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我的ISO生涯之八:第一次应对客户稽核

来到公司这么多年,应对的客户也是数不清了。最苛刻的是DELL,最较真最细致的是sony;有日系、欧美客户稽核,也有台湾或国内客户稽核;有客户直接稽核的,也有客户委托第三方公司来稽核的;有专门做体系稽核的,也有作新产品+制程稽核的;有作质量体系稽核的,也有作社会责任(包括14001/18001/SA800/BSCI/EICC等等);有用行业标准(ISO标准or国标),也有用客户自己标准(索尼SS00259、索爱的与索尼大同小异)。
翻开笔记本,所能看到的第一次参与客户稽核,是在2003年8月18日,广达电脑公司对我们作质量管理体系稽核。

我们应对客户稽核的流程如下:
1、业务部门从客户获取的checklist,发到我们部门;如果是日文,当然没有办法,需要业务翻译成中文;如果是中英文,我们就直接看了;
2、我们先自己评分,并准备相关的佐证资料,资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程序文件,一类是实际作业的表单or图片;
3、划分责任部门,将checklist及佐证资料发给相关部门,由各部门再次确认、补充;一般来说,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与各部门已经确认了佐证资料,一般各部门收到后没有什么意见;
4、召集各部门开会,对于文件和佐证很好,可是现场与实际不符,或者现场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与各部门再次提醒;
5、客户过来,按照客户的行程或业务安排的行程,一般先看体系文件,再看现场,最后看checklist的证据。

第一次广达过来,看了如下内容:
1、品质政策:一般这个政策,需要打印出来请最高管理者签字的;我们公司是将这个档案扫描后,插入《品质手册》中,所以给客户看《品质手册》即可。
2、品质目标:当时,公司的年度品质目标由我们部门负责制定,然后各部门根据公司级的大目标去细分各部门的小目标。我们每个月会汇总目标,主管周会都会报告公司级大目标的达成。所以直接拿公司主管会议的报告给客户看即可。(本来想在这里即兴发挥讲讲我们公司品质目标管理的发展沿革,后来发现过程太长,还是下次单独来说说目标管理吧!)
3、文件管理:我们公司文件分级为:一阶品质手册、二阶程序、三阶ISO规定及技术资料、四阶表单/记录。ISO规定是我们部门负责管理,TDC负责管理技术资料,就是与产品研发/制造/品质相关的标准/作业指导/图纸等等。我们有《文件资料管理程序》(定义整个文件架构及ISO文件的要求)和《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定义TDC管的技术文件的要求)。TDC在行政上属于工程部门管,可是在工作上是被我们部门间接管的。很多公司只有一个DCC文控,管理公司所有的文件,而我们公司是一个怪胎,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4、教育训练:因为我们是两岸三地(台湾、香港、大陆)都有的集团公司,而第三方认证又要整体认证,所以二阶程序必须是共用的,我就晕了。台湾的做法、管理制度与大陆不同,很难共通,而且台湾主管挂名管理大陆,实际还是大陆这边主管说了算。所以,这个教育训练程序,完全是个空壳,暂且不看。我们一般拿《教育训练规定(大陆厂区)》给客户看。实际培训记录呢,我们有一个标准样本,是来公司很多年的一个线长,他培训过很多课程,一般客户要求的他都有,所以一般拿他的培训记录给客户看。除非客户自己在现场抽样。
5、进料检验:客户一般都会去IQC那里看进料检验,看检验标准、检验记录、检验物料的放置区域(合格与不合格品的标识与隔离)、进料检验项目、异常处理等等。我们公司做电子产品,每个产品有几百上千的物料,不可能全部抽检,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方式,建立<进料检验清单>。所有物料进来时,在检验清单上的才检,连续检验3批合格则列入免检;不在清单中的,免检。什么情况下列入清单呢?关键物料(key parts)、工程指定要检验的项目、上次检验发现NG的物料。当时,IQC那里比较混乱,经常是工程图纸还未下发,检验规范还未写出来,物料就进来了,不知道用什么来检验,只能拼命找工程要一个临时的图纸看着检!
6、制程管理:客户会看QC工程图(flow chart)和作业标准书,当时我们公司还未普及QC工程图这个,只有在特定客户有要求时才去做一两份,随着要求做这个的客户越来越多,过了两年就全部普及了。最初觉得这个很好,但是理想与现场存在差距,往往作业书改了,QC工程图没有改,两者对应不上!去年,有个工程主管居然问我,可不可以取消QC工程图?我说,你问客户吧!之前IPQC一直有audit QC工程图与作业书的一致性,后来发现总是存在很多问题,干脆从去年起也取消了这个稽核。我觉得,取消了更加乱!可是,IPQC的老板也是我的老板,我能说什么?就当不知道呗!
7、人员培训:我们对作业员设立了技能卡制度,我觉得非常好,无论什么客户都很满意,可是到今天也逐渐取消了很多。最初,新员工进来有一个新员工卡,第一月的第一周每日每2小时有技术员或线长来确认他的作业品质,并在卡上评分、签名。从第二周开始,变成每日确认一次;从第三周到第四周,都是每周确认签名一次。合格的,一个月满就可以直接评定为普通技能“装配”;不合格的,要转岗或再培训。有特别技能的岗位,如锁螺丝、焊锡、检验、维修等岗位,需要填写一个技能申请认定表,专门去申请、考核、认定了,才给予这些技能。所谓多能工,就是出了普通技能以外还有2个或以上技能的员工。每个员工作业书的卡板上,都夹着她的技能卡,可以很方便看她是否具备本岗位的技能。后来,随着电脑系统的普及,他们取消了纸张的卡,直接输入系统了,自此比较难去稽核,执行力度越来越差了。对于岗位变动的人员,设立一个<工位警告卡>,员工岗位变动前三天,需要技术员或线长确认其作业品质。不是说调整工位就可以调的!必须具备技能才能调动岗位。
8、CPK:我们是组装制造业,CPK的运用价值比较低,偶尔在一些测试站计算一些特定的CPK,也是客户有要求才做。
9、产品追溯:那个年代,都是通过标识单、产品挂卡去追溯的。现在随之客户和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细致,先后改成ERP记录、Shopflow系统。钱花了大把,追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仅能追溯到关键物料(key parts)。

后来被广达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作业员指套破损、棉签更换频率不明、不良品未标识、OQC的作业书未挂现场、超声波清洗机的作业书没有挂现场、IPQC的记录不仅包括问题点也应包括OK的项目、超声波操作人员没有培训记录,等等。稽核最后的结果是:通过。


出了客户稽核,还写了很多我们公司的当初的情况,我觉得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也许对某些朋友们有参考之处吧?那些情况,与今天有些地方很有不同了,以后可能再会提到吧!

17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锈发姐姐
锈发姐姐

打杂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04-19 18:17
  • 浏览: 2932
  • 评论: 17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