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吐槽--“白丁”企业何去何从

本帖最后由 苟德坤 于 2013-4-8 13:46 编辑

序言:明日即是清明,今日已无他事之心。权以整合企业目前文件之无聊事务倾以自“娱”,娱之所以引之,却作耍之意,也可解为作无用之事但却不得不为之。因目前整合文件是所谓咨询“老师”抄作,大多不符合当下情形,全作了面子工程,所以才有上文之用意也。即可作耍,遂作:吐槽--“白丁”企业何去何从。
“白丁”意不识字,不懂文化、无远见作卓识也。以“当时有银子”为痛快,而无顾及发展。现在有些“掌柜的”有点骚银子了,自以为是。当年阿英的剧中人物“闯王”(即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 取得点成绩,最终不思进取,骄傲自满,走向失败。不求发展,只贪恋利益,怎可长生存!
  很多“掌柜的” 因为以前从事过质量与体系者甚少,多数以销售、技术、工程、生产、财务等出身。因此对质量与体系的认识往死了撑也只能说“了解”罢了。从主观意识上不知道质量与体系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益处。且很少亲自过问品质。白天黑夜地忙“圈地”、“融资”、“做强做大”等一些认为“盘钱”的买卖。
  鄙人目前当差的一家行当里,每周实际统计的不合格率是15%左右,更甚已达20%
  某日,在包装处看到废品已用液压叉车往外拉:
  “每天都有这么多废品?”
  “嗯,差不多”
  震惊、汗颜!
  而每周大会、小会一屁大堆,自以为像模像样的“领导”夹个根本不作记录的笔记本在腋窝下,大腹便便,蹒跚而入。在会议室呆足了,然后带着居高临下的眼神款款而出。如此反复无效的会议不可终日。然而品质不不合格率一直没有下降过,这就让我这个打杂的“小二”摸不着头脑:他们一天开什么会,三百多人的作坊对外宣称集团?他们在做什么决议,怎么不良率依然昂扬上翘?
  鄙人目前被“掌柜的”冠以“体系课长”之谓,实在苦不言,羞以见人。每月领取奉银,足以捉襟见肘。胸中虽有烈火的激情,却又奈何这样的境遇?整日混迹于客户审核之间,周旋于部门推诿之中,繁忙于弄虚作假之际,苦难于无据解说之时。日复一日。
  曾有幸拜读《削减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以控制在销售额的5%之内为宜,“掌柜的”每天花在品质量管理的时间占其工作总时间的至少10%为佳。然而视其目下,惭愧,惭愧!
  或曰:体系工作实难推进。在下诚然如是。
  当差之初,鄙人曾作《关于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的策划报告》,即成之初,汇之于各位中层与高管审阅,皆签字画押,而统一开会评审时却一片异声群起,其时难堪之貌岂可言语以容。即签字画押却又执意不认,岂不荒谬绝伦?!常此以往,何来标准?问题在于目前作坊里面事务混乱,职责模糊,离职率高,良莠不齐。鄙人认为,“掌柜的”未必清楚作坊里的实际情况,即便是略知一二,然而却又无心于此。自以为吹嘘一下就可财源滚滚。自以为只要能造出东西有人付账,便可高枕无忧。敢问:不坐实,如何长远?
  不久之前,一家世界五百强之日资企业来审核现场,结果全票否决。当下之情形,欲与五百强比肩,岂不成了笑话?全票否决,情理之中也。事后,“掌柜的”召鄙人进“殿”,谓之曰:体系这一块要加强,生意没淡成没关系,我们要重视客户的意见,并逐渐改善”。有如此觉悟,实在阿弥陀佛!此前,鄙人刚任此责之时,欲与“掌柜的”一聊体系与质量建设之纲要,然而久以“暂时没有时间”而谢绝,其后,再以邮件诚以述之,终日不复。
  作坊里目下还没有一个人对标准(即GB/T19001-2008,TS16949-2009)有所知悉。更不谈七大手法与五大手册。其资料文件皆受咨询“老师”之意而立,繁复无用,列于高阁,已生灰久矣!人们之劳作,皆以“想当然”、“啃老本”。如之耐何?之初,鄙人作《质量意识培训》、《标准化管理培训》,然而多人昏昏眠眠之状实在不堪入目。叫我情何以堪?!
  等等病貌,枚不胜举!
  我相信,此类民营企业之现状,实在太多,也相信多数体系与质量工作者也与我看法“心心相印”。
  我之志于质量与体系工作,欲强推,自然粉身碎骨。欲妥协,却又不甘于此。
