not very well. so i want to write it down and relax myslef.
why am i not happy? i am thinking. i have gotten my job in guilin for five months. As a SQE,everyday i repeat the same life,my company is a new establishing company that is very abnormal. the company work culture is not very well. when something happened, people like to pass the buck. so sometimes i feeled awful, because we are not a team, we can not make it very well.

well, i am better, when i wrote upper words. tomorrow is a new day, so forget unhappy thing and keep passion. anyway, i try my best to do everything.
goodbye today, expecting future. 收起阅读 »

输不起的球队!

近期订单减少,为了增加员工娱乐活动,特举办了篮球赛。公司每个部门的领导协商了下,提出了A、B、C、D、E、F、G七支篮球队,有的篮球队是由某个课,或者某两三个课...
近期订单减少,为了增加员工娱乐活动,特举办了篮球赛。公司每个部门的领导协商了下,提出了A、B、C、D、E、F、G七支篮球队,有的篮球队是由某个课,或者某两三个课组合而成。
比赛规则制定而出,采取积分制,比较取前三,循环赛。比赛都已进行了两三场。今天A、B球队提出他们将整合成一支球队,因为有一两个员工的离职,造成打球人数太少,无法进行,并将此事每支球队领导电话告之,球队领导碍于面子部分同意,部分建议还是继续分成两队打,“毕竟之前游戏规则都订制好了,而且G球队比A,B任何一队都弱,他们都是秉着重在参与,且目前A、B球队都有七八名成员”。但是A、B球队还是坚持说合并成一个球队,后来谁都不想得罪人,最终默认之。
A、B球队以外的队员得知这个消息,几乎都表示抗议,对此种做法表示很愤怒,这明显就是为了夺得第一(A队有两名厂队成员、B队有三名厂队成员,这样一组合,首发五名成员都将是厂队成员,这实力已经就是第一了)甚至下午即将比赛时C球队队员不参与比赛“罢赛”,最后通过C球队领导的内部沟通才同意比赛。
此时,意外再次发生,C球队有一名为兄弟公司在本公司学习成员a,a将代表C球队首发(a个人篮球能力较好,甚至能够影响一场胜负)。此时D球队领导d认为a非本公司员工,将不得参与球赛。d与C球队领导c沟通,“a是不能代表C队参与”。领导c很强势的说“为什么不能参与,都在本公司学习了快一年,重在参与,如果你们D球队不打的话,就不要打”(其实他c比谁都想赢的比赛)最后就是一轮争吵,最终a还是上场了,因为c比d的职位更高,球赛组织不敢与c抗争,选择默认a出赛,而其他队成员对此也很愤怒,但是他们的领导都不想与c争吵。
而我就是那个悲催的d,原本我的队伍将有可能争取第一的,但是因为A、B球队的组合以及C球员的外援a。现在基本上就是第三了。因为一向而来,我的品保课在公司内部就比较弱势(我刚升上来不久),我想取得比赛的第一,让公司其他部门及公司高层能够稍微的改观点,最起码还是有厉害的一面,这个将由公司BOSS颁奖。当然课内员工的技能水平也在强化,培训当中,毕竟这个才是重点。而我自己也在学习中,让自己更加熟悉公司的各项程序,且慢慢强势起来。不过还是发现程序书始终是程序,上层领导的一句话将否定程序的一切。所以学习察言观色,为人处世将是比学习岗位知识更重要的一事。 收起阅读 »

关于罗永浩,关于砸冰箱,关于锤子手机,关于老罗的质量观:开除整个部门。

关于罗永浩,关于砸冰箱,关于锤子手机,关于老罗的质量观:开除整个部门。 罗永浩这个人,不知道论坛里有几个人清楚。 我最先知道老罗,是关于老罗砸西门子冰箱的事情,...
关于罗永浩,关于砸冰箱,关于锤子手机,关于老罗的质量观:开除整个部门。
罗永浩这个人,不知道论坛里有几个人清楚。
我最先知道老罗,是关于老罗砸西门子冰箱的事情,当时觉得,无论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做到零缺陷,老罗显然是过激了。
后来百度查询过他的相关资料,办过牛博网,高中毕业创办英语学校,之后网络听过他的几次演讲,的确很牛逼的一个人。
后来再到锤子手机,从锤子ROM开始,我就在想,这丫的终于做实业啦,坐等丫的产品出问题,看怎么收场。
后来再到锤子手机发布会,单口相声的确说的很棒。坊间说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罗永浩重新定义傻逼。这话说得,无论对错,老罗都是赢家,至少老罗出名了,赚来了眼球,有更多的人关注,吸引来了风险投资。没有这些,锤子手机即便再好,也只能胎死腹中。
所以,我一直觉得,罗永浩具备黄章对于客户,对于产品的把握。具备雷军的出色的营销能力。
罗永浩的质量观,除了问题开除整个部门。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管理的核心:顾客为关注焦点。老罗打算开除那个部门?第一次看到一个品控方面的外行说这样的话,真心对锤子手机的质量不抱什么希望了! 收起阅读 »

July 11, 2014 Friday on birthday

Yesterday it was my birthday. It was a normal day. Got work and off work. No one...
Yesterday it was my birthday. It was a normal day. Got work and off work. No one call me to say happy birthday except my best girl friend Peng. Because her son’s birthday and I are on the same day so she can remember. I thought to invite Ivy to go out eat. But I found I forgot to take money. So got off work I ate some fruits while I watched an American TV show which name is the one hundred.

When almost 11 PM. my husband called me and asked “are you unhappy? Why didn’t call me all day?” I didn’t want to say any words. It is my birthday but my husband and son were not greeting to me. It likes nobody care me .I feel alone and depressed. My husband and I are weekly couple. On Wednesday I asked him “need me to go home tomorrow?” he said “No, we are busy too” last weekend he called me said he will give me a surprise and Let me guess. At the end I know the gift is a durian. He said it is my favorite fruit. I am both funny and annoying. My habit is eating fruit at dinner. All fruit I like too.

Maybe I am sensitive. I decide cool a few days to him.
收起阅读 »

李嘉诚给年轻创业者们的忠告

1.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2.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
1.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2.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
  3.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4.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5.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6.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7.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8.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9.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
  10.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
  11.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12.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13.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样,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话,在打第二杆时,心更要保持镇定及有计划,这并不是表示这个会输。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样,有高有低,身处逆境时,你先要镇定考虑如何应付。
  14.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警惕自己,若我继续有这个骄傲的心,迟早有一天是会碰壁的。
  15.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16.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
  17.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 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18.人才缺乏,要建国图强,亦徒成虚愿。反之,资源匮乏的国家,若人才鼎盛,善于开源节流,则自可克服各种困难,而使国势蒸蒸日上。从历史上看,资源贫乏之国不一定衰弱,可为明证。
  19.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20.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
  21.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豁达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长江?
  22.在我心目中,不理你是什么样的肤色,不理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即有长期的打算,我就会帮他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23.一个总司令,是一个集团军的统帅,拿起机关枪总不会胜过机关枪手,走到炮兵队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但作为集团军的总司令不要管这些,只要懂得运用战略便可以,所以整个组织十分重要。
  24.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25.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26.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只有反过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都对。
  2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28.在我的企业内,人员的流失及跳槽率很低,并且从没出现过工潮。最主要的是员工有归属感,万众一心。
  29.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30.我老是在说一句话,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一个人你要跟他相处,日子久了,你觉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样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可以信任他;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就可以做你的亲信。
  31.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32.有金钱之外的思想,保留一点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33.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34.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防备坏人的猜疑,算计别人,必然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既没有了朋友,也失去了事业上的合作者,最终只能落个失败的下场。
  35.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36.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
  38.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告诉给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
  39.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40.如果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41.我生平最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当完成这些信诺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42.世情才是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大家信服并喜欢不容易?
  43.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44.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我引以为荣的事。
  45.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并没多要财产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做多点对人类、民族、国家长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
  46.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47.如果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
  48.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
  49.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50.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51.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不单要努力,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有忍耐力,提出自己意见前,更要考虑别人的意见,最重要的是创出新颖的意念……作为一个领袖,第一最重要的是责已以严,待人以宽;第二。要令他人肯为自己办事,并有归属感。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当规模扩大至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去参与工作,但不一定是走在前面的第一人。要大便要靠组织,否则,便迟早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百多年的银行也一朝崩溃。
  52.未攻之前一定先要守,每一个政策的实施之前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当我着手进攻的时候,我要确信,有超过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53.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
  54.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55.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
  56.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忍不拔,虽然历史上有过受辱挨打的过去,但是现在走正确的道路必然会有着光明的未来。无论哪个民族和人民,都是爱自己国家……
  57.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和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58.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59.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60.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61.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
  62.当你作出决定后,便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走,常常记着名誉是你的最大资产,今天便要建立起来。
  63.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许多。
  64.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以这些,是我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65.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66.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67.在看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受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给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出名,错在高调。这个真是很无奈的过失。
  68.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69.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70.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71.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
  72.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73.一个人凭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最好,但是时间就浪费得多了,如果能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74.下一个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因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和知识,而不是钱。
  75.作为父母,让孩子在十五六岁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只身到外面去求学深造,当然是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为了他们的将来,就是再不忍心也要忍心。
  76.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77.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钱才能解决。
  78.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
  79.万一真的失败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图谋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要一息尚存,仍有作最后决战的本钱。
  80.一个人除了赚钱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如果只顾赚钱,并赔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
  81.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82.尽量挤出时间使自己得到良好的休息。只有得到良好的休息,才会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去面对突如其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83.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84.我觉得一家幸福是最紧要,生意起跌是小事。生意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开心最紧要。
  85.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和就业,最大作用是服务人类的需要。企业是为股东谋取利润的,但应该坚持固定文化,这里经营的其中一项成就,是企业长远发展最好的途径。
  86.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也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效率为核心,重建企业形象。
  87.我们长江要生存,就得要竞争;要竞争,就必须有好的质量。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保证信誉,才能保证长江的发展壮大。
  88.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
  89.领导全心协力投入热诚,是企业最大的鼓动力。与员工互动沟通,对同事尊重,才可建立团队精神。人才难求,对具备创意、胆识及谨慎态度的同事,应给予良好的报酬和显示明确的前途。
  90.对一个职工,如果他平时马马虎虎,我会十分生气,一定会批评,但他有时做错事,你应该给他机会去改正。
  91.大部分的人都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又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匹马力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一部分作用。
  92.中国古人讲: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指合乎实际情况,合乎道理。变是一定要变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千变万化的。
  93.要给员工好的待遇及前途,让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当然,还要有良好的监督和制衡制度,不然山高皇帝远,一个好人也会变坏。
  94.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钱,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95.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且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是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在进取方面是很不够的。
  96.一间小的家庭式公司要一手一脚去做,得当公司发展大子,便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令他们感到安心,这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之道,简单来说是知人善任,但在原则上一定要令他们有归属感,要他们喜欢你。
  97.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98.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据香港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长江集团主席李嘉诚通过他的基金会向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捐款超过了50亿港元。
  李嘉诚日前表示,关注近期的政改争拗,香港不能承受不安定。他呼吁大家为了香港前途好,不要为选票而出位。他也相信,香港绝大部分人都是爱国的,而他个人更是热爱国家、香港与中华民族。
  李嘉诚认为,爱国不论贫富,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爱国是与生俱来,无分阶级地位的,一个人一定要有国家及民族观念,不论贫富都要爱国爱家。如果一个人没国家民族观念,即使富有,也实在令人惋惜。 收起阅读 »

