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里最容易升职的八类人

    我们可能经常在职场听到这样的话:怎么会是他上去了?言外之意大概是完全想不到会是他或者不应该是他...

    我们可能经常在职场听到这样的话:怎么会是他上去了?言外之意大概是完全想不到会是他或者不应该是他,但是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还是可以发现,这些人的升职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或者说他们的升职一点都不需要意外。
 
    纵观我们的身边升职的同事我们可以发现,一般而言相对于其他人,以下8类人更容易获得晋升。
 
   1、有背景的人。
 
    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呢,因为我们中国人太讲关系了,中国是一个最讲关系的国家,所谓关系,无非是亲戚、同学、同事、同乡、朋友等,中国是因为关系而形成派系,因派系而鸡犬升天,只要你是这个派系的,就算你能力差点也总比不是这个派系的升得快,当然这些靠背景升职的人并非都是没有能力的人,他们与其他人一样,其中也不乏顶尖人才,当然也包含了一些确实能力不咋样的人,但是不管如何,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他们的职场生涯走的比别人相对顺畅些。这跟中国人喜欢用自己人和喜欢通过关系建立关系是很有关系的。
 
    2、有一技之长的人。
 
    中国有句古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意思就是只要你是这个行业顶尖的人才,你肯定会出头的。
 
  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对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身上有一技之长,我想这也可以让我们比其他人更容易升职。
 
    有家公司的某部门的总监在短短几年时间随着公司的发展从一个部门基层干部实现四级跳,走到了公司高层的位置,其晋升的原因主要就是他拥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的技术能力,在该公司,他的某项专业技术最为出众,无人可替代,所以能够在出现机会的时候获得比别人多的机会。
 
    3、有足够耐心的人。
 
    随着企业的发展趋于稳定,企业内部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职位的竞争尤为激烈,这个时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公司,有一位跟我差不多同事入职的同事在众多比他学历高的同事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这份耐心,因为这家公司相当稳定,管理层人员变动不大,就算竞争也是十几个人竞争一个职位,而每个职位出现空缺的周期差不多在三年以上,因为这是家大公司,很多高学历毕业后都愿意到这家公司积累经验,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当他们看不到机会的时候(一般待1-2年),他们自然就选择了离职,其中就有相当的部分离开后至今还在基层打转,而与我同时间入职的这位同事却在入职的第四个年度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而后又过两年又再一次升职,而与他同时进入该企业的人就只剩下他一个了,除了说他的能力确实不俗外,能够在这么多竞争力强的同事中晋升,与他有足够的耐心不无关系。
 
    在不久前跟一同学闲聊,他说N年前他与一位企业老总交流时,该老总跟他说要看在一家公司有无发展,至少要待五年以上,如果没有这份耐心,大部分人最终可能都会在职场中疲于换工作和得不到好的机会。此语虽不是至理名言,但是还是相当相当的有道理的。
 
    4、善于把握机会的人。
 
    有一位老同事说起他们公司的一位员工,就很佩服他,说他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的人,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首先这位员工学历并不高,但是在各种机会出现的时候,他能够顺势而为,比如有一次他们公司开分公司,那个地方条件艰苦,愿意去的人可能不太多,特别是主动提出想去的不多,但是他却能够在第一时间申请去,虽然他的学历并不出众,但是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最后还是把这个机会给了他,结果是这位员工在去了没多久就升职了,尽管那个地方相对艰苦,但是在几年以后他以晋升后的职位回到了总部,实现了曲线晋升。而与他同时期的同事却继续在原职位等待中。
 
    尽管说很多公司的发展近乎饱和,但是不管在任何时候还是会有一些机会出现,而有的人善于捕捉这样的机会,而有的人却在等待中浪费了光阴。机会时时有,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把握。
 
    5、善于搞关系的人。
 
    有句话这么说:没有关系可以创造关系。在职场中,就有这么一类人,擅长搞关系,这类人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会拍一族。
 
    说实话我并不歧视这一类人,在这个社会上,英雄莫问出处,能够获得别人对你的认可然后提拔你这就是你的本事,再说会搞关系之人并不代表就不会做事了,只是他们在做人与做事这一块做人的能力更突出了一些。
 
    说到搞关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样的场合:赌桌、饭桌。两桌文化造就了中国关系学,敢吹敢吃敢输则成就了关系网,当然,从结果看,无论用何种方式,都只是个人成功的一种手段而已,在这里并不推荐也不诋毁,只是把这种现象罗列出来让大家清楚有这么一类人和事。
 
    6、老老实实的人。
 
    看《杜拉拉升职记》第一部的时候,当看到杜拉拉有能力却被压制的时候,很多人大概都会替杜拉拉抱不平,但是结果我们也看到当杜拉拉做老大的时候,她却要了能力平平但是老实听话的人,而不是能力出众而有野心的人,据她自己的说法是留有能力的在身边会对自己的位置造成威胁,使用老实的员工,尽管能力差点,但是用着放心啊。这似乎道出了职场的一种潜规则,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在提拔员工的时候会考虑老实听话的,而不会考虑有能力但是不好驾驭的员工,看来老老实实的做事,领导叫你干嘛你就干嘛还是有出路的,嘿嘿。
 
    7、有个性的人。
 
    在职场中有一类人最为特别,说他们能力强并不见得,说他们能力平庸也不至于,但是他们的升迁却比一般人要快,这类人就是有个性的人。比如说做质量的如果很能坚持原则,做财务的吹毛求疵,都算是独具个性,这样有个性的人在特殊的环境下就能获得某些人的认可,因为某些事情就需要某些有个性的人来做。
 
    8、够主动的人。
 
    如果没有背景,也没有一技之长,更不擅长搞关系,又比别人升得快,那么这类人往往是做事够主动的人,而这类人估计也是最受很多人认可的,因为大家会觉得这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是含金量最高的升职方式,也是职场中最常见的升职途径。
 
    在职场上员工与员工之间说能力相差太大的估计很少,大家其实都差不多,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很容易就获得领导的认可呢,而有些人却一直在原岗位原地踏步呢,有一位领导曾经跟我这么说:我们升一个人,如果从正常渠道升(就是不考虑其他因素),我们就会想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机会给你而不是给他,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这种主动争取的意念,那么这天上的馅饼怎么可能就掉到你头上?所以,他说如果要我抛开各种因素从员工中选人,我的第一点就是这个人做事得主动。
 
    就我看来,升职的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在不挑战道德底线的前提下),也不必过于拘谨于一种方法,问题是那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性格和环境,也有很多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不断地在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有了失败的经历自然也会学精,而有的人学习能力很强,走着别人的路也获得了机会,所以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得到机会,只要不是做了伤天害理的,我们都应该给予掌声。而本文也仅仅是站在不腰痛的角度剖析了职场晋升的现状而已,请大家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亦不做任何解释,呵呵。
 
 
    对于每周一篇日志的回应:
    我重申一下,每周一篇并非都是关于培训的话题,而是任何话题的每周一篇,可能有朋友比较关注培训如何实效的话题,当然我在之后也会根据之前的那一篇《企业内训也可以做得好看》延伸来讲,只是请大家共同关注和支持。

本文内容由 隔岸观火 提供

收起阅读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我的质量生涯

  这是一个质量人真实的故事,经过十二年的奋斗,今天的我,成为了集团公司的高管,在一间宽敞的大办公室里办公。     窗外,天气还是那么阴...
  这是一个质量人真实的故事,经过十二年的奋斗,今天的我,成为了集团公司的高管,在一间宽敞的大办公室里办公。
 
  窗外,天气还是那么阴冷,我泡了一杯热腾腾的咖啡,敲键盘的手指还是那么冰凉。。。
 
  十二年前,当我从一所普通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被招聘进了一家私企,人事部分配给我的工作是生产一线的检验员。虽然是家私营企业,但是老板很重视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没多久,公司组织我们这批新学员军训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和考试中,我暂露头角表现出色,并赢得了为我们培训的老板的赏识。十天后,我就被人事部调到质量部,成为一名质检员,负责过程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
 
  期间,我努力学习,刻苦专研,往往比别人来得早,下班走得迟。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做为质量人,仅仅了解产品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了解产品知识只能让你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控制。还必须要学习技术,要了解产品是怎样的设计原理,为什么要这样去控制,以及未按照质量要求去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质量人,在工作中不是简单的“yes”or "No"就能解决问题,因为很多时间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实际问题,我们除了把关控制以外,更重要的是去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你要有理有据地告诉生产人应该怎么样去做,这样才能树立你质量人在公司里的权威。
 
  经过三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我被提拔做了质量部长,当然前提是基于这三年踏实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在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平静下来后开始规划自己的工作。我知道,身为公司的中层主管,肩上的担子重大,质量部门是一个联接供应商、内部、外部客户的部门,不仅需要具备外交能力、专业知识,同时身为管理部门,必须懂得如何管理,如何凝聚人心、发挥团队的力量。这时候,我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我开始接触克劳士比、朱兰、杜拉克,了解丰田、松下、本田管理模式,学习了MBA管理案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涉足心理学、管理学、进修大专企业管理课程,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拓展了我的视野,慢慢开始,我的思想观念从“小质量”的圈圈里跳出来了,从更深的层次对质量的概念加深了理解,尤其是“系统性”的理念对我启发最为深刻。
 
  十年后,在一家集团公司的邀请下,我离开了原来的单位,离开了质量一线的岗位。我现在的职务为专职管理者代表,作为公司高层管理的一员,负责规范和完善公司的质量体系,并负责公司内部日常事务的协调处理。这两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到了更多的部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ERP等,也因此对质量管理体系这个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选择平庸还是辉煌全在自己,我的质量生涯也许能够给一部分人一点借鉴吧!    

本文内容由 sell 提供

收起阅读 »

我是来做事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小黄正是一名管理培训生,与大概10个同 事一起进入公司,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岗位。第 一个星期,小黄被分配的岗位是前台,同时分 配到前台的还有另外一个管理培训生,她...
小黄正是一名管理培训生,与大概10个同 事一起进入公司,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岗位。第 一个星期,小黄被分配的岗位是前台,同时分 配到前台的还有另外一个管理培训生,她们都 在前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

一周之后,领导召开例行的周会,每个管 理培训生都要提交一份自己的工作报告。和小 黄一起被派到工作岗位的小李提交的报告是这 样的:前台的工作让我更了解公司,增加了我 对公司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这一星期的工 作,我学到了待人接物的很多礼仪。

而小黄的工作报告是这样写的:“通过这一 星期的工作,我发现目前的前台工作还有许多 的不足。

第一,作为一家在中国开办的外资 公司,我们采用的先用英文问候再说中文 的方式是不妥的,因为打投诉电话的顾客 或者下游供应商不一定都懂英文,所以一 开始说英文会让大家有一种距离感,建议 先说一遍中文再说一遍英文。 第二,两个人同时做前台也是一种 资源浪费,两个人都坐在前台互相不理会 显得很不礼貌,难免会说话,这样给人的 印象是前台总在聊天或交头接耳,而且两 个人一起在前台工作的时候容易造成责任 不明、相互推诿的状况。

建议前台保持一个人,另一人机动轮岗, 当前台中途要离开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可以接 替上来……”

小李的报告一团和气,赢得了大家的掌 声,而小黄汇报完,引发了大家的集体沉默。 客户部主管觉得自己的工作权威受到了挑战, 给小黄打了一个比较低的测评分,大家觉得小 黄是一个挑事的刺头,不太喜欢她。

就这样第一个星期的轮岗结束之后,小黄 被分配到了仓库。一个星期后,她再次提交了 一份引发集体沉默的报告。

第一,她提出仓库管理员因工作清 闲常嗑瓜子,然后用带着盐分的手去整理 货品,这个容易使外包装留下不清洁的印 迹,盐分的吸湿特性也会导致化妆品提前 受潮。 第二,她发现库管员为了省事总是 直接把新产品码进货柜,有人来领货的时 候又是就近法则,就近码货、就近拿走, 被领用的都是最新入库的产品,而生产日 期较久远的货品被长期压在仓库的底层或 者里面,造成旧的产品一直被积压到清库 的时候已成过期产品或快过期的货品,只 能销毁或降价处理,造成公司损失。 第三,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她画了 一幅仓库改造图,她建议把仓库的进库和 出库分两个门,把两个管理员隔开,减少 她们在工作上聊天和一起吃零食的现象, 把入库、出库账目分开,做清楚便于核 对。建议把所有的货柜进行改造,把后部 打开,入库的时候就近法则把新产品码 堆,出库由相反方向,这样出库的都是相 对较早入库的产品,保证了产品在流通的 过程中能够在保质期内被优先卖出去。

这份报告被提交之后,库管部门的主管被 总经理叫去谈了一次话,仓库的主管受到了批 评。而小黄在仓库也待不下去了,同事们开始 窃窃私语,觉得她未免管得太宽,太爱出风 头。

第三个星期,几乎没有部门欢迎小黄,她 被硬性分配到了培训部。她再次捅了一个马蜂 窝,彻底得罪了公司培训部美容督导,差点被 要求除名。

原来,小黄同学大学主修时装设计,擅长 时装画。到了培训部后,她嫌教材上的人脸图 不够漂亮,便利用业余时间把所有的教材重新 都画了一遍,顺道把她觉得不够好的讲义也都 按她的逻辑修改了一遍。这下麻烦大了,培训 部督导是个自负惯了的狠角色,他拿到新教 材,直接从台湾飞过来就这个事情对公司进行 了投诉。小黄被告擅作主张,自行其事,不尊 重团队和领导,无法管理,要求除名。督导直 接放话:“这种人留在公司必伤团队,她不走我 走!”

