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在质量方面我们究竟最欠缺什么?!

本文原自姜传武老师所有的“质量管理与工具实战交流平台。
 
前言:什么不愿意把事情讲清楚?为什么不喜欢遵标准守规范?为什么不习惯探求问题的本质?本期的这篇文章,将以宏观的视角,带您从文化和哲学层面上做一下剖析。这不仅仅是一篇关于质量管理的文章,它是作者思考了很久而今天终于发出的呐喊,其中的每一句褒与贬,都是希望唤醒国人的科学精神!
 
 
提高质量水平,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有人可以立即给出一大堆的选项,如:购买先进的设备、招聘高素质的人才、选用好的供应商、加严标准、推行先进的质量工具、制定先进的工作流程和体系等等,当然也有人会想到质量意识和理念。

其实,这都不是最根本的!

先看下面的一张设计图,你会有什么感想呢?


image001.png



再看一则生活中的例子,平时喜欢自己在家做菜的朋友一定熟悉下面这种题材的风格吧,请注意红色圈圈里的内容:


image002.png



在我所评审过的为数众多的生产现场作业指导书中,充斥着大量的模糊描述和规定,这需要通过操作者的悟性、偏好和习惯来执行!在这里我就不再举例了,感兴趣的朋友,你们就自己到生产车间中去印证一下吧。

没错,这是一种不喜欢定量化、不喜欢标准化、不喜欢把事情交待明确的习惯!请问,在这种习惯下,能做出一致性高的产品和菜品来吗?

还有,我们经常讲“原则上”怎样、怎样,这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以备不测,可以随时有所变通。有规定但可以例外,至于有哪些例外,也并未明确地指出来,这就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境而迁啦~

从根儿上讲,这是我们在文化层面上的一大特点!

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群体习惯,这种习惯稳定传承,根植到了每个人的潜意识当中,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

质量管理不是依靠个人想象力的艺术创作,它管控的对象是现代制造业中的具体制造过程和产品,它们有着明确的功能要求、特性指标和标准!现代制造业在科学的框架下产生,而科学的产生又是源于特定的哲学土壤。爱因斯坦曾在解释人类世界为什么能够产生科学时说过,科学的产生是由于两件东西:一是起源于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体系,二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实证逻辑体系,它们都属于哲学的范畴。


image003.jpg



形式逻辑的对象是事物的本质,它靠概念、判断、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反映事物的本质。形式逻辑主张:非对即错,非黑即白,凡事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实证体系,就是对于一种假设,必须经过观察或实验来验证它的真伪。

这恰恰就是质量管理、质量标准、问题解决对应的做法!

那么,为什么科学没有在我们这里产生呢?另一位熟悉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科学大家杨振宁先生曾经给出过这样一个解释,他说,我们没有产生科学,也是由于两件东西:一是易经中的阴阳,二是关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它们也都是哲学层面上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image004.jpg



阴阳哲学主张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共存于同一事物之中,且没有确定的界限和标准,对中有错,错中有对,对与错也是发展变化的,也是因时因境而互相转化的,这也是易经中“易”的含义;五行哲学主张不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生相克的。


image015.png



这样的哲学理念(以下称之为阴阳辩证法)与形式逻辑正好背道而驰!也与需要明确标准的质量管理理念相违背。

由于我们不存在产生科学的这种土壤(注:这里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其实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也没有产生科学的这种土壤),建立在现代科学之上的质量管理和问题解决方法论,自然也就天生不在我们这边!

我们的文学、建筑、绘画、中医、音乐等无不体现着这种哲学理念,比如中医中的气,它分为阳气和阴气,还有虚和实,虚又分为阴虚和阳虚。人生病了,就说明体内的阴阳之气所达成的平衡破坏掉了,需要通过相应的治疗来恢复这种平衡。

阴阳哲学理念已深深地刻入了人们的潜意识中,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

谈到这里,有人可能想问:形式逻辑和实证逻辑催生出了科学,那么就是先进的、好的,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是不是就是落后的、不好的呢?

当然不是!

形式逻辑,可以使事物有着一个明确的是非界限,但是它容易存在一个错误的前提假设,因此,形式逻辑必须伴有实证逻辑,通过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来确认一个正确的、公认的论断。归结到要讨论的质量上,就是在制定一个标准时,会纠结合理不合理,这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例如,焊接两个工件时,我们要求焊接后的接头强度要达到500兆帕以上,到底合不合理呢?大家不要争论,更不要拍脑袋,而是要通过实验,使用该零件在设备上的工作载荷来进行测试。那么,所用的焊接参数,如电流合不合理呢?这同样要通过工艺试验来进行评定。一旦通过了试验,我们就要明确地规定下来,要写得明明白白,而不是像本文开始时的那两个例子那样“尽量平”、“适量”、“略微”、“少许”等模糊的描述。

