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奋斗过的“高中”,是人生的一笔无价财富

     其实,看到有人吐槽考试怎样怎样,高考怎样怎样。仔细想想,素质教育在国内行得通么?不淘汰一些人,资源共享,可能么?很多人认为在校大学生觉得自己很牛很聪明,但你能拿出什么呢?会英语?会日语?会编程?会培训?会销售?会研究?发了国际论文了?作为我自己,当时听了一位亲戚的话,别太注重成绩了,然后就以80分为目标了,最后平均分也在80多,毕竟只付出了80多的努力。说成绩不重要的,估计他们不知道香港中文大学的MBA要求学分绩点GPA3.2/4,估计也不知道国外很多高校都要求高分。 成绩在国内的体现,最重要的就是,你考的学校,985,211,平台不一样,看到的东西,接触的东西,感受的东西,都会不同。有的研究院,虽然你是硕士985211,但别人要求本科也是985211。学习成绩好,代表不了多少智商,但能代表你能专注做事,能有专注学习的心态,能有努力的精神,后者是大多数企业所看重的。 
     回归主题,高中努力三年,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不遗憾的人生经历。这种奋斗,不论何时想起,都是一笔无价财富,能给你带来勇气。都说,才气可以承担一部分的勇气,是的,你有才气有能力,才敢去闯。20多年的人生,奋斗过,迷茫过,颓废过,但却是那段奋斗的高中时代给我很大的勇气下定决心去做我想做的事儿。几乎所有人无法理解我现在做的事儿,但怕什么,高中重感冒还坚持看书,高中三年不论风雨还坚持到自习室,也不论多难,继续做题啃书。说实话当时觉得一点都不苦,反而是一种享受,那是一种专注的状态,也是一种专注的经历,等你想起来,你敢去做,你就能专注起来,原因很简单,你专注过,你有这样的资本挑战。所以,高中时的专注,高中时的奋斗,高中时的坚持,是你人生中一笔的无价财富。扩展开来,你人生如果拥有一段奋斗的经历,那段经历就是你人生中的无价财富。
      看到很多朋友喜欢说名言警句,真的,你自己没体会到, 很难真正懂那些句子的含义。只是看名言警句,你知道了更多而已,再无其他。在这里,对高考莘莘学子说句,专业排名,大概是,医学>计算机>文科>理工,大概是这样排名,针对个人可做适当调整。理工在国内不受尊敬是事实,文科的管着理工的太正常了。理工在国内就是蓝领工人,为什么我们付出了更多,学到的知识更难,却换不了尊重?这个就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了。如果你现在已经是理工,好好学习,以90或者95的平均分为目标,不逼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理工也可以进银行,理工也可以进投资银行,理工也可以学编程,理工也可以学管理,看你能学得什么样的技能,把牛气的证书摆出来或者实习经历摆出来,我不信企业不认。别把自己局限在自己专业上,大学很大,真的很大。大学时,可以实习,但记得别落下学习,学习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最后,我以作为理工人为荣。
       然后,对于社会中的不公平,好好奋斗,你付出了200%的努力,有人付出了300%的努力,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应该获得更多?只有好好地付出,踏实地做事,想可以乱想,但做事儿必须得做实际点,心态摆好方正才能获得你想要的。有些不公平,可以不理,但你得去追求你想要的公平,不然抱怨无用。有人喜欢说我想做啥,但你问你自己你会啥了么?想做啥之前,记得去学相关技能,能力值是无上限的。举例来说,一个无工厂经验的MBA,一个有工厂经验的MBA,制造企业会偏向于选哪个人呢?
        再解释下,为什么学习是比较好的成功路?很简单,这条路很多人走,已经证明了一切。平均工资代表了一切,10年后,20年后,平均工资就是标准。如果你判断自己不适合学习,其他的路也可以走,恐怕荆棘会更多。 那为什么很多学霸撑不了事儿呢?不是他们成不了事儿,是咱们的大环境不适合他们,很多文人没有勇气去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当然也有很多学霸成事儿了,你不知道而已。很多玩的人为什么成事儿了呢?他们玩,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人,关系很重要,他们有的人是有家庭背景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勇气。
        作为学长,啰嗦一句,你再喜欢游戏,游戏也无法给你带来什么,虚拟世界的满足感,啥都不是。越早脱离游戏、动漫、韩剧、美剧,越好。大学时,多找点自己敢兴趣的事儿做,大学很大,牛人很多,你需要增加的技能也很多,毫不客气地说,你的想法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牛人很多,而你不知道。还有就是,别对有稀奇古怪想法的人进行打击或者讽刺,这种人也许才是希望,能做出常人所不敢,想常人所不能想,既然你不能鼓励,那就别去打击或者伤害。别只是嫉妒别人有才能,你努力,也可以拥有很多才能。活了20多年,还没遇到天才,倒是遇到了靠努力而获得才能的很多人才。
          最后:无折腾不人生。个人名言:My Equation=Thinking+Vision+Action。

3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SCUGJ
SCUGJ

Six Sigma&Data Analysis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6-06-23 11:02
  • 浏览: 4244
  • 评论: 3
  •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