联想,你离客户到底有多远?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我的Thinkpad T420用了快3年,还有3个月过保,前些天左边屏轴上铆钉断裂(在机器内部,外边看不到),屏盖无法合上了。本地服务站现...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我的Thinkpad T420用了快3年,还有3个月过保,前些天左边屏轴上铆钉断裂(在机器内部,外边看不到),屏盖无法合上了。本地服务站现场拍照,判断外观正常,无损无摔,帮我申请免费更换屏轴和A壳,但是最终被联想拒绝,理由是屏轴损坏属于使用损坏,不在保修范围之类。

1.联想服务,推卸责任的本质
本地服务站告知联想拒保时,我在联想官网的服务入口进入,上报了我的序列号,系统检测并告知我还有89天保修期,和在线服务工程师A沟通(文字聊天,我保留了记录)。工程师问了问情况,告知相同的结果“属于外观问题,不能保修”。我陈述应当保修的理由后,他说:“我是负责软件技术支持,维修的事情还是联系热线电话吧。。。他们那里的权限高”。 我说:“这里没说是软件技术支持,我是从官网服务入口进入的…联想是不是在逃避责任”。说到这里,他说同意再申报一下,还让我提供一下本地服务站联系方式等。我晕,我直接在联想网站找到发给了他,还提供了服务站检测工程师电话等等。A说明天会有工程师联系我。

2.霸王逻辑--不做深入分析,以外观断定责任。外观损伤就是使用不当,让用户承担损失。
第二天,联想另外一个工程师电话B联系我,从电话号码看,是徐州的区号。
我给客服讲:屏断裂可能存在多种原因。例如a)使用不当,摔,碰,自拆等;b)屏轴质量问题(铆钉金属内有裂纹,空洞等);c)其他部位问题,例如屏轴阻尼过大。。。联想仅仅通过一张照片,判断为“屏轴断裂属于外观问题,是使用不当,不属于保修范围”,是什么推理逻辑?客服不停地重复一句话:“屏轴断裂属于外观问题,是使用不当,不属于保修范围”。当问到推理逻辑时,他回答,他们仅通过外观来判断,还列举了一系列可能导致断裂的使用情况。你这是只是在猜测,照片也表明,我的机器外观完好,无碰无摔,服务站也判定可免费更换的。
客服甚至还说,Thinkpad是高端商务机器,屏轴有质量问题的机率很小的,断裂应属于使用损坏。我反驳,任何产品都不可能是0失效率,飞机也会坠落。你如何断定我的这个屏轴断裂就是没有质量问题?
在制造企业呆过的人都知道,产品失效了是要做失效分析的,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分析断裂的根本原因(例如检查断裂面痕迹,有无旧痕,有无材质空洞等,检查屏轴阻尼是否正常?)。联想是一个国际性大公司,不明白这个流程?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吗?是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吗?还是店大欺客?
对于零售客户,联想可能是无法针对每台失效产品做以上详细分析的,成本应相当高。我认为可以接受“断裂原因不明”的结论,对于责任不清的,保修期内免费维修是理所当然的。
上网搜了一下,Thinkpad断轴,大把大把的。都是不保修。

3.黑心收费维修
第三天,工程师B告诉我,其实你自己买套配件也就100多块钱,我可以让服务站免费为你安装。如果在联想订购配件的,整套维修价格是900多元。我之前taobao了一下,知道A壳也就60元,屏轴1对也就80元左右。我一直认为淘宝上的可能是假的,联想这么一说也就知道了,官方的也不过如此。但是价格可是高的多。
即便如此,我不同意自行购买配件。我在意的不是钱多少的问题,是在意联想推卸责任!

4.店大欺客—对于零售客户,压根就没有放在眼里
事已至此,我知道保修的可能性不大了,我告知工程师B:“不保修也没有关系了,我们的对话我都有录音,我会和广大网友探讨探讨。。。”。B说:“那你随便了!”。我想这件事情就结束了,我的电脑付费维修就可以了,我不想耽误工作。
没有想到过了几个小时,B工程师再次电话给我:“你们公司用了多少台这样的电脑?”我说50~100台吧,但是不是集中采购的。他说他帮我申请下大客户服务… 我第一次表示感谢。(说实话,以上A,B工程师都是优秀的员工,对于他们的努力我很理解,以上所有的言论都不是针对他们个人的)。
过了一周了,到了周一B工程师给我电话,说还是没有申请下来。并且从服务站得知我的机器已经付费修好。他表示可以送我一个16G U盘。我说不需要了,其他的字一个都不想多说。他重复了几遍,要免费送我U盘,让服务站申购,并给我带过来。我再重复:“我不需要了!”。
这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5.作为国际型大公司的联想,你离客户有多远?
整个维修从开始到结束,联想一直都在推卸责任,一会北京工程师,一会徐州工程师,一会本地服务站,一会找大客户经理,你要是打服务热线,我告诉你每次都是不同的人接听,你需要将你的问题一遍一遍的重复。总之没有一个解决了你的问题。最后让你感觉他们都在为你服务。实际上他们离你很远,他们有的是时间,今天让你等24小时,然后再等48小时,然后再等5个工作日,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你知难而退,自愿放弃。
联想,你离客户到底有多远?给我一个再次选择你的理由?

收起阅读 »

Do you rember these games?

children nowadays rarely know outdoor games. Do any of you who were born in the ...
children nowadays rarely know outdoor games. Do any of you who were born in the 90s or before remember those games that had brought us so much joy and happiness? Let's take a walk down memory lane of those games most of us played in the good old times.
Chicken vs EagleOne acts as the eagle, one the hen and the rest as chickens. The game goes like this: the "hen"and the "chickens" stand in a line with the "hen" in the very front spreading both arms to protect the "chickens" and each one clasping the clothes tail of the one right in front of it. The "eagle"should seek every opportunity to catch the "chicken". If one "chicken" is caught, "it" should exchange the role with the "eagle".


psbCAPOYHXC.jpg


Rubber band skipping
Rubber band skippingThe game is typically played by three players with a rope of about 5–6 feet in length that hasbeen tied into a circle. Two of the participants face each other about 3 feet apart, with their feettogether, and position the rope around their ankles so that it is taut. The third player (the jumper)then stand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rope and must accomplish a specific series of moveswithout making an error or pausing.


psbCANMK6SA.jpg

收起阅读 »

July 8, 2014 Sunny and hot Tuesday

Xing is my old sister’s son, he is from my hometown to came to SHENZHEN l...
Xing is my old sister’s son, he is from my hometown to came to SHENZHEN last weekend. My old sister wanted me to buy some clothes for him. When ex-sister-in-law left, my little nephew lives with my old sister. I bought a set of clothes for nephew incidentally. Today my little nephew send a voice on QQ for thank me. I heard he was very happy. In the past I often buy some gift to him on especial days, but I didn’t hear he say thanks to me. I am sentimental and I know he must miss him mother very much. I feel he is very poor. His mother left didn’t say any words.