形式逻辑如果走向了极端,就会在认识事物时过于偏颇或偏激。而根据阴阳哲学的理念,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一定会有不好的一面。这是非常符合客观实际的,例如,导入一个新的改善措施时,需要考虑:在提高了所期望的性能指标后,会不会引起另外的风险呢?例如,在焊接时,焊接电流可以同时增加熔深和焊缝的余高,如下图所示,“熔深”是大些好,而“余高”过高会导致应力集中,使得焊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失效,所以在通过增加电流值来改善熔深时,就需要考虑到会存在着余高增加这种风险。


5.PNG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单向思考”,而是同时考虑到负面效应,并通过寻求不断优化的措施来找到一个最佳值。这与阴阳哲学理念下的“中庸”和“适度”是相吻合的,有人也称为“灰度”。

由此可见,阴阳五行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这个“指导”是指主动地提前想到,而不是等到失败了再改变研究方向!

我们国家执行TQM(全面质量管理)也有不少年头了,但是都是做了些什么呢?我国的TQM是上世纪从日本引进的,基本上只在一线员工(准确地说是生产线员工)那里搞!请问:如果客户需求识别有问题、设计/图纸有问题、工艺有问题、设备精度有问题、工作流程有问题、体系不完善,那么一线员工能改善得了吗?一线员工能够使用集合了较深的数理统计分析理论的DOE来对设计和工艺进行优化吗?!这样的TQM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而日本企业的TQM为什么是主要在一线员工那里执行呢?因为以上列举的那些方面,他们已经做得很完善了呀!他们只是在对一些日常生产中出现的变异进行持续改善就行了,自然也就只需要一线员工就行了。

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易经中“易”的概念,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绝对的照搬!

另外,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阴阳辩证法甚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接受一些超验的自然现象(尽管它不能直接用来发现这些科学规律),从而去做进一步的研究,例如量子力学,这些概念当时可是把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搞得很懵的哦~。量子力学认为当物体的尺度小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一些超出人们已有认知的超验现象,例如,对于单个电子来说,它相对于原子核的距离不是固定的,是没有办法准确测量的,总是在发生着随机的变化。这里就是体现了“易”的概念。


6.PNG



量子力学还认为 (也已经得到了证实),对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某种关系的两个粒子,这时如果把它们分离开,它们仍旧会保持着联系,一个有变化,另一个也会同步发生着对应的变化,不管它们之间被分开的距离有多远!这也是可以使用阴阳辩证法来解释的,即这两个粒子为互相影响的阴阳的两个方面。

1.PNG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把这两种哲学概念(阴阳辩证法与形式逻辑)人为对立起来,可以在阴阳辩证法的启发下,来对基于形式逻辑下所发现的科学规律进行优化,使之更加合理和适用!请注意:这必须是以形式逻辑作为一个前提,在此前提下再采用阴阳辩证法,来进行更加客观和合理的应用!不可以反过来!

4.PNG

阴阳五行一旦被用成了极端,完全抛开形式逻辑的概念,就会成为不讲依据的诡辩论,产生“泼妇骂街”的效果,这样就会贻害无穷——它使人们变得欠缺是非观、缺乏标准法规的意识、圆滑世故、故意不把事情讲明白,这对于质量管理来说,就是一种灾难!

总之,尽管我们的文化中天生缺乏科学产生所依赖的哲学土壤,但是也有非常好的一面,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些,有意识地扬长避短,就会使我们做事情时更加完美。不可以走向任何一个极端!

谈到科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与我们平时的工作有关系,在这里,我干脆把科学的三大要素都列出来:

1、科学的目的:发现规律
2、科学的精神:质疑、独立、唯一
3、科学的方法: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


上面探讨的是第3条,第2条本文中不作探讨,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第1条,因为这一条(科学的目的) 与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所缺乏的!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就是透过实际看到的现象来揭示其内在的运行机制,这就需要不断刨根问底直到现象的本质。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正在使我们的物理、化学的课本变得越来越厚,我们的孩子的学习越来越辛苦~

科学精神体现在对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上,就是透过不良/故障的现象来一步步、一层层地分析和剥离,不断地问“为什么”,并通过实验和数据来证明每一步的推断性,直到找到所期望的根本原因。这就是科学精神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体现。下面是一个汽车启动失败的案例:

image010.png

阴阳五行没有被用来揭示过一条内在规律,这是因为它所表达的内容是从一些远古的自然现象中高度抽象和总结而来的,是对现象的归纳和推演,而不是对为什么会发生那些自然现象的原因解释,说到底,阴阳五行所表达的内容,其实还是一种结果,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内在规律所导致的结果。结果是不能用来解释结果的,这违背因果律,只有原因才能解释结果。

请看下面这两个场景:
场景一、我看见水从山坡上流到了平地上,噢,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的!我可以利用这个现象来修建水渠、疏通河流来灌溉农田。这就是上面讲的归纳和推演。所以根本就不想去知道为什么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能利用这种现象得到好处就行!