这个小黄更狠,一句话不说,只拿出了她 改过的版本和之前的,一起摊在桌上,问了管 理层两个问题:

第一,哪一版本更漂亮; 第二,哪一个版本更容易学?当场 把督导梗在那里。然后,小黄还加上一 句:“我的工资只有你的十分之一,你该 做的不是来质问我为什么改你的教材,而 是检讨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做得更好?”气 得督导当场提出辞职。

接着,小黄去了销售部,当月业绩第一,第二 名连她的一半都没有做到。气得销售部主管私 下召开誓师大会,发誓这样的事绝不可再发生 第二次。

那么,大家现在来猜一下,这个小黄同学 在公司的结局如何? 她的职场人际真的很成问题。可想而知, 沙丁鱼们怎么可能欢迎鲶鱼的到来?但这个狠 角色,得到了公司的重用,过了三个月试用期 之后用了两个半月直升经理,两年薪水翻了十 倍,升至公司在中方的最高主管。

多年后,她仍充满争议,许多人不喜欢 她。她却也不在乎,她说:“我是来做事的,不 是来交朋友的。我更关注有没有把事做好。”

我始终认为职场战友情固然重要,但绝不 能因此姑息包庇护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互 放水,这样的友爱看似融洽,实则可悲,它将 导致战场上不敌对手,集体阵亡。

所以,我情愿做那个在平日训练里不断跳 出来、一针见血点出问题并督促集体改进的 人,如此,大家不得不被逼动起来。于是,有 我的地方必不缺张力和活力。我的存在将促进 组织提升。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了…… 期待大家来评价,这个故事真的对吗?对在哪?这样的方法真的可行吗?是否小黄处理方法还有哪些不足?

收起阅读 »

最近的面试经历

再不记录下来,真的会全部忘了的。 一为记录,二为参考。 在现在的公司感觉已经到达一个瓶颈状态,很难再得到迅速提升,而且工资也很难再涨上去,故另谋出路。 半年时间...
再不记录下来,真的会全部忘了的。
一为记录,二为参考。
在现在的公司感觉已经到达一个瓶颈状态,很难再得到迅速提升,而且工资也很难再涨上去,故另谋出路。
半年时间了,陆陆续续的也投了不少的简历,可惜一直都只是有猎头和我联系,基本上就没有接到过公司人事的电话,自卑啊,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没想到进入7月之后,HR的电话纷纷袭来,让我受宠若惊。

正文:

第一家通知我的竟然是一家网络公司。
我惊呆了!这家公司是通过猎头找到我的,并明确指出是要有制造业经验的人才行。公司是在合肥,虽然我人现在在苏州,但是一直很怀念合肥(我在合肥读的大学),所以地区不是问题。猎头先确认之后,HR给我打了个电话,问了问以往的状况,有没有兴趣在网络公司发展,有没有兴趣在合肥发展,最后说,等猎头通知。等了许久,猎头也没有消息,我就直接问猎头结果。猎头给我回复:“张先生已在外地买房,只是在观望合肥这边的机会,跳槽意向及回安徽发展的意向并不强烈;故不向后推进。”引号内为公司原话,猎头和我分析说:看来这家公司并不知道自己要招什么样的人,先要找几个人聊聊,然后再确定公司要招什么样的人。很荣幸,我就成了他们的“免费咨询师”。

当我正在感叹为啥制造业的人看不上我的时候,一家中德合资企业打电话邀我去面试了。
第二家合资企业登场,他们要招的是体系主管,是我在51上面投的简历。让我惊讶的是HR直接用英文发面试通知给我,我又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关于体系的推行我还是可以的,毕竟现在这家公司的体系从无到有都是我一手弄出来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和品质经理谈体系的时候还是挺顺畅的。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忽然这位经理说,你的英语怎么样?让我们用英语聊聊。虽然有所准备,虽然一直在学,在个人简介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问题,到了专业方面就开始磕磕盼盼起来。最后经理说,你需要在英语方面继续努力,我们需要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考量,等通知吧。
第二家的面试就这样结束。

还没有等我惋惜,我的一个朋友又介绍一份工作给我,是我前公司的代工厂(民营)要招品保课长。我咨询了几个在这家公司上班的前同事,给我的建议都是不要过去,那边是一个黑洞,工资要扣一个月,而且还不准时发,还有要7天24h待命,随时都会有状况。我还是不死心,去那边面试了一下。总监面试我的,这个总监以前是品质经理,问我要怎么做,我简单的说了下说,首先要了解客户需求,其次要了解公司的问题主要出在哪里,接下来要如何进行改善。然后这个总监说,你去公司看一圈之后,提个计划给我,我们再谈。我看了下公司的状况,简直是惨不忍睹,文件有,但是是非常乱的,同时有三个公司抬头,两个公司文件,而且谁也不知道最新的文件在哪。现场乱七八糟,禁止吸烟的地方竟然制造课长带头抽烟。员工厕所可以从侧面反应一个公司的品质状况,进去发现里面也是乱七八糟。其他地方我就不一一赘述,都差不多。第三天,我提了份计划给他,主要是针对现场管控和文件方面,估计是我的工资要的比较高,那个总监回了个“谢谢”,就没有下文了。

第四家,第五家,第六家的面试通知接踵而至。一家台资,两家外资。
台资要的品保课长,我和品保经理谈的挺好的,但是和厂长谈的不怎么好,于是在等消息,但是我感觉还是有戏。
两家外资都用英文邮件通知我面试,一家在昆山,一家在上海。
先说说昆山这家吧。
8点半到公司,HR带进去,打印了一张访客单,非常的正规。
填资料,填试卷(用英文填写,填中文的地方就是翻译英文)。大约在10点左右开始品保经理和HR两个人一起来面试。一上来品保经理就说,我们这个岗位要对老外,所以对英语有要求,我们就用英语开始吧。balabala~~~,开始也还是可以,等到品保专业知识的时候再次卡住。这个品保经理受不了了,让我用中文来说吧。我是通过中国质量协会6西格玛黑带考试,那个品保经理是通过美国质量协会的6西格玛认证,我和他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我缺少实际运行带项目的经验,于是有些问题回答出来不是让他很满意。除了专业知识,HR还问我关于领导力方面的知识。面试的很专业,让我知道我很多欠缺的地方。
然后就是等消息。

上海那家美资面试是我最近一次面试,也是我遇到的最奇葩的面试。
虽然是美资,但我感觉和台资很像,门卫,厂房建设,内部构造,除了门口挂了个美国国旗,其他没什么特别的了。
我在那边等了有1个小时,HR开始过来和我面试,我感觉就像和我聊天一样,就问我过去的一些经历,处理过什么问题,遇到过什么困难。接下来就是品保副理进行面试,和HR问的问题差不多,也是一些经历。问着问着,午饭时间到了,于是蹭了这家公司一顿午饭。饭菜质量感觉和普通的台资差异不大。下午品保副理继续问经历,问了一会换了一个人继续问,这个人开始问我的心路历程,从检验员到课长,经历了怎么样的心路历程,感受如何啊。他问完了之后,又换了一个人开始问我的性格,是急性子慢性子?优点和缺点各有什么?凭什么要这么高的工资啊?我被问的头晕了,真的晕了,看着他就是在晃,还好一步一步的回答出来。最后他说我们这个职位不着急,回家等消息吧。
从开始到最后没有任何一个人问我品保专业知识,我算是服了他们了。

总结:
经历过这些面试,我发现自己在很多地方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英语反而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只要再在专业英语上面下点功夫,说的时候再自信一点,就不是问题了。专业知识上仍然需要更加的细心努力学习。

顺便推销下自己:本人年将三十,本科毕业,工作八年有余,三家公司,从检验员至课长甚至部分经理的工作都做过。英语读写无问题,听说尚可,求昆山,苏州,上海地区品质工作。详情请联系:13451798042 QQ:63138169 收起阅读 »

质量经理的一天 9-24

以前发表了一篇关于质量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的关系;以为完全看透了工厂的运作,到新的工作环境;才明白其实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有不同的处境与看法。 一直以后我做...
以前发表了一篇关于质量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的关系;以为完全看透了工厂的运作,到新的工作环境;才明白其实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有不同的处境与看法。

一直以后我做质量的策略就是:一定要在运作部门搞好一关系,在新的工作环境也一样,同生产各个兄弟部门的经理处理还不错;本来我就属于制造这个大的部门,我们是生产的支持部门,为解决与预防生产各部门的制造不良而努力的。

今天最要是谈谈跟我矛盾最大的SQE,以前那个经理主要负责QAteam, 我来之后就负责QA team 与QC team, 俗称plant quality manager. QA来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空的架子,下面就还剩两个人,一个大肚子,一个新丁;需要处理3000多人的工厂客户质量的关系,客户的投诉处理。好在工厂内部的质量做得还相当的不错。除了需要处理一些客人的投诉之外,还需要在前期制定客人的一些检验标准;让我们的生产与检验有据可依。本来还有两个负责能力好的有经验的QA却被现在的SQE manager 在我来之前调离到SQE了。

我也是空降,前期真的不想树立假想敌;当我明白这些之后,我就觉得心里十分不爽;胸中有一股无名怒火,在正规的外企业,需要新增一个HC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来了三个月,申请了好几个月一直都没有申请下来。最近通过多种渠道的努力才获得批准。现目前的状态就是外购物料太多的问题无法处理;造成太多的生产无法正常有序的生产,生产经理好像不太急;我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就做了一周的数据捅出来,让高层的人都知道现在SQE无人管理的状况。

看来我的邮件还是有一点效果,终于有人开始动起来。但在几个部门的领导就发现我与SQE之间的不和。我只是实话实说,之前有很多人说之前的状况是被人欺负,但我知道,开始总需要做一些工作,做出一些成绩,让自己的脚根站稳,当有底气的时候,有事实与数据的时候,才开始我的反击之路。

我今天看到一句话,就是“后退有的时候也是在前进”。只是你自己必须知道目标与终点在哪儿! 收起阅读 »

品质经理入职总结

董事长 总经理: 你们好,首先要感谢公司给予我个人机会,有幸成为******的一员,我本人非常珍惜此次工作,并会努力做好。 在初入公司的一个月里,我主要...

董事长 总经理:
你们好,首先要感谢公司给予我个人机会,有幸成为******的一员,我本人非常珍惜此次工作,并会努力做好。
在初入公司的一个月里,我主要对目前公司的内部体系文件、过程流程、主要客户、生产现场管理及主要产品等进行了了解和学习。主要的体会感觉是,公司很年轻,一切很新,
包括所有客户、硬件设备和人员。作为一名进入一个全新工作环境的新员工来说,尽管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刚进入公司,难免还是有点压力。作为新人眼中公司的浅显认识即:

优势(Strength)--硬件(机台设备优良,加料设施的设计科学,车间布局及空调,地板油漆及空间照明,良好的模具制造技术);
劣势(Weakness)--软件(体系流程的充分性和适宜性,没有充分重视和利用组织的作用,没有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整个管理者团队的管理意识,人员质量意识,人员的作业技能,现场管理手段/5S/JIT,即管理方法弱).
机会(Opportunity)--业务的新机会(随着市场发展,因成本压力,市场进入壁垒降低,各知名客户均在寻找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加工商。努力拓展珠三角资企业客户如:公司/公司/*等将有很大机会做大企业。)
威胁(Threat)--同类竞争企业(因同类型*企业较多,成本成为客户选择厂商的重要条件,而由公司经营者定位将来公司发展方向和业务主力,从而脱离价格竞争。目前因我公司的机台稼动率不高%不足,尽快由业务依据机台稼动率拉取订单,提高机器使用率。)
以上我个人对公司的认识,仅表达个人看法。

对于公司品质工作的现状分析和下一步作为品质经理的工作开展计划,我仍然在确认中,并至少每季度报告一次工作总结及工作改善方向,以获得管理层对品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但其中一个观点是,品质工作强调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
关于大家对品质现状的看法和疑问---
客户及OQC投诉较多,大家对IPQC和FQC的职责和功能有怀疑,为什么没在最开始就查获不良?

关于QC职责的理解:
IPQC更多的职责是首末件和2H1次尺寸外观检查,以及确认现场的过程异常并纠正,其作用是避免批量性(超过2H产量)不良和提前预防作用;
FQC职责2H一次抽查外观,避免不良率5%以上的产品流出;(设定5%为检查失效)
OQC职责每出货批次抽查,主要为避免产品经过在货仓的时间放置,会否产生尺寸收缩/变形超差/包装损坏/返潮等等。
对比5.6月份MRB和客户投诉,不良比率较低(非批量性比率),不良现象主要是成型后加工不良(人为因素如:削伤/胶丝等)。
QC抽样方法是统计方法中概率估计的一种,所以抽样就存在流出风险而不能保证批次的100%合格。

为加强对流出责任的认定,强化作业员全检意识,列出以下措施-----
措施一:从7月起,对每次异常引起的返工品管均会记录最终返工完了的实际不良比率,并对实际不良比率超过5%的定义为检查失效,责任人需做失效的书面检讨报告并张贴公布,用以加强检查员责任心和对所有人员的教育;
措施二:要求8月起对QC和客户发出的投诉追查作业责任人并月底集中公布,使得品质成为现场作业者的重要绩效评价依据。(如:QC投诉一次,责任人扣10分,客诉一次扣20分,月度评分低于60分扣绩效50元等等)此措施需要生产部门经理认可。
措施三:对人为因素产生的不良现象如:胶丝/削伤/漏擦油污/混装等,人为的低比率(5%以下)不良必须由生产部门自身做出针对性对策,如:
a.规定批锋超过10处必须修模或调机
b.举行批锋加工和吹胶丝的专门培训和方法的讨论,使作业者必须掌握的作业技能。
c.过程设计时工程应该对相似品进行防错措施,所以混装应该由技术部门想办法解决等。
而所有异常的发生原因都在现场,对策措施也只能在现场,所有的价值利润也产生于现场,所以现场管理是必须重视的---------

关于现场管理
1.5S
现场管理的范围很大,而5S是现场工作的基础。公司现场虽然干净,但物品和设备的摆放依然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5S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干净,是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工作失误,减少浪费,通过好的习惯养成,达到人的素质提升。
因为是提升人的素质目的,所以5S必须高调的做,让全厂人参与,手段上要有:
最高管理者亲自抓,建立5S推进小组架构,各个区域都有责任者,每周都有检查改善。

2.关于现场文件流程的建议
所有文件流程必须符合现场,而据个人观察,现在依然有很多部门推诿的事情出现,表示我们的流程文件还有细化改进之处,如:包装或设计变更后,之前的包装及产品由谁去换包装处理,谁是执行者?又如:生产中模具修理后应该提交QC对修理位置的确认,现在没有动作,有流程要求但记录无完善。新产品量试/量产阶段模具问题责任区分不清楚等等。
个人的认识是二级文件应该经过各部门论证会签,而不是生搬硬套和一个人闭门造车,论证文件流程的过程也是各部门学习的过程,通过文件学习讨论提高所有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凝聚力是企业推行ISO目的之一。
关于TS认证的准备方面,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最关键的是目前公司没有氛围。
KPI(关键业绩指标)的确定和计算方式是否合理科学?
方针目标的分解和实施内容如何?这些细节其实客户对我们的审核结果评价(***)
就能看出,所谓“系统管理”的质量方针,我们还有差距。
当然,因为个人能力以及受以往经验影响,仅仅通过一个月的工作而对工厂做出建议是不恰当的,以上意见只能代表新人对表面现象的感受,还望公司领导指正教育。或许随着在公司工作时间的延长,我会改变看法,但以新人的眼光发现的问题必须报告,这也是新人的价值。
在7月份工作中,各同事和上司对我做出了很多帮助,当然个人原因,我的英文不好,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下月开始,我将全面接管品质工作,我会努力。
下次报告预计号前。祝:工作愉快! 收起阅读 »

也谈谈职业规划

最近好几个朋友要讨论职业规划的事情,我没有一一细说.这确实是一个古旧的题目,但也是一个永远不会被人遗忘的话题.论坛上也多了一个月薪32K,薪资成长经历,JD描述...
最近好几个朋友要讨论职业规划的事情,我没有一一细说.这确实是一个古旧的题目,但也是一个永远不会被人遗忘的话题.论坛上也多了一个月薪32K,薪资成长经历,JD描述的帖子,看来要到新的一年,好多人都蠢蠢欲动.但SWOT分析都会说,却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真正的规划.
我也小谈一下我的看法,以供参考.

