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骗局---指桑骂槐
坐公交车,到站开门后,一个男人突然堵住车门说自己手机不见了,不让人下车.人群哗然.这时旁边有人说打那个男人的手机,看在谁身上响谁就是贼.这个男人就向边上的一个人借了手机要拨自己的号码,突然靠近门口的一个人拔腿挤下车就跑,这个男人也没还人家的手机就叫嚣着追了过去,转眼都不见了.
于是,这次真的有人丢了手机...... 收起阅读 »
管理是艺术
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者好比导演。导演通过调动演员的情绪,把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意图、故事情节演绎给观众,赢得名气和票房;管理者通过激励员工的士气,把自己要追求的目标、业绩、实现过程展现给客户,赢得利益和市场;导演的名气、手法、气度必会影响演员的临场发挥,最终决定演出成败;管理者的威信、手段、德行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最终决定企业兴衰;好的导演,能把一个悟性平平的演员调教得活色生香,从不见经传到名声鹊起;好的管理,能把一个死气沉沉的团队调动得生龙活虎,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导演,是通过个性化,把一个人变成一千个人;管理,是通过标准化,把一千个人变成一个人;两者之间的变化,就是一个艺术加工的过程,非艺术而不达。 收起阅读 »
如何跳过七年之痒摆脱中年危机
“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意思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婚姻当然也不例外。结婚久了,新鲜感丧失。从充满浪漫的恋爱到实实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处中,彼此太熟悉了,恋爱时掩饰的缺点或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于是,情感的“疲惫”或厌倦使婚姻进入了“瓶颈”,如果无法选择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一“瓶颈”,婚姻就会终结。爱恋与激情能坚持多久
几十年来,人们围绕“七年之痒”是否存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早的相关资料见于50年前金西的性学报告,即在2000名已婚男子中,有40%的人声称他们在第一次婚姻中便开始寻求婚外性关系,其中大部分人发生在婚后前五年,与此同时有20%的已婚女性承认有婚外性关系,其中半数是在婚后第七年之前。另外,在联合国的一份涉及62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统计年鉴显示,结婚的第四年是离婚的高峰期。
最近一份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大学进行的调查,共访问了4000对夫妇并跟踪了20年之久,结果显示:婚后14年才是夫妻或情侣感情生活的重要关口,不少男女是在共同生活了14年后分道扬镳的。至于那些成功度过“十四年之痒”的夫妻,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曾经想到过离婚,只不过因为子女、经济等问题以及对婚姻的责任感,才使他们留在了婚姻生活中。
纵观这些调查资料,到底是四年之痒、七年之痒还是十四年之痒并无定论,但是大部分研究资料比较认同的是,随着婚姻生活的延续,特别是对那些过着单调、乏味夫妻生活的人来说,对现有婚姻生活特别是性生活失去兴趣和激情乃至感到厌倦的情况,似乎会或迟或早地到来。而这种感情变化是婚姻的大敌,有可能给人们的婚姻生活带来严重危机,使夫妻精心构筑的爱情大厦顷刻间坍塌。而这种情况,也许正是七年之痒这种婚姻概念或婚姻现象所包含的真正意义。
婚姻中的厌倦之情缘何而来
那么,人们(起码是相当一部分人)何以会对原本充满甜情蜜意、浪漫温馨的婚姻生活心生厌倦呢?又何以厮守在自己的爱人身边却又见异思迁,甚至寂寞难耐而蠢蠢欲动呢?过去对这个问题可能只有一个答案,即归结于人的思想品质。现在看来,虽然在对待婚姻问题的态度上,有一些朝三暮四、喜新厌旧者不乏品质不良甚至生活堕落者,但如果把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婚姻现象统统归结为人的思想品质则是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其实这种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婚姻学家、心理学家、性学家甚至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开阔了视野。
现今许多婚姻学家、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朝夕相处,彼此之间的接触越来越真实、全面、细致,神秘感逐渐消失,加之一系列生存问题接踵而至,人们疲于应付诸如社会、人际、职场、家庭和子女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会使日常的夫妻生活变得平淡无奇而黯然失色。原本可能是新奇浪漫、如醉如痴的性生活,也会因长年坚持同一位置、同一姿势和同一动作而变得单调、乏味,变成了例行公事,甚至成了一种义务和负担。而所有这些在长期婚姻生活中出现的情况,都可导致夫妻感情淡化,使婚姻关系面临潜在的危机。
有些著述者认为,所谓七年之痒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说,无论巧克力冰淇淋的味道有多么好,紫丁香花开得有多么香,风景区的山水多么美,我们最终对它还是会失去强烈的兴趣而变得淡漠。他们还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娘手指上戴上了漂亮的婚戒,在婚礼后的头几个星期,她会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婚戒的存在,不停地看着它、转动着它,意识到它是戴在自己的手指上。可是,一点一点地她会变得没有感觉,最后甚至感觉不到那个婚戒还戴在自己的手指上。而人对爱与性的感受往往也会如此,即随着时间的流逝使一切都变得习以为常,变得迟钝麻木。
近年来,有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资料面世。美国某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在生物界中所有的雌性个体都担负着保存和延续物种的重要使命,这使得他们倾向于从雄性那里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因为只有这样产生的后代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存活。他们认为,对于女性来说,四年之痒已作为一种程序编进了女性的基因,而这完全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另一份研究资料说,两性在爱恋时在其脑干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异丙胺的化学物质,这是一种神经兴奋剂,它能使人变得眷恋多情、热烈冲动,但是在一次爱恋中苯异丙胺的分泌会越来越少,而一般可延续四年之久。俄罗斯性学家发表文章认为,在两性亲昵过程中,女性的性器官可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而对男性的性能力有兴奋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这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这可能成为一些男性见异思迁的原因。这种说法还未完全得到证实。
最近,在全球自然科学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了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的新发现:他们对红原鸡的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新伴侣能够激起雄性红原鸡的性欲,同时也能使其体内的精子量增加,而雄鸡在与同一只雌鸡交配时,排精量几乎是逐次递减的。在与同一只雌鸡交配大约20次后,雄鸡便性欲全无并不再排精。但是如果一只陌生的雌鸡出现,雄鸡的性欲又会油然而生。显然,这项研究显示,更换新配偶似乎是生物的一种本能。
百年恩爱事在人为
这些围绕七年之痒的调查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得到证实,所有这些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正在拥有的婚姻和感情,让两人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和幸福,而绝不能成为喜新厌旧乃至婚外性关系合法化的理由。这是因为,人通过主观意识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本能行为的,这也就是人在饥饿时为什么不会盲目地扑向食物,人也不会随随便便地奔向任何一个性目标,因为人毕竟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高等动物。因此,若问我们能够战胜所谓的四年之痒、七年之痒乃至十四年之痒,把婚姻、爱情其中也包括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性爱长久地坚持下去吗?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事在人为。
事实证明,在人生的婚姻之旅上,只要夫妻双方爱心长存,相濡以沫,时时、处处、事事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加强交流,不断沟通,互相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在性生活中勇于创新,不断尝试,不断地增添新意,使夫妻关系常温常新,就能为我们的婚姻生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我们并肩携手沿着漫漫的爱情之路走下去。 收起阅读 »
致图像记忆技术的初学者:如何提高记忆力--------轉載自張海洋
致图像记忆技术的初学者:如何提高记忆力
关键词: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设立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我现在才来谈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到现在才对这个问题想得比较清楚,我的许多思考也是伴随着我们网站的成长而慢慢成熟的,而许多新的思考也在逐步展开之中,以后会陆续跟大家分享。 对于如何提高记忆力这个话题,我认真思考了好几天,并且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这篇文章写了出来,除了两个部分需要进一步整理之外,相信其它部分已经把这个话题说得比较清楚了,希望对想要提高记忆力的初学者会比较有帮助。 因为整篇文章比较长,所以在这里先列一个提纲:一、记忆力无法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二、掌握图像记忆技术(也就是要提高记忆力)的四个步骤三、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四、数字记忆训练是必需的吗?五、记忆技术是一门技术(待补充)六、记忆技术是一个工具(待补充)七、记忆技术需要人们抛弃旧的记忆习惯、养成新的记忆习惯: 总结:要提高记忆力,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要尽快熟悉数字编码表,做到倒背如流;二是要坚持进行充分的数字记忆训练。 很多朋友浏览我们中国记忆力训练网,希望能够尽快地提高记忆力,但却发现找不到什么头绪,把我们网站从头到尾看了几遍,也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步骤来提高记忆力,对于怎样提高记忆力也仍然无从入手。 所以我们中国记忆力训练网开设已经半年多了,但真正通过本站来学习提高记忆力的朋友可能并不多,有几个人能够做到3分钟记忆一副扑克牌或100位数字?有多少人真正能够把圆周率100位、36计、长恨歌、琵琶行倒背如流?不要说这些有点难度的记忆体操,就是最基础的110个数字编码,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非常熟悉? 恐怕只有那些去上过记忆课程的会员们会对此比较容易上手,而仅仅通过本网站进行自学的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好。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中国记忆力训练网本着“普及记忆技术、推动记忆革命”的精神,把所有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记忆方面的原理、方法、技巧、技术、资料等等一切相关的知识都无偿地公开了,而根据我们的实践体验,提高记忆力的方法非常简单又非常有效,但为什么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办法提高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有些人说,我们论坛上的知识有些乱,不知道从何入手,并建议开设一个入门专栏。我们论坛上的信息比较多,有点乱是免不了的,但我相信这绝对不是记忆力无法提高的理由。因为基本上所有重点的内容,我们都加了精华甚至放在置顶的位置,只要认真看,基本上不会错过所有主要的知识。 又有些人说,我们论坛里的记忆方法大部分都是教大家怎样记忆扑克、数字、诗词等的,这些内容不太实用,所以也就不太愿意着手来学习、训练。有些人甚至还质疑我们提供的记忆方法到底能否用到去记忆哲学、经济学、法律等等具体实用的知识。 我承认我们的记忆技术在运用到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做得还远远不够,不过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记忆技术才刚开始进入普及阶段,还没有那么多人才把记忆技术更广泛地进行实践应用,所以更多地是停留在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普及阶段。 但我相信做好实践应用这一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且目前我们就在一点一点地做。我们把记忆技术应用到中国移动公司的业务知识记忆上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也受到了移动公司领导和员工的一致赞誉。移动公司的业务知识是公认比较多并且比较难的,我们的记忆技术都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记忆效率,我相信,把同样的记忆技术运用到经济学、法律学等等领域,也会取得同样明显的效果,对此抱有怀疑态度的朋友请拭目以待! 