People didn’t choose his parents, however parents made a choice to bring he or she come to this world. So when kid not to age of 18, parents have responsibility to feed、educate and take care he or she. kids shouldn’t be surfer Adult’s mistake.
收起阅读 »

MINTAB控制图单值图分阶段制作方法

在做DMAIC改善时,我们经常要比较改善前后,优化前后的效果。这个方法通过数据的单值图可以很直观的呈现。
在做DMAIC改善时,我们经常要比较改善前后,优化前后的效果。这个方法通过数据的单值图可以很直观的呈现。

体系运行报告(初到公司一个月)

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本人工作五年,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算上今年5月刚换的企业,已经在3家单位工作过了。总体说起来规模是一家不如一家,从完整的生产型国企(原材料加工...
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本人工作五年,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算上今年5月刚换的企业,已经在3家单位工作过了。总体说起来规模是一家不如一家,从完整的生产型国企(原材料加工一直到产成品)-组装式生产-OEM式生产(感觉更像是皮包公司),我的事业成下滑趋势。曾经也挣扎过不想做体系,结果转到了质量管理,现在又转回来了,命啊!
好了,磨叽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也烦了。说说我现在所在的企业吧,OEM生产模式,员工约150人。老板去年对体系工作还很支持,今年就别提了(有关系找到订单,重点都放在找OEM厂家上了),弄个内部审核请了几次都不去,可公司还整天嚷嚷体系落地,我到这儿不到一个月,从内审策划(计划、检查表、首末次会纪要)到审核(12个部门)都是自己搞的,回来还要编审核记录(又不敢按OEM生产写,认证范围是设计、生产和销售)。这不管代让写个体系运行报告,结合内审情况我就编了一个,与各位分享,欢迎指教!




- xxxx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6月份按照《内部审核方案》策划安排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要求对体系覆盖的12个部门进行了审核,7月份就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下面结合内部审核发现就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一、文件、记录控制(文件、记录是体系管控的基石)
文件管控:公司编制、下发了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在内的24份文件,上述文件的编制、修定及下发由管理部主控,综合内审证据来看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现场使用及发放记录能够满足标准要求,但存在部分文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或适宜性差的问题,如《采购控制程序》是按自主生产模式编制的,与其部门三层管理文件存在矛盾。程序文件的修订也将作为后续工作的重点。
部门级管理文件目前由各部门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批,管理部无法及时完整的进行管控。针对此问题管理部正在草拟通知,增加管理部审核流程,以便对体系文件的及时把控。针对外来文件的管控,法律法规由公司办公室进行识别、获取,就审核情况来看需增强新法规的定期识别、收集并明确获取渠道。外来文件中的技术标准由技术部提需求,报管理部统一采购纸质标准并入档,下发时进行登记,符合体系要求。
记录管控: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记录由管理部进行备案、汇总,编制《记录控制台账》。目前问题是如何确保“账物”相符,首先各部门需建立记录表样变更提报意识,即记录表样变更时须及时通知管理部,管理部更新台账及表样。再者,管理部也会通过内部审核、监督审核方式对各部门记录的使用、保管、表样格式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协助解决。
从文件、记录的内审情况来看,目前管控较好的是生产部,如:建立了《资料下发记录登记表》对下发到技术、质检、车间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图纸等)进行记录,接收到的文件建立了《文件接收记录表》,管控较规范。检验记录进行统一归档,现场查看记录保管、检索均符合要求,可作为内部标杆进行推广。
二、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
目前管理部负责公司总部及生产部环境因素、风险源识别及评价,难免造成识别不全、不到位的问题发生。公司危险源的识别还需要扩大范围,提高部门的参与性,但结合此次审核实际情况(人员能力及配合态度),目前仍建议采用企管部统一识别、分析的方法,发布前各部门进行确认。
三、与顾客有关要求的评审
现状:市场部通过国网招标系统平台获取招标文件,以会议形式组织技术部人员对招标文件进行评审;确定投标后,营销中心及技术部分别编制投标文件,经审核批准后报招标人;中标后,营销中心组织合同立项审批;合同批准签订后,营销中心下发《流程单》到技术部,上述流程符合体系要求,但须确保相关记录的保留(招投标评审记录、签合同前的审批记录、合同变更记录)。现场审核过程中,除未提供投标文件评审记录外,其余符合要求。
合同评审现状:经与部门经理沟通,合同都是固定模板(企业无权更改),且与国网签订合同时只能按投标阶段确认的产品、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期及其他履约条款等签订合同(企业不得更改),因此再对合同进行单独审批没有实际意义,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接受合同或订单前要进行评审,且应保持评审记录”(实际执行《合同立项审批单》,但内审中发现审批单时间晚于合同签订时间,与体系要求不符),所以在综合体系要求及行业特点的情况下。我建议:
1、国网、散户合同评审保持现状,但要确保外审检查时《合同立项审批单》时间要早于合同签订时间。
2、对国网空白合同模板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记录,以此作为对合同的评审记录,散户合同仍按1条执行。(如国网合同模板不变,此合同审核证据即有效,无须在针对每个国网合同进行审批)
结合现状推荐采取第一条建议。
(之前分合同审批和立项审批两个流程,但两个审批流程都是一样的手续,太繁琐,因为合同都是固定的模板,且绝大多数合同都是中标而来,产品、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期、其他履约条款等都是固定的内容,后来就把合同审批省略了。)
四、设计和开发过程
现状:设计和开发任务目前由市场技术部和生产技术承担,市场技术部主要输出配置清单,生产技术负责自主生产产品的图纸、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的编制。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按照7.3实施设计和开发,即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及变更进行控制(均要求有记录,即使修订文件但相关的记录也必须提供),审核过程中技术人员也反馈,技术很多时候接到的是急单,如果真按体系的流程走下来,时间根本来不及,只能是先做着后补记录。此问题是质量与生产效率之间的一种矛盾,也是体系推行遇到的客观事实。
五、内部审核
此次我全程组织、实施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就活动本身有如下体会:领导重视程度不一、全员参与更无,从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策划阶段开始到现场实施审核基本上就是“两个人的战斗”。公司要求管理体系落地,个人认为做好内部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完善体系,就是一种体系落地的具体表现。下面我就做好内部审核工作一些探析:
1、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管理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领导的作用极为关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涉及到体系的各职能部门和所有过程,只有企业的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内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贯标工作才能有所保证,企业认证注册后才能继续努力,实现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
2、审核队伍的精心建设
  从某种层面上看,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左右着审核的效果。首先,聘任合适的审核人员,这点非常重要,就我之前组织内审的经验表明:很多有能力但无意愿的人承担审核工作效果很差,反倒是刚毕业或有意愿的员工能够认真审核。我发现公司选择的内审员基本上都是各部门经理(可能出于稳定性的考虑),个人觉得有点不太合适,因为领导工作都比较忙又增加审核任务,易导致无法按时、按质完成审核的问题,所以内审员数量不必过多、职位也不一定很高,有体系方面学习意向是最主要的。再者,要对审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核技能和审核技巧的培训,包括ISO9001标准的培训,当然仅通过几次培训就能够熟练审核也是不现实的,审核能力的增长是一个日积月累沉淀的过程,在培训之余还要多看标准,否则再多次的培训也是徒劳。
3、审核工作的严谨务实
  内审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来推动和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因此,审核工作必须严谨务实,必须富有成效。我以为,内部审核工作首先应重视审核准备,包括成立审核组、编制并安排好审核计划、准备工作文件等内容。同时,审核组各成员(不能只是某几个人)要根据计划安排,按照编制要求提前编制检查表,准备现场审核记录清单,为审核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
   最后是几点个人观点(仅供沟通):
1、目前xxxx约80%以上产品采用OEM生产模式,而体系覆盖范围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矛盾点:体系文件中又不能按实际模式来写),所以造成体系文件与实际存在偏差,造成一方审核编资料,二、三方审核补资料的问题,出现体系两层皮,使员工认为体系就是编资料、补记录、应付审核,如果企业经营战略不改变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
2、由于管理体系属于非增值活动,短期内不会看到收益,在此次内部审核时也能体现:领导重视程度不一,全员参与较差。个人观点:如公司处于市场占有率上升期,即订单产量较大、有稳定且充足的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标准的体系流程可能会制约效率,以致影响市场占有率,同时各部门怨声载道,抱怨手上的合同一大堆,哪有时间做这些(即使做了也是敷衍了事)。所以,建议当市场需求稳定或下滑时,再考虑从管理上要效益,可能从领导重视和员工配合情况会更好。
3、根据行业特点,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基本上不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及危险源。从生产上讲,我们没有大批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基本只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所以建议公司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取证即可。
收起阅读 »

每日一悟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雨转晴 只要比较存在,自卑就不会消失,消除自卑的根源在于不去比较。常人以为自卑是金钱多寡使然,殊不知那是比较得出的结果。没有...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雨转晴

只要比较存在,自卑就不会消失,消除自卑的根源在于不去比较。常人以为自卑是金钱多寡使然,殊不知那是比较得出的结果。没有比较,何来自卑,不自卑我们就不会抱怨生活的不公,我们就不会感觉不幸福。抛弃自卑,不在比较,那么将来无论你是贫或富、低或高、贵或贱,都会轻松惬意,幸福美满地活着。
收起阅读 »

