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ISO9000品质管理

ISO9000的由來
  ISO通過它的2856個技術機構開展技術活動。其中技術委員會(簡稱TC)共185個,分技術委員會(簡稱SC)共611 個,工作組(WG)2022個,特別工作組38個。
  “ISO9000”不是指壹個標准,而是壹族標准的統稱。根據ISO9000-1:1994的定義:“‘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國際標准。”
  TC176是ISO中第176個技術委員會,它成立于1980年,全稱是“品質保證技術委員會”,1987年又更名爲“品質管理和品質保證技術委員會”。
  TC176專門負責制定品質管理和品質保證技術的標准。 TC176最早制定的壹個標准是ISO8402:1986,名爲《品質-術語》,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發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發布了ISO9000:1987、ISO9001:1987、ISO9002:1987、ISO9003:1987、ISO9004:1987共5個國際標准,與ISO8402:1986壹起統稱爲”ISO9000系列標准”。
  此後,TC176又于1990年發布了壹個標准,1991年發布了三個標准,1992年發布了壹個標准,1993年發布了五個標准;1994年沒有另外發布標准,但是對前述“ISO9000系列標准”統壹作了修改,分別改爲ISO8402:1994、ISO9000-1:1994、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1:1994,並把TC176制定的標准定義爲“ISO9000族”。1995年,TC176又發布了壹個標准,編號是ISO10013:1995。至今,ISO9000族壹共有17個標准。
  企業應該選用如下三個標准之壹:
   1、ISO9001:1994《品質體系 設計、開發、生産、安裝和服務的品質保證模式》;
   2、ISO9002:1994《品質體系 生産、安裝和服務的品質保證模式》;
   3、ISO9003:1994《品質體系 最終檢驗和試驗的品質保證模式》。
  ISO與認證
  “認證”壹詞的英文原意是壹種出具證明文件的行動。ISO/IEC指南2:1986中對“認證”的定義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證實某壹經鑒定的産品或服務符合特定標准或規範性文件的活動。”
  舉例來說,對第壹方(供方或賣方)生産的産品甲,第二方(需方或買方)無法判定其品質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來判定。第三方既要對第壹方負責,又要對第二方負責,不偏不倚,出具的證明要能獲得雙方的信任,這樣的活動就叫做“認證”。
  這就是說,第三方的認證活動必須公開、公正、公平,才能有效。這就要求第三方必須有絕對的權力和威信,必須獨立于第壹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須與第壹方和第二方沒有經濟上的利害關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關系,或者有維護雙方權益的義務和責任,才能獲得雙方的充分信任。
  那麽,這個第三方的角色應該由誰來擔當呢?顯然,非國家或政府莫屬。由國家或政府的機關直接擔任這個角色,或者由國家或政府認可的組織去擔任這個角色,這樣的機關或組織就叫做“認證機構”。
  現在,各國的認證機構主要開展如下兩方面的認證業務:

   1、産品品質認證

  現代的第三方産品品質認證制度早在1903年發源于英國,是由英國工程標准委員會(BSI的前身)首創的。
  在認證制度産生之前,供方(第壹方)爲了推銷其産品,通常采用“産品合格聲明”的方式,來博取顧客(第二方)的信任。這種方式,在當時産品簡單,不需要專門的檢測手段就可以直觀判別優劣的情況下是可行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産品品種日益增多,産品的結構和性能日趨複雜,僅憑買方的知識和經驗很難判斷産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産品合格聲明”屬于“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壹套,真真假假,魚龍混雜,並不總是可信,這種方式的信譽和作用就逐漸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前述産品品質認證制度也就應運而生。
  1971年,ISO成立了“認證委員會”(CERTICO),1985年,易名爲“合格評定委員會”(CASCO),促進了各國産品品質認證制度的發展。
  現在,全世界各國的産品品質認證壹般都依據國際標准進行認證。國際標准中的60%是由ISO制定的,20%是由IEC制定的,20%是由其他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據各國自己的國家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進行認證的,詳見附錄C。
  産品品質認證包括合格認證和安全認證兩種。依據標准中的性能要求進行認證叫做合格認證;依據標准中的安全要求進行認證叫做安全認證。前者是自願的,後者是強制性的。
  産品品質認證工作,從20世紀30年代後發展很快。到了50年代,所有工業發達國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國家多數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國是從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壹個認證機構—“中國電子器件質量認證委員會”,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發展快。