我认真想了一下,我们论坛的知识有点杂乱、我们的记忆技术到底是否实用,这都不是多数人记忆力无法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那么,记忆力无法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前几天我给中央电视台一位主持人作记忆辅导,主持人确实需要超常的记忆力,因为每天都要在很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主持稿,这位主持人希望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前来向我请教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在了解了我们图像记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之后,她对我说:“这个记忆方法看起来似乎有点复杂,在记忆之前还需要把记忆的东西转化为图像,比我们平时习惯的记忆方法多了一些步骤,打个比方,我的目的是要想学好物理学,但你在教我物理之前,还要先教我掌握另一门知识——数学,这好像是多绕了一个弯子。” 她的这句话让我沉思良久。 在我原来的想法之中,我们的图像记忆技术确实是非常简单,就那么几个步骤、几个方法,而且通过短时间的训练,记忆力确实可以突飞猛进(例如,普通人只要按照我们的方法去训练,不需要一个月,就完全可以做到在3分钟内记住一副扑克牌或者100位无规律的数字)。这么简单这么有效的方法,应该很容易掌握才对。 然而,尽管听说过、了解过、甚至曾经亲身体验过其中一些简单方法的人估计有上百万人,但真正能很好地掌握这种记忆技术的人却只是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这从我们网站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尽管我们的注册会员已经有一万多,而那些浏览过我们网站但却没有注册的人可能有数十万,而其中真正能很熟练地运用图像记忆技术的人加起来恐怕也不够一百个。 这之中的原因,现在我想清楚了,就是这位主持人所说的这句话:学习记忆技术,就相当于在学习物理之前,要先学一门数学。言外之意就是,要多掌握一门新的技术,而且还要养成一种新的习惯,所以看起来显得很复杂。 那么,记忆技术究竟复杂在哪里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掌握图像记忆技术(也就是要提高记忆力)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要了解图像记忆的原理和方法。这一步比较简单,用不了几个小时,就基本上能够把这个环节弄清楚。 第二步就是要进行基础的记忆力训练。这里所指的基础记忆力训练主要就是数字或扑克记忆训练。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算得上是入了门;这一步没做好,就仍然只是在记忆技术的大门外徘徊。 第三步则是要进行中文记忆训练。例如训练记忆36计、《长恨歌》、《琵琶行》、甚至《道德经》等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算得上真正掌握了记忆技术。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记忆大师。 第四步是把记忆技术很好地应用到各种学习和工作实践当中去。这一步看起来是掌握记忆技术的真正目的,但同时也是最后才能做到的一步,前面几个步骤没有做好,这一步就没有办法迈出去。 那么,这四个步骤之中,哪一步是最难的呢?也就是说,哪一步是阻碍人们熟练掌握图像记忆技术的真正拦路虎呢? 事实上关键就在于第二步,正是这第二步的基础记忆力训练导致了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 什么是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了解或者初步尝试图像记忆技术之后,基本上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进一步发展很快成为记忆大师,要么就是放弃图像记忆技术继续使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接触了图像记忆技术之后,要么就成为记忆大师,要么就还是原来那个样子,什么都不是。基本上很少有中间状态。也就是说,图像记忆技术很难有“半桶水”的状态,这不像英语那样可以分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这些级别。 对于记忆技术来说,要么你就掌握了图像记忆技术成为记忆大师,要么你就是门外汉,基本上就只有这么两个等级。所以我们称之为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全或无效应”呢? 原因就出在上面四个步骤中第二步的基础记忆力训练上面。 基础记忆力训练,实质上是数字记忆训练(扑克牌通常是先转换为数字然后再转化成图像的)。 数字记忆训练,从方法上讲其实很简单,但要真正做起来,就涉及到几个比较难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熟悉数字编码表。 这个环节看起来其实一点都不难,不就110个编码吗,很容易就熟悉了。 然而问题并没有看起来这样简单。 虽然这些数字编码多数都是用谐音法或像形法来进行编码的,像形的都比较容易记,一联想就能记住。但谐音的就很难编出对所有人都适合完美编码,任何一个编码表,拿给任何一个人,他都会感觉到里面有一部分编码不太容易联想,所以很自然的,他就会试图自己去找一些新的、更适合自己的编码来代替这些比较难记忆的编码。 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去找更适合自己用的编码,以便这些编码更容易记忆,而减少死记硬背的成分,这本来是个好事。 然而关键就在于,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用的编码,并不是一时三刻就可以办好的一件事情,这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寻找、琢磨。 而大部分人的激情恰恰在这个阶段被消耗掉了。 我们可以想像,一个人把原来的编码表放在一边,然后慢慢地去找新的编码,这个时候,新的编码找来找去总找不到合适的,而一开始记住的那些编码在这个过程中也忘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他还会有冲劲和激情去继续完善这个编码表吗?事实上,大部分人就是这样把记忆编码表这个任务很快淡忘了。所以,记忆编码表本来并不难,但这么一折腾,对多数人来说就成了一件永远都完不成的任务。只有少数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的人能够真正把相对比较适合自己的编码表很快地完善起来。 所以,在这里奉劝初学者一句:不要急着去找适合自己的编码,把别人的编码先记牢、先熟练地运用起来,然后再慢慢去改编码也不迟。 第二个环节是找地点。 地点桩是训练数字记忆必不可少的工具。 找地点其实也并不难,一般人随便都可以从家里、家附近、单位或学校等地方找到数十个地点。只要认真对待这个事情,找个两三组地点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连数字编码表都没有熟悉,找到地点又有什么用? 地点桩最初级的用途就是用来训练数字记忆的,假如数字记忆训练都没有开始,就直接用地点桩来记忆中文资料,这种情况从道理上讲有可能,但实际上却不大可能有人会这样去做。 而数字编码表都已经记得滚瓜烂熟了,却仍然不愿意去找地点来训练数字记忆,这样的人估计也不多。因为既然不打算训练数字记忆,那么把编码表记那么熟干吗? 所以,第二个环节是由第一个环节决定的:记忆数字编码表这第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不会有动力去找地点;相反,数字编码表熟悉了,找地点也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三个环节是进行枯燥的数字记忆训练。 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力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灵活运用的程度,数字记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已经把数字编码表倒背如流了,已经找到几组地点来进行数字记忆训练了,这就意味着真正的记忆力训练开始了。但是,要想做到3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内记住100位数字,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训练。 这个训练过程是枯燥乏味的,真正能够把这个训练坚持下来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的人,恐怕也不多。很多人练着练着就慢慢放弃了,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动力不足,想着没必要练那么多或者没必要练那么好。 然而记忆训练跟其它技能的训练一样,没有足够长时间的大量训练,是很难养成习惯、同时也很难达到一个高度的。 我们为什么要推荐3分钟之内记住一副扑克牌或者记住100个数字?就是因为只有你达到这个目标了,你的训练习惯才比较容易养成,你的记忆力也才比较容易达到一个高度。 事实上一个人要想在10分钟、8分钟之内记住一副扑克牌或者100位数字,是比较容易做得到的事情。但问题在于,要做到这一个程度,所需要的训练量恐怕并不足以让你养成一种训练习惯、并不足以让你的记忆力达到一个非常好用的程度。结果因为你的习惯没有养成、或者记忆方法用起来不够熟练,就很有可能会慢慢放弃记忆力训练,从而慢慢退化到原来的死记硬背当中去。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把记忆水平提高到3分钟能够记住一副扑克牌或100位数字的程度,目的并不是真的让大家都去参加记忆力比赛,而是为了帮助大家养成记忆力训练的习惯、养成灵活运用记忆方法的习惯。 而为了要养成这样一种新的习惯,在短时间内把记忆力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是很有必要的。 总结来说,就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快速地熟悉编码表,很少有人能够把记忆力训练坚持下去,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把自己的记忆力持续提高到一个高度,所以也就很少人能够真正地把图像记忆方式培养成为一种新的、能够长期使用、灵活使用的习惯,因此也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数字记忆训练是必需的吗? 有许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记忆中文资料,为什么要训练记数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而且,更难理解的是,不做好数字记忆训练,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进一步很好去记忆中文信息呢? 这个问题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一下。 从道理上说,不掌握数字记忆,也同样可以掌握中文资料的记忆,也就是不需要经过第二步骤,也应该可以直接进入第三步骤。 但实际的情况是,不记数字,基本上就很难去记中文。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第一是因为中文更难记。数字无论怎么组合,就那么10个阿拉伯数字,把每两个数字组成一组,只要熟悉110个数字编码就完全可以应付数字记忆。而中文词语成千上万,大部分都是比较难转化为图像的抽象词语,要想用图像记忆技术来记它们,确实不太容易。既然中文记忆更难,那么以数字记忆这种相对比较简单的记忆训练来作为阶梯,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记忆大师,都是从数字记忆训练开始的。 第二是因为数字桩图像记忆中最常用到的一种记忆工具。特别是在记忆大量中文材料的时候,通常会用到数字桩。例如记忆36计、《长恨歌》、《琵琶行》等,如果对于数字编码不熟悉,没有经过数字记忆训练,基本上不大可能记得住这些长篇的中文材料。如果不进行这些大量的中文记忆训练,记忆力就很难真正提高,而没有数字桩这个工具,我们也很难去记忆这些中文资料。通常,能够连续大量使用的桩子只有两种:数字桩和地点桩,而要找大量的地点桩,难度会比熟悉数字编码表要大一些,所以基本上没有人会仅仅使用地点桩而不使用数字桩。 第三是因为通常我们还需要记忆一些数字信息。数字是我们常碰到的记忆对象,无论什么科目、什么领域、什么记忆材料,很少说完全不需要记忆数字的。所以,数字也算得上是一种最基本的记忆对象,如果一个人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图像记忆技术来轻松地记忆大量的中文资料,但在记忆数字的时候却仍然使用死记硬背,这个情况是比较难以想像的。因为记中文比记数字难,不大可能这么难的事情你都能做好,而同样重要却更简单的事情反而不愿意去做。所以,对于记忆力的提高来说,数字记忆训练是一个没有办法绕过去的环节,而且是一个最基础同时也最重要的环节。 假如不进行数字记忆训练,或者数字记忆训练做得不够充分,那么,整个图像记忆的方法就很难顺利、流畅地运用出来,这样生硬地去运用图像记忆法来记忆中文信息、中文资料(特别是死记硬背很难应付的专业资料),就会感觉很复杂、很困难,根本就用不起来,其最后的结果就只有一个:放弃图像记忆,继续用回死记硬背的方法。 因此,数字记忆训练对于提高记忆力来说是必需的,是一个最基础同时也最重要的环节。这一步没有做好,后面的步骤就进行不下去,提高记忆力也就会成为空谈。 所以,我们在这里对初学者的最重要建议是:如果你想提高记忆力,那么,不要有那么多的怀疑、担心、顾虑,尽快把数字记忆训练做好再说。记忆技术是一门技术:(待补充)记忆技术是一个工具:(待补充)记忆技术需要人们抛弃旧的记忆习惯、养成新的记忆习惯: 在很多人心目中,他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是那种不改变记忆习惯的记忆方法,或者说他们一直希望寻找的是这种方法。例如,一般人在记忆一段比较长的文字的时候,通常是反复地读、反复地背,直到读熟、记住为止,这是用传统的声音记忆的方式去记忆,往往需要很多遍的重复才能记住。那么,多数人在寻找记忆方法的时候,内心中就是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够让他们在不改变记忆方式的基础上,能够只读几遍就把这段文字记住。 换句话说,他们是希望提高死记硬背的效率,而并不希望换另一种自己并不熟悉的记忆方式。 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只是希望提高死记硬背的效率,而并不希望用图像记忆的方式来代替声音记忆(死记硬背),因为图像记忆多了一个把记忆材料转化为图像的步骤,他们觉得多了这个步骤比较麻烦、比较复杂,所以不太愿意接受。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难的就是改变习惯。死记硬背是多年来都一直在使用的记忆习惯,已经用了几十年了,多数人不愿意改变去改变他,因此也就不愿意轻易地去使用图像记忆这种新的记忆方式。 改变习惯很困难——这就是多数人对记忆技术只是停留在了解阶段而没有实际去运用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要成功往往就要求我们改变既有的习惯,只有去除掉旧的不良习惯、落后习惯,用一种新的良好习惯来代替它,我们才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改变习惯是一个最难的事情,多数人都比较倾向于偷懒、多数人都不愿意忍受改变习惯所带来的痛苦,这就是多数人都无法获得成功、而成功往往只属于少数人的最主要原因! 记忆技术是一门新的技术,记忆技术需要我们养成一种新的习惯,然而多数人都没有足够强大的动力来去除旧习惯、养成新习惯,所以,虽然记忆技术如此简单、如此有效,但真正掌握的人却并不多。 从长远来看,我们相信记忆技术必将会成为一种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的技术,到那时候每个人从小就会掌握图像记忆的技术、并养成图像记忆的习惯,图像记忆将会成为所有人的一个本能技术、本能工具。 但在目前看来,我们所能说的只有这句话: 普及记忆技术,任重而道远!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首席专家:张海洋 2006年11月24日于武汉 收起阅读 »