  长久的“烂部队”一下子要其转变成“正规军”是需要时间的。标准化体系在一些小的民营企业中大多数是没有的,但即使没有“标准化”,这些“掌柜的”已开业多年,“游手好闲“惯了,要他们这些“土财主”一下子去接受这些思想,是不现实的。总之他们认为这玩意儿不痛不痒。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里面缺乏质量与标准化工作意识,员工也知之甚少。都觉着“这玩意儿很水”,对该方面的工作抱以冷漠的态度,之所以不配合也就在情理之中,主观臆断更是不言而喻。我很想在目前的这家企业里面做一次内审,但我后来知道,根本没法审!只要审就是N多不符合,再去让他们提出整改措施,还要花成本一整顿,接着我再去验证,这一路下来,不敢想象。倒不是我怕麻烦,实在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化”难以消除我的顾虑。
  前段时间,做公司测试仪的MSA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时,现场一主管对我的工作极为反感,认为“没有干正事”。后来我发现,现场测试的数据作假。公司目前的质量统计是完全不实用的,图形也极为难看。做出来的东西也实在不敢恭维。销售部门的顾客反馈从来没有统计过,分析过,更别提调查报告了。目前公司使用GB/T2828.1抽检,结果我询问到有没有先执行过GB/T2829,还没有反应过来我问的是什么意思,再问GB/T2828.1的AQL是如何确定的,更是一问三不知,三问九摇头。从以前的质量人调查报告的白皮书中得知,目前一些民营企业里面很少用到QC七大工具与一些质量专业统计分析知识。关于质量专业软件使用,那更是凤毛麟角。企业不会用,不知道,也不学习,所以没有意识更加不会重视。我也面试过一些企业的质量与体系工作,没有一个问及质量专业的应用工具,与标准内容及要求。而是问“假如出现不合格品怎么办”类似的问题。这种问题实在不怎么样,而且回答起来是有风险的。例如:我回答的未必是他所理解的处理流程,如若不是,他总认为我没有回答正确,如果我按照标准来回答,他好像又听不明白,他都不明白,自然我的回答也是错的。他们更希望我去了之后,第二天没有不合格品,第三天所有的工作全部都标准化了。没有人问到“预防”、“检验”、“质量成本”、“审核”、“七大工具”,“五大手册”、“质量与体系涉及的标准”及应用、“MINITAB”等一些较为专业的问题。因此,企业里面质量与体系的专业素质是提不到桌面上的。导致一些专业的质量与体系的工作者如今也很少呆在企业了,要么做了审核员,要么做了咨询师,要么去做培训,要么干脆自已干。一方面企业里面根本不重视,也推不进,建立不起来一种质量与标准化的文化,即使有浑身解数,很多时候也爱莫能助,没有实现个人价值的空间与舞台。另一方面,薪资待遇很难提高,也谈不上地位。如此一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呆?
  企业的“标准化建立”好比历史上的“变法”。变法过程中,如果没有权力支持与志同道合的同事“共谋之”是很难实现的。历史上有著名的三大变法总结起来,变法者都没有得到一个好一点的下场,因为在变法的过程中会与部分管理者的思想相冲突,也会损害到其中的一些利益。因此,此过程艰难无疑。我曾经比喻,要在企业里面实施标准化推进改革,就好比蛇蜕皮一样。偶然有幸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蛇蜕皮的整个过程:先是用头在树上,地上,甚至石头上进行摔打,最后磨破了,头出血了,才开始蜕去身上的老皮,整个蜕皮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疼痛的,但不如此,怎么获得新的生机,适应生长环境?
  如果一家真正去按照标准要求去管理的企业,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思想与手段去管理的企业,必将出类拔萃。真诚地希望老板们能掏出成本与时间在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的建设上面,也许刚开始只是投资,但长久坚持以后,其效果是看得见的,以后不管是客户审核,第三方审核,是一定能得到他们的肯定。我们也就不必着急忙慌地作假。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工作起来,效率也将更上一个台阶。质量管理与标准化不是做样子,而是求发展!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nitto (威望:0) (广东 深圳) 电子制造 经理

赞同来自:

总结一针见血。
民企质量之路在何方!!!!!!
同仁们加油啊!!!

18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苟德坤
苟德坤

对品质管理很感兴趣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