关乎于品质相关的吐槽

这段时间有些质量问题一直困扰我,想吐槽却找不到方向;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希望能多些感悟。 先将下自己吧,我进公司的时候才设立客户服务中心这个部门,目前就我一...
这段时间有些质量问题一直困扰我,想吐槽却找不到方向;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希望能多些感悟。
先将下自己吧,我进公司的时候才设立客户服务中心这个部门,目前就我一个人,我在我公司负责抱怨收集和客诉处理,刚进公司的时候不是很懂,只是将问题反映出来,然后跟踪责任部门的处理和改善的确认。因为是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想做出些成绩让自己的资历慢慢成长,然后慢慢衍生成现在一个在我看来比较畸形的一个部门,从问题的收到开始,分析,描述,判定责任部门,和客户确认回复时间和处理方案,例如修补,调换,补赔等,下生产计划或联络单到责任部门,安排生产或者协力部门按照协定方案及时生产和修补,跟踪生产现场或者协力部门的进度和产品质量,入成品仓库,联系物流发货,和客户确认收货,使用效果,然后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提改善方案,跟踪改善效果和结案周期;当然,这个流程里面我会根据问题大小和严重程度增加或减少参与人员和参与力度;然后,就开始觉得自己的事情怎么会这么多,这个工作内容会不会太多,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然后,就感觉时间不够用了。
现在遇到几个问题让自己疑惑;
1、大客户管理上,公司推行多部门互动和直接联系,造成一个现象,就是问题发生的时候我是最后一个知道,问题归属我处理的时候已经是客户不满和时间上不允许,没有协商的空间,然后总经理开吹风机批评的时候我是第一个,还往往接不上话,因为不了解情况,不知道是什么问题。例如,当客户生产和使用遇到问题,我们自己的品保会直接联系客户,但解决不了或者用错误的方式解决,以掩盖为目的,造成同样的问题可能暂时性解决不了,一直发生一直发生,造成大范围的抱怨和严重不满,需要做书面回复或者事情处理的时候,把问题告诉我,一些硬件的问题造成的抱怨,总是推给人工,总说全检出货,出了问题就是员工的问题。
2、问题对待上,只要不是要么生、要么死的情况,同样的问题可以在每个生产部门轮着发生一边,月末考核的时候KPI是满足考核要求,但对我来说,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站在客户的角度,我不管你有多少个生产部门和其他情况,但同样的问题你总发生,还多种物料存在这个情况,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们工厂管理不了、控制不了这个问题,我们总是逼着客户去接受我们存在的问题,这是困扰我最大的难题,没有从心里面接受这个问题,没有想去改善,怎么可能会改善。我记得2013年,我第一次去一家客户的时候,我只是介绍了下我是嘉隆的,基本都是一个反应:“我知道嘉隆,那个总是包装袋破的公司”。
3、问题处理上,对公司内部,每天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是在车间转,去了解当天生产异常情况,因为平时都是根据客户的反应,找现场和协力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找问题发生的地方,生产的异常,问责生产,回复品保没有开异常单,不算异常,顶多临时处理下;讲问题转述品保,回复我只是抽检,没抽到,不能说是我们部门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火大,每次你都抽不到,我就抽检的到,这让我怎么相信品保能控制品质。
对公司外部,召集相关部门讨论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的时候,都说凭我拿方案,当和客户协商好结果和方案的时候,又开始说这个方案不合理,有意无意拖延问题处理进度,导致问题的扩大和严重。
4、我的问题,我部门就我一个人,处理问题凭个人感官比较强,公司的文化是融入部门,坚持原则。但从某些程度上来讲,我就代表我这个部门,我强势,我这个部门就强势,我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可以让其他部门明显感觉到我这个部门的风格,有段时间公司内部轮岗,当时我也想去试一下,但老大不同意,一句话就堵死了:“你和谁轮岗,谁和你轮岗”。
前几天因为几个客户异常的处理和品保课长吵了一次,同样的问题,在同一家客户连着发生6次,另一个问题,在另一家客户2个月连着发生4次,问题处理的过程中,我对品保课长讲“这几天看见你们品保就头大”,他回了一句“要么你来做检验,异常就是该你处理的”,当时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后来想想心都是凉的,一时接受不了,在品保微信群里,我悄悄发了一段文字“品质是公司的尊严,我们是代表着公司品质的团队,需要做到准确性和严格性”。
这几天一直在想,工作职责和性格的关系,是工作岗位要求历练出性格,还是将性格带入职责,揉化成部门的风格。有时候,我也对自己大声吼“我只是想做好品质,提高公司在行业的形象和地位,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我才能涨工资。” 收起阅读 »

after rain the sky looks blue

how time flies, a half year has passed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it is july of...
how time flies, a half year has passed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it is july of 2014, this summer seemed to come, it was rain from may to june in shanghai and our housetown, i was telled rain when i phoned to my
father every time, the crops and fruit was stricken by the much rain disaster. the weather is very bad in shanghai during these weeks.

it always rain in recnt days, finaly today is sunny , i feel very comfortable for this weather , the climate will getting hot of course, i am alone at home, i washed clothers and cooked in the afternoon. then i maked tea with watching move in the internet. it was a pleasent thing for this. because I like tea, especially green tea,

there is a good news in my housetown this week, the yichang-wanzhou railway has opend the CRH , the Yichang-wanzhou railway is the world's most difficult railway,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 speed railway from shanghai to chengdu, it needs only 10.5 hours from shanghai to lichuan railway station by CRH, it is very convenient that i will be coming home in the future. at the same time,There will be more tourists to travel tenglongdong and Grand Canyon of enshi .

after all , i hope everthing will be better.
收起阅读 »

【黑暗传说】论标准答案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告诉我:“文学即人学。” 这在当时可能只是他一句无心的话,或者是若干句谆谆教诲中并不出众的那一句。 然而,这句话对我人生观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告诉我:“文学即人学。”

这在当时可能只是他一句无心的话,或者是若干句谆谆教诲中并不出众的那一句。

然而,这句话对我人生观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我现在认为,质量,管理,亦人学。人学或许是句百搭的话,毕竟现在我们还没有发展到什么事物可以脱离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地步。

我在初踏入职场时顽固地认为,自动化和标准化从某中意义上来讲是“非人性”的,是去人化的。因此对所谓的“防呆法”的那种剥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做法嗤之以鼻;对于流程、作业指导书之类的东西,定义为“笨蛋才需要看的东西”。就连在管理上人对人进行的基础概念培训,也斥之为“一个蠢货通过教育几个蠢货来显得这事情很难”。

如今我尚未完全改变以上观点,只不过已经不那么偏激。随着自己的职位在工作中的不断变更,以及对质量这一行业的思考,虽说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财务和统计,但将来的发展发向,很可能是基于数理基础上向社会学发展。

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科学气质是迥然于以数学为代表的传统科学的。后者基于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前者显得那么的主观,那么的经验。而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从历史当中唯一能学到的就是从历史当中什么也学不到。”

然而,即便如此,社会学毕竟还算一门科学。

在这之前我对于某大学赋予李嘉诚社会学荣誉博士之类的头衔还深感滑稽,认为这是学术向世俗物质妥协的产物;然而随着我管理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团队,掌握越来越多的资源,决定越来越多的命运的时候,我有一天突然感觉到:李嘉诚凭其成就拿个社会学博士也是相当之有道理的。

于是我就开始教育我团队里的那些管理者,告知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享有的权力是“统治”而不是“管理”,并且尽其所有地调动我的力量和资源确保他们在各自的部门中牢牢地掌握统治权。

我公开告知评价他们成败的办法和各种细节——并不仅仅是结果,告知他们工作和金钱并不是他们自我实现的全部。

我告知他们的统治都是有保质期的,唯有在不断的内审中持续地保持相互的信任,他们的统治才能延续。

我告知他们我不再喜欢听到所谓的标准答案,关于“事实真理”的争论。对企业来说,什么是真理并不重要,团队的协同执行并且共同对一个预期中的,确定的结果负责,才是我要的东西。

然而总有那么些人,说直白些,就是那些刚从工程师升到经理岗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缺又缺乏审慎自省的家伙。尤其以用不间断的连续跳槽来实现职位变更的那类人表现得极为突出。

他们顽固坚持自己在上一家公司的“标准答案”,在遇上挫折和打击之后,心中潜藏着的辩论灵魂强势复苏,他们疯狂寻找证明自己的“标准答案”的依据,有时也上6sq来吐槽或者寻求“理论上”的支援,他们唾沫飞溅、妙语如珠;他们通过辩论和各种手段花费公司资源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敌”和“辩友”;他们将公司折腾地奄奄一息,来证明一个可能我不太关心的结果——我还得感谢他们对于公司的热诚与付出,称赞他们的敬业与专业。

这就是工程师这样的技术职和经理这样的管理职的鸿沟所在。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何在当前的国内,我们像样的管理者那么少;为何搞什么ISO、5S都像上世纪60、70年代的运动;为何我们严重依赖权威但又漠视传统。这不就是那些喜欢把知识当作“标准答案”来灌输的某些“灰常专业灰常娴熟的”机构导致的结果吗?

