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原创]品质运作战略之六-----品质部门在产品线不同时期和层面的介入

品质运作战略之六-----品质部门在产品线不同时期和层面的介入

产品线的概念和生产线不同,是基于营销管理的一个概念,是从市场预测开始,终止于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获得市场反馈信息的一系列产品组合,而制造过程在产品线中只是局部的一段,在整个产品线的管理上,品质管理具有多重的作用,有一些作用是和产品线管理发生交互的,比如当产品线管理的策略层是以品质为主打的市场竞争力,那么品质管理介入的层面和时段就成了主要因素,如果以其他方面主打,比如创意和功能,那么品质管理就成了一种保证。

我们多数来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里,品质的介入更多涉及的是时期性介入,随着公司运作模式的不同,品质管理在产品线环节中的介入时间也不相同,越来越多的企业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来实施产品线,于是品质管理的介入也相应地按产品项目的时程来展开。最常见的是要求品质部门人员在顾客输入期就介入,以充分收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对品质要求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品质保证和控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也有些是在产品实现的可行性分析阶段介入,也有在产品初期设计评审阶段,样本制造和评估阶段,试产阶段,量产阶段才介入。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越早介入,越有利于品质保证,不过,这也随企业规模,生产模式,企业文化,管理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的品质运作需要通盘考虑各种因素,找到最佳切入点,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并保证有效性。当公司已经普遍进入项目导向的运作模式时,在初期设计评审阶段的介入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是客户导向型,那么在客户输入阶段的介入就很有利,如果是生产导向型,在样本制造和评估阶段的介入比较合适,市场导向型(指某些运作模式较为传统
的OEM)那么在量产阶段才介入(就是传统的检验型品质管理)是比较经济的,毕竟对品质控制人员的素质要求要低一些,技术和管理含量要低一些。

对不同的客户及产品按照产品线的概念来作一下区隔,并把现有的生产过程设置与产品线的需求接轨,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方式和品质管理介入时间,经济地建立弹性的品质管理组合。如果现有的过程设置完全能包容一个新产品的所有控制要求,只需要上线生产就行了,
那么就不需要分配管理资源介入到最前期去,如果是有所变化的产品,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设计或调整,那么就另当别论。

这种规划的能力是对品质经理或品质总监提出的新的要求,其在这种规划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介入,只不过这种介入不再是一种品质管理介入,而是运作介入,也是品质经理提升管理的层面,获得公司内部管理地位,从而使品质管理走上新高度的一个台阶。

时间上的介入是纵向的,而层面上的介入是横向的,展开后就是介入市场宣传,企业形象,质量品牌,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培训,客户服务等因素中去,横向的不同层面上的介入是比较灵活的和富有管理创意的。

这种纵横式的介入架构中,重要的品质管理人员比如QE和QC主管,都是一个可调整的节点,作为公司的整体品质控制系统规划的一部分,可以给原本千篇一律形式化的质量手册赋予新的生命力。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Fay (威望:5) - a man :)

赞同来自:

有做过APQP的可能对S这种理解比较深一点吧。。。。。
产品线以该产品在工厂的整个运作过程(从接单到出货,还有从市场分析到产品投放市场后服务/反馈)的品质控制。。
而生产线质量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过程(从物料上线到成品包装)的质量控制,应该是属于产品线的一部分。。
但对许多工厂来说,品质管理大多还仅局限于生产线,没有系统地涉及到整个生产线,因为许多工厂还是以所有产品阶段性的各负其责的作业方式,不是以每个/种产品为一个项目来管理的过程。。。

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steventec
steventec

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握着你毛绒绒的手,轻轻咬上一口,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