职业规划之前,要想好三个重要问题:
一,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有的人会觉得工作上成功是职业规划考量的重要部分,可是我也要提醒各位,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什么东西比幸福的生活更重要,也许你要说没有钱哪能更好的生活,那你就别再继续看下面的东西了.因为我们的生活观念不同.
二,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努力
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就是扩大自己的人脉来为自己的工作铺路,如果你把这种方法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也不要再继续看下去了,因为我们的处事观念不同.
三,钱是永远都赚不完的
如果你不是企业家,只是一个打工者,那么要对自己的薪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适合你想要的生活,如果想越多越好的话,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再看下去了,因为我们的价值观不同.

说白了,职业规划就两个东西,一个是目标,一个是做.

一,基本目标.目标作为规划的第一步,是做的前提条件
很可惜,我碰到的大部分人都说自己的目标是钱,更可惜的是很多人连想要拿多少钱都不清楚,最最令人头痛的是除了钱,他没有别的目标.
就拿钱来说,那么你要求的薪水是多少呢?慢慢来分解:
1.什么样的公司可以给你这样的薪水?换句话说你想进什么样的公司?欧美?日台?国企?民企?什么样的规模?制造还是外贸?,甚至什么样的组织架构?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达到目前的薪水目标,也要为以后自己的发展考虑,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适合你现在的状况,呈阶梯上升趋势.当然话说回来,考虑得也不要过分仔细,也许日资,国企,民企都可以.但是有一些民企可能是不在范围内.依自己目前的现状而定.
2.什么样的职位可以拿到这样的薪水?换句话说你下一份工作的职位是什么,这个对处在职位或职业转型期的人最重要,比如说由工程师升为主管,或主管升经理,也比如说从质量转销售.当然工程师也有2K到32K的,哈哈,另外也不是职位越高越好,这要看你的整个人生需求,而不是单一的职位规划.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到职位转型的时候,就不用考虑这点了,即使换公司也是多积累下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
有了公司和职位的目标,才有了薪水的最基本要素.现实中你可以把这些东西分解的更细.

二,附加目标.确实存在着很多人,跳槽不是为了钱啊,说他们看不起钱吧,好像也不是,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薪水没涨多少,美其名曰:换个好的环境,原来公司的氛围不好,上司很无理,工作无法开展,更曰:公司不重视质量,我干得都没劲.当然那些特NB的职业经理人除外.
  1. 附加目标--福利,除了奖金之外,好像假期,补帖什么的都不是很重要,那就不说了,有需求的自己考虑.
  2. 附加目标--公司环境.环境这个词的范围有点大,当然包括了实实在在的环境(这个也不说了),也包括了公司的工作氛围,这个是虽然可以有目标,但一是很难了解到新公司的真实情况,二如果你因为这个离开一家公司,那么你同样会因为另外一种令你愤怒的工作氛围离开的.所以不如改变自己.
  3. 附加目标--杂项.比如离家近啊,什么乱七八糟的.如果你有责任了(家庭责任等),有些确实是很重要的理由,这说明你知道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做
这只有一个字,"做".但还有一个就是要了解自己.因为目标有了,还有知已知彼方能成功.哈哈,有一个人叫"俗话",他说"一个人要了解自己是很难的",那这个话题就不谈了.呵呵,你可以找朋友评价一下你,然后综合分析,不要直接否定.静下来想一想再去了解自己,也不要试图去解释朋友对你的评价.
这样就可以做了,又变成了老生常谈的问题.懒得写就摘抄一些东西吧

现在写下你要克服这些不足所需的行动计划。要明确,要有期限。你可能会需要掌握某些新的技能,提高某些目前的技能,或学习新的知识。
网上也就这一句话.所以看上去也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呵呵,安心,专心的去做.

关于职业规划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行业.
一,行业确实有很大的障碍,但对做质量的来说,没有那么大,我坚信这一点.而公司招聘的人不相信.呵呵
二,细分行业的前景,如果你下定决心在山寨机行业做,下定决心为地沟油公司打工的话,那我也只能说,这些行业现在可能还是暴利,你暂时还有机可图.当然这个说是行业,也可以理解为公司.

OK,写了快一个小时.祝在新的一年里想换工作的朋友心想事成. 收起阅读 »

起伏的2012与更好的2013

随着那个”玛雅传说”和2012年一起成为昨天、成为历史.太阳每天依然照常升起,只是岁月匆匆溜走,让人不禁慨叹时光如梭! 2012,这一年我经历了太多,也承...

随着那个”玛雅传说”和2012年一起成为昨天、成为历史.太阳每天依然照常升起,只是岁月匆匆溜走,让人不禁慨叹时光如梭!
2012,这一年我经历了太多,也承受了太多,付出了太多,但总觉得收获得太少。在这一年我从“前线旗手”调至“后勤火夫”,曾经放下的,现在又重新拾起,一切是那么的陌生,却又十分熟悉。如今临近年尾,带着昨天遗憾和对未来的期盼,应该是给2012画上句号的时候了。
2012是我任职QE的第三个年头,曾经“许三多”式的做事的那股傻劲,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已消耗已尽。曾经,我不断的在问自己,检讨自己,我该怎么做?曾经,我也希望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各种有关的知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当然,曾经也受到过很多的抵触,当发现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时,开始感到的很孤单。有人说:当一个人到了脱变时,只有孤单的感觉。我脱变了吗?没有!就在这一年我选择了逃避,得过且过。太过在意他人的看法、他人的感受。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曾经,有想过放弃,却又不甘心。毕竟承受、付出的太多。逃避一时,却逃避不了一生。那么只有做好现在的一切。这一年,让我明白坚持是多么的重要。多几分策略、多几分自信、多几分坚持、多几分思想……
如今,我已回到以前的岗位——机构工程。这应该是新的开始,至少我认为是这样。虽然还是原来的路,但我已不是曾经的我。曾经的经历,虽算不上多么沧桑。也谈不上有多少的贡献。倒是有几失意。虽然各部门的做事方法还是那样,只是做事的人或部门不一样了,也多了一些执行力。这也许就是领导作用吧。在这个个人主义横行的环境下,也许只有这样的安排是最合理的。多谢领导的及时雨,让我能站在这个位置,清楚的看着他人的”表演”。总之,有过风雨的经历,有过不一样的职业体验。才会有真正职业成长。
2013年,踏实做事的一年。凡事有始有终(凡经手的工作、项目,要事前准备、事中分拆、验证、事后追踪)。 收起阅读 »

我也是一民营企业的小小质量管理者

我现在是一民营企业的质量管理者,我认为作为一位质量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位懂技术的人,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们很多的企业管理并不规范,要么没有管理的规章...
我现在是一民营企业的质量管理者,我认为作为一位质量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位懂技术的人,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们很多的企业管理并不规范,要么没有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么现有的规章制度与现有的生产脱节太严重。做为一管理者就是制定制度、推行制度、修订制度保证整个系统的流畅运行!
我刚刚接手质量管理工作之初,内检质检员通报,说车间一批阀体加工发现阀体有砂眼,(阀件是锻件,我们的要求不允许有砂眼,有砂眼必须退货处理)我通知车间添写复检报告,由内检质量人员确认后,交物流中心退货处理!但车间人员因为没有办理过此手续,也不知何处理,本来此批物料领用了60件,可是现场不合格有88件,因为车间人员从来没有办理过不合格品的退货处理,有不合格,就重新领用新的,满足生产需要就行,谁也不盘点这些不合格品,谁也不去处理这些合格品。按着流程我配合车间让他们走了所有的手续。对供应商进行了质量异常反馈单通知,并进行了质量索赔。这一供应商还不配合,下一批又出现砂眼,我就发出质量异常索赔并停止了其供货资格,重新选择了合格供应商。
外购不合格品处理的流程在我担任质量管理者之前一直是有的,但以前从来没有人推行过他,因些很多人就不知道不合格品如何处理。自从这行外协外购不合格品按流程执行了一次以后,大家知道流程了,也就知道如何处理了这类事情了。
还有一件事,我们的外购产品中有一种带座轴承,每次来货后都要对轴承孔进行扩孔,内检的质检员还振振有词地说:“以前都这么干,来一批轴承,扩一批孔。”因为刚来不久,也不好说什么。我查了查图纸,发现轴承选用没什么问题,查了查来货的轴承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但装配车间就是反映装配时干涉需要扩孔。我让质量员量了量装配的螺纹孔的位置,将数据记录下来,回来一查看图纸,原来我们自制加工的装轴承的螺纹孔的孔距位置超差,我又到加工车间与质检员量了一下钻孔工装,我的天,我们的钻模已严重超差。我立即通知车间停止使用此钻模,必须重新投入新工装。新工装验收投入使用后,从来没有出现过带座轴承到货后还有扩孔的现象。这种现象说起来非常好笑,可是他就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我想不会就这么一个,有可能也不单单我公司会出现也这样的问题。
虽然说管理就是按照规矩办事,但是有的地方,是需要您去制定一个规矩,做为加工行业,这与技术有关,遵守的规矩必须有一些是合乎技术要求规范的。所以我认为,从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质量管理者必须是一个懂技术的人。
做为一个质量管理者就是要推行制度。外来物料,有的时候由于技术疏忽将一些物料的规格型号写错,到供货商采购时,供货时就会按应该是某某型号,采购员与技术人员一沟通就将正确的物料采购到位了。可是送检时还是按照原来的物料型号送检,虽然货没有问题,但送检的东西与送检的单据不一致,我就通知外检员,技术人员或者采购人员不将送检单据型号与实物型号改为一致,我们有权判为不合格,或者拒检。为什么非得要这样呢?因为现在大家可能都知道,货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只是单据上的规格型号错误。可是物流保管人员怎么入帐呢?怎么做标签保管呢?如果时间一长,谁能记得是货采购错了,还是规格型号有问题呢?
我在公司内部推行:发现上道工序有质量问题,上报有奖的制度。如果发现上道工序有问题而不通报,而由别人发现问题,发现上道工序不报者被处罚的力度比生产出质量问题处罚的力度还要大;比如上道工序孔距加工错装配不上,背地里通知上道工序的人整改的,就按这种方式处罚。而如果及时通报的,得到奖励!由生产出质量问题零部件的工序人员承担。
除了加大抽检和巡检力度,我还很喜欢接受售后服务人员的反馈来的信息。因为我们在家能自己发现的质量问题都会尽力去改正与避免,但是在安装现场与调试阶段或者客户在使用阶段有什么质量缺陷或问题,我们还是从售后人员反馈得到的信息居多。虽然他们的反馈直接反映我和我部门工作的不足与缺陷,但也正是这些信息告诉我工作中应该再注意哪些环节与细节!
我希望我买得馒头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我希望我买到水果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我希望我买到家装家居是不含有甲醛的…… 这些我都不能保证,我希望我公司生产的产品是可以放心地交到用户手里的,这是我希望能做到的,我愿意做到的和我争取做到的。我也这样向我的本部门战友们这样灌输与要求。
我是一民营企业的小小质量管理者,我知道中国有很多很多我们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这些小小质量管理者都尽自己微小力量,我想我们将不会担心馒头的质量、水果的质量、家装家居的质量…… 收起阅读 »

质量经理的一天 7-18

工作不能只关注过程,同时也不能只注重结果。两者需要同时兼备,才可以能进能退;今天 讲讲以前那个质量经理离开公司的原因,从我的立场上来看,或许是政治斗争...