关键词: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设立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我现在才来谈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到现在才对这个问题想得比较清楚,我的许多思考也是伴随着我们网站的成长而慢慢成熟的,而许多新的思考也在逐步展开之中,以后会陆续跟大家分享。 对于如何提高记忆力这个话题,我认真思考了好几天,并且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这篇文章写了出来,除了两个部分需要进一步整理之外,相信其它部分已经把这个话题说得比较清楚了,希望对想要提高记忆力的初学者会比较有帮助。 因为整篇文章比较长,所以在这里先列一个提纲:一、记忆力无法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二、掌握图像记忆技术(也就是要提高记忆力)的四个步骤三、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四、数字记忆训练是必需的吗?五、记忆技术是一门技术(待补充)六、记忆技术是一个工具(待补充)七、记忆技术需要人们抛弃旧的记忆习惯、养成新的记忆习惯: 总结:要提高记忆力,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要尽快熟悉数字编码表,做到倒背如流;二是要坚持进行充分的数字记忆训练。 很多朋友浏览我们中国记忆力训练网,希望能够尽快地提高记忆力,但却发现找不到什么头绪,把我们网站从头到尾看了几遍,也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步骤来提高记忆力,对于怎样提高记忆力也仍然无从入手。 所以我们中国记忆力训练网开设已经半年多了,但真正通过本站来学习提高记忆力的朋友可能并不多,有几个人能够做到3分钟记忆一副扑克牌或100位数字?有多少人真正能够把圆周率100位、36计、长恨歌、琵琶行倒背如流?不要说这些有点难度的记忆体操,就是最基础的110个数字编码,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非常熟悉? 恐怕只有那些去上过记忆课程的会员们会对此比较容易上手,而仅仅通过本网站进行自学的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好。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中国记忆力训练网本着“普及记忆技术、推动记忆革命”的精神,把所有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记忆方面的原理、方法、技巧、技术、资料等等一切相关的知识都无偿地公开了,而根据我们的实践体验,提高记忆力的方法非常简单又非常有效,但为什么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办法提高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有些人说,我们论坛上的知识有些乱,不知道从何入手,并建议开设一个入门专栏。我们论坛上的信息比较多,有点乱是免不了的,但我相信这绝对不是记忆力无法提高的理由。因为基本上所有重点的内容,我们都加了精华甚至放在置顶的位置,只要认真看,基本上不会错过所有主要的知识。 又有些人说,我们论坛里的记忆方法大部分都是教大家怎样记忆扑克、数字、诗词等的,这些内容不太实用,所以也就不太愿意着手来学习、训练。有些人甚至还质疑我们提供的记忆方法到底能否用到去记忆哲学、经济学、法律等等具体实用的知识。 我承认我们的记忆技术在运用到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做得还远远不够,不过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记忆技术才刚开始进入普及阶段,还没有那么多人才把记忆技术更广泛地进行实践应用,所以更多地是停留在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普及阶段。 但我相信做好实践应用这一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且目前我们就在一点一点地做。我们把记忆技术应用到中国移动公司的业务知识记忆上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也受到了移动公司领导和员工的一致赞誉。移动公司的业务知识是公认比较多并且比较难的,我们的记忆技术都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记忆效率,我相信,把同样的记忆技术运用到经济学、法律学等等领域,也会取得同样明显的效果,对此抱有怀疑态度的朋友请拭目以待! 我认真想了一下,我们论坛的知识有点杂乱、我们的记忆技术到底是否实用,这都不是多数人记忆力无法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那么,记忆力无法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前几天我给中央电视台一位主持人作记忆辅导,主持人确实需要超常的记忆力,因为每天都要在很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主持稿,这位主持人希望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前来向我请教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在了解了我们图像记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之后,她对我说:“这个记忆方法看起来似乎有点复杂,在记忆之前还需要把记忆的东西转化为图像,比我们平时习惯的记忆方法多了一些步骤,打个比方,我的目的是要想学好物理学,但你在教我物理之前,还要先教我掌握另一门知识——数学,这好像是多绕了一个弯子。” 她的这句话让我沉思良久。 在我原来的想法之中,我们的图像记忆技术确实是非常简单,就那么几个步骤、几个方法,而且通过短时间的训练,记忆力确实可以突飞猛进(例如,普通人只要按照我们的方法去训练,不需要一个月,就完全可以做到在3分钟内记住一副扑克牌或者100位无规律的数字)。这么简单这么有效的方法,应该很容易掌握才对。 然而,尽管听说过、了解过、甚至曾经亲身体验过其中一些简单方法的人估计有上百万人,但真正能很好地掌握这种记忆技术的人却只是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这从我们网站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尽管我们的注册会员已经有一万多,而那些浏览过我们网站但却没有注册的人可能有数十万,而其中真正能很熟练地运用图像记忆技术的人加起来恐怕也不够一百个。 这之中的原因,现在我想清楚了,就是这位主持人所说的这句话:学习记忆技术,就相当于在学习物理之前,要先学一门数学。言外之意就是,要多掌握一门新的技术,而且还要养成一种新的习惯,所以看起来显得很复杂。 那么,记忆技术究竟复杂在哪里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掌握图像记忆技术(也就是要提高记忆力)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要了解图像记忆的原理和方法。这一步比较简单,用不了几个小时,就基本上能够把这个环节弄清楚。 第二步就是要进行基础的记忆力训练。这里所指的基础记忆力训练主要就是数字或扑克记忆训练。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算得上是入了门;这一步没做好,就仍然只是在记忆技术的大门外徘徊。 第三步则是要进行中文记忆训练。例如训练记忆36计、《长恨歌》、《琵琶行》、甚至《道德经》等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算得上真正掌握了记忆技术。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记忆大师。 第四步是把记忆技术很好地应用到各种学习和工作实践当中去。这一步看起来是掌握记忆技术的真正目的,但同时也是最后才能做到的一步,前面几个步骤没有做好,这一步就没有办法迈出去。 那么,这四个步骤之中,哪一步是最难的呢?也就是说,哪一步是阻碍人们熟练掌握图像记忆技术的真正拦路虎呢? 事实上关键就在于第二步,正是这第二步的基础记忆力训练导致了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 什么是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了解或者初步尝试图像记忆技术之后,基本上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进一步发展很快成为记忆大师,要么就是放弃图像记忆技术继续使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接触了图像记忆技术之后,要么就成为记忆大师,要么就还是原来那个样子,什么都不是。基本上很少有中间状态。也就是说,图像记忆技术很难有“半桶水”的状态,这不像英语那样可以分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这些级别。 对于记忆技术来说,要么你就掌握了图像记忆技术成为记忆大师,要么你就是门外汉,基本上就只有这么两个等级。所以我们称之为图像记忆技术的“全或无效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全或无效应”呢? 原因就出在上面四个步骤中第二步的基础记忆力训练上面。 基础记忆力训练,实质上是数字记忆训练(扑克牌通常是先转换为数字然后再转化成图像的)。 数字记忆训练,从方法上讲其实很简单,但要真正做起来,就涉及到几个比较难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熟悉数字编码表。 这个环节看起来其实一点都不难,不就110个编码吗,很容易就熟悉了。 然而问题并没有看起来这样简单。 虽然这些数字编码多数都是用谐音法或像形法来进行编码的,像形的都比较容易记,一联想就能记住。但谐音的就很难编出对所有人都适合完美编码,任何一个编码表,拿给任何一个人,他都会感觉到里面有一部分编码不太容易联想,所以很自然的,他就会试图自己去找一些新的、更适合自己的编码来代替这些比较难记忆的编码。 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去找更适合自己用的编码,以便这些编码更容易记忆,而减少死记硬背的成分,这本来是个好事。 然而关键就在于,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用的编码,并不是一时三刻就可以办好的一件事情,这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寻找、琢磨。 而大部分人的激情恰恰在这个阶段被消耗掉了。 我们可以想像,一个人把原来的编码表放在一边,然后慢慢地去找新的编码,这个时候,新的编码找来找去总找不到合适的,而一开始记住的那些编码在这个过程中也忘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他还会有冲劲和激情去继续完善这个编码表吗?事实上,大部分人就是这样把记忆编码表这个任务很快淡忘了。所以,记忆编码表本来并不难,但这么一折腾,对多数人来说就成了一件永远都完不成的任务。只有少数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的人能够真正把相对比较适合自己的编码表很快地完善起来。 所以,在这里奉劝初学者一句:不要急着去找适合自己的编码,把别人的编码先记牢、先熟练地运用起来,然后再慢慢去改编码也不迟。 第二个环节是找地点。 地点桩是训练数字记忆必不可少的工具。 找地点其实也并不难,一般人随便都可以从家里、家附近、单位或学校等地方找到数十个地点。只要认真对待这个事情,找个两三组地点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连数字编码表都没有熟悉,找到地点又有什么用? 地点桩最初级的用途就是用来训练数字记忆的,假如数字记忆训练都没有开始,就直接用地点桩来记忆中文资料,这种情况从道理上讲有可能,但实际上却不大可能有人会这样去做。 而数字编码表都已经记得滚瓜烂熟了,却仍然不愿意去找地点来训练数字记忆,这样的人估计也不多。因为既然不打算训练数字记忆,那么把编码表记那么熟干吗? 所以,第二个环节是由第一个环节决定的:记忆数字编码表这第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不会有动力去找地点;相反,数字编码表熟悉了,找地点也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三个环节是进行枯燥的数字记忆训练。 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力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灵活运用的程度,数字记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已经把数字编码表倒背如流了,已经找到几组地点来进行数字记忆训练了,这就意味着真正的记忆力训练开始了。但是,要想做到3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内记住100位数字,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训练。 这个训练过程是枯燥乏味的,真正能够把这个训练坚持下来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的人,恐怕也不多。很多人练着练着就慢慢放弃了,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动力不足,想着没必要练那么多或者没必要练那么好。 然而记忆训练跟其它技能的训练一样,没有足够长时间的大量训练,是很难养成习惯、同时也很难达到一个高度的。 我们为什么要推荐3分钟之内记住一副扑克牌或者记住100个数字?就是因为只有你达到这个目标了,你的训练习惯才比较容易养成,你的记忆力也才比较容易达到一个高度。 事实上一个人要想在10分钟、8分钟之内记住一副扑克牌或者100位数字,是比较容易做得到的事情。