场景二、科学的做法:为什么水会从山坡上流下来呢?我们去问牛顿吧,他说世界上存在一种力,叫做万有引力,噢明白了,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地表的水与地心之间也存在这种力啊,是水被地心吸引的缘故啊。正是当年牛顿被掉落的苹果砸中后,不断去研究苹果为什么会掉落,才发现了万有引力这种科学规律的。


7.PNG


试想:如果当年牛顿是一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他何必去做那些看似没用又费劲的事呢?

当然,阴阳五行可以使人具有辩证的思想,做人处事更加客观、合理,还可以用来占卜、算命、观星、看风水、制定24节气(五行)等 (请注意:这些通通不能称之为迷信,只是社会上存在太多的不懂装懂的江湖骗子罢了)。

由于缺乏用来指导探究科学规律的文化和哲学根源,这就使得我们国人缺乏了不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精神。

有人可能会问,我们中国古代不是也出现了很多发明吗?我们的中医也是非常地发达,也是很有疗效,难道这都与科学无关吗?

这些发明的确与科学无关!它们是一些经验的总结,仅仅停留在了技术和应用层面上,而科学是对现象背后的深层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探索。

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不去问为什么它总是指向南方,因此就没有发现磁场规律的可能了,更谈不上与磁场有关的一切物理规律和发明创造了!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却主要是被用来制作庆典的鞭炮,传到西方去以后,西方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扬光大,制造出了先进的热兵器,又反过来给过我们这个曾发明了火药却仍旧在使用冷兵器的民族以降维式的打击!

中医中的把脉、中药、针灸、拔罐等,这些古典的诊疗方法非常地有效,然而至今都说不清楚它们发挥作用的机理是什么,人们也不想去弄清楚,仅仅是满足于这些实用的经验!可以想象,如果其作用的微观机制被发现并用于实践,那将是对西医的碾压!甚或引导出全新的科学规律。


2.PNG



这种只注重外在用途而不注重内在规律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这使得我们国人一般都非常地现实,根本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一些基础性的、在短期内是难以见到经济效益的科学研究!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只是满足于对现象的应对上,水来土挡,兵来将挡,或者只满足和止步于浅层的、直观的原因,敲敲打打,暂时应付过去就行。

以上剖析看似无情,却绝对没有任何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的意思,这是为了认清我们所缺乏的东西,明确改进的方向。事实上,我们这个民族同样在为这个世界的科技发展贡献着第一流的智慧,例如,世界著名的汤森路透集团最新发布的全球顶尖的世界前100名材料科学家排名中,前六名全是华人,而且多数是毕业于我国的本科院校。
 

image013.png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华裔企业家朱柏章 (Buck Gee)前不久在斯坦福大学“亚洲对下一世代硅谷企业家的意义是什么?”研讨会中表示,亚裔虽只占全美国人口6%,却占硅谷高科技业整体人力的52%。另外,旧金山湾区(硅谷,美国大牌高科技公司云集之地)的亚裔人口中80%是第一代或第二代新移民!


image014.jpg



这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我们不缺乏优秀的个体,只是需要一个崇尚科学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因此,文化和哲学层面上的反思才是最根本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个层面,本篇一开始罗列出的一切质量改进的措施均不会有效发挥作用的!例如,

即便是给你最先进的设备,你能在上面设置上正确的参数吗?

即便是给你配上高级的人才,他们知道所做的工作需要达到什么标准吗?领导/老板允许他们做一些成效显著、持久,但需要较高投资和较长时间的改善吗?这些领导/老板可都是很现实的,他们对待人才就是只想拿来就能用,用了就得赶紧出成果,出了成果就得马上换钱来!

即便是你给老板和员工讲一大堆外来的质量概念和工具,他们可能还是会一脸懵逼、不知所云,因为在他们的思维架构中,缺乏了最基本的科学思维和形式逻辑这一层!

下面就总结一下吧:

我们的质量提升和改善的根本措施,应当始自于对文化、哲学和科学理念的反思,进而形成基于科学理念的质量文化,这就是:

1、在规则标准前提下的变通与辩证;2、刨根问底直达本质的精神。

这就是在质量管理方面我们最欠缺的!

我们真的需要做得这么彻底,尽管这样做很难,很难。

可以相信,一旦我们从真正地这个层面上觉醒了,加之我们的智商和勤奋,那将会使这个国家的科技、质量的竞争力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最后,真诚地希望各位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将它多多分享给你所认识的高层管理人士,因为他们才是文化反思效果最好,并有可能带来更多改变的群体!
 
 
 
关注姜传武老师的”质量管理与工具实战交流平台“,将会获得包含质量管理、质量工具、工作方式、前沿理念等的知识与经验,所有文章与分享均具有独有观点与视角,且100%原创!
 

18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姜传武老师
姜传武老师

质量管理,焊接技术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20-07-14 14:33
  • 浏览: 3493
  • 评论: 18
  • 赞: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