工作不能只关注过程,同时也不能只注重结果。两者需要同时兼备,才可以能进能退;今天 讲讲以前那个质量经理离开公司的原因,从我的立场上来看,或许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大公司的高层会有经常的更新换代的时候,因此,管理层也会跟着有些改变。在这个时候大家的表现是相当重要的,许多的人被扫出局,许多的人留了下来,继续适者生存,我认为不是每个空降的领导都喜欢一来就把下面的人换个遍,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
我的前任是一个在现在公司做了九年多的时间,并且从最低层一步一步做到经理的职位。经历了公司不同的部门的管理工作,他一切的行为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来工作,虽然转了集团内部的几个工厂,面对的人与事物都是一样;没有经受过外面职业生涯的斗争。我是从不同的职业的火炕滚出来了,经历了许多,很多的事情自然很容易看明白,我虽然不是一个十分喜欢玩弄政治的人;但还是可以看懂其他人如何在一家公司玩政治斗争,并也看到一些结局;我更加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的实际表现去赢上司或是老板的欣赏。
上一任就是一个典型报表office男,不太喜欢去工场了解员工的声音(VOE ),也不去看看工序的质量控制是否合理(VOP),也不知道下面有什么问题与流程上的缺陷;因为他是做工艺出身的,对下面是绝对的授权;是一个绝对不太重视质量与过程的人,并且对生产过程 的浪 费与问题一概忽视不理。
报表与数字的游戏在大企业很重要,外资 企业也特别看重这个,即便是一笔实质上很不好的数扰,如果经过你的图表做出一个避重就轻,在报告中将致命的问题所掩告,你的上司不知道内情的情况下也会对你十分的欣赏。如果是知道公司内部情况并且了解各方面的问题的人,你可能就不会相信你这一套,特别是一个不同行业背景的上司,并且特别清楚内部的情况的时候,这一套就会行不通。那么我们必须得改变自己的行为,从另一个方面寻找突破口,改变自己工作的方式。并达到新来 上司的要求。确保自己的地位可以保住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说环境在变化的时候,我们不太适应现在的环境的时候,就需要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的环境。
我喜欢变革,我以前那个上司(Boss the owner of company)也喜欢变革,有的时候是为了适应社会大环境,有更加强的竞争力,有的时候是为了适应公司内部的小环境;从变革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收起阅读 »

质量经理的一天 7-13

机会不是等出来的,是需要努力做出来的;我一直坚信这句话,来到新的公司上班已经是第三个周五了,也就是这一周上班的最后一天。无论以前的决定到底...

机会不是等出来的,是需要努力做出来的;我一直坚信这句话,来到新的公司上班已经是第三个周五了,也就是这一周上班的最后一天。无论以前的决定到底是对或是错,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虽然有时候想到以前的好会有些小后悔。每天有都需要有更多的加班时间去熟悉公司 的流程 与文件;下班后还要学习两节new concept 以提升英语的听说写的能力。令到自己格外的充实!
有机会去体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是需要一个辛勤汗水付出的过程。我不会急功近利地去做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一些工作,任何的改善工作都需不可能一步到位。
今天 早上的时候,跟以前工厂的一个组长见面聊了一下,因为以前工厂货物发到我现在这家工厂对面工厂来加工, 不知道她在哪儿知道了我的电话;了解了一下以前公司 的一些情况,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我的预期变坏,走的时候,老板是认可我的改革结果,但是现在被 他们全部推翻。增加了主管,组长,QA经理,QC经理,并且员工的工资 需要增加二成。人头数也增加了二成,一个月下来部门又增加 了至少十几万的成本。听说品质也没有什么好转,如果是增加品质控制人员来控制质量的行业那是最蠢的行为,而不是会想办法去推动生产从根本上去解决。挑出来也是一大堆 的质量损失成本。虽然我是做质量的经理,但我知道我们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产品的增值,只有维护公司质量方面的形象,并对生产部门做到一个监控。让质量的材料与时间,公司形象等的无形质量成本有所降低,来抵消老板付给我们的质量人工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是如何推动生产部门去改善。从根本原因上解决问题之根本。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现在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推动生产PE部门对质量的改善工作。以便立稳脚,在这个公司 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树立自己独有的一面旗帜。以我的学识,经验,能力需要再加上努力才可以;任何的企业都有一定有内部的政治斗争;更多的需发掘一些以前没有做的工作。从而提升公司的内部质量管理。
我需要的是树立的如何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些工作,如何理解各级之间的关系,做事同事也需要学会处理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否则没有人配合,没有人支持你做事也是白搭,没有成绩,没有效果出来。
做质量一定要懂统计学,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十分的重要;这样就能够找到切入点;然后再根据你的知识,经验,推动生产部门的改善工作。做质量不仅仅需要注重结果,以结果为导向,同时也需要关注过程 ,不能让过程 的action plan 偏离你的要求,向你的结果导向去发展。只注重任何的一方面都会迷失自己。


收起阅读 »

质量经理的一天 5-31

这几天比较紊乱,不仅仅是工作,而且是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它的爆发点也是由于工作的在引起。 太强势,会得罪很多人,原则性太强, 也会令到很多的人不满意!如果...
这几天比较紊乱,不仅仅是工作,而且是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它的爆发点也是由于工作的在引起。

太强势,会得罪很多人,原则性太强, 也会令到很多的人不满意!如果没有担当,只会让人瞧不起!这两个月生产内部品质不良率非常低,有25%的绩效是由我来评审,当然,质量不好,我们绝对不会的软,所以造成了直接冲突,生产部总监没有担当,并煽风点火叫下面的主管直接来找我晦气,这不是明摆着没有原则,不负责任的表现。其实公司对高层管理还是比较好的,不会因生产,品质部做得不好而扣我们的绩效,但为了提升下面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级性与效率,针对他们做了奖励措施,如果做得特别好,老板会另外拿出一部分奖金出来,如果做得不好,不仅没有奖金,而且也会造本来的工资部分的绩效奖金也会被扣除。这种初衷我觉得是很好的,但是这种制度可以说对至少有一点明白事理的人,与有一点素质的人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措施。可是遇到一些流氓级的管理主管,就是无效的,做是好拿到钱开心,如果做得不好,扣钱就闹事,什么天理!

做质量管理自己应该有一个度的衡量,标准与立场一定要坚持。同时也必须得有担当,不可以人云亦云。认为对的,与公司的利益一致必须要坚持向前行。无论有多少阻力也不能退缩。立场一定要坚定;最近我是在想退出这个圈子,我的压力不是来自止面,而是对立的一些人与事。

去了RRD终结面试,也处理了客人的一些投诉,客人的验厂,才知道专业,行业,职业的知识的重要性,工厂运作的熟悉程度也是为工作得心应手而必备的方向。
收起阅读 »

质量经理的一天 6-1

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我从底层QC做起来的管理人员;每次面试我都会自豪地说,因为我觉得无论从任何的工种,任何的工作环境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你...
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我从底层QC做起来的管理人员;每次面试我都会自豪地说,因为我觉得无论从任何的工种,任何的工作环境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你有一个积极面对工作的态度。 很多的时候,我听到的总是一味的报怨上司不放权,公司环境差,人的素质太低,无法管等等,或许有的时候我会从字里行间会透露一些这方面的信息,但在每天的工作中,我绝对不会有这样消极的心态!

前面我讲到,我介结了一们以前在同一家公司,但不是同一家工帮的同事(培训黑带认识的)来我们公司上班。做生产部总监助理,协助生产部搞好整个生产的协调与现场的管理工作。月底来公司报道,除了职位不同之外,我是经理,他是总监助理,工资也是跟我两年前来的时候一模一样。其中宿舍也是一样。一个小房间,只有入了一张床,没有空调,条件是苦了一点;或许对他来讲这样的待遇十分失望。其实我是过来人,我很清楚,他不止地向我报怨过十次,说这不是人住的云云;虽然我内心有火,但也不好发作。因为那也是我曾经待过的地方,现在好很我了,有一个一房一厅的套间,也有冰箱电视空调。 但这是我经过我两年的辛苦努力,坚持不放弃,并为公司的改革取得一些许成绩。否则老板也不会不断改变我的各方面的待遇。

我就很善意地劝他,我以前也是住那儿,也是一步步取得了成绩福利方面才要求得到改善。 而且现目前给他的工资也不是很低,如果表现好,过了试用期也有10-11K,公司可是花了重金,不过也没有关系,从侧面了解到,公司对他的期望非常,如果真的有能力,能handle整个生产部门,我觉得这些老板也是可以给得起并能一步步得到提升的。要求也提了,如果达到公司那种期望, 我知道那样会很难堪。高调进场,是否能够高调地完成公司的任务,我心里没有底,毕境我不是做生产过来的。同时我也知道现目前生产的状况,具有很大的挑战,与我刚进公司的时候一样的那么大的挑战。

经过他的再三强调与要求下,公司还是满足了他的需求了。最重要的还是看他自己的表现。

现目前正上班的时间都在考虑如何离开公司,新公司来了offer, 毕境现目前的公司待我也不薄;至少从个人情感上我还是觉得有些不舍,但从个人人生安全与成长的发展来讲,我更倾向于未来的公司,虽然从整体上一年可能会比现在高出几万块一年。钱对于我来讲是必须的要求,但不一定是唯一的要求。我需要有新的平台去施展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并能接受一些新东西知识。 收起阅读 »

质量经理的一天 6-5

最近几天公司的网络的问题,没有将这几天的工作写出来。同时也在昨天向公司提出了离职申请,从现在开始可以说是在这家工厂的倒计时;在自己还有一些利用价值的时候,给两方...
最近几天公司的网络的问题,没有将这几天的工作写出来。同时也在昨天向公司提出了离职申请,从现在开始可以说是在这家工厂的倒计时;在自己还有一些利用价值的时候,给两方都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我希望能够低调地,平和地离开HY;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不击起一丝涟漪。平稳地过渡;

我的离职申请是叫HR经理同老板讲的,我知道,老板待我不薄,我真不好意思开口,我也不想讨价还价;没有想到老板居然责怪我,为何这么大的事不亲自同他讲。看得出这是出自他的真心话,他还很年轻,是一个诚实不浮夸的富二代,真正为中国实体经济付出了万般辛劳的富二代。跟他的沟通过程他完全在讲他做完GB training与参观了美国工厂后如何改革工厂,希望我能帮他处理Quality management ( QS QC QE QA) 三个工厂的管理,让他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处理好客人与订单,生产流程的改造。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他说了一句,我的质量管理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部门去进行改善,并极快落实所有的改善措施。并能真正为公司的进步改善做出正面的直接建议的人;或者我也成为了这种变革的炮灰,但有点非常值得我欣慰的就是我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肯定。

刚好今天有重要的客人来公司参观,所以必须检查现场的6S;所以未等写完就需要去现场检查6S,最近生产很忙,所以现场搞得一点都不好。必须得检查一下,不能在客人面前太失面子。不能因为提出了离职,就不作为,我不是我做人做事的作风!安排了自己负责区域的6S整理,发现有一车间必须有客人经过的车间,却十分杂乱。这件事已经提前同生产各级人物讲过,并要求他们去做好,但到客人到工厂的前一小时还没有一点行动。所以必须得让老板出动。所以给了一个电话到总经理汇报了现实情况,因为这是他的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必须要他出面才可以解决现场地这种混乱的局面。

终于发现自己一个很大的缺点,说话太直,给人不太容易沟通感觉,但给人就是有想法,改善效率高。优点在公司得继续发扬,缺点必须得纠正。大半天的时间都是在陪客人,然后想一些如何将现有工作如何交接好,并接受新工作计划。最后写了一封邮件如何拒绝老板挽留如下:

真的很感谢你这两年来能够这么信任与支持我为你工作; 我也非常荣幸,也特别感到自豪在xx的这两年的工作经历。虽然其中有很多的坎坷,我们都一起走了过来。请你能够理解我今天做出离开xx决定。我认为以我现在的能力,或者比较难再为xx做出更多,更大的改善工作;同时我觉得趁我年轻的时候也需要吸取更加多的知识与工作经验,来提升自己。 希望以后如果有缘、有机会能再为你效力!祝愿公司越做越强,生意兴隆!
收起阅读 »

2012年下半年,你得赶紧做的几件事

 2012年已过去一半的时间,现实的你如果职业发展遭遇瓶颈,或者产生了职场厌倦感、缺乏工作激情,或者你想到另外的行业去工作,或许你想再提升提升。事为宜迟,即...

 2012年已过去一半的时间,现实的你如果职业发展遭遇瓶颈,或者产生了职场厌倦感、缺乏工作激情,或者你想到另外的行业去工作,或许你想再提升提升。事为宜迟,即时行动,这时的你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景。2012年下半年,你得赶紧做的几件事:
做一次评估:
或许你入职一两年了,但你的薪水并没有跟着资历的增加而水涨船高;或许你想要老板给你加薪,但老板认为你不值那个价儿。要“薪”想事成,你必须首先评估自己的真实价值,然后在你要求加薪之前花些时间提升你的价值—--唯有如此,老板才能找到为你加薪的适当理由。       读一本好书:       如果你掌握了某种技能、各方面的能力也不错,又是公司的关键员工,恭喜你,你进入了职业发展的稳定期。但危险也会随之而来,比如你会有职业厌倦感。把工作做到出色,几乎是优秀工作者对自己的一致要求。读一本好书,可以是对你专业的,职业规划类的、、、都可以的。做到出色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付出一些泡吧、闲聊的时间。        考一个证书:
“我现在这点外语水平根本不够用!”经常听到有人这样抱怨,外语能力越高,其薪资的竞争力也就越强。会一门外语真是一大强项,一个外语等级的证书实在太重要了。英语、日语、法语、、、看得懂也行,能说会写更是人才了!你外语过得去吗?快快“恶补” 吧!       学一项手艺:       如果你不是技能型人才,如果你不是企业的核心员工,那你就需要好好努力,用实际的成绩来证明你自己在公司的作用。还不会开车吗?得赶紧学,学会了有资金可以自己买一部车,也可用公司的车接接客户拉拉关系什么的。学跳舞、瑜珈之类的,都还热门啦,关键时露一手你会更出众,一技在手自然自信满满。       定一个目标:       不少白领的工作时间朝九晚五,快节奏,“亚力山大”,太不爱惜身体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健康的身体和年轻的心态,才更有激情和冲劲。所以,你得赶快给自己一个健身的目标。比如:减肥10磅,一次俯卧撑做100个、、、从今天开始,少打的、爬楼梯或
跳一次槽:        如果你在本单位既不能得到加薪的机会,也没有升职的苗头,而且自己日复一日地混日子,对工作没有了激情。那就请跳槽吧,因为跳槽后,你去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新鲜感会刺激你认真工作,使你的工作状态得到调整。在决定是否跳槽之前,先要做好自我定位。跳槽?你准备好了吗?是周末去爬山,这是简单的锻炼,最重要的是要坚持!
上一个网站:
资讯时代,与潮流为伍,跟上网络脚步,找一个对自己专业或者感兴趣的网站,交网友多认识一些GGMM,装扮一下自己的空间,灌灌水拍拍砖, 你的思想才不会落伍,才有资本去接受外面世界的冲击!不过要有 “度
其实时间在弹指间飞逝,一晃眼2012年的一半已经过去,在感慨时间过得飞快的同时也在叹息学的东西太少,值得回忆的东西太少,值得留恋的东西太少,拿的出手的本领太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1.在专业技能上,英语书面,口语本领如何?质量管理的专业技能如何?
2.在个人的生活兴趣上,除了唱歌,还有一些本领如何?是否会交谊舞、口琴或者其它一些本领?
3.在管理水平和沟通上,是否有恰当的沟通技巧、humor,睿智的智慧,以及一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太多太多的知识面需要去学习
前辈说有计划,但是没有行动的勇气或者坚持的毅力,目标也只会在空中摇摇欲坠,如空中楼阁一般永远悬挂在空中

2012年怎么做?需要什么?需要完成哪些目标?一些尽在你的掌握当中。。。永远记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收起阅读 »

职场生存法则五宗“最”

职场生存法则五宗“最” 前阵子遇见一个毕业一年多的朋友,他跟我说起了他在这一年多里换了三次工作的情况,我问他为什么换工作这么频繁,他说他也不...