但问题在于,要做到这一个程度,所需要的训练量恐怕并不足以让你养成一种训练习惯、并不足以让你的记忆力达到一个非常好用的程度。结果因为你的习惯没有养成、或者记忆方法用起来不够熟练,就很有可能会慢慢放弃记忆力训练,从而慢慢退化到原来的死记硬背当中去。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把记忆水平提高到3分钟能够记住一副扑克牌或100位数字的程度,目的并不是真的让大家都去参加记忆力比赛,而是为了帮助大家养成记忆力训练的习惯、养成灵活运用记忆方法的习惯。 而为了要养成这样一种新的习惯,在短时间内把记忆力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是很有必要的。 总结来说,就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快速地熟悉编码表,很少有人能够把记忆力训练坚持下去,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把自己的记忆力持续提高到一个高度,所以也就很少人能够真正地把图像记忆方式培养成为一种新的、能够长期使用、灵活使用的习惯,因此也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数字记忆训练是必需的吗? 有许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记忆中文资料,为什么要训练记数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而且,更难理解的是,不做好数字记忆训练,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进一步很好去记忆中文信息呢? 这个问题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一下。 从道理上说,不掌握数字记忆,也同样可以掌握中文资料的记忆,也就是不需要经过第二步骤,也应该可以直接进入第三步骤。 但实际的情况是,不记数字,基本上就很难去记中文。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第一是因为中文更难记。数字无论怎么组合,就那么10个阿拉伯数字,把每两个数字组成一组,只要熟悉110个数字编码就完全可以应付数字记忆。而中文词语成千上万,大部分都是比较难转化为图像的抽象词语,要想用图像记忆技术来记它们,确实不太容易。既然中文记忆更难,那么以数字记忆这种相对比较简单的记忆训练来作为阶梯,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记忆大师,都是从数字记忆训练开始的。 第二是因为数字桩图像记忆中最常用到的一种记忆工具。特别是在记忆大量中文材料的时候,通常会用到数字桩。例如记忆36计、《长恨歌》、《琵琶行》等,如果对于数字编码不熟悉,没有经过数字记忆训练,基本上不大可能记得住这些长篇的中文材料。如果不进行这些大量的中文记忆训练,记忆力就很难真正提高,而没有数字桩这个工具,我们也很难去记忆这些中文资料。通常,能够连续大量使用的桩子只有两种:数字桩和地点桩,而要找大量的地点桩,难度会比熟悉数字编码表要大一些,所以基本上没有人会仅仅使用地点桩而不使用数字桩。 第三是因为通常我们还需要记忆一些数字信息。数字是我们常碰到的记忆对象,无论什么科目、什么领域、什么记忆材料,很少说完全不需要记忆数字的。所以,数字也算得上是一种最基本的记忆对象,如果一个人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图像记忆技术来轻松地记忆大量的中文资料,但在记忆数字的时候却仍然使用死记硬背,这个情况是比较难以想像的。因为记中文比记数字难,不大可能这么难的事情你都能做好,而同样重要却更简单的事情反而不愿意去做。所以,对于记忆力的提高来说,数字记忆训练是一个没有办法绕过去的环节,而且是一个最基础同时也最重要的环节。 假如不进行数字记忆训练,或者数字记忆训练做得不够充分,那么,整个图像记忆的方法就很难顺利、流畅地运用出来,这样生硬地去运用图像记忆法来记忆中文信息、中文资料(特别是死记硬背很难应付的专业资料),就会感觉很复杂、很困难,根本就用不起来,其最后的结果就只有一个:放弃图像记忆,继续用回死记硬背的方法。 因此,数字记忆训练对于提高记忆力来说是必需的,是一个最基础同时也最重要的环节。这一步没有做好,后面的步骤就进行不下去,提高记忆力也就会成为空谈。 所以,我们在这里对初学者的最重要建议是:如果你想提高记忆力,那么,不要有那么多的怀疑、担心、顾虑,尽快把数字记忆训练做好再说。记忆技术是一门技术:(待补充)记忆技术是一个工具:(待补充)记忆技术需要人们抛弃旧的记忆习惯、养成新的记忆习惯: 在很多人心目中,他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是那种不改变记忆习惯的记忆方法,或者说他们一直希望寻找的是这种方法。例如,一般人在记忆一段比较长的文字的时候,通常是反复地读、反复地背,直到读熟、记住为止,这是用传统的声音记忆的方式去记忆,往往需要很多遍的重复才能记住。那么,多数人在寻找记忆方法的时候,内心中就是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够让他们在不改变记忆方式的基础上,能够只读几遍就把这段文字记住。 换句话说,他们是希望提高死记硬背的效率,而并不希望换另一种自己并不熟悉的记忆方式。 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只是希望提高死记硬背的效率,而并不希望用图像记忆的方式来代替声音记忆(死记硬背),因为图像记忆多了一个把记忆材料转化为图像的步骤,他们觉得多了这个步骤比较麻烦、比较复杂,所以不太愿意接受。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难的就是改变习惯。死记硬背是多年来都一直在使用的记忆习惯,已经用了几十年了,多数人不愿意改变去改变他,因此也就不愿意轻易地去使用图像记忆这种新的记忆方式。 改变习惯很困难——这就是多数人对记忆技术只是停留在了解阶段而没有实际去运用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要成功往往就要求我们改变既有的习惯,只有去除掉旧的不良习惯、落后习惯,用一种新的良好习惯来代替它,我们才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改变习惯是一个最难的事情,多数人都比较倾向于偷懒、多数人都不愿意忍受改变习惯所带来的痛苦,这就是多数人都无法获得成功、而成功往往只属于少数人的最主要原因! 记忆技术是一门新的技术,记忆技术需要我们养成一种新的习惯,然而多数人都没有足够强大的动力来去除旧习惯、养成新习惯,所以,虽然记忆技术如此简单、如此有效,但真正掌握的人却并不多。 从长远来看,我们相信记忆技术必将会成为一种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的技术,到那时候每个人从小就会掌握图像记忆的技术、并养成图像记忆的习惯,图像记忆将会成为所有人的一个本能技术、本能工具。 但在目前看来,我们所能说的只有这句话: 普及记忆技术,任重而道远!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首席专家:张海洋 2006年11月24日于武汉 收起阅读 »
质量与时间
从2006年毕业到现在已经五年了,那只是十年的六西格玛品质网的一半时间吧了,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略知一二,可以说六西格玛品质论坛给了我许多的帮助.
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是搜索资料的时候知道了这个论坛,而且知道了这个论坛的可靠性这个版块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后来或许是因为该版块不在论坛中仅是小版块的原因,论坛更新有关可靠性的帖子相对其它来说少的可怜,所以我慢慢的少些到这个论坛了,因为专注于可靠性和计量测量和随着少到论坛。以至我后再到看这个论坛时,一时想不起自己是不是注册过,还好我试了一下,而且一试的结果居然还是确实注册过,看到自己很久没有来过都很不好意思的!
其实这些年来可靠性和计量测试这二个版本的更新跟以前的状态是不相上下的,这或许是由于论坛本身定位的人群决定的吧,但我还是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于可靠性测试及计量测试这二个版块的讨论,质量的定义本身就会由计量测试和可靠性测试佐证,我们在说捷达省油,寿命高,可我们却很少有人去研究为什么,要抄袭别人的产品时按步就搬,压根就没有自主研发,到最后出别人倒了自己也跟着倒,或是别人的就不会有问题,自己按步就搬的就是不一样!当然这些一段可以说是与质量擦边了,但是我想在这里说说心里所想,我们的汽车工业需要的我们对技术的掌握,而不是那按别人的步骤去走,那样我们国家的汽车事业才能真正走上自主,做为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商也应该努力向国产高性价比标准件迈进,期待高歌的那一天!
由于工作性质的转变,最近又关注其它版块的帖子了,像汽车体系、质量管理、工艺技术等等,这些版块的帖子更新速度应该是论坛里排名前好几的吧,这或许是由于做质量和体系管理的相对于学文科的多学理科的少吧,在这些版块里可以看到什么专业,什么叫高深。当然这些可以说都很值得自己对学习的,从论坛的回复管理问题来看,在感性与理性的探讨中,让我学到各多的时候在做管理时需要的是更多的理性而不是感性和冲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些时候自己总想些写什么什么的,在思绪万千后,想要提笔写的时候却又不知道怎么组织言语、怎么描述更生动。所以有产质量和时间这个日志我想在此做个总结和提议就完成我在空间的第一编日志吧。
总结:从来去匆匆到认真浏览大家的精华,从时间告诉我们,质量要求在提高,而我心也将随质量要求的提高而进步.
对论坛未来发展的建议:希望在管理与技术共同进步,也希望大家能共享经验,让论坛越来越好,共同为中国的质量事业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收起阅读 »
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是搜索资料的时候知道了这个论坛,而且知道了这个论坛的可靠性这个版块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后来或许是因为该版块不在论坛中仅是小版块的原因,论坛更新有关可靠性的帖子相对其它来说少的可怜,所以我慢慢的少些到这个论坛了,因为专注于可靠性和计量测量和随着少到论坛。以至我后再到看这个论坛时,一时想不起自己是不是注册过,还好我试了一下,而且一试的结果居然还是确实注册过,看到自己很久没有来过都很不好意思的!
其实这些年来可靠性和计量测试这二个版本的更新跟以前的状态是不相上下的,这或许是由于论坛本身定位的人群决定的吧,但我还是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于可靠性测试及计量测试这二个版块的讨论,质量的定义本身就会由计量测试和可靠性测试佐证,我们在说捷达省油,寿命高,可我们却很少有人去研究为什么,要抄袭别人的产品时按步就搬,压根就没有自主研发,到最后出别人倒了自己也跟着倒,或是别人的就不会有问题,自己按步就搬的就是不一样!当然这些一段可以说是与质量擦边了,但是我想在这里说说心里所想,我们的汽车工业需要的我们对技术的掌握,而不是那按别人的步骤去走,那样我们国家的汽车事业才能真正走上自主,做为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商也应该努力向国产高性价比标准件迈进,期待高歌的那一天!
由于工作性质的转变,最近又关注其它版块的帖子了,像汽车体系、质量管理、工艺技术等等,这些版块的帖子更新速度应该是论坛里排名前好几的吧,这或许是由于做质量和体系管理的相对于学文科的多学理科的少吧,在这些版块里可以看到什么专业,什么叫高深。当然这些可以说都很值得自己对学习的,从论坛的回复管理问题来看,在感性与理性的探讨中,让我学到各多的时候在做管理时需要的是更多的理性而不是感性和冲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些时候自己总想些写什么什么的,在思绪万千后,想要提笔写的时候却又不知道怎么组织言语、怎么描述更生动。所以有产质量和时间这个日志我想在此做个总结和提议就完成我在空间的第一编日志吧。
总结:从来去匆匆到认真浏览大家的精华,从时间告诉我们,质量要求在提高,而我心也将随质量要求的提高而进步.
对论坛未来发展的建议:希望在管理与技术共同进步,也希望大家能共享经验,让论坛越来越好,共同为中国的质量事业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收起阅读 »
微博语录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一个人,想要优秀,你需要接受挑战;一个人,你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
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
作为下属,我们很多时候显得比较自我,觉得自己该怎么做,而很少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想领导想我怎么做,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在职场中很努力,却得不到赏识和机会,这是因为你的很多努力并非是领导所想要的,即白白浪费了付出,那么我们站在领导的角度,到底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呢?我想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好的下属是会受到上司的喜爱和欢迎的。
1、主动帮领导做事
在职场中,我见得最多的是领导让员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如果领导不吩咐他就停下来,也从不问领导有什么是可以让他去做的,或者自己想有什么是可以不需要领导吩咐就可以去做的,总是要等领导吩咐或提醒才去做。作为领导,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下属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最好不需要他去指导,最好是不需要他费脑筋,最好是不需要他吩咐才做,其实讲白了就是领导希望你能够帮他承担一部分的工作,这样他就可以轻松了。
2、主动沟通和汇报
领导想要了解下面的工作,信息来自哪里?当然是下属了,我们真的不要埋头苦干,因为这样就算很努力,也不会有人去注意你,做了事还要说出来让领导知道你在忙什么,或者领导交给你什么事能够不定期地向领导汇报进度,别老让领导天天问你进度。
有很多领导经常讲自己的下属,我一直在等你来跟我聊聊,你都不来,其实讲白了就是领导希望你找他沟通,而不是我们表面上理解的只要我把事情做好了,领导有什么好事就会找我沟通,这恰是相反的,因为如果领导主动找你沟通的时候,大概是你做错什么的时候了。
3、不计较得失
经常听到一些人在抱怨工资低、同事不好相处、领导交给他的工作量大等等,确实有一些是客观原因,但是有一些却是个人的原因,怎么说呢?因为如果个人觉得不可接受那就跳槽呗,既然选择留下来又要抱怨,这显然会让领导觉得你是刺头,难以管理;相反,有一些人却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与同事相处融洽,也从不抱怨工作的得失,虽然他也会去争取为自己的权益,但是他从不抱怨和一味索取,领导当然喜欢这样的下属,他们不惹事还能承担责任,这样的人你哪里去找?
