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原创)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制造业的正合奇胜策 2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制造业的正合奇胜策 2 (王森辉/文)

第一部分:全球化的动力源:永久的欲望

笔者长期在亚洲和北美从事制造业的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咨询,目睹制造业的从北美到亚洲远东再到南亚的变迁,亲身感受到全球化对经济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所以,笔者首先想探讨一下全球化的动力以及对商业的影响,试图给大家一些整体宏观的印象以及思考的方向。

笔者认为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两个:第一个自然是追求利润的永久动力。这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了。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去做的。只要有实施的可能,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搬往低成本的地区,这是顺利成章的事情。而冷战结束、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球的开放发展给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提供了最大的转移机会。不少跨国企业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而更上一层楼的。家喻户晓的沃尔玛超市是利用低成本全球采购的成功典范。当其他的超市巨头还在为进入中国而反复研讨时,沃尔玛已经在中国南方深圳设立了采购中心,大量采购中国的产品。低廉的“中国制造”产品给沃尔玛带来巨额的利润和竞争优势,从而几度成为世界销售排名第一的公司。而备受推崇的GE公司在九十年代闻名的四大举措中的一条就是全球化。GE在2000年的收入中,超过一半的收入来源于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与沃尔玛主要集中在全球采购不同,GE是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大力开拓全球市场,做足销售;另一方面则不遗余力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低价采购,两头的利润都赚足。就算那些中小企业,如果能从这产业转移中分一杯羹也是相当甜美的。笔者看过不少台港韩企业,原本也就是苟延残喘的,把企业搬迁到中国大陆以后,凭着海外欧美的订单就飞黄腾达起来了。台湾的鸿海也就是大陆的富士康就是典型案例:充分利用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紧紧抓住跨国公司的外包订单。全球化不一定就是天涯海角那么远的距离,事实上能抓住这其中的个别机会就足以做一番事业了。这样的企业在大陆可以列出非常长的清单,例子实在太多了,枚不胜举。

全球化第二个动力主要来源于:新技术,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在九十年代以前,不同地区、不同时区的商业联系主要还是以固定电话和传真为主,而到了九十年代以后,传呼机、手机、视像电话、数码相机广为普及,沟通的成本大为降低,沟通质量大为提高。而互联网的繁荣以及及时通讯的兴起更使全球通讯成为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利用这些新技术,你可以做24小时不断的网上广告,所有感兴起的潜在顾客都能浏览到;你可以网上采购世界各国的物品,包括e-Bay上参与竞拍跟股神共进午餐;你可以网上销售自己的家乡特产,你也可以网上订购书籍和机票。电子邮件、MSN、QQ、Facebook等帮助你跟你的客户和供应商能够方便而又快捷地保持联系。而Google则在迅速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大大地改变了你寻求信息的习惯。加拿大有項调查表明:有65%的人承认Google改变了他们的生活。GE在1999年的时候,就倡导使用SAMETIME即时软件,全球各地的雇员都可以通过这个软件开会和谈话。而很多在欧洲、亚洲、美洲都有分公司的跨国公司为了提高设计的速度,通常都是几个洲不同时区的研发部门24小时接力的。借助于新的通讯技术,印度才可以接到很多从美国分包出去的软件业务,包括设计和维护的合同。
月新月异的新技术或多或少地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的公司借助于这些工具和技术,不断的实施转移和降低成本,保持对异国异地公司的内部控制和沟通,发展全球各地客户的关系。可以说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兴起大大的改变了商业模式。这一点,笔者还在后面有更多的阐述。

从全球化的历史来看,国际政治关系的改善(如东西方冷战结束)、全球资金过剩、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都是推动或提供了全球化的现实条件的。

可惜今天时间又到了,下周5再写吧。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seanlee (威望:0) - 从事精实生产推广工作,专业驻厂服务.勤奋上进.愿...

赞同来自:

同问:P
另问,这贴子不是转贴的吗?怎么还要下周再写?

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Joewang
Joewang

GE六西格码资深黑带, 美国质量协会(ASQ)资深六西格玛黑带。曾在GE担任六西格玛黑带和区域经理等多年,在生产运营、物流采购、销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现居多伦多。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