职场生存法则五宗“最”
前阵子遇见一个毕业一年多的朋友,他跟我说起了他在这一年多里换了三次工作的情况,我问他为什么换工作这么频繁,他说他也不想换呢,都是没办法的,要么没有发展空间,要么是职场环境恶劣,要么是自己没有太多激情,总是遇不到好的。然后他说你怎么运气那么好,总能找到适合你发展的公司呢?这句话让我不由笑了出来,我跟他说我还没有遇到谁跟我说他所去的公司在自己不付出的情况下就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的,在我接触到的很多职场达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在职场里拼出来的,他们总能在不同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法则,如果说这些法则有一些共性的话,或许在五个方面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

最不可靠的关系是同事关系
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位刚踏入职场没多久新手某日跟我说他再也不相信职场里会有什么友情,他说他在该公司与某位同事因为聊得来走得比较近,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说,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聊,也会聊起公司内的话题,所以偶尔聊到了他们对公司和对上司的一些抱怨,只是没想到的是,在不久后他听到了别人说上司在他们人面前说他心态不好,凡事爱抱怨。他说他的所有对公司和上司的抱怨只跟那位同事说过,而且很多都属于酒后胡言乱语,算不上是很正经的聊天,更何况同事也抱怨,怎么一回头就把他给卖了?这太可怕了。
是我们太傻还是职场太残酷?
好久以前就看过两只刺猬的故事,为了取暖,两只刺猬紧紧相依偎,却发现彼此的刺把彼此都刺痛了,于是分开找到既不刺痛又能取暖的距离,其实这说的何尝不是职场呢?
有人说同事关系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一种关系,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在职场中,竞争是永恒的主题,有时候一句话就有可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变化,这句话有可能是出自你的口,也可能是出自同事之口,当然,也别把人想得太邪恶,这本就是现实。
有一位职场经验丰富的朋友有一次说到同事关系时说我们还是不要太天真了,与同事相处,只要不谈及与彼此有关的利益问题,什么都可以谈,如果说因为言语不慎而导致职场危机,这只能说是我们不够成熟。
任何事物必有两面性,我们在强调其负面的同时,也还是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这样我们也就不会对一个事情失去信心,就如同事关系,其实是一种协作关系,能够在保持距离的基础上进行最有效的合作和情感的交流,这大概也就是同事关系的最大价值。
今天因为同事关系而受伤的朋友们,请不要再埋怨“出卖”你的同事,也请不要再彷徨自己处于一个尔虞我诈的环境,或许,在看清楚现实之后,自己会变得坚强,自己会成熟地看待同事关系,因为这仅仅是一种合作关系。

最有效的沟通技巧是倾听
某一次看台湾资深培训师黑幼龙讲沟通技巧,提到一个他自己经历的一件事,他说某一次他在机场候机,旁边坐着一位老妇人,老妇人跟黑幼龙聊起来后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在最后即将登机之际,老妇人说黑幼龙:你真会说话!可是黑幼龙从头到尾就几乎没怎么说话,那为什么还会被说是会说话的人呢?因为黑幼龙在整个过程里都在倾听。
我们好些人一直有一个误区,觉得能说的人都是沟通能力特别强的人,殊不知很多人的困境就是由于能说所导致的,比如说去见客户,只有我们滔滔不绝会是怎样的结果,再比如我们与下属沟通,只有我们在诉说千年的理想又有什么用?因为问题在于我们如果不能够通过倾听去了解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下属的想法是什么,那么说再多,都是废话,这种沟通就是我们常说的沟而不通了。
在平常的工作当中,要取得好的效果,最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倾听,而不是说话,说的再多,人家听不进去没有用,人家说的再多,只要你用心倾听,就能找到他需求,这个时候,可能仅仅需要简单的那么几句话就把距离拉近,就把问题解决。
当然,能说也绝对不仅仅是缺点,能够有效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能够把一个事情说的清楚,这无疑更增强了说服力,只是我们须知道,在说与听之间,学会好好听人说比自己费尽心思讲几个小时要来的有用多了。

最快速的成长方式是思考
成长是许多新人需要面对且必须面对的话题,特别是刚从学校出来的新手,他们一直希望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快速的成长,有的拼命赶场参加各类培训课程,有的则通过不断跳槽以获得不同企业的工作经验,但是在最后都发现,身体越来越疲惫,而所学到的却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于是便像求医般到处寻求快速成长的窍门,以期在短期内能够将自己的能力拔高。
前不久遇到一个充满困惑的朋友,他跟我说他出来工作三年多了,看了不少职场的书,也算是“阅历丰富”了,可为什么还是没有获得他所希望的职场能力?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找不到书本与问题之间的解决途径,所以他相当困恼,不知道还该不该坚持阅读。这位朋友的情况我见过不少的,书读了不少,但是还是很难在职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因为这些朋友大多缺乏一样东西,那就是——思考。
书籍能够教给我们其实不太多,而且这些书籍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所总结的,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别人的经历可以参考,而实际的工作方法则是需要自己去思考和总结的。比如我们与领导的相处,书籍中有太多的如何与领导相处,但是问题在于一个人所具有的性格并不单单只有一种,而且每个人的阅历不一样,也就造成了在处事方式方法上的不同,如果不能够去了解这些情况,那么我们要洞悉领导的工作思路是很难的,光光把事情做好明显是不够的,还要清楚领导的想法,才能够将工作做到这是领导想要的,而不是我们自以为的最好的,领导觉得好你觉得不好那都是好的,你觉得好,领导觉得不好,再好也不好。
思考并不容易,这是实话,就像好多好多人跟我说我所分享的很多道理很好,但做起来不容易,这是很自然的,要把别人的经验复制变成自己了,除了知道怎么做之外,还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自我总结才有可能是自己的。所以,我们不要说我明白了,如果可以就说我做到了。
还有一点是很少见到的观点,纵观我们身边的管理者们,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他们都有着自我的核心观点,只不过不会轻易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因为思考了,所以才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深度。
思考,从现在开始,从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开始,多问问几个为什么,从正面从反面进行思考,不一定要有结果,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成长,就是如此简单。

最悲催的职场心态是抱怨
A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某一年他从国营企业跳出来进入某知名台企,本来想好好地大干一场,可是在同事对于公司不满情绪的影响下,A逐渐也越来越对公司的某些做法心生不满,刚进公司的那种干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同事间的对公司的抱怨,比如抱怨公司的薪酬制度不公,抱怨公司的管理不够人性化,抱怨死气沉沉的公司气氛,在这种相互抱怨的环境之下,A在进入该公司几个月后决定离开公司,因为他觉得在这样的公司没有前途,而且感到压抑,而身为A的上司也希望A离开,因为他的抱怨就像一颗老鼠屎一样掉进了部门的一锅汤里,在很短的时间给新进的员工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让部门的职场环境陷入习惯性抱怨的情境之中。
有人跟我说“抱怨”是职场里最常见的心态,几乎很少人能够对现状满意的,由于自己的期望与公司的现状产生了距离,抱怨就滋生了,只不过有的人会这样想,既然我无法改变,那么我就做好自己的本分,争取获得机会在更高的舞台去获得我想要的,而太多太多的人则选择了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不满,只要公司的一些做法与他的想法不太相同他就要跳出来评价一番,让人感觉好像公司存在太多问题似的,而这种人对于周围同事的影响是很糟糕的,特别是对新员工的影响,他们就像一颗老鼠屎一样,把原本还算平静的职场这碗汤搅得血腥无比,从而形成了一个无组织但是却胜似有组织的抱怨团队。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见过好多好多在职场里抱怨的人,在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凡是喜欢抱怨的人绝大部分从他抱怨开始,就离走人不远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己走的,因为一旦习惯了抱怨,对于公司所抱有的幻想即告破灭,也就失去了做好工作的动力,要么像机械人般完成任务,要么应付了事,这样的工作效果对于公司而言当然是难接受的,所以他们在职场中自然也是困难重重,所以有的为了显示这是公司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离职来表示自己抱怨的抗议,只有少部分人在等着公司不予他们续签合同。
为什么说“抱怨”是最悲催的呢?
因为我们抱怨了,可能只是过过嘴瘾,却带来了在职场中的悲剧,比如被贴上心态不好、只懂抱怨不懂做人,因而失去了自己在企业中的前途,有些时候自己十二分的付出抵不上一句话的抱怨,因为只要我们被领导看到了某种不足,那么就算是之后自己在工作上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仍很难获得领导的信任。

最强大的职场武器是影响力
职场中,不是你影响别人,就是被人影响。
如果我们处于恶劣的职场环境,这个时候我们的周围可能都是一些不太好的影响,比如推诿责任、做事懒散、士气低落等,这个时候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呢?是逃离?我倒是见过很多一遇到这种环境就仓促换工作的;是顺应环境?这也等于把自己的职场生涯也埋葬到了里面;还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力所能及的事?这很多时候就像一道没有答案的选择题,做何选择跟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有关,做什么选择都无可厚非,只是我们该问问自己的内心,这是我想要的吗?
所以我的这个“最”是写给那些在职场中遇到这样的环境,又想有一番作为的朋友的,因为逃离往往不是最好的选择,逃离得了这一次,下次还遇到呢?就像某位看破职场的朋友跟我说的,其实职场环境的恶劣情况都是差不多的,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自己强大的心态而不是遇到问题迅速逃离的无视问题的态度。而且,越是恶劣,对人的磨练就越多,如果你是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的,这点困难岂不是磨刀石???
在与好多的职场达人的交流当中,我捕捉到这样的一个共性,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成长经历中,都遭遇过很多很多的挫折,都有过做不下去的念头,都跟现在的好些新人一样,看到公司如此我还是走了吧的冲动,但是职场达人在最后做权衡的时候,他们内心都有这么一个声音在问自己:我离开这里,是不是这些困难就遇不到了呢?如果可以,那么我就走,如果下一份工作还是有类似的遭遇,那么我走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在明确了职场环境不可改变的现状之后,开始明白了既然山不向我走来,我可以走向山,于是他们尝试去用自己的努力去影响自己身边的同事,在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他们的不走是为了获得走出去更好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当时遇到困难就走,那么自己永远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但是如果我能够克服现在的困境,在这里获取我想得到的技能或者人际关系等等,那么有一天,我的翅膀硬了,而这里又没有太好的机会,出去获得更好的机会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收起阅读 »

(那些年),我的三次主动选择

职场二十五年,风风雨雨,许多时候身不由己,或为生活所迫,或为欲求所逐,接受了不少被动的安排,这当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再抱怨,倒也心无翻腾。 ...
职场二十五年,风风雨雨,许多时候身不由己,或为生活所迫,或为欲求所逐,接受了不少被动的安排,这当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再抱怨,倒也心无翻腾。
不过有过几次主动选择的机会,回头看去,也是改变人生的重要决定,感觉很爽,拙笔记下,与质量人分享。
第一次主动选择,当时我在生产厂基层从事技术质量管理,我当时也算是一下质量人吧,当然叫的是技术专责,负责一个生产区域的技术管理工作,当然也参与新产品研发的工作(配合研究人员评审一下工艺可行性,生产时跟班控制操作质量等等),干了五年。从一个被称为“白帽子”-意思什么也不懂的大学生,到了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听到研究所需要我这样的人员时,我心里一动,产生了强烈的换岗位冲动。因为,我们那时要晋级工程师,成天忙忙碌碌地奔忙,我却写不出一篇象样的论文(当然现在恐怕不是一个问题了,不少人晋级写的东西不是在网上抄的,或是借别人的,也有的是连总结都算不上,我后来担任中级评委,有直接经验的,呵呵)。当时我们受的教育,工程师还是有含金量的,觉得要认真地写几篇论文,最好是在专业杂志上登的才算数。在基层写出来一些技术工艺试验的总结,觉得那个实在放不到台面上。于是,我萌发了调到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研发工作的想法,研发新产品,当然就可以写出象样的论文了。听说我的想法,主管厂长很是不满,当然了,换我现在当头了,我的兵炒我,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呀,理解。当时他对我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我记住的就是一句: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我不为所动,坚持要走。
第二天,厂长问我,听说你要走?不放。为了打动领导,下班后我喝了一听啤酒,用酒精壮胆,直奔厂长家而去。这之前,我从未到领导家去过,不过为了调动,“荷”出去了。
第一次进厂长家门。他冷脸。我怯生生地说要调到研究所。不行!领导回答。第二次、三次、。。。N次,我一次又一次地去厂长家。其中有一次,正赶上调到另一个厂当厂长的前任副厂长在厂长家坐客。他调侃道:哟,从来离领导远远的,也知道串门看领导了?我笑笑岔过话头,并没有说明来意。功夫不负不心人,我的努力打动了厂长的心。终于,厂长抬手放行。
走到了研究所,从事产品从策划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的研发工作,对整个生产过程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为我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当我担任质量部经理后,我发现自己的研发技术功底对质量管理工作是多么重要。
第二次主动选择,是担任质量部经理后半年多,为解决公司质量问题,有位资深前公司领导提出技术部从生产部中分离出来独立行使职责,公司要调我去担任部门经理。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我刚刚调整了质量部的队伍(全国的企业都在下岗分流,我们也是一样,干部员工竞聘上岗),想在质量管理上大干一场,当时用豪气冲天并不过分,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在心中回荡。。。呵呵。
领导找我说明公司意图。说完后,领导离开一会,也就一分钟吧。那一刻我想了很多,技术部固然很有吸引力,可是,我下定了决心,不去!我以一种不合作的口吻道:领导,我这个质量部经理不合格呗。领导有点意外地张口骂道:,不知好坏的。虽然挨骂,不过没有调动岗位。其后,以激情和执着去工作,部门成为先进,我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质量部从一个三流部门成为最强势的部门,推进质量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次就是离开熟悉的公司,放弃工作十年的部门。当我提出辞呈,领导与我谈了三个钟头,让我考虑清楚,结果我耗了整整七天后,回了短信表达意愿。一个月后时间到了,最后领导又与我谈了两个小时,讲了不了我到新单位需要注意的事,放我离开了。谢谢开明领导。当然新的工作还是质量管理,职位没动,难度加大,跨到另一个行业了。我在质量路上前行,不过少了几分抱怨和不满,多了几分担当和耐心。
三次主动选择,让我体验新的精彩。我看到一句话:follow your heart,do your best,深有同感,这不正是最佳生活嘛,质量这块地儿上,一天天学习、工作,享受改变的成果,心里涌出欣慰和自豪。 收起阅读 »