   2、品質管理體系認證

  這種認證是由西方的品質保證活動發展起來的。
  1959年,美國國防部向國防部供應局下屬的軍工企業提出了品質保證要求,要求承包商“應制定和保持與其經營管理、規程相壹致的有效的和經濟的品質保證體系”,“應在實現合同要求的所有領域和過程(例如:設計、研制、制造、加工、裝配、檢驗、試驗、維護、裝箱、儲存和安裝)中充分保證品質”,並對品質保證體系規定了兩種統壹的模式:軍標MIL-Q-9858A《品質大綱要求》和軍標MIL-I-45208《檢驗系統要求》。承包商要根據這兩個模式編制“品質保證手冊”,並有效實施。政府要對照文件逐步檢查、評定實施情況。這實際上就是現代的第二方品質體系審核的雛形。這種辦法促使承包商進行全面的品質管理,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後來,美國軍工企業的這個經驗很快被其他工業發達國家軍工部門所采用,並逐步推廣到民用工業,在西方各國蓬勃發展起來。
  隨著上述品質保證活動的迅速發展,各國的認證機構在進行産品品質認證的時候,逐漸增加了對企業的品質保證體系進行審核的內容,進壹步推動了品質保證活動的發展。到了70年代後期,英國壹家認證機構BSI(英國標准協會)首先開展了單獨的品質保證體系的認證業務,使品質保證活動由第二方審核發展到第三方認證,受到了各方面的歡迎,更加推動了品質保證活動的迅速發展。
  通過三年的實踐,BSI認爲,這種品質保證體系的認證適應面廣,靈活性大,有向國際社會推廣的價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壹項建議。ISO根據BSI的建議,當年即決定在ISO的認證委員會的“品質保證工作組”的基礎上成立“品質保證委員會”。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質保證技術委員會”(即TC176)著手這壹工作,從而導致了前述“ISO9000族”標准的誕生,健全了單獨的品質體系認證的制度,壹方面擴大了原有品質認證機構的業務範圍,另壹方面又導致了壹大批新的專門的品質體系認證機構的誕生。
  自從1987年ISO9000系列標准問世以來,爲了加強品質管理,適應品質競爭的需要,企業家們紛紛采用ISO9000系列標准在企業內部建立品質管理體系,申請品質體系認證,很快形成了壹個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個國家和地區正在積極推行ISO9000國際標准,約有40個品質體系認可機構,認可了約300家品質體系認證機構,20多萬家企業拿到了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證書,第壹個國際多邊承認協議和區域多邊承認協議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後在中國廣州誕生。
推行ISO9000的作用

  1、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負責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的認證機構都是經過國家認可機構認可的權威機構,對企業的品質體系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這樣,對于企業內部來說,可按照經過嚴格審核的國際標准化的品質體系進行品質管理,真正達到法治化、科學化的要求,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産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企業外部來說,當顧客得知供方按照國際標准實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證書,並且有認證機構的嚴格審核和定期監督,就可以確信該企業是能夠穩定地生産合格産品乃至優秀産品的信得過的企業,從而放心地與企業訂立供銷合同,擴大了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可以說,在這兩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見影的功效。

  2、獲得了國際貿易“通行證”,消除了國際貿易壁壘。

  許多國家爲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設置了種種貿易壁壘,包括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其中非關稅壁壘主要是技術壁壘,技術壁壘中,又主要是産品品質認證和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的壁壘。特別是,在“世界貿易組織”內,各成員國之間相互排除了關稅壁壘,只能設置技術壁壘,所以,獲得認證是消除貿易壁壘的主要途徑。(在我國“入世”以後,失去了區分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的嚴格界限,所有貿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術壁壘,應該引起企業界的高度重視,及早防範。)

  3、節省了第二方審核的精力和費用

  在現代貿易實踐中,第二方審核早就成爲慣例,又逐漸發現其存在很大的弊端:壹個供方通常要爲許多需方供貨,第二方審核無疑會給供方帶來沈重的負擔;另壹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當的費用,同時還要考慮派出或雇傭人員的經驗和水平問題,否則,花了費用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認證可以排除這樣的弊端。因爲作爲第壹方的生産企業申請了第三方的ISO9000認證並獲得了認證證書以後,衆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對第壹方進行審核,這樣,不管是對第壹方還是對第二方都可以節省很多精力或費用。還有,如果企業在獲得了ISO9000認證之後,再申請UL、CE等産品品質認證,還可以免除認證機構對企業的品質保證體系進行重複認證的開支。

