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不要把什么都叫品牌

时下各类品牌评选活动林林总总,多如牛毛;眼前各种品牌论坛此起彼伏,“讨”声阵阵;企业家、消费者、经营者、学者专家纷纷群起而论品牌。

主要的观点是品牌时代来了,企业要打造品牌,消费者买东西只认品牌,没有品牌的企业将必然死亡。而对于产品几乎无人论及,当我们抬眼望去,似乎所有的产品都是品牌。更有甚者,品牌一词已经蔓延至各个行业,各种产品,各个人群,似乎品牌是一个无所不入的神剑,到了无处不品牌的地步。

此时,过分鼓吹品牌的人显然有点无所适从,面对天大的品牌空间,简直是无从下口。于是一看有点名气的人、事、物就都被称之为品牌,于是品牌在一些地方,己经成为一个到处起哄的搅屎棍。

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郑新安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企业品牌与营销环境的研究,对中国品牌的相关认识与定位,品牌的打造与传播,品牌的消费与产品的消费,品牌与名牌之间的关系等到相关课题,在社会上出现的误区甚表担忧。

他认为中国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存在较大歧义,国内的一些媒体与品牌类评选活动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企业、市场三个方面对品牌的正确体认,有必要呼吁回归品牌的本原定位。

名牌不同于品牌

《世界品牌实验室》:前段时间你在“品牌改变河南”论坛上说,名牌不同于品牌,不要把什么都说成品牌?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郑新安:名牌与品牌非常相近,品牌一定很有名,但名牌并不一定就是品牌。实际上,名牌是品牌的一个发展阶段,而不是品牌的另外一种称谓。鉴于目前社会上对品牌各种认知较为混乱的情况下,我有必要出来呼吁一下,认真的理解品牌价值,运用品牌理念方法,使之真正为企业市场营销带来益处,而不是变成一种适应政府导向的“豪语”。

政府提倡自主创新,创建民族品牌,意在提升中国产业的品牌价值,加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不是所有产品皆品牌之意。

很多人把名气大的人、事、物都称之为品牌,这就造成了处处皆品牌的怪现象。如果我们有这么多品牌,国家还要提出打造民族品牌的思想干什么?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威望:)

赞同来自:

《世界品牌实验室》:很多人讲快速建立品牌,也有知名度很大的品牌迅速消失,还有人将名人当做品牌来讲,你怎么来看这些现象?

郑新安:凡是讲快速建立品牌人,都是生意人的语言,他们为了揽生意,大多将不可能说成可能,都属夸张之语,不能当真。这不是真实的语言,就如同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依赖感,不是一两天可以建立的,而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段的磨合才可以。道理很简单,对一个产品或对一个人的认知,需要时间。如果一个人天天在你身边说他如何如何好,你可能相信,但不是真信。

那些,知名度很高的产品之所以死光光,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或者说他们都说不上真正意义的产品,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产品质量或微小的服务问题而偃旗息鼓,走向灭亡的。它们至多算是一个广告产品,名气大,知道的人多,但真正了解的人很少,认可就更少了。因为,广告一停这些产品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如:太阳神、宏达口服液、汾湟可乐、亚细亚、红高梁、三株、飞龙、红桃K、秦池、脑白金主要是以广告产品的面目出现,离品牌差的太远了,似乎也和品牌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现在各界谈论品牌,最大的误区就是把名气大的人、产品全当成品牌。名气大就是品牌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真的把品牌当搅屎棍了,什么事都来瞎掺合。实际上,品牌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品牌只能在它所应有的范围内,发挥应有的作用,离开这个范畴也没什么意义了。

比如用人来说品牌。章子怡是品牌,张艺谋也算是品牌,冯小刚也说是品牌;其实,他们说得都是一个好产品,这些人在产业链中都是优质产品而不是品牌。

有时候新闻报道中说这个品牌那个品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并不是真说品牌。比如,有个记者说,冯小刚的贺岁剧品牌,并不是说他的贺岁剧就真是品牌。只能说冯小刚开发一种电影产品名称而己,而冯小刚也只是电影导演这个产品类别中的名牌产品,真正可能成为品牌的是,华谊兄弟影业公司这个品牌线。

就是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博格也只是一个好产品,真正可能成为娱乐品牌的,是他背后的影业公司。

名人的风光很短暂,他们的成势是爆升爆跌的,不符合品牌的属性。

仔细想想看,中国有多少名人历经风雨,风光不再,如果他们是品牌,品牌还不臭大街了;只有名人变成偶像,偶像开发成产业链,产业链变成消费大众群,才有可能成为品牌产品。如花花公子,由产品而名气,由名气而产业开发,走的是一条品牌经营的路线,最终发展成一个品牌。

8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