质量经理的一天 5-7

昨晚半夜睡不着起床上网,搞得今天早上迟到,但没有影响到今天的工作质量。 虽说是周一,但工作依旧是排得相当的满,我记得以前曾经在外企的时候,周一应该是最忙...
昨晚半夜睡不着起床上网,搞得今天早上迟到,但没有影响到今天的工作质量。

虽说是周一,但工作依旧是排得相当的满,我记得以前曾经在外企的时候,周一应该是最忙的,然后周五是最闲的,因为周一差不多要把周五至周日的事情都处理了,我们工厂以前是三班,周六周日都是轮班的;现在可好,一周上六天班,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的,但也有的时候是特别忙的时候。

上午需要审核一个新的SOP,因为是新的QE, 所以一切都需要看得仔细了,不能到车间乱指导人,到客户笑我们太肤浅。所以修改了很多的次数;处理车间的质量事故,教QE 与supervisor如何跟踪处理一些问题。他们的经验是有,在这个工厂与这个行业都有5-10年以上了,但方法就是太欠缺;很多的时候就是顾此失彼。最后还要花时间来擦屁股。这就是方法的问题,想得不够周全。或是也是为何老板会花高薪请一些人来管理工厂。

下午需要还是少不了要开会,新产品,旧产品,我拒绝了一个会议,直接叫QE去参加好了。因为有些人不懂装懂,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得太复杂。所以这样的会议还是少去参加。有一个大客户的报告需要我亲自回复,还要中英文,虽然是一个大厂,但这方面的能力还是相当的弱,而且文员做报告的能力也是一般。只有基础的统计数据。下一个问题需要去派人去核查所有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因为本来是一个好的东西,由于一次做得不好而没有发现,员工的胆子就越来越大,跟着别人也会效仿。本来好的就变成不好的了。如果有一种监管机制,让他们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有时候出错的时候被成为了典型 ,那么这种效应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所有员工都会按步就班地做好。所以好的习惯很难去养成,坏的习惯不小心就变成了。

每天下午四点都会召集车间QC管理人员开会讨论一下品质情况,而这种效应居然从我这个部门推展开来,很多部门都效彷,突然发现自己没能太多的东西在会议上提出了,是不是车间没能任何问题了呢?最近在忙前端的工作,车间只是针对问题去处理了事情,还没有更深入地进入车间了解一些具体事情。所以这周的任务是需要将重心往后移一些。


收起阅读 »

先当质量工程师,再当管理者。

在质量管理先进的国家,如美国,质量管理的书很多,朱兰、戴明、克劳士比。。。他们的书不少,真正你全要读下来,也得几年吧!朱兰的质量管理手册,千页之巨,...
在质量管理先进的国家,如美国,质量管理的书很多,朱兰、戴明、克劳士比。。。他们的书不少,真正你全要读下来,也得几年吧!朱兰的质量管理手册,千页之巨,不知道好学的质量人有几人读过一遍?汽车钢用的五大工具,又有几个看过之后,然后笑曰小儿科,我都懂,我都会做。英语不会、专业不精,做质量如何让人尊重?不是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世界级企业里,只是在中国的大型点的企业,质量人提升能力,知识和阅历积累也是需要时间的,不算成天到晚的需要救火般的质量难题和急事,就是第二象限的事,那些重要但不急迫的,只好在业余时间平时积累了,这种积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功利心强恐怕难以接受那种夜夜的读书、看专业内容的度日方法。有效的积累是走上坡的过程,势能不断增加,辛苦自不必说,有时要是生出为什么要这样努力的困惑,一时糊涂以致于放下积累,玩起来,恐怕时间随之流逝。没有几个人会为那遥远的梦想吃尽眼前的苦头,放弃娱乐,成天看书,这种人本身就是令人害怕的稀有物种。
所以,武侠小说里的英俊主角总是偶然之间掉到某个神密地方,正好有一本速成项级高手的书,几天之间,再现江湖时已然是一览众山小。神奇是神奇了,只是不太现实。质量人如果希望走这条路,迅速成才,想来还是不大可能的。既使你几月内通读了百余本书,一时间觉得一切尽在掌握,这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没有实践的磨砺,谁知道书上那些经典之谈,隐去了多少放不到台面的真相?
质量人,先当质量工程师,弄出质量检验或检查的可行办法,指导员工去干,然后看看方法是否可行,这不失为一种不断积累的方法,这个岗位简单点的也得需要2年时间成长吧。不过且慢,当质量工程师前,还需要当检查员或检验员,有个象样的学校本科文凭的,最好忘记自己已经不太值钱的文凭大帽,踏实地向师傅学习,第一步,听懂;第二步看懂,第三步做对,然后不断重复,直到熟练可以独立项岗作业。这个过程,复杂点的企业没有2年恐怕也不行。4年时间已经没有了。天上掉下来个机会,质量主管离开,轮到你上了,学习质量管理理论,熟悉人员、接触各单位的人,解决一些难题。这个时间又用去2年,你就成为一个高手了,这也许是最短的时间吧。6年了,你已经30岁了。
可能是悲观之见,许多青年才俊20多岁已经是经理,30岁前在某大公司成为质量部门经理,这种机会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以质量人的学识积累的要求,恐怕只能是梦想,当然个别不典型事例也有,只是那是不可复制的意外,小概率事件。如果你走上了质量人的路,奋斗6年成为主管,也许就是一个飞速的发展。如果你用更少的时间,不但成为主管,而且成为部门经理,除了佩服之外,相信你需要补课的知识也不会少,而且只会在那种小一些的不正规企业里才有这样的机遇。基于这种看法,当你爬上部门经理的位置,相信你的工资也不会太高,你只会用这个岗位见识多,成长快来宽慰自己,让自己怀着感恩的心,夜以继日地劳作,以赢得老板的器重,以回应别人的怀疑。
所以,我同意年轻的质量人刚工作时尽可能多动手,多些实际操作,积累一些感情认识,按照正常成才周期一步一步发展的思路,先成为一个出色的操作员(可以话),检查(检验员),然后成为一个出色的质量工程师,然后成为一个出色的基层质量主管,然后,继续努力,看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了。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不知道,不过一步一步走过去,起码这种经历的质量人独挡一面的能力是不缺的。
质量人的成功,有个大家给了一个标准,那就是擅长、喜欢,还挣点可以的钱;如果你是上述说的那种正常发展的质量人,你会擅长、喜欢,收入也不可能太低,除非你在一个不咋地的企业,如果是这样,赶快跳,跳了以后,到一个小型点的企业,不那么正规的企业,也许部门经理的职位都可以就会呢。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扯淡。
收起阅读 »

团队让我成长

原创:赵淑清 团队让我成长(1) 多年来,我对日本企业充满感激,日企给了我很多东西,使我的生命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给了我很多的震...