然后我把我以上的思考结果告诉了我的一个下属,那孩子之后在回答我的问题之后的模板就变成了这样:

首先把紧绷的表情放松,然后以非常缓慢的语速极其淡定地告诉我:“其实,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思考……”

换来的是我的一个爆栗以及布满青筋狰狞的面孔:“我不需要你这样的‘标准答案’!” 收起阅读 »

对的,好的,应该的和要做的

面试的时候碰到一个世界十强公司出来的高管,对我提出的期望是能建立一套他上家的那种管理体系。我没表达自己的观点,毕竟量化,标准化,优化是正确的方法。 今天正好看到...
面试的时候碰到一个世界十强公司出来的高管,对我提出的期望是能建立一套他上家的那种管理体系。我没表达自己的观点,毕竟量化,标准化,优化是正确的方法。
今天正好看到网友雅俗共赏的帖子及他我的留言,有点感触,留下这个帖子做个纪念吧。

原帖

面试遇到的另一个问题:IPQC的工作重点是在于“巡”还是在于“检”,为什么?请回答

回帖

旷野 - 质量相关

赞同来自: tomica.lu 、senswn 、kongzheng1987

这人问的有水平,我觉得答案要取决于制成的标准化程度和重复性高低,既往的质量表现。巡是对制程的监督,检是对结果的确认,要看企业发展阶段了。
2014-07-04 01:54 2 条评论



回复 雅俗共赏 • 2014-07-05 16:14
其实,刚开始问我,我一下子也觉得有点咬文嚼字,但我想面试官的意思是想看我对这个岗位个人有怎样的理解,不一定有标准答案的。所以我是这么回答的:IPQC的工作重点是“巡”,因为通常设立IPQC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批量不良的产生,而“巡”和“检"从两方面来确保达到这个目的,而”巡“主要是监督产线人员的操作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进行,以SOP为判定依据,”检“则主要是针对产品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以SIP为判定依据。而如果IPQC”巡“的工作做到位了,可以完全监督产线的人员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来操作,那么理想状态下就不可能产生不良品,自然检不检就没那么重要了!所以,我认为IPQC的重点是”巡“。——以上是我的回答,面试官没有说是对是错,但看来比较满意。这里供您参考!

删除 回复 旷野 • 2014-07-05 22:30
谢谢你的回复,企业经营本质上要从自身经营上选择适合的管控手段,不是从道理上讲应该如何。但必须明白道理上讲应该如何并为之努力 收起阅读 »

【企业能够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核心提要 企业核心问题是乱 治乱才是企业管理的根本 治乱不是乱治,关键是治人 治人绝对不是人治 流程管理绝非是纸上谈兵而是一种活法 企业的人其实都...

核心提要
企业核心问题是乱
治乱才是企业管理的根本
治乱不是乱治,关键是治人
治人绝对不是人治
流程管理绝非是纸上谈兵而是一种活法

企业的人其实都是一些精英。为什么这样说?用大连的数据看一下就知道了。大连现有企业14万,但每年平均新注册有8万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的话,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应该有240万个企业,包含原有的国有企业,只占注册企业的5%多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可以这么说,各位都是在商海中拼杀出来的,是在周围纷纷倒下死去的企业中活下来。从这一点说,大家就不愧于精英。
“什么是战神,没有天生的战神,只要是能从成千上万的死人堆里爬出来就是战神”这话时我小学时候听一位老红军说的。他参加了长征、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说:战场上最关键的并不是如何消灭敌人,而是怎样能活下来,只要能活下来就能消灭敌人。。。
《凤凰财经》:作为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钢铁集团,其负债累累、或将倒闭的消息此起彼伏。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海鑫钢铁现有的6座高炉均已停产,对外界封闭的厂区内,高炉熄火,近期公司也没有购买铁矿石等原料。公司对外部来访人员进行严格排查,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公司。
资金链危机引爆,前有工商银行上门讨债,后有建筑工人多年讨要拖欠工资。对于海鑫钢铁来说,这次的危机将直接决定着公司的生死存亡。
说到海鑫钢铁破产的原因,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即可概括:“不作死就不会死”。
  以上是引用新闻的内容,每一个企业都像人一样,都是和生命一样有生有死,企业家拼命做的目标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要做大做强,做大做强的目的是什么?我接触过的一部分人根本就回答不出来。有一部分回答是这样的:做大、做强抵御风险能力就强了。。。
其实,这才是说到核心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企业不死。这里我就产生的疑问是当前用什么方法能保证活下去呢?你如果连当前怎么都不知道的话,还有什么资格去讲未来怎么做大做强?如果一个企业能活100年自然就是强大的。因此,企业最应该研究的怎样能活下去。
海鑫的问题就是对如何让钢铁这个立命之本活下去的命题放弃了,结果自然而然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是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其实不是在谈一些管理的方法,而是在谈企业如何活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一起进行这样的讨论。
老板其实很辛苦,一旦踏入了老板这个职业,人生真的改变了,因为你突然发现,等待你的不再是梦想中的有钱人的生活,而是对随时可能降临的失败的恐惧,对员工,对股东,社会负责的重重负担,只有一个人真正承担风险,没日没夜对未来负责的思考的彷徨。
老板只是一种职业,然而与其他职业不同,这个职业不是那么容易辞职,要么承担卖掉儿女般的痛苦放弃,要么用一贫入洗的破产来写辞职信,否则,就只有用一生的艰苦来慢慢锤炼。
老板是最没有门槛的职业,一个小店的掌柜,每天起早贪黑,忙到忘了吃饭,忘了喝水,忘了生病,忘了恋爱,不停的计算,不停的计较。。。。。。。
辛苦了一年才发现依然是生死线上挣扎,赚到的只是老板的虚名与积压的货品。
老板又是最尴尬的职业,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忙于贷款,忙于融资,忙于扩张,忙于把企业做大,结果是资金越来越紧张,才发现做企业不是种粮食,绝非摊子铺得越大,收获就越丰盛,企业经营中,老板永远奔波于各种规模的“差钱”状态。
招商,私募,风投,并购,IPO,一个看似高深的商业名词背后,道出了企业“差钱”的真相。
现实生活中,老板往往是最没钱的人群,不停负债,资产不停的增加,自己真正拥有的现金,永远紧张而拮据。
老板只是一种职业,中国的老板,更在重压与风险下前行,76%的中国大陆商业领导人感觉紧张有压力,其比例为全球最高,阿玛尼装点的光鲜外表之下,有着山寨工厂一样不安的灵魂,他们要用太多的精力去应付与处理各种问题,而一旦有所失手,英雄落难,便会有太多声音指指点点……
人们似乎很乐意看到老板的败落,社会集体意识的矛盾中,人们一边唾骂着老板的为富不仁,一边努力挤上那条自己痛恨的“捷径”,给自己贴上那个令人痛恨的老板标签。
老板不等于有钱人,并非当了老板,钱就会漫天落下,如果你在确实了解这一切的前提下,仍然义无反顾决定走上老板这条向有钱人的坎坷而艰辛之路,那么恭喜你,因为选择这个目标的同时,你也选择了一份勇敢和责任。
说到根本,管理面临的挑战就是一个乱。为了企业的发展,老板们在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请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改善,这是很多企业的做法。我和一位做重型卡车的企业老总交流过,企业就一个特征“乱”,一个乱字造成很多浪费,返修、返工、质量问题,全是由于乱造成的。
为了治乱,公司请了一家咨询公司进行改善,咨询公司很努力,所做的改善确实有效果,产品切换时间原先需要4小时,现在只要10分钟就ok了。试想一个百亿产值的企业,4个小时是多少价值?应该是1500万以上吧?这个企业是多品种生产的,换型十分频繁,那缩短换型时间的价值应该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总经理却根本就感受不到这个改善的效果,企业亏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
这是为什么?总经理说:是因为没有针对企业的乱字开刀,因为乱企业可能的损失时几个亿,但换型仅仅解决1000万,是几十分之一的问题的改善,而不是80%的问题的改善,所以就没有效果。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所有的企业其实都面临一样的问题,就是如何治乱。
企业管理者每天都很忙,没有休息天,甚至没有睡觉时间。我自己也做过一个企业,深深有这样的感受,最后我的企业倒闭了,我也就解脱了。
企业管理者的忙其实是忙乱,到处都出状况,随时都需要协调。这个乱不进行整治的话,企业随时就会垮掉。因此,大多企业是死于乱上。那么,企业要或下去,核心就是要解决乱字。
乱在哪里才是我们要了解的,也是我们要解决的。治理了乱,企业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可能,否则,我们真的不知道哪一天死去。企业和人一样,完全可以像人体健康管理一样,用一些类似心跳、血压、血常规等指标来反应健康状况,一旦异常立即采取对策,而不是到了癌症晚期再找大夫,这时候,已经瘫痪在床了,大夫再怎么神奇也没有办法起死回生。
因此,我们最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系统,能够让我们清楚的知道哪里乱了,是因为什么乱的,怎样才能避免乱。。。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不断崛起、发展、壮大,成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仍然有不少民营企业很快便被淘汰出局,消失的无影无踪。沧海横流,大浪淘沙,对于民营企业的“死”,早已是见怪不怪了。尽管有不少人在研究民营企业的成功之后再掉过头来研究其失败,但却很少有人作系统分析,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研究它们是怎样“死”去的。倘若细细地品尝其中的各味,忽然觉得,一旦能总结出来,于人于己都是颇有裨益的。

企业就如同人一样,如不能精心照料,任凭其风吹雨打,则少不了要得病。生病后又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很快会病入膏肓。故曰:企业的第一种死法是病死。这类企业要么是先天不足,——内部机制不健全;要么是机制老化,——按部就班,诸如论资排辈、荣辱“难”共、毁誉相争,权益不公;要么是高层分裂,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对手各个击破。总的来说是由于肌体内部产生了病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久疾而终,是为病死。

市场经济讲的是优胜劣汰,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往往是前有封堵,后有追兵,企业不堪挤压,市场份额越做越小,人才越走越少,效益越来越差。故曰:企业的第二种死法是被“挤死”。由于力量对比的悬殊,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挤压下,迫使你不得不退出某个行业,被“挤死”了。