4、有上进心的下属
在职场中,不管是上司还是下属,相互之间都是会相互影响的,从人性的角度看,我们也都是喜欢跟积极乐观的人相处的,因为他们会激发我们每一个人的动力,让我们也往积极乐观的方向努力,所以不管是下属还是上司,都会喜欢具有上进心的人的,这样的人也会让人觉得有责任感,他们做事积极主动,而且追求上进,不会只停留在一个阶段上,这样的人也就可以为领导承担更多的事务,也更能理解上司的语言了。
5、多提建议和改善方案
我们评价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是否善于提出改善建议和方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员工之间的智商大都差不多,但是有的员工在每一个岗位的投入度是不一样的,只有沉入到岗位中的人才会看到岗位的问题,也只有主人翁精神的员工也才会积极提出自己对于岗位的改善意见,因为他们乐于见到自己对于岗位的影响力,当然,提建议与提意见是截然不同的,光有意见还不行,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
6、不把问题抛给上司
领导虽然比下属懂得要多一些,但是不代表领导喜欢接到问题,如果确实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去寻求领导的帮忙,如果是自己完全可以完成的事情切忌什么都抛给领导,因为当你抛给领导的时候领导就在想这样的问题你都不会,我要你干吗,有时候嘴上没有说出来,但是心里对你的看法就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如果碰到难题,尝试自己先去做一做,如果还是感觉有困难还可以跟领导说我再找找方法,如果不行再请教你,这样的下属领导会很喜欢,因为你抛给领导的问题是你确实解决不了的,而不是一般性问题。
7、永远能跟领导站在一边
越是越高级别的领导,越寂寞,越寂寞的人约没有安全感,所以这也是很多领导做到高层就不喜欢听到违逆他的话,大家都顺从他他就会觉得大家是跟他一条船的,如果有人反对他,就会被放到对立面去,所以不管是那个阶层的上下属,要想获得上司对你的认可,站对队是很重要的。
8、不让领导觉得有威胁
在中国有很多的谚语和名言都显示着上下属关系相处的秘诀,比如说枪打出头鸟、大智若愚等等,虽然不都是单指上下属的相处,但是从这两句我们也都能看到如果我们在上司面前显得比他高出一筹,那么是很容易被打压的,要不然为什么古话要说就算你很聪明也要装傻,别让人家看出来你比他强。所以上下属要处好关系,这一点至为重要,因为这是两个人能否相互信任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你的很多努力只会被看做是抢班夺权。
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并非是一个公式或等式,因为不同的领导喜欢不同的下属,绝对是根据每一位领导的性格而定,本文仅仅站在通用的角度来分享这一观点,并非灵丹妙药可解职场一切疑难杂症。 收起阅读 »
美国官员日记---证明为什么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
2008.2.14 今天是情人节。下午买了束玫瑰花给老婆。她很开心。晚上我也很开心。 2008.2.18 今天接待了来自中国江苏南京的周酒根局长考察团一行。奇怪的是,他们对我的业务介绍好像兴趣不高,有些心不在焉。 2008.2.19 今天突然发现周局戴的是江诗丹顿的表。应该是假的。这表要两万美元一块,他肯定戴不起。看来我们还是要向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施压。美国海关也是的,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2008.2.20 今天为周局一行设宴。他们喝酒都很厉害嘛。我也喝了一点儿。不过酒喝的太多,预算超支了。看来得自己掏腰包了。 2008.3.2 今天市里开了个会。研究路灯春天下午几点开比较节约能源的问题。 2008.3.15 今天接待了来自中国广西来宾的韩疯局长考察团一行。韩局身边的那个女孩子很年轻,也很漂亮。韩局问我晚上有什么娱乐?我说可以去看看夜景。不过他好像不是很感兴趣。 2008.3.16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能喝酒?我也喝了不少。怪不得中国有句古话“肝胆相照”,原来中国人的肝功能特别好。不过预算又超支了,又得赔钱了。 2008.3.31 今天是报季度公费开销的最后期限。整理了一下资料,报上去了。 2008.4.3 媒体真无聊。不就是用公费买一个unb盘吗?这也被揪出来。市里还批评了我。妈的,还得写检查,真烦。 2008.4.20 今天秘书告诉我,上次接待的周酒根局长被抓了,因为手上戴的江诗丹顿的表是真的。看来我搞错了。唉,中国官员工资真高。 2008.4.25 今天接待了来自中国浙江杭州的许卖蛹副市长考察团一行。他们还不错,业务考察比较认真,对美国的房地产特别感兴趣。不过在得知我们已很久没拍卖过土地之后,好像又显得没兴趣了。 2008.4.26 今天当然又喝了酒。不过许市长他们好像看出我的难处,抢着买了单。真够意思。 2008.4.27 今天许市长临行前邀请我到中国考察,说费用问题不用我操心。太客气了。最后还神秘地说:“一个人来哟。”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2008.5.13 今天我的破车又坏了。看来明天又得坐公交车上班。 2008.5.16 今天发工资,扣了一千多美元的税。不过有钱去中国旅游了。 2008.5.18 今天很内疚,编了个理由骗老婆说得一个人去中国。 2008.5.29 今天终于来到了中国。中国真不错,到处高楼大厦,相比之下我们美国就像个大农村。住在一家四星级酒店,各方面还不错。 2009.5.30 今天打了个电话给许市长的秘书宋思明。宋秘书很热情,马上派车来接我。还帮我换了间五星级豪华酒店。 2009.5.31 宋秘书的车很不错,是路虎。车上加装的那个喇叭也很好,响声既不像警车也不像救护车,不过其它车听到后马上就让路了。 2009.6.2 今天喝酒真畅快,不用担心媒体和预算。中国朋友真够哥们儿。晚上宋秘书带我蒸了蒸桑拿。怪不得让我一个人来,那两个女孩,真过瘾。一起来的那个房产老总也很不错,最后都是他买的单。 2009.6.4 今天回到了美国,真没意思。怪不得中国教科书说“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太精确了。 2009.6.5 今天开始学习马列主义,Mao.ZD思想,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美国就是应该向中国学习。 收起阅读 »
春运出差验货之二:我被堵在了汽车站
2008年春运期间,从1月10日至2月2日,全国先后发生4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持续20多天。
08年1月29日,我要从市汽车站坐车去古镇验灯饰。
一大早坐了公交车到火车总站,还得从火车总站走路到市汽车站。
车还没到火车总站,远远看见火车站广场到处人潮汹涌,甚至有大片人流溢到了马路上。还有些武警和民警在维持秩序,这么多人怎么走到市汽车站呢?
一下公交车,我就急着往市站走。但是到处是人,到处是想坐火车回家的人,到处是背着大包小包的人。
因为雪灾导致很多列车不能按时发车,甚至取消了车次,很多赶火车的旅客给滞留在了火车站,旅客们堵住了各个路口。
按正常路径没法走到市汽车站了,我只好横穿马路。谁知连横穿马路也有困难,因为有民警在把守路口,只好跟着别人说“我在对面上班”才给过了。
非常困难的挤过了三个路口才到了市汽车站,一看表,从火车总站到市汽车站花了我近半个钟!
赶紧去买车票,离发车时间得等近半个钟,谁知到钟了还没车发。检票员MM说外面到处是人,车开不进来!搞得又晚点了半个钟,这TMD什么事呀?
终于上了车,我摸出包里的MP3想听音乐,刚掏出来就呆住了:我的MP3显示屏的玻璃居然碎了!惨,肯定是刚才挤来挤去搞碎的。
真是背呀!但跟那些买了火车票又不能按时上车的人比起来,我算幸运多了。
下午从古镇回广州时,没敢再坐车到市站了,直接在芳村就下车了。虽然从芳村回家要坐地铁和转公交车,但这样不会给堵在车站了…
真是难忘的雪灾春运!
2009年1月中旬,还是春节前,我要去广西北流出差验日用瓷器。
北流属于玉林的一个小城,从广州到北流得在省汽车站买广州到玉林的直达汽车票,中途可在北流下车。
中午十二点多我就到了省站,广州火车站这地方在春运期间就没少过人,到处是人!
不过从火车站到汽车站的路还是通畅的,毕竟雪灾之年已离我们远去。
原本是想坐中午一点的车,但去买票时却被售票员告知中午一点和两点的汽车票已经售完,只有下午三点的汽车票。那也得买呀,否则当天会很晚到北流了。
这个情况告诉我,以后在春运期间买长途汽车票,最好提前一天买!
我就想着也许能够提前上车,于是快到一点时就守在二楼的检票口,盼着还有空位就请检票员让我提前走。
谁知一点这个班次的车还晚点了十多分钟,原来还是因为车多、人多,大巴车在马路上给堵住了。眼巴巴的看着别人上了车,看着检票员面前的电脑显示屏,还剩下两个座位没检票。于是我央求检票员检我的票,让我提前上车,检票员一看我的票说:你是三点钟的车,还早呢!
失望了,最后有两个买两点班次车票的人上了一点的车。
那我继续等吧,等两点钟的车没上满人我再来。
于是我没事就在候车室闲逛,一会儿走到了三楼候车室,跟一楼和二楼候车室相比,三楼候车室显得空荡荡的,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隔着窗户看风景。再往角落走去,看见一群COP东倒西歪的睡在椅子上。唉,年年春运他们可真辛苦了!
担心吵到别人休息,我悄悄的走向另一边。突然一个戴着笑脸胸标的瘦高中年男子严肃的问我:“谁叫你到这里来的”?我觉得真是莫名其妙,到三楼候车室的路上可没写上旅客止步。我鄙夷的扫了他一眼,没搭理他,继续慢慢往前走。
这时一群类似棺圆的人走了过来,好象是在视察工作。瘦高中年男子见了,马上陪着笑脸迎了过去,这家伙笑得比他佩戴的笑脸胸标还要灿烂……
我在三楼候车厅看了会儿外面的风景,外面全是行色匆匆的人和汽车,有如浪潮流淌不息…
快到两点了,我便又守在二楼检票口。等这趟班次的人上完了,终于还有两个空位,检票员让我提前上了车。幸运的是居然还坐上了第一排的座位!
当大巴到了肇庆后,便下了高速,在国道上颠簸着前行。到了广西境内,这公路更是烂得可以,一路上沙尘滚滚,路太烂了!
车速只能放缓了,到了北流都晚上八点了,比正常时间多开了一个钟头。
还好,当地的供应商在北流路口接到了我……
货比较多,在北流连续住了两天才验完货。
从北流回广州买票没有那么麻烦了,车次也多。因为是春节前,所以很多车都使劲朝广州跑,好拉客回广西。
下午四点我坐上了一辆回广州的卧铺车,整个车厢加上我就四个人,两个司机加两个乘客。
但是当车开到罗定的一个服务区时,中途休息了半个钟头,这个服务区跟汽车检测站连一块儿的。可气的是,上个厕所居然要收钱,而且要收一个大元!真TMD黑,服务区的厕所怎么还要收钱呢?反正是晚上,俺们直接在公路边把水放了…
等车经过检测后继续上路,到广州就已经十点了,再到家就十一点了。
真是疲倦的一天,累! 收起阅读 »
08年1月29日,我要从市汽车站坐车去古镇验灯饰。
一大早坐了公交车到火车总站,还得从火车总站走路到市汽车站。
车还没到火车总站,远远看见火车站广场到处人潮汹涌,甚至有大片人流溢到了马路上。还有些武警和民警在维持秩序,这么多人怎么走到市汽车站呢?
一下公交车,我就急着往市站走。但是到处是人,到处是想坐火车回家的人,到处是背着大包小包的人。
因为雪灾导致很多列车不能按时发车,甚至取消了车次,很多赶火车的旅客给滞留在了火车站,旅客们堵住了各个路口。
按正常路径没法走到市汽车站了,我只好横穿马路。谁知连横穿马路也有困难,因为有民警在把守路口,只好跟着别人说“我在对面上班”才给过了。
非常困难的挤过了三个路口才到了市汽车站,一看表,从火车总站到市汽车站花了我近半个钟!
赶紧去买车票,离发车时间得等近半个钟,谁知到钟了还没车发。检票员MM说外面到处是人,车开不进来!搞得又晚点了半个钟,这TMD什么事呀?
终于上了车,我摸出包里的MP3想听音乐,刚掏出来就呆住了:我的MP3显示屏的玻璃居然碎了!惨,肯定是刚才挤来挤去搞碎的。
真是背呀!但跟那些买了火车票又不能按时上车的人比起来,我算幸运多了。
下午从古镇回广州时,没敢再坐车到市站了,直接在芳村就下车了。虽然从芳村回家要坐地铁和转公交车,但这样不会给堵在车站了…
真是难忘的雪灾春运!
2009年1月中旬,还是春节前,我要去广西北流出差验日用瓷器。
北流属于玉林的一个小城,从广州到北流得在省汽车站买广州到玉林的直达汽车票,中途可在北流下车。
中午十二点多我就到了省站,广州火车站这地方在春运期间就没少过人,到处是人!
不过从火车站到汽车站的路还是通畅的,毕竟雪灾之年已离我们远去。
原本是想坐中午一点的车,但去买票时却被售票员告知中午一点和两点的汽车票已经售完,只有下午三点的汽车票。那也得买呀,否则当天会很晚到北流了。
这个情况告诉我,以后在春运期间买长途汽车票,最好提前一天买!
我就想着也许能够提前上车,于是快到一点时就守在二楼的检票口,盼着还有空位就请检票员让我提前走。
谁知一点这个班次的车还晚点了十多分钟,原来还是因为车多、人多,大巴车在马路上给堵住了。眼巴巴的看着别人上了车,看着检票员面前的电脑显示屏,还剩下两个座位没检票。于是我央求检票员检我的票,让我提前上车,检票员一看我的票说:你是三点钟的车,还早呢!