原创:赵淑清


团队让我成长(1)
多年来,我对日本企业充满感激,日企给了我很多东西,使我的生命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给了我很多的震惊和冲击。同时我也将日本企业的管理细节一一记录了下来,写在的我书里。这就是2009年,我与旅日学者<?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秦大忠博士共同出版了《亲历日本企业管理》一书。
以前的我,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对工作没有兴趣、愁眉苦脸、眼睛无神、工作是一种无奈,总之一句话,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而我现在,对工作带有好奇心、挑战心、带着热情和诚意、全身心的投入。每一天都有收获。
记得松下社长曾这样讲过:你要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那是磨练你的心志;你要感激欺骗过你的人,那是增长了你的见识;你要感激遗弃你的人,那是教导你应自立;你要感激绊倒你的人,那是强化你的能力;你要感激斥责你的人;那是增长你的智慧。
这十几年,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像我现在这样,今天不再是昨天的复制,明天也绝不是今天的翻版,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现在我来介绍我的三个刻骨铭心的转变。
1
大和建设让我知道什么是责任心
大和建设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建筑企业。也就是生产外墙内墙的企业,因为有8年在国内建筑行业的管理经验,我非常有幸成为了他们招收的第一个外籍员工。
三个月的试用期,合格就接收我为正式员工,不合格,让我自己辞职。这个企业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专业对口,工资高,如果能成为正式员工,一年两次奖金是很高的。这里对我最大的诱惑是“钱”,带着这个目的,我拼命去熟练我的业务,同时领导还告诉我,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后,要帮助其他员工完成工作。对这一点,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我帮忙?分配给我的任务我能完成,让我帮周围的人,没有这个意识。就是去帮忙,也找不到活。可我需要这份工作,也只好无条件服从。但没有这个习惯和意识,也就不会产生协作力,帮忙的意识一会就忘了。说我几次也记不住。那时的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人在职场,没有把心带去。
一次同事叫我帮忙,气愤无法宣泄,对着桌子踢了一脚,同事把目光投向了我,我才知道自己太失礼了。同事们很能理解我,这样的活对我来说没有干过,于是就把他们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巧告诉我,很耐心的教我,逐渐我自主意识有了、对工作有了几分热情,感到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累了。
一个月后,社长来生产现场考察,从下午一点开始到五点,一边考察一边记录。在休息时,他说:你太伟大了,比我们日本人学的还快,你是如何记住这么多类型的?经他一夸,我心里有了底,我要的结果,一个月就给了我。从此不用担心了。经过社长的夸奖,我更卖力了,同时也增长了对工作的一份热情。有了这份热情,工作不像以前那样无奈、疲惫,从中我又发现日本企业的员工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一丝不苟是前所未有的。管理的方式是我从不知道的。我当时就下定决心,用心体验,记录下来以后写成书,告诉我国的人。于是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件事。
外壁是由槽钢、方子木、保温棉、面砖用螺丝固定而成。在用螺丝固定时一不小心螺丝就可能打断,一半断在里面。(这样的事经常发生,但每一次都取出来)以我的经验,不取出来完全可以,可日本员工不这样认为,一定要去出来了。取这一个螺丝,要花很多时间,约半个小时,凿子等工具都要用,先将外壁放在地下,员工跪在地上取螺丝,这个时候其他的员工在等的过程中,有的补充材料、有的打扫周围卫生,没有一人有不耐烦的表示,那时的齐心协力、认真、诚实的、真诚的改正工作中的过失,是我从未看到过的,这哪里是制造产品,简直就是在完成一幅作品,交给使用方的是一片真诚心。我被他们诚实和真诚打动了。如果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是否能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制造产品拿出就是给自己制作的心态,是不是不良品就不会发生?
再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年底到了,公司大扫除,这也是我看到的最彻底的清扫。就连设备的上面、日光灯的上面都要打扫。我和另外一名员工被派去打扫仓库。其中有个地方放了近20个台车,上面放满了材料,要想打扫地面必须要把宽1米、长1,2米的很重的台车推出来方可打扫,于是我就建议说:下面不用打扫了吧?“不行,一定要打扫”,这个时候我已经很了解日本人的责任感,只有服从。
打扫完在总结会上,领导出了这样一道题:没有告诉你打扫的地方你打扫不打扫?我一看题就知道这道题冲我而来,也就是说我被员工告了,可我并未生气,日本人都是这样,他们不容许一个团队里有人思维方式不同,汇报是为了随时调整团队的思想。正如一台机器的正常运转,依赖所有部件毫无故障地发挥作用,假如某个齿轮或螺丝突然失灵,整台机器都会连带受损或停转。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员工对工作没有激情、消极怠工、不负责任,对整个工作进程和效益必然产生不利影响,有时还可能会误大事。
在大和住宅的这些日子里,我明白了:为了生存需要钱,可我们更需要的是工作,当我们拥有这份工作的时候,那么企业也就我的家,这个时候,我们不应去考虑企业能给予我多少,而是因该考虑我为家做些什么?这就是一份责任,那就要负起这个责任,带着热情和诚意工作。我们不是向客户递交我们的产品,而是上交我们的一片“真诚心”。
在这里我学会了诚实、树立了责任心,当有了这份责任心的时候,我就不会把相同的错误犯第二次,也不容许自己犯第二次。日本企业正是因为有这样高度责任感的员工,企业不敢作假,可以说是由于员工的监督才使企业发展壮大。
2
精工株式会社帮我渡过难关
精工是制造食品袋的企业。生产规模占全日本销售量的48%。这里的每一个生产管理者都要全面掌控一套设备并进行全流程生产,即从所需材料损耗率的计算、材料投入,到产品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再到打包出厂,全由一个人完成,甚至连基本的机器维修技术都要求必须掌握。这对我来说难度相当大,可对我来说,这份工作因为有难度、又陌生而感兴趣,从中我能学到很多技术,也是强化日语的好机会。
带着这个目的,2000年入社,三个月的试用期,合格就录用,不合格就走人。我开始了三个月的拼搏。工作几天后,我才知道远比我想像的要难得多。机器以每分钟160个的速度出食品袋,每100个是一沓,将一沓再装入一个外袋,每10袋再装入一个小盒、每10个小盒再装入一个纸箱,这个时候还要注意原材料的是否用完,最难的时候,台上的制品来不及装袋往下掉,桌子上堆满了来不及装箱、装盒的制品,原材料用完、机器无法回位,设备管理人员大发雷霆。其实也不能怪他发火,一旦原材料没有预留3到4米长的余地、全部用完,就意味着设备管理者要花费30分钟以上的时间趴在设备下部将材料一点点如穿针引线穿过设备才行,那时真是苦不堪言。给别人添麻烦已经导致我的去留,这样下去,只有我辞职了。
这个时候,员工考虑到用这个方法磨练我不行,就自发的来帮我。我也是多亏和我站在一排另外七台机子上的女工。距离我最远的4到5米,有的员工跑过来帮我装,有的帮我装盒,还有的帮我装箱打包。站在我左手的人,密切注视原材料的进展,随时提醒我停机。那时候,我从心里感激他们,只有一次又一次道谢,而他们却说“这是我们的工作,如果我们不帮你,看到你痛苦,我们也难受。假如被领导看见了,会说我们没有同情心。如果被来厂里参观的客人看见,会认为我们没有团队意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也许会取消订单,就这样简单,加油!”。在大家的帮助下,经历了三个月艰难历程后我被录用了。现在想起那三个月,如果没有大家的全力协助,我就不会有后来的发展。
我在这里还看到一种现象,每当有员工休假,这位员工一定会把机器的注意事项和产品进行到哪里等等一一写在纸上贴到工作台前,第二天无论是谁看到这个留言,就有一种亲切感,安心感。这种做法我也曾问过他们是不是要求这样做的,回答是:“不是,只是想帮助其他人,想方设法多替他人考虑一点。”这个办法让我受益,因为日本企业有种做法,通常不让一个人在一个岗位干得太久,也就是说,干久了、熟练了、疏忽大意的时刻就到了,一旦大意、出次品的时刻就到了。为此时常调换岗位、让员工具有好奇心、挑战心、紧张感是日本企业普遍做法。而我最怕调换岗位。因为做事顺序还没有养成习惯、有些技能还没有培养出来,所以,就有一种恐惧感,但是一看到留言,便也就放心了。通过这个例子,想说明作为一个企业人“多为他人想一点,多为他人做一点”的思维方式是多么可贵,一名员工都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
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后,我开始是一种感恩全身心投入团队中,为他人想,帮助他人,无意中我感到了帮人的快乐,并和我的小组一起参与企业的管理。记得一次改善方案,有五人组成,我们先商量这次活动团队的名字,然后分工,研究对策、对策方案出台后,在设备上测试,结果再商讨,一个课题的完成花费近一个月时间,最后发表。记得那时,我们的社长会从大阪赶来参加发表会,当结果公布,我团队获二等奖,当社长把奖金递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激动极了,大家就商量去哪里去会餐、卡拉OK等等。(团队奖金,就是团队活动经费,这个经费管理,轮流坐庄每人都参与管理)。
经过这些团队活动的参与,我提高的很快,自己也感到从未开发的智慧被开发出来了。我变得更加自信、坚强。遇到解不开的难题,只要说出了,一定有人帮你。一年后厂领导就派我培养刚进厂的新员工及对中国和台湾市场的业务往来。
但是,要我真正认识“团队”含义的是下一个企业:团队不仅仅是你帮我、我帮你,而是还要忘掉自己“私心杂念”的一种配合、同事之间的一种默契、一种尊重、一种真诚。
3
阿尔卑斯团队让我懂得什么是配合
ALPS是电气企业,主要生产丰田汽车电子配件、还有电脑、手机等等配件。也就是编码器、电位器的生产企业。号称是产品已绕地球7周,每7人中就有一人拥有他的产品。
2002年我进入阿尔卑斯车载事业部,主要生产丰田汽车安全保护气囊装置。这个企业,在东北地区很有人气,几乎所有企业人都羡慕这个企业的员工。我也一样,有一天能成为他的员工该是多么的自豪。但是,不招收外籍员工,我也曾应聘过一次,没有被录用。这次是二次应聘,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取胜。面试官听完我的二次面试叙述、看完我的简历后,也许被真情打动,录用了我。我被分配到车载事业部。
在入场教育时,教育科的老师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我们生产的制品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每天每人的岗位都备案15年。比如我们生产的丰田汽车的安全气囊,该弹出来的时候不弹出,不该弹出时,到弹了出来。一旦关系到人命,追究起责任,就会查到这个产品生产的人员,很可能要负刑事责任。经老师这么一讲,虽说有些害怕,但并未削弱我要来这家企业的决心。
我被分配在流水线上。每个人的工作全部量化。第一天工作,同事就告诉我,5S有一个特殊的要求,早上5分钟打扫、中午5分钟打扫。我看到我的同事几乎是趴在地上用一次性湿巾擦地面,手伸到工作台底下擦并问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摇了摇头,接着就告诉我: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保证制品不会沾上异物、保持清洁。另一个是为了检查零部件是否有掉在地面上漏装的,早上是确认一次后没有,中午打扫如果发现有,就说明上午有漏掉没有装上的,这时就要把上午的制品进行全部检查,查找的方法是按部件的大小来决定方法。大一点的用称重量的方法,查到后将制品解体确认。
后来,我又被调换到配料上,也就是给这个小组供应零部件,还要给最后的一道工序配置装制品的箱子。日本是地震国,对制品的摆放高度有严格的要求,箱子的高度不能超过7个。我的工作是很繁琐的、也是很忙的,要抽空去取箱子,尤其是赶上品种切换时,根本无法照顾到,最后一道工序上的女工很着急,一次一次催我,我也是为了省事、少拿一次,就拿8个箱子给她,一个放在她的脚边上,她按制度坚决不要,可我认为她是在难为我、欺负我是中国人,几个回合,意见升级。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工作量大的缘故,不是这样,我们的工作量都是考核过的,所作的一切都是可行的范畴。闹意见,当时是很痛苦的,开车回家路上几乎都是这位女工的影子,抹不去理不清。无耐我要求调换岗位,不伺候她,其实就是告她。这位女工可能也是太累了,把我也告了。我一见她告我,闹意见等级升级,我下决心刁难她、惩罚她。下班后,我想了一个晚上的对策方案,第二天准备和她斗。早上在走廊里,我一边和员工打着招呼,一边走向更衣室,在楼梯的拐角处只听一个熟悉的声音:“赵,早上好”,顿时,我茫然不知所措,日本人为何会这样,为什么不和我斗到底?在思考中,我觉得自己的心放平静了,不太生气了。要是这样的心态,不调岗位也可以,一边想就到了车间。管理者带来了一位叫渡边的女工对我说:“你和她换一下,你到她的团队去。”。渡边是来替换我的,我很后悔,完全不用调换,但是已无法挽回。这个时候渡边就问我:“吉田(和我闹意见的女工)都有什么要求,如何做,她就满意了,是不是只要满足了要求,她就不生气了?”。一边问一边记录,我当时吃惊极了,日本人干工作是忘掉自己的一种配合,而我们是我行我素、以我为核心的、先满足自己的心态,然后干工作。这个时候让我想起我们车间入口处的墙上挂着车间的经营理念:好的产品是客户说了算。我们只是按客户的所需源源不断地提供合理的、满意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这位渡边女工就是把这条理念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我的工作是配合团队完成任务,那么就要满足团队的一切合理要求,这就是工作,这就叫责任。
我一直不能解释我以前在精工时,那里有100多名女工,从未红过脸、闹过意见,背后没有人说三道四。只记得有一次我说一位男修理工太笨了,当时就被在一边的科长训斥道:“太失礼了吧。”。后来我才知道,说员工的坏话,就等于是说企业的不是,就等于是在说父母的坏话。这是不允许的,是一条铁的纪律。
通过这件事,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工作上的事不能赌气,不能与人争短较长,这样一来你快乐,我轻松,对大家都好。凡事闹意见,自己不好受,对方也不会比你强。工作如拔河,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胜。同时我也悟出了我的企业理念的含义:“好的产品是客户说了算,我们的工作是按照客户所需、源源不断地提供合理的、满意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这个和我干着同一个工作的员工,就是把这个理念贯穿在自己的工作中,懂得自己的工作是配合团队完成任务,如何配合?就体现在满足对方的合理要求就是我的工作上。 收起阅读 »

从下往上看:说说我曾经的那些质量经理们

入职场多年,偶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冲到副经理位置,突然有点回忆其这些年来带偶在职场成长的那些质量经理们了,故偶即兴写下寥寥数语,以此向偶曾经的老上级们表达感谢...

入职场多年,偶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冲到副经理位置,突然有点回忆其这些年来带偶在职场成长的那些质量经理们了,故偶即兴写下寥寥数语,以此向偶曾经的老上级们表达感谢和思念之情!
第一个经理:严谨、细致,对下属近乎“苛刻
偶大学毕业,学的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毕业后应聘进了一家台企,本来是要进那个公司的研发部的,可是入职培训三天后,总经理找偶谈了次话,说品保经理很看好偶的性格,要偶去做助理,结果偶就进了品保部。从此成为了质量人。这是偶的第一份工作,偶的第一个品保经理在偶到岗的第一天就问了偶一个问题,“什么是品保?你觉得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品保?”偶支支吾吾半天,答曰,“品保应该是品质保证,是品质检验和质量管理吧······”品保经理对偶的答案不置可否,笑了笑后语重心长的说了番鼓励的话,要偶先去产线,从基层干起,先做巡检员,一个月后看表现再回办公室。
时间很快过去,偶也从车间转到了办公室。公司准备引进ISO9000体系,经理让偶负责,请了咨询顾问来公司辅导,让偶负责编写相应的体系文件。偶是第一次接触ISO9000,对体系非常感兴趣,一本一本的体系文件倒也编写得风生水起。有一天,偶终于一口气编写了3本文件,自认为应该不需要太大变动就可以发行了,于是提交给经理评审,结果经理5分钟后就给偶打回来了,曰:“格式太乱,字体不统一”。只好重新修改,再次提交。终于第2天,经理告诉偶,可以发行了。于是偶立马打印,请经理签字,结果经理看了一眼,又发话了,“打印的不居中,有一个表格缺一条线······”偶额头冒黑线,无奈之下又重新打印。第三次拿去签字,还是拒签,“页边距(页眉和页脚的)不是一样宽,文件不好看······”偶当时心里就有点不耐烦了,争辩道,“这个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吧,这次就这样发行得了,下次偶一定注意······”“不行,重新打印,你要记住,干品质绝对要严谨、细致。”经理语气坚决,一脸严肃。
这件事后不久,经理让偶填写一张人员招募申请表,其中有一项偶想当然填上去了,经理看了后就要偶重新填张新表,偶不乐意,只想着在原件上修改修改就得了,结果又引起一顿批,“不清楚的地方,为什么不问呢,非要自己主观臆断,结果写错了,还不愿意修改,还找借口······”偶当时心里有点愤愤,不过后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错了就是错了,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想着为自己找借口。
在后来的工作中,偶还是不断的出错,比如说复印的时候纸没有放正,印出来的效果有点歪;挂宣传看板的时候,其中一块看板比另一块看板挂低了2个mm竟然都被经理纠了出来·····经理总是不厌其烦的纠正偶,似乎有点“沉醉”,有时候偶都感叹和佩服其的坚持,真的惊为天人!

第二个经理:左手能用人,右手会做人
偶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天津一家“伪”美资企业,就是公司高管一大半都是中国人的那种企业。偶依然在质量部做体系,质量部长是公司元老级人物了,公司刚成立就进来了,初中学历,从QC做起,人比较机灵,是天津本土人士,一步一步的从QC做到了质量部部长。部长姓“贾”,电脑office都不怎么用得灵光,英语是只认得26个字母,QC七大工具更是一知半解,可是此人会知人善用,照样把质量部打理的有条不紊。公司每年高层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变动,唯独此人在质量部部长的交椅上牢牢的一坐就是5个年头了。偶们私底下都称呼他“假’部长。
这位假部长喜欢吃喝玩乐,在他的带领下,质量部几乎每个月都要出去聚餐一次,吃过之后是卡拉OK,有时是酒吧或迪厅,当然每次聚餐假部长出一半的钱,剩下的大家AA制。久而久之在这种氛围下,质量部就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人业务能力较强但不喜交际不懂酒桌文化,聚过餐就各回各家了,另一部分人平时工作能力不显山不见水但很会吹嘘拍马投其所好一直陪着吃喝玩乐到天明。假部长心里透亮着,每个月评绩效奖的时候,业务能力强的当然要评A级,最讨自己喜欢的也评A级,那些业务能力还可以的但又不会讨其欢心的就评B级,这样一来谁都不得罪。时间久了,大家就品出每个月评绩效奖的个中滋味了。假部长特别会琢磨人,好像你想什么他全都知道,总能在一部分人发出不满和牢骚之前找你谈心,让业务能力强的人继续发挥,让业务不行的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顶错还心甘情愿。
假部长不懂技术,不懂高深的质量管理,但是会忽悠,懂得“谦让”,懂得识人。遇到英文文件和邮件,就转发至文员翻译成中文了再看;遇到看不到的4M变更或工艺规范,就吩咐QE去全程负责,向他汇报结果就行。所以,假部长的手下,要么是独挡一面的强兵,要么是什么都不会的但做客服或业务绝对一把好手的人才。
现在想想,假部长真乃高人也!作为质量部长,就得学会两手抓,一手抓业务能力强的,会办实事的人;一手抓会做人的,关键时刻会出出馊主意,会合理规避责任风险会为质量部歌功颂德的。