企业第三种死法是被拖死。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始终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善,导致成本上升;分配不公,导致士气低落;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职业经理人玩过程,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严重。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的一位朋友办了一家琴行,并聘请了两位职业经理人去打理经营,他俩虽然没有股份,但他们能够在职消费,结果他俩在一起商量什么呢?琴行赚了钱,老板自然高兴,但我们没有分红的份,不加大经营成本更待何时?于是就决定买摩托车,买手机,还要在家中安装电话,并一个劲的在职消费。钱是赚来了,眨眼又不知去向,老板没有红利可得,这企业还能办的下去吗?还有那么一家全国性的集团公司,子公司老总一多半都是职业经理人,这些人很厉害,一上手就把你投资人套牢,钱他们挣着花着,客户资源紧紧地攥在他们自己手中。他需要多少你都得投入,他掌握资源,你不能轻易换他。否则你的损失会更大。当你的考核体系标准制订不到位的时候,你的利润指标制订偏高的时候,一开始他不说他完不成,变着法儿应付你。拖一个月是一个月。你不会去为几百万、上千万,轻易去撤换一个人。等到他即使玩不下去了,他也不会去跟你说,跟你说了他就没有得干了,玩到一定时候就再找找原因,反正拿你的高工资,拿你的年薪,长此下去,企业就会被拖死。仿佛投资者成了无限责任承担者。无限地被他拖着走,此外你还要承担道义的责任,投资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这是民营企业拎不清的地方。本来投资到位后,我就问你要回报,你经理人做不下去了,我就得咬着牙斩仓、割肉。但是投资人一般做不到,民营企业多半是讲感情的,他很难做到这一点。又要照顾自己的社会影响,又要照顾什么兄弟感情,结果人家觉得是你非要他做,你老板只要还愿意给钱,他当然去玩了。最后是老板也被拖死。

企业第四种死法叫做找死。主要原因是决策错误,当一个公司对项目的决策,犯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时候,这叫做自己找死。比如说,自己所选的项目与人才结构不匹配,与自己的实力不匹配,与自身的能力不匹配,与自己的文化不匹配,特别是再犯一些已经犯过的错误,犯一些不该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没有人要你这么做,也没有谁命令你一定要干这个项目,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低级的错误,不仅对项目判断不了,对自己也判断不了,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这叫做找死。比如,某著名企业,在一个自己熟悉的行业刚刚有所进展,却人才结构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冲入保健品市场,并在市场虚假信号的误导下,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又投重资直入房地产业,使资金需求迅速放大了几倍,远远超过了自身的随能力,结果原有的阵地丢了,保健品也垮了,房地产也只好留下一个个的大坑。

第五种死法叫做被压死。在民营企业里面有很多这种现象,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不注重基础建设,不练内功,内部管理混乱,虽自知效益低下,却敢去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宣称利润等于贷款减掉利息。自己找来巨额负债,结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孰不知贷款终归是要连本带利归还的,最后,企业就被自己找来的巨额负债活活压死。到头来落了个损人又损己的下场。

现金流是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现金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利润更重要。在国外,尤其是资本市场,对现金流是格外重视的。而国内有相当一部份民营企业,往往忽视这一点,故而导致因为现金流中断,而使企业在对外经营在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内部财务却难以为继,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故曰:企业第六种死法称之为憋死。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你可能注重资产质量,也可能注重存货,你也可能注重其他很多方面,但往往忽视现金流,就像下围棋一样,围棋是有两口气活,一口气死,现金流状况的好坏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另一口气,虽然你还有资产、还有库存,一旦现金流中断,到头来你还得宣布破产。这叫做企业被活活憋死。

企业的第七种死法叫做猝死。由于企业过分依赖个人能力,可供使用的资源往往又高度集中,一旦个人的判断力出现偏差,或是个人出了意外,必然使企业高度不灵,遭受重创,结果导致企业突然死亡,这叫做企业突然猝死。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带来的后果。一个成熟的企业,不论是从投资风险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角度,都不应该去承受企业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

企业的第八种死法叫做冤死。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受到政策调整,导致企业没法干了,因为你这个行业政策性太强了,一旦国家政策做出不利于企业的调整,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的死亡。这里我举一个案例:有一家民营企业想参股信用社,这本来是一个好项目,可刚一进入,就遇到政策性调整,地方政府把信用社收去了,转成商业银行,几年来,既不分红,也不分息,股本还不让退,也不能用股权质押贷款,那你就死定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政企关系过于密切。民营企业有一些是靠拉拢政府某些官员做灰色交易起家的,并不是他能力不行,也不是他要搞的这个项目不行,就是因为和政府某些官员的关系太密切,而且从事黑幕交易,由于复杂的人事纷争,结果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方面的案例确实还不少。我有一个中学时代的朋友,是江西的,他承接了一个建设项目,由于某官员被收审查,把他给牵扯进去,人也抓起来了,现在虽然被宣布无罪释放,但他的企业就此垮掉了。所以民营企业要特别注重这个问题。我们讲求的是阳光下的握手。以免发生冤死现象。

企业的第九种死法称作为“老死。”有不少企业,由于当家人的素质不高,眼光短浅,小富既安,缺乏远大目标和长远的眼光,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人才结构,那么这种企业它的寿命肯定是不长的。但它有一个特点,它是慢慢的消亡的,它的年龄虽然不大,但已经开始衰老了,这就称之为老死。发生老死现象最多的就是过去第一批和第二批下海的人,他们也挣了钱,但大都历史很短,他可能尽了自己的能力。他们决不会想到要做世界500强。由于先天不足,决定了它的寿命就这么短促,真是可叹、可悲、可怜。

企业的第十种死法是被人捅死。这是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处处违法,毛病诸多,授人以柄。一旦东窗事发,要么委曲求全,息事宁人,要么被人,到处告状,此起彼伏,结果三告两告就就被告跨台了。这样的企业既使再有远大目标,宏伟抱负,由于自身的不规范,也只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民营企业的这十种死法,在过去都有发生,有些为我亲眼所见,有些是我席间听来,总之,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作为下海之人,对民营企业的死死伤伤,总是令人痛心的!但愿我们的民营企业不要被所谓的各种“死法”所困扰,而要像一棵常青之树,永远鲜亮嫩绿!
我讲过我曾经也做过一个企业,寿命是3年。新企业能坚持3年的,马云说也就1成的样子。因此我是以一个失败者的忏悔进行说明的。大家可以听听我对于自己创业失败的反省点是不是正确。当模具很有需求的时候,我也趁热搞了一个,虽然失败了,但直到现在我仍然为自己的敢于把自己想的东西付诸现实的胆略而自豪,虽然失败,但并没有后悔,只是我认为需要反省的东西实在太多。不然,如果我当时因为运气好而活下来的话,也会在中间不知道遇到什么问题死掉的。因为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多问题。
存在什么问题,我不懂模具,整个制造工艺都不清楚,以至于采购、外协全都不清楚,我当时的观点是有的是人,我可以请专家级人才,于是每个环节都聘请了高手,工资都比我高哦,我当时给自己定的工资是2000块,他们基本都是5000以上。我的工资少还交不到家里,基本都用到工厂了。有了高手就大干吧,其实不是。每个高手都是见过世面的,都有自己一套,组合到一起反而不能协调,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那么就经常出麻烦,做出的东西不能按时交出去,中间还因为交付问题还被客户罚了6万块钱。那才叫一个乱。。。曾经为了能交付,我一个星期没有睡觉。乱到08年,没有订单,高手们就全部跑路了,撂下我一个,工厂也就没有办法继续。
假如我是模具高手的话,我今天可能也许也是一个企业的老板,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只是我犯了做自己不熟领域工作的错误。其实,根本原因不是这样的,即使我是模具高手的话,我也不能保证那个工厂能活到今天,因为,我的工厂根本就没有什么管理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大家都是凭自己理解且为自己方便做事情,没有一个一致为了保证客户满意的原则,而在过程中又是只有已经成为问题了才能发现,不能事前发现。当问题已经发现基本是束手无策,只能做一些擦屁股的事情,这样下来,企业不死才怪。这就是先天不足的问题。
我们在看看一直都是成功典型绿城的例子:《经济网》潮水退去,被隐藏的一切终于浮出水面。宋卫平的一场罗生门走向自我终结。从早期的“海航低价收购”、“绿城退市”,继而“中投入股”,绿城将死之声在市场上一直不绝于耳。
  2012年6月22日,上海绿城玫瑰园度假酒店,宋卫平与孙宏斌杯盏言欢谈笑宴宴。融创以33.7亿元代价收购绿城旗下9个项目股权,双方同时成立了各占50%股权的上海融绿,剧本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时隔两年,融创再度出手。5月15日下午17时,融创中国、绿城中国相继发布公告,确认了始于5月14日下午的传闻—融创拟收购绿城中国。与前两次调控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不同,此时的绿城逐渐走出危机,且财务渐趋稳定好转,一向以“高负债”著称的绿城的负债率也降至60%的合理范围,刚走出低谷,宋卫平却要将辛苦经营20年的绿城拱手相让。
绿城的最根本硬伤,不是冒进是营销上的短板。“宋卫平对绿城的产品太自信了。”杭州地产界资深人士王旭飞说,绿城的基调就是以品质取胜,不重视营销。“它很容易在行业爆发时期跑赢大市,但是在逆境时很难突破。”这个说法在绿城内部也认可。“前几年的好形势把我们惯坏了,”绿城的一位副总说,“很多客户一路跟着买绿城的产品,我们的销售人员似乎没有开拓新客户的能力。绿城的销售完全是在做上门的销售,因为在大好的形势下绿城不需要对销售下多大功夫就能卖出去产品,但形势急转直下的时候,需要如何开拓市场的时候,绿城不会做了”。这些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把握风险,现在成功中有多少事运气成分,所有成功其实都是因为天地人的组合完美,当天变了,原先的组合自然就不能发挥作用。经营企业就是应该随时注意天地人的变化,这也就是对风险的管理,我们做企业就需要不断去预测哪里会乱,如何应对乱。如果没有这样的预测,早晚都会乱。针对可能乱的管理才是管理的本质。
2014年我们迎来了一个万马奔腾的困难的一年,有人讲比08年的困难都要大。其实,这就像人一样,每年可能都有一个感冒季,有的人就经常感冒,但感冒的人状况不一样,有的死掉了,有的身体抵抗力因为战胜了病毒变的更强。做企业的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前面讲的10种死法,其实任何一个小小困难都足以能导致企业死去。经营困难就是一种感冒,如果我们把他当成一种提高自己对病毒的抵抗力的机会的话,我们反而会越来越健康。日本企业一直是企业界的偶像,欧美企业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因为日本企业从1985年广场法案开始随着房地产泡沫爆裂一直是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成长的,日元不断升值,过去产品供不应求的场景永远不会再现。但是他们却在不景气中他们学会了许多对抗的本领,反而使日本企业越来越强大,丰田遇到的风波比任何车企都多,但是结果丰田反而称为了世界第一的汽车企业,反而各个车企感觉到越来越难以打败丰田。我们只是从书面知道丰田的做法,但他们面对不景气的做法我们并没有掌握。就像美国电影完美风暴一样,这样的暴风雨的结果是对抗暴风雨的本领提高了。没有亲身面对过风暴的船长不是真正意义的船长,是因为风暴给我们带来了变化,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风暴是完美的。
因此,我们需要好好利用这场风暴,这场风暴也许会超出我们想象的严重,但是如果我们事前做好准备的话,我们一定会更加坚强。
那么,我们如何准备?首先我们就要对内部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知道我们强项在那里、我们的弱项在那里、我们的机会在什么地方、我们面临的威胁是什么。经过这样的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对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最基本的应对。首先要明白的就是:我们要活下来需要什么条件,我们要定义清楚,这就是我们的指针。