  4、在産品品質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國際貿易競爭的手段主要是價格競爭和品質競爭。由于低價銷售的方法不僅使利潤銳減,如果構成傾銷,還會受到貿易制裁,所以,價格競爭的手段越來越不可取。70年代以來,品質競爭已成爲國際貿易競爭的主要手段,不少國家把提高進口商品的品質要求作爲限入獎出的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措施。實行ISO9000國際標准化的品質管理,可以穩定地提高産品品質,使企業在産品品質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5、有效地避免産品責任。

  各國在執行産品品質法的實踐中,由于對産品品質的投訴越來越頻繁,事故原因越來越複雜,追究責任也就越來越嚴格。尤其是近幾年,發達國家都在把原有的“過失責任”轉變爲“嚴格責任”法理,對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很多。例如,工人在操作壹台機床時受到傷害,按“嚴格責任”法理,法院不僅要看該機床機件故障之類的品質問題,還要看其有沒有安全裝置,有沒有向操作者發出警告的裝置等。法院可以根據上述任何壹個問題判定該機床存在缺陷,廠方便要對其後果負責賠償。但是,按照各國産品責任法,如果廠方能夠提供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證書,便可免賠,否則,要敗訴且要受到重罰。(隨著我國法治的完善,企業界應該對“産品責任法”高度重視,盡早防範。)

  6、有利于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按照國際間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慣例,合作雙方必須在産品(包括服務)品質方面有共同的語言、統壹的認識和共守的規範,方能進行合作與交流。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正好提供了這樣的信任,有利于雙方迅速達成協議。
全球認證形勢分析

  近兩年來,您壹定經常從不少媒體的大幅廣告中看到“ISO9000”這個字眼吧。請回想壹下,兩年前您對這個字眼是否有些陌生呢?四年前您是否根本連聽都沒聽說過這個詞呢?這是很自然的,因爲它的締造者——國際標准化組織(ISO)——于1987年才使它降生,1994年改版,1996年在中國才進入真正意義的推廣階段。它的發展速度可以用“驚人”來形容,時至今日,它已經在企業界刮起了壹股強勁的“ISO9000旋風”。
  ISO9000是國際標准化組織耗時10年而制訂出來的全世界第壹套也是目前唯壹的壹套關于質量管理的國際標准,它集中了各國質量管理專家和衆多成功企業的經驗,蘊涵了質量管理的精華。這套標准壹出台,在發達國家的企業中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它們爭相采用這套標准來規範企業的質量管理,到目前爲止,全球已經有超過50萬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認證,中國約有2萬家企業邁入了ISO9000認證的殿堂(見下表)。
  可以預測,不久的將來,ISO9000必將影響幾乎每壹家企業的經營管理。
  ISO9000國際標准之所以在企業界得到如此廣泛的應用,與ISO9000標准本身的優越性以及獲取ISO9000認證所帶來的巨大效益是分不開的。左文摘自《粵港信息日報》的報道反映了實施ISO9000企業的心聲。