第三个经理:狼烟四起,丢盔弃甲
偶的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做QE,偶刚进公司就有人跟偶讲,“你老大上个月刚空降来,现在公司都在等他的三把火呢,别没烧起来就把自己烤糊了。”这家公司成立也有8、9年了,是几个国有企业内退的老干部合伙投资的。公司的宗旨是“先走市场,后走管理”,结果是公司的利润确实可观,工人的福利待遇也很不错,8、9年下来“腾腾腾”的开了6个分厂,员工人数达到了1500个左右。人一多,管理上的不足就显现出来了,公司内部管理一团糟,特别是公司有3个副总,彼此钩心斗角,每个副总都有一帮自己的心腹,办事完全是特权特批,不按流程来,整个公司的管理硬是被弄的乌烟瘴气。最大的那个老总,也知道公司的这种情况像恶性肿瘤,急需切除,前前后后请了好几个质量总监来改善流程,可是没有一个能够做满1年的。
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招聘进来的。刚进公司就后悔了,可是偶这人懒,不想动了,憋着一股劲,想着怎么着也熬到年底再打算。新的质量经理是从LG出来的,管理上很有一套,可是太心急了,刚上来就签了几个退料单。偏偏不巧的是这几批料的供应商是一位副总的小舅子,这下子新经理一下子跳入了水生火热里。没过几天,市场部的客诉单像寒冬腊月的大雪一样纷纷扬扬飘落而至,一个月硬是接了23起客诉。退料的事还没解决利索呢,这下好了,前院又起火了。于是,新经理在好长的一段时间忙的颠颠的,到处扑火,成天顶着对熊猫眼火急火燎的。
后来市场部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竟然把上海通用忽悠来了,通用已经有意向要把订单给偶们了,可是不放心要来实际审核一下。公司从来没接过通用的单子,老总很重视,几个副总也对这事表示了高度的关注,下了死命令给质量经理,审核嘛自然是质量部的事,一定要通过,通不过的话是要追究质量部的责任的。这下子质量经理赶紧从四处扑火的状态中抽身出来,组织各部门积极商讨迎审对策。会议开得一塌糊涂,每个部门的经理都在推脱责任,都在强调这些不是自己部门该负责的。质量经理虽然愤慨,焦头烂额,但还是很有理智。情急之下,请动了老总,组织二次会议,总算把审核前的准备工作分配到了各部门。可是临近审核日期了,质量经理一跟踪备战情况,结果不尽如人意,几通电话一打,各部门态度倒是很好,一致答应就算加班加点也要在审核前拿下。后来通用一来审核,发现车间现场和仓库管理是惨不忍睹,再和技术人员一沟通,发现是基本的APQP流程都不知道,气得甩袖就走。就这样,通用的订单泡汤了。许是老总知道公司这帮人是什么德行,也没有过多责难质量部。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大半年了。质量经理还是每天忙着扑火,肝火越来越旺盛,脾气也越来越暴躁,虽说公司的部分管理流程已经有所改善了,但是公司大部分人还是每天浑浑噩噩的混着。偶每天看着质量经理火烧火燎的样子就难受。终于在一天早上开早会时,质量经理和偶们说ByeBye了,偶大松了口气之后忽然有些难过。偶知道,偶是为这个大环境感到悲哀,为质量经理的离开而黯然。

纵观以上偶的三个经理们,偶真的觉得质量之路不是那么好走,但是荆轲虽在,偶独钟情其中。前方的路还任重而道远,偶将上下而求索!
收起阅读 »

SQE成长记4:写检讨书和被骂

写过二次检讨书。 第一次是因为群发邮件。我们邮箱用的是Outlook,大家创建了许多群邮箱,方便快速便捷的发邮件给相关部门或群...
写过二次检讨书。
第一次是因为群发邮件。我们邮箱用的是Outlook,大家创建了许多群邮箱,方便快速便捷的发邮件给相关部门或群体人员。刚好我们来了位新厂长,是个推崇精细化管理的人。给我们的规定中就有一条,不能随便发群邮箱给非相关人员,占用和浪费公司资源。前面也说过,我进去也没有什么系统的培训和宣导,但是这个规定,老板还是宣导过了的。平时我们使用邮件,都是小心翼翼的。
一次,一个和工程有关的异常处理邮件,我发给了工程部的群邮箱。因为我并不知道这个群邮箱里有厂长在里面,因为他有挂职代理工程部经理。于是乎就被厂长知道了。后来一次经理开会回来,就要求我写检讨,说厂长要求下来的。这件事,当时觉得,是因为我们部门太弱,厂长非常不喜欢我们经理,于是,在厂长那里,我可能成了“鸡”被杀了来敬“猴”,毕竟还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思;另外,在经理处,他不帮我开脱,大概是把我当成了部门受处罚的“替罪羊”了。不过对于刚出校门,血气方刚,书生气十足的我,根本不在意,根本没考虑这些会对职场前途有什么影响。
第二次写检讨,是因为重工材料没有在本体做标识。当时我负责的一款FFC Cable,与Connect接触不良,分析原因是Cable 金手指上有残胶。后来就找供应商处理,他们重工了我们的库存和他们的库存(用酒精无尘布擦拭)。可能因为重工不到位,后来使用时,每天断断续续发生异常。这个问题影响了产能,而且迟迟没有彻底解决。
厂长发飙了,跑来我们工程师开的品质会议上,对着我把我们部门一顿臭骂。然后问我们都做了什么处理对策?我说已经有安排重工过。于是问我,你说重工过,有何凭证?有做标识么?我说在外箱上有做标识。接着问我,那本体上有没有标识?什么标识?我说,本体上没有标识。
于是厂长大发雷霆。说,为什么没有在本体做标识?我要求过多少次了,你不知道吗?是不是你老板没有告诉你?如果是你老板没有告诉你,马上回去告诉你老板,让他给我写检讨!我完全没有机会回话,就被他轰出会议室。
然后我把情况告诉我们经理,他叹气说,那你也要写检讨,作为我的检讨的附件。
除了这两次检讨,我还有一次被厂长破口大骂的经历。
那是车间发现一款螺母螺纹异常,易松动。因各种原因(我能力范围外的),也是个“历史遗留”问题,迟迟未解决。厂长在一次停线后,跑到车间,召集相关单位,商讨对策,原本应该是我们课长去的,但是他知道厂长的厉害,硬把我拉上。于是,当厂长问这个问题,供应商那边的联系是谁,怎么处理的?我站了出来。
我说了大概不到5句目前的处理进度,厂长就不耐烦了。说,你啰啰嗦嗦说了一堆,我什么都不明白,你们到底做了什么改善?!我看厂长还算和善的样子。胆怯地问,那该怎么处理?这句话一出口,厂长立马像换了个人似的,火冒三丈,大声嘶喊着(感觉像要把人给吃了):你问我?我问谁?叫你们经理来,问你们经理!整个车间几百近千平的空间,每个员工都被震慑住了。然后他接着问:你是学什么的?我回:机械。他又问:那你会什么?还没等我回答。他突然又开始嘶喊:你什么都不会!你只会吃饭啦!(我惊,幸好没说我只会吃屎,因为我们有人在会上就被他骂说只会吃大便)。现在想起这件事,还觉得好笑! 收起阅读 »

民企ISO体系工作第一个收获:学好word非常方便哪~

以前那八年做过或修改过无数体系文件,最初用word,后来全面改版为EXcel,最后又改回word。自认为对word还算是比较熟练了。可是来到这个民企后,发现原来...
以前那八年做过或修改过无数体系文件,最初用word,后来全面改版为EXcel,最后又改回word。自认为对word还算是比较熟练了。可是来到这个民企后,发现原来我还只是懂得一些皮毛而已。
现在公司用word2003,领导要求:文件的标题符号要用自动格式,不要手工输入1、1.1...目录要自动产生。从5/4开始学用标题符号开始,前后做了5个版本的手册才最终调好格式。期间出现过很多问题,例如格式不统一,不具备连续性,导致目录无法识别;下级符号不跟随上级符号,例如2的下级不是2.1而是1.3...;文件外面多了一个外框,不知道怎么出现的,也不知道怎么消除;文件最后一页是空白页,无法取消...;以前做流程图都是在excel中做好插入到word中,现在改成直接在word中画图了,跟excel一样的方便呀。
到了前天,我就全部弄清楚了。怎么设置好格式、目录等等,之前的问题一概解决了。我真是开心啊。这算是我的第一个收获。分享一下我的成果:


第一个图是实现标题自动化格式,第二个图是在word中直接写流程图。上面的都是制度文件的例子,下图是ISO的手册目录,左上角和下方保密说明中的公司名称我涂掉了。
心中还是挺开心的,虽然对着这些文件有些辛苦,眼睛也累,可是做完还是挺幸福的。呵呵~
收起阅读 »

一次拜访客户的经历

跟单员小赵最近老跟我抱怨,某客户的采购很不讲理,从不问原因,也不听解释,只要没按时交货,就在电话里K他,搞得最近心情很低落。我打趣地说:“被美女K是一种福气...

跟单员小赵最近老跟我抱怨,某客户的采购很不讲理,从不问原因,也不听解释,只要没按时交货,就在电话里K他,搞得最近心情很低落。我打趣地说:“被美女K是一种福气呀!”,小赵很是无奈,说:“取笑我吧,你是没有见识她的厉害”。(其实小赵和我也从来没有见过客户采购本人,也是在电话里K K。可想而知,对方还是比较厉害的)
今天的偶然机会,我帮小赵解了这个心结,小赵对我感激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一早接到客户反馈,某产品组装有问题,我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决定亲自出马处理此事。但我一个人出马又觉得有些势单力溥,灵机一动。拉上业务经理,刚好业务经理也想解除小赵与客户采购之间误会,便同意了,决定一起去拜服客户。
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客户端了。接待我们的文员把我们请到会客室,端上了荼。不过一会儿,客户采购王小姐过来了(我是后来才知道她就是王小姐的),或许是王小姐性子急,也或许是想要我们早点处理产品异常。还没有等业务经理介绍,王小姐并对我发飚(这时我们还相互不认识):“你就是小赵吧,我真不知道你的单是怎么跟的,老是出现交货延期,现在产品又出问题。。。。。。。”一顿胡K,说实话真有些受不了(感慨:业务也不好做呀!)
我不动声色地从笔记本里拿出名字,双手递给王小姐,恭敬地说:“很高兴认识你,这是我的名字” 王小姐接过名片,脸有些许泛红,看了看业务经理,笑着说:“真不好意思,我认为你是小赵呢!”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也有些不爽,不太想接受她的致歉。但人家是客户,有什么办法呢?一时无措,不知哪来的灵感,我一本正经地端起荼杯,一口气喝完(不过是半杯荼),放荼杯的动作可能比正常情况有些稍重。其实我不是有意的,只是有些不知道怎么办好,自发的动作。这时王小姐忙接过我的杯子,给我亲自加满了荼。
此时我有些不好意思了。但表情还是沉稳。业务经理马上缓和了下气氛。开始正常处理产品异常。我接过不良样,仔细分析后,发现造成组装问题的是:产品设计没有防呆措施,容易装错,纠正组装方式后并建议她向工程人员增加防呆标识。客户抱怨顺利处理了,对我们的处理王小姐很满意。同时,开始聊其它话题,我有意提到了她跟小赵的沟通。王小姐笑着说:“其实,我也需要安全感,供应商交不了货,而且也没有及时说明原因,及时调整,让我很是着急。。。。。。”我听后,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接下来,在王小姐面前也把小赵好好地美言了一番。
这次让我明白了,工作在于沟通,工作在于理解,彼此心扉打开,心结也就不存在了。 收起阅读 »

【原创】与质量体系相关的求职之路

本帖我部分内容今天已发帖到质量体系版块了…… 199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先后从事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和仓储管理工作,1998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到公司...
本帖我部分内容今天已发帖到质量体系版块了……

199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先后从事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和仓储管理工作,1998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到公司同僚质量部的主管一本质量管理手册,借过来看了看里面有关1994版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介绍,台湾的繁体书,但当时本人很好学,还是一条一条认真看了一下;后来同集团下的另一家公司开始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我将相关培训资料借过来看了一下。公司要把我调去负责资讯工作,我很生气,自己辛苦4个月刚筹建的仓储体系要放手交给别人了,我一气之下离职了;这其中的经历就是使我在偶然的时间学习了质量体系ISO9001,并接触了QCC品管圈的知识;离职后去另外一家公司从事设备管理工作,1999年年后通过这些知识去一家小的民营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与QS9000打交道了3个月;离职又去一家港资企业和台资企业,接触了提案改善活动和品管的7大手法等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培训;1999年11月在人才交流会上遇到一家公司招聘总经理室幕僚管理人员,当前工作主要负责质量体系工作推展;面试时面试官问我对ISO9001的理解,我把94版的ISO9001的20个要素介绍的很详细,并说了ISO9002的区别,就这样我面试通过了(不过之前的智力测验我考了个高分才有机会通过面试的);我也因此开始从事了与质量体系打交道的工作了……
从我的求职经历看,求职要打有准备的仗,我在求职前对质量体系方面介绍的资料进行了系统学习,因而在问到相关问题时,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样会博得面试官的好感……
打工者在干任何一行工作时,都要好好学习和工作,积累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也许有一天这些知识会派用上场的;即使你今天不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如果你学习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也许有一天会利用上;只是很多人常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了减少后悔的次数,请常来论坛学习相关知识吧……
质量体系是一门综合知识,涉及企业多部门运作,我感觉质量体系学好了,对于开展多部门工作都很有好处,因为质量体系文件把多部门运作的流程及运作程序、相关表单都罗列在一起了;在多家公司,如在一家1000多人的挂名美商独资(实际慈溪私企,老板加入了美籍)从事行政副总时,我就兼管质量体系及ERP的推进工作……
在多年的求职和日常工作中,我感觉质量体系学好了对于我求职提供了很多方便……
下面省略88个字,一切在不言之中…… 收起阅读 »

一道月薪8万的面试题,绝对是10人做,8个人错:不信你来试试!

有一家知名企业在招人时提出一道月薪8万的面试题,详细如下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
有一家知名企业在招人时提出一道月薪8万的面试题,详细如下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人了。问他最后的收益是多少?即他赚了多少钱?绝对是10人做,8个人错:不信你来试试!



非常不好意思,这2天不在公司,现在公布答案:
第一次成交:赚了1元。此次交易的价值为1元,但是成本为8; 第二次按第一次的逻辑他应该赚5/4,才算是赚钱,因为第二次的交易成本变成了10元,而第一次的成本为8,所以这一次,他必须达到5/4才算比第一次划算。而他卖的价格为11,并没有达到10+5/4.所以第二次交易他亏了10+5/4-11=0.25元 因此综合第一次他赚的钱为1+(-0.25)=0.75。 收起阅读 »

热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