收起阅读 »

July 4, 2014 sunny and hot Friday PETS 3 topic

HI every passer, please caution: in order to your and other people health please...
HI every passer, please caution: in order to your and other people health please don’t smoke in the carriages. If you thirsty for smoking, please move to the smoking area. In order to you and your family happiness, please stop smoking, because smoking is not only influence smoker’s health but also bad for people around you. Second hand smoking is worse for around your people. Smoking flog is pollution of environment. We need to have love. Stop smoking in the public place. Anyone who smokes in the carriages will be fined. 收起阅读 »

变更管理之补充

过程的变异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而变更管理只是管理这个主要工作。质量管理还有很广阔的和更重要的工作,包含质量预防,系统管理,和质量改进。记得有篇文章上只是陈...
过程的变异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而变更管理只是管理这个主要工作。质量管理还有很广阔的和更重要的工作,包含质量预防,系统管理,和质量改进。记得有篇文章上只是陈述三者其一。
1.质量预防:发现潜在问题,说服老板和相关部门投入资源去改善。作为质量人,这是能力的一大体现去利用手头数据去说服他们投钱在上面。还有考虑公司财务有没有钱啊...
  1. 系统管理,你能够做多深,就有多回报,有些公司就是维持那个证书。老板也是这样想。那就无法充分利用这个工具了。敝以为,每周都有系统审核,去发现系统问题,联系过程问题之系统改善方法去完善它。当然其他部门就鸡飞狗跳了。这就需要你沟通协调。
2.质量改进:再做一步,就是它。很多改进的切入之契机,来源于不良。能够主动之改进并不多。这取决于客户的要求和公司的产品市场和文化定位,要不要。这就像同样是一个产品,价格不同,质量水平不同。


以上只是简述,个人偏见,欢迎探讨更深。 收起阅读 »

人乱才是企业治乱的根本

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取决于天地人的配合。 天是客户、地是我们经营企业的环境,人就是人才。天和地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利用,由谁来利用?当然是人。再一个时间内唯一能够变...
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取决于天地人的配合。
天是客户、地是我们经营企业的环境,人就是人才。天和地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利用,由谁来利用?当然是人。再一个时间内唯一能够变化的就是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极端的说,企业的所有的乱都是来自于人。解决了人之乱就能解决企业的乱。这个人的问题中,有老板的乱和员工的乱。是这两种乱造成了企业患了各种各样的病。
企业和人体一样。中医讲:痛则不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个道理也适合企业,企业出现问题就是体内系统出现问题一样,管理过程不通畅就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各种各样的乱。
我们知道人体当中有8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通常人的机能是通过运动系统实现的,其他系统除了生殖系统外都是用来配合运动系统的,这6个系统当中一旦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大脑的误判断,就会出现病症。我们经常看到中风以后的人在路上练习走路,他的神经系统出现问题以后,即使四肢再怎么努力,运动机能也不能发挥。在人体中核心系统就是运动系统。企业也是一样的,交付过程就像人体的运动系统,这个系统能否正常取决于其他6个系统是不是正常,是企业的核心系统,我们也称作核心过程。这个过程即使再努力,如果其他系统不正常的话,那也不会正常。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衡的系统。需要经营系统当中各个系统都能达到平衡,都是以确保核心系统发挥作用为目标,那么这样的管理系统就一定会是高效的健康的。
企业的根本在于人,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在于企业中的人的水平。你随便找几个大学生来,就要造导弹,那是不可能的。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是与人的能力想匹配的。企业开始之初,都是我们老板自己亲自在做各种各样的工作,那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做井井有条,随着企业扩大,就需要招人来帮助做,我们总是感觉,找来的人做的事情和我们自己做的差距很大,没有办法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去做事情,没有办法能让他们达到自已一样的做事水平。企业的发展关键因素是天地人。天就是客户,地就是我们的经营环境,人不用讲了至关紧要。所以,企业都觉得人才匮乏,就像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说的:二十世纪缺的是什么?人才!
但是人才啊在哪里? 把信送给加西亚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人才典型。罗文,这正是中国老板最喜欢的人才。老板如果都用这样的人才可就省心了,只有把任务交给他,自己什么都不用管了,他能够千方百计完成的比老板自己做的都好。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怎样能找到这样的人才以及这样的人才我们怎样能用的住。却不说找到这样的人才,你就是有了这样的人才,他在企业呆多久?这样的人往往最后都是自己做老板了,即使能拥有这样的人才也会是短暂的,不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作用。所以归根结底我们需要用的是普通的人才,这样,在执行方面我们就会感觉到不满意。永远都会感觉他们做事情不彻底,给多少钱做多少事。因此,我们企业的状况就是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目标做事情,按照自己的标准做,只要出现问题不找到自己的头上就完事大吉。结果公司的目标根本就没有人关心。
我一直在讲企业管理在于治乱。但治乱不是通过用最好的机器和最好的人才达到的。能够表现你治乱的水平的指标是看你是否能利用最低水平的人和设备,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不管是多么低水平的人都能胜任的话,那这个企业就是一个在马路上挖沟的企业哈。当然是由人的能力决定你是什么企业了。但是如果我们把企业搞成不需要特别人才就能卓越完成绩效的话,那我们的企业是不是就会很牛逼啊?
这一点,林彪就很厉害。
林彪的兵来源十分复杂,有红军、土匪、地痞、投降的伪军以及投降的国军。这些兵是蒋介石命令不许使用的,蒋介石的观点是这些人不稳定。但林彪敢用,而且用的非常好,迅速就把解放军扩大到100多万人,从人数讲,在东北战场上战胜蒋介石就是必然的。为什么林彪敢用这样的一些不可靠的人?因为他有管理体制,不管什么样子的人只要到了林彪的部队就能迅速变成战场上只有忘前冲的战士。
从这一点讲,管理的水平不在于你能用多高的人才,而是在于你能利用或使用素质多么低的人才。因此,消除由于用水平低的人造成的乱,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管理之道。
其实要消灭乱,就一个办法,向中医所说的那样,通。。。只有一切都通了,那么所有的病症都会消除。
有人讲,企业需要乱,如果企业什么都顺顺畅畅、井井有条的,那个企业就是一个保守的企业。这个观点是错的。我们所说的乱是一种不可控的乱,如果是可控的乱的话,那就不能成为乱。不可控的乱是一种危险的乱。如果炸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那炸药一定危险,炸的一定是自己。
要消灭乱,就需要用标准化、流程的方法管理。让企业所有的系统都围绕一个目标开展工作。这样的系统就是我所说的流程化的管理系统。大家都为企业总流程服务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通过采取流程的管理方法,消除中间的阻断,建立起由各个过程的值链,各个部门都围绕着一个共同价值—— 企业的经营目标(QCD)展开各自的目标,通过各个岗位的目标的达成实现公司目标。 把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串联一起,把每个员工的价值串联成为企业的价值。 也就是像一颗大树一样,只有将养分集中于树干才能使大树茁壮成长,而核心流程恰恰就是大树的树干。围绕着树干开展的各种活动才是有价值的,或者说是产生价值的。
我去过大兴安岭,在森林中的大树都有一个特征就是特别高特别直,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树要长大需要阳光,在大森林里的树要想长大必须拼命把树冠伸出去伸到有阳光的地方,对于树来讲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比别的树高才能有更多的阳光,因此,树所有的系统都在为树能够长高服务。树叶拼命伸到外边,树根尽可能延伸拼命吸收养分,树干拼命向上长,这样就形成了又高又直的状态,这是自然法则的结果,长不直的树也就是内部系统换乱的树,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在长高上,那自然就不能得到阳光就会死掉,活下来的都是那些能够利用和适应环境的树。
企业也是一样,在一个管理体系中,每个核心过程COP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正确输出结果,而是依赖前一个核心过程COP的正确输入。后一个核心过程COP是前核心过程COP的客户,前一个核心过程COP的工作目标就是达成后核心过程COP的满意度目标。
另外,一个核心过程COP仅仅靠自身是无法达成目标,需要靠各个支持过程SP按照标准正确运行实现的。所有的SP过程的标准是为实现COP的目标制定的。是在对COP的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的潜在风险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
另外,这个体系还需要有一个自我进化的机能,通过对系统运行的监测,随时发现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态,不断对异常状态进行改善,形成一个持续改善的机制,从而不断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治乱的手段有6个方面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企业要给客户提供什么价值!
只有实现客户的价值才有公司的价值,才有公司存在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卖梳子给和尚的故事)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实现客户的价值的影响因素(或风险在)哪里?
第三,如何对影响因素(或风险)进行管理
第四,建立标准的管理方法
第五,实施过程的管理,不是结果的管理
第六,对过程的偏差进行改进
其实这六点解决的是两个问题:
1、通过明确企业价值解决老板治乱,通过明确工作的价值解决员工治乱
2、通过管理系统实现价值
企业与工作的价值可以通过下边的小故事说明:
老板让六个人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出了门就骂,什么狗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回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无法卖!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有头发还需要你告诉我?
第二个人: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我没用。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要发发慈悲啊!和尚就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尚说,拜佛是不是要心诚,和尚说,是的。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那人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如果庙里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又实惠、又有意义,香火会更旺的,和尚想了想,有道理,就买了100把。
第五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得到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善哉!就买了1000把梳子。
第六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个人和和尚说了一番话,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那人说了些什么呢?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阿弥陀夫,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老衲岂能不从? 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这里能够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销售员成功于他对梳子的价值定义,这个梳子给顾客能够带来什么价值,他做了很符合实际的定义,所以和尚就会心甘情愿地购买。但是我一再强调的是企业发展不是靠个别人才,如果考这样的特别优秀的个别人才你只能是在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样的人迟早会自己做经理,最后自己就会死于这样的人手下。
把梳子定义成什么什么价值不是员工的工作,是老板的工作。老板只有能想明白这件事,老板之乱才能从根本解决。
解决员工治乱就是我把梳子的价值定义清楚之后,再发动大家的力量把这样的做法可能出现的风险给分析出来,让后针对这些风险,我们采取的对应手段是什么,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标准的方法去向和尚进行梳子的推销。
最后我们只有管理销售人员是不是按照计划拜访了他负责的那些和尚,是不是按照我们事前制定的标准向和尚推销。推销的结果是不是达到了我们要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我们要的目标的话,我们推销的方法需要修改的地方在哪里?如果达到了目标我们进一步需要提高的目标是多少?
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体系下,我们的企业的发展会是怎样,我们只要自己想一想就会明白。

