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关于质量分析定位和改善问题,请各位发表意见,谢谢!

生产车间按产品编码查询ECO电子流,后来有新业务的导入,增加有软件编码查询ECO电子流,即按产品编码和软件编码分别查询,其中软件编码受BOM结构层级限制,系统没有建立父子上下层对应关系,需要工程师手工统计对应的产品编码,方便计调对在制和库存半成品的处理,然而时间长了,员工总结用产品编码查询的ECO结果包含用软件编码查询的结果,因此由原先按产品编码和软件编码分别查询工序(并行关系查询),演练成先按产品编码查询ECO中包含软件升级更改,就用软件编码查询,没有包含不再用软件编码查旬(包含关系查询)。
有一天,工程师处理软件升级的ECO时,手工统计漏一个产品编码,导致员工按产品编码查询不到此ECO,因此员工没有进一步用软件编码查询ECO,导致软件升级的ECOI没有执行。
经质量工程师调查出现扯皮的现象:
1、生产部观点:按产品编码和软件编码分别查询ECO电子流的要求没有在文件中体现。
2、工程部观点:平时大家都是这样操作的,且属于常识问题,员工应该需要具备的能力,文件写细会使要求啰嗦,影响到阅读时间,文件写粗会使要求指导性差,另外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扯文件问题。

作为质量工程师如何处理此问题,文件指引层级和量化标准如何建立才是合理,请各位发表意见,谢谢!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samno (威望:170) (江苏 ) 其它 体系 - 只是略懂而已

赞同来自: 唐水

作业文件编出来必须要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对相关员工要进行文件培训。员工已有的操作不正确的要进行指正

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唐水
唐水

学者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