失望了,最后有两个买两点班次车票的人上了一点的车。
那我继续等吧,等两点钟的车没上满人我再来。
于是我没事就在候车室闲逛,一会儿走到了三楼候车室,跟一楼和二楼候车室相比,三楼候车室显得空荡荡的,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隔着窗户看风景。再往角落走去,看见一群COP东倒西歪的睡在椅子上。唉,年年春运他们可真辛苦了!
担心吵到别人休息,我悄悄的走向另一边。突然一个戴着笑脸胸标的瘦高中年男子严肃的问我:“谁叫你到这里来的”?我觉得真是莫名其妙,到三楼候车室的路上可没写上旅客止步。我鄙夷的扫了他一眼,没搭理他,继续慢慢往前走。
这时一群类似棺圆的人走了过来,好象是在视察工作。瘦高中年男子见了,马上陪着笑脸迎了过去,这家伙笑得比他佩戴的笑脸胸标还要灿烂……
我在三楼候车厅看了会儿外面的风景,外面全是行色匆匆的人和汽车,有如浪潮流淌不息…
快到两点了,我便又守在二楼检票口。等这趟班次的人上完了,终于还有两个空位,检票员让我提前上了车。幸运的是居然还坐上了第一排的座位!
当大巴到了肇庆后,便下了高速,在国道上颠簸着前行。到了广西境内,这公路更是烂得可以,一路上沙尘滚滚,路太烂了!
车速只能放缓了,到了北流都晚上八点了,比正常时间多开了一个钟头。
还好,当地的供应商在北流路口接到了我……
货比较多,在北流连续住了两天才验完货。
从北流回广州买票没有那么麻烦了,车次也多。因为是春节前,所以很多车都使劲朝广州跑,好拉客回广西。
下午四点我坐上了一辆回广州的卧铺车,整个车厢加上我就四个人,两个司机加两个乘客。
但是当车开到罗定的一个服务区时,中途休息了半个钟头,这个服务区跟汽车检测站连一块儿的。可气的是,上个厕所居然要收钱,而且要收一个大元!真TMD黑,服务区的厕所怎么还要收钱呢?反正是晚上,俺们直接在公路边把水放了…
等车经过检测后继续上路,到广州就已经十点了,再到家就十一点了。
真是疲倦的一天,累! 收起阅读 »
神贴
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当你见到她[他]之后,'惊为天人',不管是外貌/气质/学识/朴素/权威还是其他.
有没有听过这样的声音,'此曲只应天上有'.
又没有看过这样的作品[不管是书法/画作还是其他],疑为'巧夺天工'.
有这样的经历,才不枉此生.这就是'境界'.
把我认为的'神贴'贴在这里,慢慢看,看看什么时候能看懂.
天涯的'菩提道次第 '的<『天涯杂谈』 内家功夫探秘>,原帖地址: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 ... shtml
收起阅读 »
有没有听过这样的声音,'此曲只应天上有'.
又没有看过这样的作品[不管是书法/画作还是其他],疑为'巧夺天工'.
有这样的经历,才不枉此生.这就是'境界'.
把我认为的'神贴'贴在这里,慢慢看,看看什么时候能看懂.
天涯的'菩提道次第 '的<『天涯杂谈』 内家功夫探秘>,原帖地址: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 ... shtml
收起阅读 »
柏拉图制作方法
以下图片的内容是个人摸索出来的制作柏拉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于原动力
在纪检监察部门看到一些国内贪官的警示案例
腐败的背后都与sex有关
这个结论可下!
男人的原动力
伟人也好
成功人士也好
名人也好
恶人也好
皆出于此
佛洛依德说的没错
腐败的背后都与sex有关
这个结论可下!
男人的原动力
伟人也好
成功人士也好
名人也好
恶人也好
皆出于此
佛洛依德说的没错
官场
这段时间看《侯卫东官场笔记》
第三部看完一半,留着D车上打法时间
上午开会,领导之间的微妙关系
官话里透露出的寓意
无城府之人是悟不出的
官场就有官场的规则
这种半官半企的项目
一言难尽!
第三部看完一半,留着D车上打法时间
上午开会,领导之间的微妙关系
官话里透露出的寓意
无城府之人是悟不出的
官场就有官场的规则
这种半官半企的项目
一言难尽!
Ferry me across the water
Ferry me across the waterDo, boatman, doIf you've a penny in your purseI'll ferry youI have a penny in my purseAnd my eyes are blueSo ferry me across the waterDo, boatman, doStep into my ferry-boatBe they black or blueAnd for the penny in your purseI'll ferry youI have a penny in my purseAnd my eyes are blueSo ferry me across the waterDo, boatman, doFerry me across the waterDo, boatman, doIf you've a penny in your purseI'll ferry youI have a penny in my purseAnd my eyes are blueSo ferry me across the waterDo, boatman, do
这个样的轻music,这样的night,这样的things.... 收起阅读 »
这个样的轻music,这样的night,这样的things.... 收起阅读 »
招聘SQE
职缺:SQE
要求:
熟悉 TS和五大工具。。。。。英语良好,大概这些。
有汽车行业背景优先;
有意向的可发到我邮箱,注明来自6SQ.NET,我会电话联系的
我的邮箱: luckysonia@126.com
要求:
熟悉 TS和五大工具。。。。。英语良好,大概这些。
有汽车行业背景优先;
有意向的可发到我邮箱,注明来自6SQ.NET,我会电话联系的
我的邮箱: luckysonia@126.com
6SQ全新推出密码领积分活动
新玩意,新东西,新创意我的伟大发明。 某年某月肯定被抄袭http://www.6sq.net/thread-265560-1-1.html
给工人上CoPQ课
过年给北京的黑带美眉电话拜年,聊天,“你每天要准备那么多的6sigma培训幻灯片,上那么多的课和项目Coach,烦不烦啊?”“不烦啊,我还很Enjoy Training 呢?”真是服了她——在武汉给我们这拨绿带学员上课时,晚上8点回到宾馆还要准备第二天的教材和审核手上项目的presentation,经常是忙到11点以后。
不过话说回来,培训师虽然是脑体力劳动都很繁重的工作,其中的乐趣却是别的行当所没有的。我在以前的公司当海外学员生产工艺教员时,整天像放羊一样带着一群老外在厂子里到处转悠,周末兼保姆和导游带着他们游黄鹤楼,虽然比带孩子还累(他们的吃喝拉撒一举一动都要找我们这些翻译老师解决)但感觉教学本身并不难,有时候直接拿本中文书口译给他们听就行了,课都不用备,到现在的公司主要给中国人培训CoPQ,却感觉每堂课对我都是个挑战。不知道是因为中国人比外国人难教,还是管理类的课比技术类的课难讲。
刚负责CoPQ的时候,欧洲总部的质量总监来指导工作。我问他我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他回答:“培训。质量改进的主要内容就是给各个层面的人培训,简称洗脑。你首先要给你的总经理和管理层培训。”“总经理要是对我说你算哪根葱,还来教训我怎么办?”他很认真的说:“那你就告诉他,每个人都是自己工作领域的专家,他是公司管理专家,但在CoPQ管理方面他肯定不如每天为此工作的你强,你自己也要有足够的自信——工作经验比什么都有价值!”他然后说:“给管理层、中层干部洗脑后,你的工作重心就应该放在给每个工人上CoPQ课了。”“天哪,几千个工人,我怎么一个一个的上啊?”“如果有100个班组,你就准备大概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花半小时到一个班组给他们上课,让他们在繁重的工作间隙用最短的时间理解CoPQ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好处,如何配合你的工作。。。。。。”
很遗憾,两年快过去了,我也没有像那位已经离职的质量总监吩咐的那样每天到各个班组去推销我的CoPQ理论,倒是跟管理层的汇报和沟通不少,也对很多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CoPQ培训。两年下来,几十场CoPQ的培训经验让我自己受益不少,至少从第一次讲课课堂上睡着了三分之一的人,到现在准备课件只需3小时(把以前上课的内容粘粘贴贴,呵呵),我对自己的CoPQ培训是越来越有把握了。就像HR培训经理对我说的,每次培训的最大受益人其实是培训师。
最近工厂某车间几个焊接班组的焊接缺陷类NCR比较频繁,我想起了那位前任总部质量总监的话,便要求车间对这些一线工人进行CoPQ培训,以期通过培训能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这个车间是我们公司最难的一个车间,工作量繁重、新设备多、新标准新材料新产品多,工作难度很大。加上车间的管理一直都很艰难,工人比较松散。车间CoPQ专员告诉我每次给他们开事故分析会他们都懒得理,把他气死了。我感觉,这次的课可是个难啃的骨头。
因为生产比较紧张,我的课安排在下班前一小时,考虑到工人要换工作服等,我得紧缩课时到45分钟。果然,开场就发现很多人稀稀拉拉的进来,一副完成任务的样子,签到后就希望我快点讲了好下班。我以前可没遇到过这样不在乎我课的学员,很快感觉到下马威。
为吸他们眼球,我没有正式讲课,放了一些美女同事的工作照,让几个趴在桌上睡觉的人抬起了头。“今天上课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我。。。。。。”“老师你的年龄是多少?”大家哄堂大笑,我有点尴尬,但也庆幸课堂气氛活跃了。
“CoPQ。。。。。。”“讲中文讲中文,英语听不懂!”我刚开始正式讲课,后排的几个人叫起来。我笑嘻嘻的给他们解释了不良质量成本的定义,并告诉他们CoPQ的定义到现在还有争议,甚至有哲学意味,不太好理解。我自己第一次看这些咬口的定义是没看懂的,今天我们要想在半小时之内搞懂难度其实挺大的(把自己姿态放低,夸奖学员,是提高课堂纪律的一个好办法)。
随着质量成本冰山等著名理论的教授,学员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了。我正感觉他们慢慢进入了我的课前设计程序,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猜哪些CoPQ是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啊?”我以前每次问这个问题效果都挺好,这是一个启发思维,展开讨论的好机会,而且我的幻灯片动画做得也不错,所以我有十足的把握控场。可是,1分钟过去了,没有人回答(以前的课学员都是踊跃回答的。)第一排的一个调皮鬼憋了半天,冒出来一句:“那几个班组上个月刚春游了,前几天又去了,这就是最大的CoPQ!”
课堂又哄闹了,我一时怔住了——上了几十堂课,从来没遇到过这种“闹场子”的答案。一共只有40多分钟,要是继续这么纠缠下去我的课肯定讲不完了。我镇定了一下,想起在TTT(Training to Trainers)培训中老师说过对学员的任何答案都要说Yes,便轻描淡写的看着这个调皮鬼的眼睛说:“还有呢?”