質量戰略

  根據ISO8402:1994的質量定義,對産品、活動或過程、組織、體系或人等實體來說,由于組織、體系和人都是通過活動或過程來體現其存在的,而活動或過程又是以産品爲結果的,可見産品是實體的核心內容,産品質量是質量的最終體現。前述革命導師和國家領導人所論及的質量,有關法律中所規定的質量,國內外貿易中所關心的質量都是指産品質量。産品質量首當其沖地代表壹個國家的形象,體現壹個民族的精神,反映壹個民族的素質。
  最重要的是,現在,全世界的人士都普遍地認識到,産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石在于産品質量,企業經營發展的戰略目光,首先要放在産品質量上。
  早在1984年,在英國布萊頓召開的第六屆世界質量大會上就提出了“以質量求繁榮”的主題。大會認爲,在當代,質量已經成爲解決經濟問題的關鍵武器,是國際競爭的標准,國際競爭已把質量置于最前線;質量是銷售額、利潤、生産率的推動力,是企業成長與生存的決定因素;買方市場對産品需求的範圍更加廣泛,質量的主導地位迅速地在國際間起作用,各國將以提高質量來取得繁榮,這是今後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1987年10月在日本召開的第七屆世界質量大會的主題是“質量第壹,永遠第壹”。這壹口號,得到世界各國的公認。大會認爲,國際間的貿易戰實質是質量戰,質量第壹主要是爲了加強競爭,擴大出口,同時可以降低消和成本。質量越高,成本越低,誰堅持質量第壹,誰受無窮。質量第壹還意味著從領導重視質量向全社會重視質量轉變。歐洲質量管理組織主席益茨博士在這次大會上宣布,歐洲質量管理組織正式改名爲質量組織。去掉“管理”兩字,主要標志著質量已進入整個社會,範圍更廣泛深遠,而不局限于企業的質量管理。國外的壹些公司爲改善人們的質量觀念,改善人際關系,甚至把壹些名詞術語和稱呼都有意識地改變, 如不稱雇員而稱支持者,供應商稱爲夥伴等。
  1990年5月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第八屆質量大會上,又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的主題,認爲,90年代的國際市場競爭將使質量競爭充滿公開性和緊迫性,各國對質量問題強調得 很重要,都在想方設法使自己的産品質量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或處于領先地位。“全面質量:90年代國際最緊迫的問題”這壹口號,就是爲適應這壹嚴峻挑戰而提出的。
  面對這樣壹步急速向前發展的國際形勢,我國的有識之士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當前的國際市場是競爭十分激烈的市場,從事出口商品生産和經營的企業,要想在這樣的市場上爭得壹席之地,並求得發展,必須保證質量優良、價格合理、交貨及時,即所謂緊緊抓住出口競爭的“三要素”。而商品質量的優良又居“三要素”之首,因爲買方甯員願買價高質優的産品,也不願意買價廉質次的商品,這已成爲當今國際市場的采購心理和普遍規律。因此,企業要走向世界市場,質量就是“通行證”。
  隨著我國參加世貿組織之後,我國市場將進壹步對外開放,國內企業原有的各種保護屏障逐漸被撤除,國外商品將更方便地進入我國市場,進入“國際級”較量的階段。這當中必然對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質量是首當其中的壹個大問題,質量將名副其實地直接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直接決定民族工業的生死存亡。
  因此,1992年9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迎接21世紀挑戰中國質量戰略高層研討會”上明確地提出,應該把産品質量問題作爲壹個戰略問題抓好,應該把“質量第壹”確立爲我國的基本國策之壹!應當質量立國!因此,國務院副總理李 清在中央電視台接受“93質量萬裏行電視宣傳活動”記者采訪時,向全國人民提出了“質量興國”的口號。
  日本在四、五十年代産品質量問題嚴重,“東洋貨”名聲很不好。爲了摘掉這頂帽子,日本政府當年也提出過“質量救國”的口號,狠抓質量,現在,日本産品的質量位居世界壹流,這就是壹個很好的借鑒。我國是壹個人均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要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關鍵是提高質量,提高産品附加值。用“質量興國”的指導思想,對于樹立質量在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真正喚起全民族的質量意識,加快我國質量工作步伐,盡快解決質量問題,提高我國産品質量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是壹個極好的精神支柱和 機。
  下面幾個國際上有名的以質取勝的實例,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案例壹: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讓産品自己說話。
  1957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曾經推出“光環”牌小汽車,但由于質量不過關,在公衆中造成了“脆弱”、“不耐用”的印象,使該公司轎車在與美國轎車競爭中壹敗塗地,甚至連日本國內頭號轎車大王的寶座也日産公司奪去。
  1961年,豐田公司立志要奪回汽車霸主的地位,精心研制出質量優良的新型光環牌高級轎車,投入市場,然而由于固有的印象,公衆對此普遍缺乏信任,因此銷路不佳,遠不如日産公司的“青鳥”汽車。
  這壹回,由于豐田公司對自己的新産品的質量信心十足,爲了消除公衆的固有印象,豐田公司不怕耗資上千萬日元,在日本甚至全球掀起壹場攻勢淩厲的廣告宣傳戰。
  豐田公司制作了壹套名爲“考驗”的專題節目,在世界各地的電視屏幕上連續播放。在這個專題節目中,豐田公司向公衆展現了光環小轎車的破壞試驗的壹系列過程,以廣告片“海濱之虎——光環”爲首,陸續推出“空中飛車——光環”、“猛撞油桶——光環”、“懸崖滾車——光環”等系列廣告,其畫面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例如,在“空中飛車——光環”壹片中,壹位豐田汽車公司的職員不惜赴湯蹈火,以120公裏的時速駕駛著光環牌轎車沖向飛車台,高速飛馳的光環牌轎車騰空而起,象壹道耀眼的閃電射向晴朗的藍天,在兩米的高處懸空飛行了大約25米,著地後照樣高速飛馳,這個千金難得的驚險鏡頭在公衆中産生了強烈的刺激效果,“光環”車不堅固的成見自然而然地不攻自破。
  通過這場廣告宣傳戰,從此,“光環”車在日本轎車市場上遙遙領先,銷量躍居日本首位,很快從日産公司手裏奪回了出口轎車大王的寶座。如今,在世界各地,人們隨處可見豐田公司的“光環”等名牌轎車在疾速奔馳。……
  顯然,豐田公司的成功得益于高超的宣傳手法,但是,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新型“光環”車真正堅固耐用的質量,這是以質量,這是以質取勝的典型之例。