收起阅读 »

作死的标准化不如没有标准化

我们都知道麦当劳的标准化管理,都很羡慕,也希望自己的企业也像麦当劳一样的标准化管理。但是企业建立了标准化就能好起来吗?有了标准化就能治乱吗?我的观点是好的标准化...
我们都知道麦当劳的标准化管理,都很羡慕,也希望自己的企业也像麦当劳一样的标准化管理。但是企业建立了标准化就能好起来吗?有了标准化就能治乱吗?我的观点是好的标准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而差的不断不能给企业带来帮助甚至会让企业死的更快。
我们看看这样的一个事例:铃。。。电话响了
物流公司A员工:你好,××物流公司
客户:我有货物要发美国
物流公司A员工:啊,对不起,我是结算部,不能处理你的事情,你需要和市场部联络,你给他打电话好吗?
客户:好吧,他的电话是多少?
物流公司A员工:××××
客户:是××物流市场部吗?
物流公司B员工:是的,你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事情吗?
客户:我有货物要发美国
物流公司B员工:奥,那是国际业务部的业务,麻烦你打这个电话×××
客户:国际业务部吗?
物流公司C员工:是的,请问你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吗?
客户:我有货物发美国
物流公司C员工:对不起,负责美国业务的D小姐外出了,下午给她打电话好吗?
电话打到这样程度,试想如果这个客户是你,你会怎么想?这样的物流公司如果不是唯一垄断的做美国业务的话,恐怕先不管价格如何,可能客户就已经跑掉了。
这里的员工ABCD都是按照公司标准做的很出色,在标准执行过程中只有B稍微没有按照公司标准说对不起。。。其他所有环节对于标准的执行都挑不出任何毛病。但是客户却失去了,这样的标准化不是我们所要的。我们所做的标准化一定要是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的,如果不能达成顾客满意只是为了自己内部方便的标准化就会是我们自己作死自己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化我们经常会在政府部门遇到,正是我们深恶痛绝的。

收起阅读 »

公司报刊的投稿,思考

什么是质量?何为质量?当问起身边的人什么是质量时?答案非常多,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还有五花八门的回答,但是都和质量会有着一定的联系,包括...
什么是质量?何为质量?当问起身边的人什么是质量时?答案非常多,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还有五花八门的回答,但是都和质量会有着一定的联系,包括质量行业的专家名人对质量的归纳也是各有千秋。
当问起一个企业中的质量应该怎么提高时,80%的人回答是靠质量部门的管理和检验人员的检查而达成的,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值得我们思考了?从质量这个词出现在企业中开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所谓的质量是检验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是设计开发出来的,一直到现在主张的质量是管理出来的。回过头来说我们的质量岂不是还停留在最初的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呢?我们还处于质量的原始社会!

结合上述两个问题,什么是质量?质量应该由谁来管理提高?针对这两个问题把个人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什么是质量?一谈到质量,大家定义的指定对象一般是产品,产品的好坏决定产品的质量。其实质量无处不在,比如服务质量、生活质量、制造质量、售后质量,包括现在大家要求的空气质量等等,适应的面也很广,不单单是针对产品,ISO9001:2008规定了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在这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当今社会,也许我们每天醒来都会发生很多的变化,新的电子产品上市,新的营销方式诞生、新的理财方式、一切都是新的,变化的都有点让我们适应不过来,而在所有的变化中都隐藏着质量,现在有一个名词叫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的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用户使用商品后的最直接的感受。这种感受包括:操作习惯、使用后的心理想法等等。比如现在国际上销售火爆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国内雷军的小米、罗永浩承诺即将发货的锤子,单看这几个名字就有点让我们受不了,苹果、小米、锤子,以后会不会继续出现类似的山竹、橙子、改锥和不粘锅呢?这也说不准的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把质量坐在了用户体验上,真正的从市场调研、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正式因为他们做了这些,消费者才接收了他们的产品。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名词用户体验,正悄悄的改变着我们,把我们的质量从一开始的设计开发来决定质量转换到了由用户体验来决定质量。在离我家不远的华北陶瓷市场一家经销商为了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打出了“一片也送货”的服务口号。还有一家空气净化器厂家的广告是产品您拿走用,不合适您送回来。看到这些我们对质量的也许会改变一些,所以我们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不单单是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负责,还要对其从设计开发、成本核算、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以及售后服务和用户体验负责。也期望我们有一天能从用户体验开始研发属于我们的产品品牌和质量。

谁对质量负责!质量部门好像合情合理的承担了,因为其他部门的名字和质量一点都不沾边,也不知道谁起的这个名字,为什么我们不叫纪检委呢,为什么我们不叫检察院呢?不过貌似我们的职责和检验院、纪检委的职责差不多啊,O(∩_∩)O也许一开始质量就是质量部门的事情,但是后来发生了变化,质量部门的权利分散了,变成了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是设计开发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对是管理出来的,现在每个企业都在认证质量行业的免死金牌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那这个管理体系又是谁来做呢,多数人认为还是质量的事,为啥呢?人家说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是质量经理、体系工程师是你们质量部门的,你们不管谁管啊,呵呵。说这话的人很坏。实话实说,质量并不单是质量部门的责任,而是社会的责任、企业的责任、是管理者的责任、是所有部门的责任、是所有员工的责任。质量管理体系中定义了一个名词叫“组织”,该组织非彼党组织,是指整个企业。而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为了确保质量的适宜性,对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为了达成质量适宜性而进行了职责定义及作业流程确定,其涵盖了所有的业务评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设备维护保养、检验测试、安全(仓储、消费、化学)防护、数据分析、管理评审以及客户服务等相关的控制程序及相应的辅助性作业指导和流程指导、记录等等。通过其内容可以看出,质量是需要组织内部共同协力完成的事情。
收起阅读 »

热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