讲到展示公司历史上的大额CoPQ实例后,学员的表情逐渐严肃,场面开始被我控制住,没有人再无理取闹了,就是那个不断搞笑的调皮鬼看着我放的克劳士比的名言:“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了比做错了要便宜。”也很由衷的点头:“这句话还有点道理。。。。。。”
每次课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感受。当我问了一些很尖锐的问题如:CoPQ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质量过剩了怎么办等,工人的精彩讨论和准确答案让我觉得他们非常爱动脑筋,给他们上课真的是一种享受。
第二天到HR查了我的培训评估表,我很好奇那些爱挑衅的工人会给我什么评价。我自己把数据统计分析了一下,有近70%的人给我的培训准备、培训技巧、知识渊博等打了3分,另30%打了4分满分(共分1、2、3、4四级),我最关注的鼓励学员(因为我这个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鼓舞士气,鼓励员工加入到质量改进的TQM中)有57%的人打了3分,43%的人打了满分4分。看来我还需要加强CoPQ的理论学习才能服众哦。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培训的时间太紧张,没能完全听懂,这还是我自己的课堂设计还不够科学(在短时间内要传授的信息太多太复杂),在以后的培训中需要改进。让我特别高兴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次课对他今后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而且他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还有好几位学员对培训部的改进建议都是:这次培训时间有点仓促,以后还应该多上这样的课。看来,我还是一位受欢迎的培训师哦!自己阿Q一下。呵呵。
收起阅读 »
不过话说回来,培训师虽然是脑体力劳动都很繁重的工作,其中的乐趣却是别的行当所没有的。我在以前的公司当海外学员生产工艺教员时,整天像放羊一样带着一群老外在厂子里到处转悠,周末兼保姆和导游带着他们游黄鹤楼,虽然比带孩子还累(他们的吃喝拉撒一举一动都要找我们这些翻译老师解决)但感觉教学本身并不难,有时候直接拿本中文书口译给他们听就行了,课都不用备,到现在的公司主要给中国人培训CoPQ,却感觉每堂课对我都是个挑战。不知道是因为中国人比外国人难教,还是管理类的课比技术类的课难讲。
刚负责CoPQ的时候,欧洲总部的质量总监来指导工作。我问他我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他回答:“培训。质量改进的主要内容就是给各个层面的人培训,简称洗脑。你首先要给你的总经理和管理层培训。”“总经理要是对我说你算哪根葱,还来教训我怎么办?”他很认真的说:“那你就告诉他,每个人都是自己工作领域的专家,他是公司管理专家,但在CoPQ管理方面他肯定不如每天为此工作的你强,你自己也要有足够的自信——工作经验比什么都有价值!”他然后说:“给管理层、中层干部洗脑后,你的工作重心就应该放在给每个工人上CoPQ课了。”“天哪,几千个工人,我怎么一个一个的上啊?”“如果有100个班组,你就准备大概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花半小时到一个班组给他们上课,让他们在繁重的工作间隙用最短的时间理解CoPQ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好处,如何配合你的工作。。。。。。”
很遗憾,两年快过去了,我也没有像那位已经离职的质量总监吩咐的那样每天到各个班组去推销我的CoPQ理论,倒是跟管理层的汇报和沟通不少,也对很多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CoPQ培训。两年下来,几十场CoPQ的培训经验让我自己受益不少,至少从第一次讲课课堂上睡着了三分之一的人,到现在准备课件只需3小时(把以前上课的内容粘粘贴贴,呵呵),我对自己的CoPQ培训是越来越有把握了。就像HR培训经理对我说的,每次培训的最大受益人其实是培训师。
最近工厂某车间几个焊接班组的焊接缺陷类NCR比较频繁,我想起了那位前任总部质量总监的话,便要求车间对这些一线工人进行CoPQ培训,以期通过培训能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这个车间是我们公司最难的一个车间,工作量繁重、新设备多、新标准新材料新产品多,工作难度很大。加上车间的管理一直都很艰难,工人比较松散。车间CoPQ专员告诉我每次给他们开事故分析会他们都懒得理,把他气死了。我感觉,这次的课可是个难啃的骨头。
因为生产比较紧张,我的课安排在下班前一小时,考虑到工人要换工作服等,我得紧缩课时到45分钟。果然,开场就发现很多人稀稀拉拉的进来,一副完成任务的样子,签到后就希望我快点讲了好下班。我以前可没遇到过这样不在乎我课的学员,很快感觉到下马威。
为吸他们眼球,我没有正式讲课,放了一些美女同事的工作照,让几个趴在桌上睡觉的人抬起了头。“今天上课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我。。。。。。”“老师你的年龄是多少?”大家哄堂大笑,我有点尴尬,但也庆幸课堂气氛活跃了。
“CoPQ。。。。。。”“讲中文讲中文,英语听不懂!”我刚开始正式讲课,后排的几个人叫起来。我笑嘻嘻的给他们解释了不良质量成本的定义,并告诉他们CoPQ的定义到现在还有争议,甚至有哲学意味,不太好理解。我自己第一次看这些咬口的定义是没看懂的,今天我们要想在半小时之内搞懂难度其实挺大的(把自己姿态放低,夸奖学员,是提高课堂纪律的一个好办法)。
随着质量成本冰山等著名理论的教授,学员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了。我正感觉他们慢慢进入了我的课前设计程序,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猜哪些CoPQ是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啊?”我以前每次问这个问题效果都挺好,这是一个启发思维,展开讨论的好机会,而且我的幻灯片动画做得也不错,所以我有十足的把握控场。可是,1分钟过去了,没有人回答(以前的课学员都是踊跃回答的。)第一排的一个调皮鬼憋了半天,冒出来一句:“那几个班组上个月刚春游了,前几天又去了,这就是最大的CoPQ!”
课堂又哄闹了,我一时怔住了——上了几十堂课,从来没遇到过这种“闹场子”的答案。一共只有40多分钟,要是继续这么纠缠下去我的课肯定讲不完了。我镇定了一下,想起在TTT(Training to Trainers)培训中老师说过对学员的任何答案都要说Yes,便轻描淡写的看着这个调皮鬼的眼睛说:“还有呢?”
讲到展示公司历史上的大额CoPQ实例后,学员的表情逐渐严肃,场面开始被我控制住,没有人再无理取闹了,就是那个不断搞笑的调皮鬼看着我放的克劳士比的名言:“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了比做错了要便宜。”也很由衷的点头:“这句话还有点道理。。。。。。”
每次课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感受。当我问了一些很尖锐的问题如:CoPQ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质量过剩了怎么办等,工人的精彩讨论和准确答案让我觉得他们非常爱动脑筋,给他们上课真的是一种享受。
第二天到HR查了我的培训评估表,我很好奇那些爱挑衅的工人会给我什么评价。我自己把数据统计分析了一下,有近70%的人给我的培训准备、培训技巧、知识渊博等打了3分,另30%打了4分满分(共分1、2、3、4四级),我最关注的鼓励学员(因为我这个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鼓舞士气,鼓励员工加入到质量改进的TQM中)有57%的人打了3分,43%的人打了满分4分。看来我还需要加强CoPQ的理论学习才能服众哦。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培训的时间太紧张,没能完全听懂,这还是我自己的课堂设计还不够科学(在短时间内要传授的信息太多太复杂),在以后的培训中需要改进。让我特别高兴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次课对他今后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而且他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还有好几位学员对培训部的改进建议都是:这次培训时间有点仓促,以后还应该多上这样的课。看来,我还是一位受欢迎的培训师哦!自己阿Q一下。呵呵。
收起阅读 »
读标准6.2.2能力、培训和意识有感
ISO9001:2008版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1、组织应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力;
2、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
3、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4、确保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5、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标准短短五句话,概括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我的感想如下:
第一步、首先是各岗位人员能力的界定,也就是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必须明确;
第二步、其次是对照各项任职要求,对现行各岗位人员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第三步、达不到任职要求的,给予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人员能够胜任岗位要求;
第四步、培训或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应予以评估,确认培训的效果,避免培训工作流于表面化;
第五步、关于意识方面的强调,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充分的认识,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做好与各部门的配合,了解 公司的质量目标,以及认识到应该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
第六步、开展各项教育培训等活动要有相关的书面记录,完善员工履历表。 收起阅读 »
1、组织应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力;
2、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
3、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4、确保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5、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标准短短五句话,概括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我的感想如下:
第一步、首先是各岗位人员能力的界定,也就是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必须明确;
第二步、其次是对照各项任职要求,对现行各岗位人员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第三步、达不到任职要求的,给予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人员能够胜任岗位要求;
第四步、培训或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应予以评估,确认培训的效果,避免培训工作流于表面化;
第五步、关于意识方面的强调,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充分的认识,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做好与各部门的配合,了解 公司的质量目标,以及认识到应该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
第六步、开展各项教育培训等活动要有相关的书面记录,完善员工履历表。 收起阅读 »
論品質經理的選擇
哈哈,謝謝各位朋友的關心和鼓勵,我很開心。其實我的主題是論品質經理外招好還是內招好,不是說如何去爭取當品質經理。昨天給BOSS發了E-MAIL,當時隻想抄送給老大,頭發熱,就抄送給部門所有同事了,不知道對還是不對,但是覺得很激動。事後,我問了老大,老大說“你當時發的目的是什麼,達到你的目的了嗎,達到了就OK。”呵呵,其實我知道,如果事先去請教更多的人,也許發不了E-mail,所以先斬後奏。有MM評價我,啥呼呼的,有神經...哈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唄~XX生:
你好!
很惋惜。XXX要離開我們了,我們得面對新的問題“新的品質經理怎麼選擇”,這是我們品管部人員都非常關注的一件大事情。
未來的品質經理是內部提拔或調任,還是外部聘請,或者同時進行。該哪樣做,是近幾天需要確定的事情;是怎樣好,是做了之後才知道。
都說品質經理時間是大家的,它30%時間屬於老板,30%時間屬於客戶,40%時間屬於內部。所以公司的戰略,決定我們未來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品質經理,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品管部。
我們都知道今年是公司大變革的一年,無論是市場部的規模,還是採購部的策略,或者工程技術部門的實力都在調整。那麼我們品管部在市場開拓、產品轉型過程中充當什麼角色呢?
是沖鋒在前,勇於接待新客戶,向客人展示最好的一面?是攻關在前,樂於參與新項目,給產品研發設計提供更好保証?
還是守住陣營,融洽公司內部關系,把現場、文件處理的妥妥當當,當客戶來時、當新項目啟動時,我們能增強客人滿意,我們能推進項目進程。
新的一年,新的規劃,天時、地利、人和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我們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目前的品管部比以前更有凝聚力,各部門能主動落實擔當的工作,Sam的離開將是“群龍無首”,慶幸的是我們“臥虎藏龍”的品管部能穩定有序,目前生產品質周會、網站質量信息溝通平台能保証質量信息傳達和處理。
I have a
dream,我們的公司發展策略得到全面溝通,全體人員清楚如何為實現公司目標而努力上進;
I have a
dream,我們的客戶經常光顧我們工廠,被工廠欣欣向榮景象感動,被員工燦爛笑容感染,因為滿意的產品感謝我們;
I have a
dream,我們的供應商和我們並肩作戰,為新產品獻計獻策,為我們品質改善,為共同的利益努力;
I have a
dream,我們產品已經能定期審核,生產和品質的兄弟姐妹不是為料的好壞而爭論,是為產品效率而探討;我們體系每天在改進,改善提案理念深入人心,六西格瑪也開始放射光芒。
若公司需要一位開疆拓土的品質經理,我們等待著戰神的出現;若公司需要一位帶領大家做好內務的品質經理,請公司考慮提拔品管部內部人員,象吳天銀,羅俐程,葉紹思,劉志浩,劉志強等既熟悉公司環境,又有實戰經驗的人員非常值得培養和發展。
世界第一CEO桀克.韋爾奇談到,成功的經理人的最大貢獻不是取得多大的業績,而是培養多優秀的人。我僅代表品管部同事向Sam表示感謝,謝謝您提升我們的自信和勇氣。XX生,在XXX離開前,我們期待著與您的溝通交流。-----------Boss沒有回e-mail,聽老大說,明天會安排我們部門開會。上午無意中在HR部看到招聘單,裝配部招聘生產總管,估計裝配部經理會調任到我們部門了,他以前是品質副經理......哈哈,我們主管門知道這個消息都笑了....
收起阅读 »
你好!
很惋惜。XXX要離開我們了,我們得面對新的問題“新的品質經理怎麼選擇”,這是我們品管部人員都非常關注的一件大事情。
未來的品質經理是內部提拔或調任,還是外部聘請,或者同時進行。該哪樣做,是近幾天需要確定的事情;是怎樣好,是做了之後才知道。
都說品質經理時間是大家的,它30%時間屬於老板,30%時間屬於客戶,40%時間屬於內部。所以公司的戰略,決定我們未來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品質經理,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品管部。
我們都知道今年是公司大變革的一年,無論是市場部的規模,還是採購部的策略,或者工程技術部門的實力都在調整。那麼我們品管部在市場開拓、產品轉型過程中充當什麼角色呢?
是沖鋒在前,勇於接待新客戶,向客人展示最好的一面?是攻關在前,樂於參與新項目,給產品研發設計提供更好保証?