  案例二:美國太麥克斯手表中就有壹只是標有麥克斯商標的手表。
  在歐洲和非洲等地,太麥克斯手表抛到哪裏,哪裏的手表市場就受到猛烈沖擊。原因何在?
  有報道說:“太麥克斯的推銷方式是完全按照馬戲團吸引觀衆的形式來進行的”,這在保守的手表業中是前所未聞的。
  當太麥克斯手表推銷員訪問零售店時,在吸引了大量群衆圍觀之時,推銷員不慌不忙地把壹只又壹只太麥克斯手表猛摔在牆上,然後讓觀衆自己從地上撿起,人們會驚奇地發現,壹只只從地上撿起的手表仍然滴滴答答地走個不停。
  從此,公司因其所謂的“拷打試驗”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同時,在電視屏幕上,人們會看到壹幕幕這樣的鏡頭:太麥克斯手表被拴 在飛奔的馬尾上,或從41.51米的高處投入水中,或被 在沖浪板上面和水陸兩棲飛機上之後……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任憑風吹浪打,仍然園盤勝步”……
  太麥克斯的“拷打試驗”廣告術,不論在哪裏使用,都會獲得成功——這就是質量的魅力。

  案例三:日本西鐵城出奇制勝
  無獨有偶,日本西鐵城鍾表商爲了在澳大利亞打開市場,提高手表的知名度,曾廣告某月某日將在某廣場空投手表,誰撿到歸誰。到了那天,日本鍾表商雇用了壹架直升飛機,將千余只手表空投下來。當幸運者發現自己揀到的手表居然完好無損時,都高興地奔走相告。
  于是,西鐵城銷路打開。西鐵城正是靠這種真實的出人意料的質量宣傳,樹立起了“過硬”的質量形象而取勝的。

  案例四:本田公司的質量戰略
  美國壹向有“裝在輪子上的國家”之稱,汽車制造業十分發達,底特律市以汽車城著稱壹世。但是,日本的本田公司不僅將自己的産品打進了美國的汽車市場,而且在美國的俄亥俄洲建立了壹家汽車裝配廠——簡稱HAM,成爲第壹家在美國制造日本小汽車的日本汽車制造商。
  日、美兩國的文化背景很不相同,本田公司怎麽能在美國市場上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呢?這應該歸于它的質量戰略。
  本田公司在打進美國市場之前,曾細致地研究過德國大衆汽車公司在美國失敗的原因。德國大衆汽車公司在50年代和60年代,曾是最大的小轎車出口商和第壹個在美國制造外國小轎車的德國汽車制造商。但由于它對質量不夠重視,在引擎還沒有消滅瑕疵是便迫不及待地推出“野兔”牌小汽車,因潛伏著大量事故隱患,致使每所的汽車代銷商拒絕進貨。後來,它雖然在設計和工藝上作了改進後推出了改良的“野兔”車,但美國人已經形成了大衆汽車質量低劣的觀念,敗局無法挽回。1987年大衆汽車公司只好關閉其在賓夕法尼亞的汽車制造廠,灰溜溜地撤離了美國。
  70年代中晚期,本田接受大衆汽車公司的教訓,爲在美國推出本田公司第壹輛阿考特牌轎車作准備,首先派遣壹批工程師到洛衫機地區研究美國的高速公路,逐次測量每壹段路面的寬度和各岔路口的進出坡道。然後回日本模擬鋪設幾英裏的高速公路,連各處接縫等細節都模擬得惟妙惟肖。這就使得阿考特轎車能完全適應美國得道路狀況,美國買主駕駛起來感到得心應手。
  1985年9月,本田公司開設在俄亥俄洲得HAM公司開始在美國本土制造日本汽車得曆史,並且源源不斷地推出新型號轎車。總裁本田宗壹郎始終把保證質量和盡量滿足顧客需要放在第壹位。他強調:“當我們開始在美國制造小汽車時,所做得第壹件事就是在生産流水線試運行時,嚴格檢查,壹旦HAM生産出得小汽車質量比不上在日本制造的,則我們良好的質量聲譽全毀了。”因此HAM生産汽車從壹開始就把重點放在工藝質量上而不是産量上。每輛新車在出廠前都經過嚴格測試,包括兩英裏的實際行駛裏程試驗。而大多數汽車制造廠只采用抽樣行駛試驗。本田公司采取這種做法,曾承受了壹些損失。但是,由于質量過硬,贏得了消費者得信賴,本田公司最終大獲其利。
  要保證汽車得質量,必須領先于技術新潮流。本田公司撥出年收入的5%用于研究和開發,而壹般汽車制造廠家平均只撥出年收入的3.5%。本田公司還十分注意信息反饋。當他們了解道婦女們駕駛汽車抱怨方向盤太重時,就在6個月內將推出的第二代“序幕”車裝上了電動方向盤。1985年1月,美國的《轎車和駕駛員》雜志將本田公司的阿考特轎車列入十大排行榜,並稱道:“阿考特車十世界汽車工業有史以來最接近于全世界通用的小轎車。”
那些行業適于推行ISO9000

