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从一个质量经理对质量管理的看法这个帖子所引发的思考,不成熟,有待整理完善,感觉没把自己的想法完全整理出来。

看了Miya的一个质量经理对质量管理的看法这个帖子,真是一个好帖子。谢谢Miya,他的帖子启发了我的思路,下面的内容其实是整理自己的思路,为什么作质量的人总是抱怨。作质量要让自己和老板跳出质量来考虑问题,在我们有限的资源下我如何工作。
一, 定位,认识质量功能在企业中的定位,或部门定位。每个企业都宣称质量第一,实际上在质量定位上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质量的定位是不一样的。
一个婴儿期的企业是机会导向的,所有的一切都不稳定,这时候最大的困难是标准不稳定,其他的要素可能稳定也可能不稳定,质量的定位是什么?是项目质量管理要尽早介入各个项目阶段,工作的重点是项目输出满足本阶段项目目标,做出验证结论,然后回到对客户和现金流影响上重新评估项目目标,然后调整。这个阶段大家共同创业。检验是质量的重点。
一个成长期的企业,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是核心目标,质量应如何定位呢?要把重点放在标准的稳定和过程导向的标准化,sop和sip是重点,培训和5s(我比较喜欢3s),这个阶段企业欣欣向荣,强调短期见效的措施和人员的协作解决制度化不足的问题。是不是选择核心员工建立质量文化的关键期呢?企业的资源肯定不够,让步放行与紧急放行肯定多,在这个阶段质量与产量交期的冲突,质量决定与商务决定如何平衡呢,如何避免忽视质量呢?目前我能想到的是优质优价的质与量的协同,从供应商到员工,客户有待考虑。这个阶段是文化形成期,高层在这个阶段的态度至关重要。
一个青春期的企业,利润率和客户选择已经成为关键,是开始系统化质量管理的阶段,完整的质量框架需要建立,但需要保持高灵活性,企业是处在人制和法制的转型期。这个阶段对质量的基础建设上一阶段的sop,sip,培训,5s可以下放到下属手中并开始改进,制度化应该是自己的工作重点,客户服务和客户需求的把握价值凸显。
成年期的企业,稳健是企业的核心,质量管理的优化是质量工作的重点,质量文化的建设是重点,质量的地位和工作风格的形成在这个时期应是重点,同时大Q开始。质量应该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同时大量的常规问题要开始交给下属处理。自己得注意力应放在相关部门和相关方。
稳定期的企业,各方面均成型,企业进入关系导向阶段,这时候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老大难问题上,突破瓶颈才能沿着你既定的路线发展,把处处都有质量,质量是自己工作结果的体现让全公司真正接受。质量的重点是人。把质量系统融入到公司整体管理,进行系统整合是重点。

官僚期的企业和之后的不说了,没有太多感悟。

其实任何一个公司不同部门在同一时期可能处在不同阶段。同一公司不同产品的产品生命周期也要灵活处理。活用才是重点。
还有一种情况,在企业资金充足,直接拷贝成熟机构的管理方式,包括质量管理,然后以快速培训的方法试图直接进入成熟期的企业,质量管理不如说质量执行,执行力效果往往取决于高层坚持原则的程度和员工对外来文化地接受程度,基本上都会变形。
二, 有了定位以后,接下来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质量。

如你说所,很多企业均将“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造零缺陷产品”放在口边,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经常让位于成本、交货期等其他因素。这样,就造成品管人员在实际执行中无所适从。为“零缺陷”“质量第一”等制定的各种标准不能执行,导致质量的执行力很差。

我想这里要区分三个概念,标准,商务,质量。

标准是具体明确的,可以理解成产品标准,但远不止这些,合同条款也是标准,各类指导书也是标准。
商务,是求同存异的谋求利益的活动,商务是一种妥协,compromise。
质量,我不知道如何定义,虽然看过很多定义,我觉得质量如同质量问题一样,只是过程的结果的评价指标,所有的质量必须加上一个定语,设计质量,加工质量,这样才有意义。

我认为标准是商务活动的输出,标准可以被商务活动改变形成新的标准,前提是compromise。

按工作(生产)进行前达成的compromise(标准)来考核实际结果就是质量。结果不满意我可以放弃部分利益换取客户降低部分要求。举个例子我们的产品轻微不合格,我们让渡价格,客户接受。我们应该感谢商务人员,不是抱怨质量被忽视,但是对我们内部,我们自己并没有与商务人员达成协议,所以我们要改。只是我们要知道所有的事后协议更改对我们都是一种损失。

标准的选择,如你所说,合适才是最好。是我们与特定或非特定客户的共同决定。能给我们和客户带来价值。

我更喜欢把你文中的质量用标准代替。高端产品当然一定需要高标准来支撑,但低端产品则可能是依靠低价格 适可的标准。定下的标准就一定执行。

标准的决定权取决于所服务的市场,客户定制不一定是决定因素,可能是大规模生产加差异化模块。这种情况自己的标准决定权相对较大,如果是项目制产品,往往是项目经理与客户协商确定标准,标准相对动态化。质量管理要接受这个前提,不能僵化。所有思考判断出发点回归到对客户影响上。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但随着公司成熟产品市场份额增加,慢慢的又会回到大规模定制的路上,标准的固定化加上客户可选项。质量话语权会慢慢增加。质量管理要理解这一点而不是抱怨,技术成熟度与质量稳定度呈正相关。技术和技能的积累与质量呈正相关,公司的规模与质量呈正相关。品牌知名度与质量呈正相关。

质量工作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不诚信的欺骗,不是质量高低。我们可以强调我们的强项,不主动提及弱项,或者强调弱项的低重要度,但不能欺骗,否则威信永远不能建立。

18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旷野
旷野

质量相关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3-10-24 00:36
  • 浏览: 9742
  • 评论: 18
  •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