還是守住陣營,融洽公司內部關系,把現場、文件處理的妥妥當當,當客戶來時、當新項目啟動時,我們能增強客人滿意,我們能推進項目進程。
新的一年,新的規劃,天時、地利、人和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我們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目前的品管部比以前更有凝聚力,各部門能主動落實擔當的工作,Sam的離開將是“群龍無首”,慶幸的是我們“臥虎藏龍”的品管部能穩定有序,目前生產品質周會、網站質量信息溝通平台能保証質量信息傳達和處理。
I have a
dream,我們的公司發展策略得到全面溝通,全體人員清楚如何為實現公司目標而努力上進;
I have a
dream,我們的客戶經常光顧我們工廠,被工廠欣欣向榮景象感動,被員工燦爛笑容感染,因為滿意的產品感謝我們;
I have a
dream,我們的供應商和我們並肩作戰,為新產品獻計獻策,為我們品質改善,為共同的利益努力;
I have a
dream,我們產品已經能定期審核,生產和品質的兄弟姐妹不是為料的好壞而爭論,是為產品效率而探討;我們體系每天在改進,改善提案理念深入人心,六西格瑪也開始放射光芒。
若公司需要一位開疆拓土的品質經理,我們等待著戰神的出現;若公司需要一位帶領大家做好內務的品質經理,請公司考慮提拔品管部內部人員,象吳天銀,羅俐程,葉紹思,劉志浩,劉志強等既熟悉公司環境,又有實戰經驗的人員非常值得培養和發展。
世界第一CEO桀克.韋爾奇談到,成功的經理人的最大貢獻不是取得多大的業績,而是培養多優秀的人。我僅代表品管部同事向Sam表示感謝,謝謝您提升我們的自信和勇氣。XX生,在XXX離開前,我們期待著與您的溝通交流。-----------Boss沒有回e-mail,聽老大說,明天會安排我們部門開會。上午無意中在HR部看到招聘單,裝配部招聘生產總管,估計裝配部經理會調任到我們部門了,他以前是品質副經理......哈哈,我們主管門知道這個消息都笑了....
收起阅读 »
ISO13485,ISO9000及GMP的作用与区别(转)
摘要: ISO9000认证,ISO13485认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企业标准编写等。当前我国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医疗器械GMP)。那么 ...
ISO9000认证,ISO13485认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企业标准编写等。当前我国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医疗器械GMP)。那么,医疗器械GMP与ISO9000、ISO13485标准有何不同?已通过了ISO9000和ISO13485认证的企业,是否可以不实施医疗器械GMP? ISO9000族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定了质量鉴定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ISO9000族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如:生产企业、服务行业、设计研究部门、管理部门。 由于医疗器械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特殊产品,其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仅按照ISO9000族标准的通用要求来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不够的。为此,ISO发布ISO13485标准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专用要求。与此同时,各国政府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如美国通过实施医疗器械GMP、欧盟也采用欧共体医疗器械指令等法规来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出法规要求。因此,我国政府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法规要求和质量体系要求,制定医疗器械GMP也正是基于以上出发点,以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为人民健康安全负责。 实施医疗器械GMP是政府的行为,是强制性的,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ISO9001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自愿的,两者不能相互代替。当然,通过ISO9001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利于实施医疗器械GMP,但企业实施的医疗器械GMP也不等于通过ISO9001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因为两者要求不同。 标准的共同点: ISO9001和ISO13485标准的共同着重点在于 “完整的管理体系” ,而后者更充分考虑并满足了决大部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疗器械管理,相关法规和行业的特殊要求:地位——市场准入的强制性要求. 对象——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设计开发、生产、安装、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 目前,医疗器械GMP总则和“无菌医疗器械实施指南”、“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指南”文本已经多次修改,完成初稿。2006年起开始实施总则及”无菌医疗器械实施指南”、“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指南”,并将暂作为非强制性要求。 自2007年1月1日起,对生产无菌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在新开办和申请换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时,应在通过医疗器械GMP检查后,方可予以核(换)发。 自2008年起,对生产无菌医疗器械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医疗器械GMP检查。 其他类别医疗器械的GMP分类实施工作,也将按照非强制性要求运行阶段、作为核(换)发生产许可证必要条件和全面实施等步骤分阶段逐步开展。 推行ISO9000的作用: 1. 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 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3. 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4. 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 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6. 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GMP的着重点在于产品策划研发到实现的全过程当中,生产设备条件;环境因素;人员;制度因素等更全面具体的客观要求规定。 GMP与ISO9000、ISO13485的区别: 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ISO13485是一份独立的标准,不是ISO9001标准在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实施指南,两者不能兼容。 ISO13485国际标准的名称是:“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ISO13485标准是对产品技术要求的补充 ISO13485标准没有过程模式图 ISO13485标准强调“保持其有效性” ISO13485标准更强调法规要求 ISO13485标准是一份独立的标准,其章节结构虽与ISO9001:2008相同,某些章节内容也与ISO9001相同,但由于ISO13485标准根据医疗器械行业的特点,突出了法律法规要求,淡化了顾客满意,删减了ISO9001:2008的一些重要要求,因此满足 ISO13485的要求,不等于同时满足ISO 9001:2008的要求。
收起阅读 »
心诚则灵
专注+诚心+坚持
流程管理的三次优化
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BPR概念提出,AMT咨询就不停的在流程管理、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流程重组等方面的做研究。经过大量的流程管理案例实践,发现业务流程重组就是要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性地重新设计来达到企业戏剧性地改善,从而让企业适应新的时代——即我们说的3C时代“顾客、竞争、变化”的要求。当时最典型的是两个企业。一个是通用公司,韦尔奇运用BPR大动企业的组织,缩减企业的层级,将组织从14级缩减到7级。另外一个就是ABB公司,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全球化的组织。BPR是基于许多类似企业的成功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当时风靡了全球,但是后来有一半的企业都失败了,原因种种。成败皆有,我们该如何来拨开迷雾,看清做流程的本质?
所谓流程,就是有输入、有输出、有处理的过程。我们将流程分成两类,一类是增值型流程,另一类是非增值型的流程。比如一个企业财务部门的流程属于增值型流程,因为财务部门可以保证一个企业整体的增值。所以我们说企业的管理部门都是因能保证企业的整体或者某一部分的效益最大化而产生的。对于流程本身,要特别关注两点:一个是要注意你的目标是客户,另一个要注意能否给你的客户创造价值。比如一个订单所涉及的流程,我们会发现它要关注的几个地方:顾客、企业战略、涉及到的企业的多个组织、输入、输出,最后是衡量这个流程用的绩效指标。
从要见实效的角度来看,流程管理有几个关键:第一个关键就是流程管理的关注目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怎样支撑企业的战略,另一个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第二个关键是不能忘记流程的本质是流程的增值。它关注两个点,一个是企业整体的增值,一个是某一流程的增值。第三个关键就是流程的特点。流程是端到端的,它是跨组织的,它不会根据某个组织确定流程。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流程再造之后并没有最终获得成功?我们经过分析其原因发现,企业需要阶段性的再造,要在过程中持续性地改善流程。根据流程的一些特性我们得出:我们把流程分层下来,进行分层改善;还可以将流程分类,进行分类改善;另外,我们也可以针对问题来改善。流程的优化则可以变成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
流程管理有很丰富的工具,所有这些工具我们都不排斥。企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从流程的角度去切入,只要能更好地达成这个目标,所有的工具和方法都会为我们所用。流程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是企业业务的表述工具。
表述企业整体业务的流程叫企业模型,表述某一个业务领域的流程叫做业务模型。最后再分级下来,可以变成很多的流程,流程可以拆成很多的级,不断地拆下来,最后就到了手册和表单。这就是流程分类分级的体系,而这个体系正好对应了我们对企业不同业务的不同表述。如流程的框架体系表述了企业的业务模式,而流程表述了企业业务具体怎么去运转,手册和表单反映企业业务的规范和标准。实际上我们可以分层去优化企业的业务模式,企业的组织,优化企业的业务,最后让企业的业务标准化和知识化。基于这样的分析,流程体系优化可以用这样一个体系来表述:一个诊断、三次优化、两个落实、一个推动。一个诊断就是要找目标。从两个方面找目标,一个是找达成企业战略要求的目标,一个找到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目标后,流程优化就有了方向。
三次优化首先是框架体系的优化。框架体系的优化是优化企业的业务模式、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最后我们还可以优化企业的职能,提升企业组织的效率;然后就是流程的优化。流程的优化其实是框架体系优化——优化企业业务模式最后能落地在流程上。这个方面的流程优化就是要通过流程优化的手段把企业的问题解决掉;第三个优化叫流程的标准化。是把企业一些具体的做事流程、在这个流程里做事的规范做事的标准、做事的知识沉淀下来,然后标准化下来。
所有的这三个流程优化的最终结果必须落地,企业才可以去执行。两个落实即框架体系的优化和流程的优化一定要落到组织上去。这里所说的组织涉及到一个比较广义的组织,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部门的设置、职能的设置、岗位的职责等;第二要落到流程的作业手册上。作业手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流程。另一个是流程运转的一系列的操作顺序、操作规范、操作标准,及相关的知识。最终实现效果还要有一个推动——考评。没有考评所有的标准规范都没法执行。另外要注意要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大家就不会去做这件事情。 收起阅读 »
所谓流程,就是有输入、有输出、有处理的过程。我们将流程分成两类,一类是增值型流程,另一类是非增值型的流程。比如一个企业财务部门的流程属于增值型流程,因为财务部门可以保证一个企业整体的增值。所以我们说企业的管理部门都是因能保证企业的整体或者某一部分的效益最大化而产生的。对于流程本身,要特别关注两点:一个是要注意你的目标是客户,另一个要注意能否给你的客户创造价值。比如一个订单所涉及的流程,我们会发现它要关注的几个地方:顾客、企业战略、涉及到的企业的多个组织、输入、输出,最后是衡量这个流程用的绩效指标。
从要见实效的角度来看,流程管理有几个关键:第一个关键就是流程管理的关注目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怎样支撑企业的战略,另一个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第二个关键是不能忘记流程的本质是流程的增值。它关注两个点,一个是企业整体的增值,一个是某一流程的增值。第三个关键就是流程的特点。流程是端到端的,它是跨组织的,它不会根据某个组织确定流程。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流程再造之后并没有最终获得成功?我们经过分析其原因发现,企业需要阶段性的再造,要在过程中持续性地改善流程。根据流程的一些特性我们得出:我们把流程分层下来,进行分层改善;还可以将流程分类,进行分类改善;另外,我们也可以针对问题来改善。流程的优化则可以变成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
流程管理有很丰富的工具,所有这些工具我们都不排斥。企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从流程的角度去切入,只要能更好地达成这个目标,所有的工具和方法都会为我们所用。流程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是企业业务的表述工具。
表述企业整体业务的流程叫企业模型,表述某一个业务领域的流程叫做业务模型。最后再分级下来,可以变成很多的流程,流程可以拆成很多的级,不断地拆下来,最后就到了手册和表单。这就是流程分类分级的体系,而这个体系正好对应了我们对企业不同业务的不同表述。如流程的框架体系表述了企业的业务模式,而流程表述了企业业务具体怎么去运转,手册和表单反映企业业务的规范和标准。实际上我们可以分层去优化企业的业务模式,企业的组织,优化企业的业务,最后让企业的业务标准化和知识化。基于这样的分析,流程体系优化可以用这样一个体系来表述:一个诊断、三次优化、两个落实、一个推动。一个诊断就是要找目标。从两个方面找目标,一个是找达成企业战略要求的目标,一个找到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目标后,流程优化就有了方向。
三次优化首先是框架体系的优化。框架体系的优化是优化企业的业务模式、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最后我们还可以优化企业的职能,提升企业组织的效率;然后就是流程的优化。流程的优化其实是框架体系优化——优化企业业务模式最后能落地在流程上。这个方面的流程优化就是要通过流程优化的手段把企业的问题解决掉;第三个优化叫流程的标准化。是把企业一些具体的做事流程、在这个流程里做事的规范做事的标准、做事的知识沉淀下来,然后标准化下来。
所有的这三个流程优化的最终结果必须落地,企业才可以去执行。两个落实即框架体系的优化和流程的优化一定要落到组织上去。这里所说的组织涉及到一个比较广义的组织,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部门的设置、职能的设置、岗位的职责等;第二要落到流程的作业手册上。作业手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流程。另一个是流程运转的一系列的操作顺序、操作规范、操作标准,及相关的知识。最终实现效果还要有一个推动——考评。没有考评所有的标准规范都没法执行。另外要注意要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大家就不会去做这件事情。 收起阅读 »
2011年将会是最忙的一年了
2011年将会是最忙的一年了,部门整合及家庭添一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