1、農業、漁業
2、采礦業及采石業
3、食品、飲料和煙草
4、紡織品及紡織産品
5、皮革及皮革制品
6、木材及木制品
7、紙漿、紙及紙制品
8、出版業
9、印刷業
10、焦碳及精練石油制品
11、核燃料
12、化學品、化學制品及纖維
13、醫藥品
14、橡膠和塑料制品
15、非金屬礦物制品
16、混凝土、水泥、石灰、石膏及其他
17、基礎金屬及金屬制品
18、機械及設備
19、電子、電器及光電設備
20、造船
21、航空、航天
22、其他運輸設備
23、其他未分類的制造業
24、廢舊物質的回收
25、發電及供電
26、氣的生産與供給
27、水的生産與供給
28、建設
29、批發及零售汽車、摩托車、個人及家庭用品的修理
30、賓館及餐館
31、運輸、倉儲及通訊
32、金融、房地産、出租服務
33、信息技術
34、科技服務
35、其他服務
36、公共行政管理
37、教育
38、衛生保健與社會公益事業
39、其他社會服務

什麽叫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這壹職位名稱是ISO9000標准的專用名詞,它特指推行ISO9000的組織中主管質量管理體系的高層管理人員。按照ISO9000標准的規定,管理者代表,除了其原有職責外還具有如下三個職責和權限(參照ISO/DIS 9001標准):
   1、確保質量管理體系得到建立和保持;
   2、向最高管理者報告管理的績效,包括改進的需求;
   3、在整個組織內促進“以客戶爲中心”意識的形成; 此外,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可包括質量管理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

  什麽叫內審員?

  內審員全稱叫內部質量審核員,通常由既精通ISO9000國際標准又熟悉本企業管理狀況的人員擔任。按照ISO9000標准的要求,凡是推行ISO9000的組織每年都要進行壹定頻次的內部質量審核,內部質量審核由經過培訓的有資格的內審員來執行審核任務。所以,凡是推行ISO9000的組織,通常都需要培養壹批內審員。內審員可以由各部門人員兼職擔任。

  什麽是QA(質量工程師)?

  QA即英文QUALITY ASSURANCE 的簡稱,中文意思是品質保證,其在ISO8402:1994中的定義是“爲了提供足夠的信任表明實體能夠滿足品質要求,而在品質管理體系中實施並根據需要進行證實的全部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活動”。有些推行ISO9000的組織會設置這樣的部門或崗位,負責ISO9000標准所要求的有關品質保證的職能,擔任這類工作的人員就叫做QA人員。

  什麽叫QC人員?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簡稱,中文意義是品質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義是“爲達到品質要求所采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有些推行ISO9000的組織會設置這樣壹個部門或崗位,負責ISO9000標准所要求的有關品質控制的職能,擔任這類工作的人員就叫做QC人員,相當于壹般企業中的産品檢驗員,包括進貨檢驗員(IQC)、制程檢驗員(IPQC)和最終檢驗員(FQC)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