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零风险质量控制手段探讨

――2011中国20城市质量人峰会深圳站现场演讲
 

 
丁远  6SQ资深会员
 
  在我正式发言前,先跟大家提一个建议,如何来听我的发言?千万不要把我当一个人!换句话说,我真的不是一个人!我说我不是人,并不是说有多坏!而是说我是一部机器。这一部机器,我介绍一下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
 
  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真正的就是一部机器。虽然我从事的咨询工作里有讲课,但我只讲一门课,这门课叫做“SQE和供应商质量管理”,但今天我不是来卖我的课程,因为我不是靠讲课吃饭!这门课甚至可以送给我很多客户,那么我跟我客户到底做的是什么呢?
 
  我之所以今天下午要去出差,是因为有人向我求助。他的客户那由于产品出现了成批的质量问题,以至于他的客户要召回巨额索赔。而我现在从事的之所以称为供应链质量管理工作,就是去帮他解决问题。去解决什么?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巨额赔偿变成什么都没有。如果说我现在是一个质量人的话,工作所涉及到的领域和方面,要比质量扩展的多。一方面要按照汽车行业严格的质量流程来跟客户进行谈判,第二,即使说企业有问题,因为我要替别人服务,必须把大事化成小事。那么我服务过的客户之所以找我去的原因,因为他的的顾客都很厉害。是不是有可能是在座各位所在的公司。
 
  我有很多家公司名誉总经理这个名片。我去了以后,在我进入他公司一段时间之内,就要比他公司总经理更厉害。因为如果不是这样,根本打赢不了这战!我上个月刚从墨西哥回来,是帮另外一家索赔公司打赢了官司,那中间所需要动用的知识,除了质量之外,还需要去了解所在国家的法律等等。
 
  我是2001年第一批加入6SQ的。以前我跟网站站长,还有一批老会员们在一起经常开各种各样的研讨会,线上线下的交流会非常密集。但是后来从2006的时候,我就突然淡出了。为什么淡出呢?因为我老了!我真的感觉自己老了!尤其在那年我又离开了企业。我最后离开的企业是飞利浦某一个事业部的亚太区采购中心,我是负责这个采购中心的。那么在那个采购中心里面,要跟八家顶级的汽车公司打交道,我们是它的直接顾客。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呢,面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是直接供海外,不经过国内的工厂,供的都是欧洲或北美。我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在中国组织OEM或ODM厂商来做出一些产品,然后直接供给他们在欧洲或北美的总厂。在这过程当中,我工作里面所涉及到的体系是各类繁多的,但是更为关键的是,我必须保证产品不出事。如果现在我所从事的工作跟过去经验有关的话,那么就是因为在我从事质量工作的十三年里,全都是在极高的压力下的。所以我会讲,现在当我去接一个业务的时候,我本身已不在是一个人了,我是一个机器!
 
  现在就来正式分享今天要讲的内容。主题是《零风险质量保证》,这个课程不是我一门课。我把我整个刚才介绍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都总结为这几个字。大家可千万别以为我是在跟零缺陷过不去,因为它们不是一个领域的东西。其实我们接收它也好,不接收也好,今天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风险是无处不在。两年以前的金融危机,这一系列的事情,今天这个各种社会的风险,都是无处不在的。或者你管理风险,或者让风险管理你。我为什么提零风险质量管理呢?是因为即使你不去面对它。我们观察一下,最近五年里面,甚至包括咨询培训界,你会发现它强制我们,希望我们导入的都是什么东西,都是类似于跟风险管理工具有关的东西。质量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一种风险,我们往往是被质量所管理的,而不是去管理质量里所隐藏的风险,有这两个标志性的建筑,其实风险管理也就存在近乎一个世纪的历史,但是截止到2009年,风险管理才真正的与质量管理结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面,我们可能接收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能也没有留意过一个问题,因为我之前也有很多机会到北美和欧洲工厂去工作一段时间,所以到那里我才知道,当要问同事质量品管七大手法时,他们一无所知,为什么?因为欧洲和美国的工厂里面是没有接受过日系的质量培训,在他们工厂里面,搞一个工程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推行的是线长当组长管理。在这里面我发现,他们接受的培训机会远少于我们中国企业,因为在那边搞一个培训太昂贵了。这些理念中,中有一个东西没有进入中国,那就是说在美国和欧洲的众多工厂里,伴随着风险管理的发展,早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质量风险管控手法,一直没有进入中国。为什么呢?因为风险管控在我们国家也是受历史的限制。
 
  风险的两个根本来源,我把它简称为两种口气,第一种是“我以为,我早就知道”,第二种是“如果,就”。在这里我也想说一下,什么叫“如果,就”。 克劳士比大师的“零缺陷”,我是认真读过他的所有作品,以及他的对外培训资料,在这些里面都可以找到一句话“如果每一个人,每个组织从上到下,都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到零缺陷的话,公司的质量水平就能达到零缺陷” 。这句话是不对的,对于我们生产线上的员工,如果没有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他们是不知道如何做的,对于这种假定是不对的。就算我们拼了命去努力追求零缺陷,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想得到而得不到,这就是一种风险,更多的时候,风险可以完全总结为三个字“不知道”。
 
  我们可以这样想,假如我们公司去挑选一家供应商,去审核对方,对方的老总这样跟我们说“哎呀,我不想卖给你,因为我们公司这段时间的质量水平很差。我们的合格率只有85%,如你不相信,我们可以去仓库看” 。各位!你们认为这是一家差公司吗?这根本就不是一家差公司,这是一家排名世界第一的公司才知道会这样做,所有的质量问题都在这里。每家公司都以为经过重重检验,出货时都会没问题。那为什么出去后就有一些后续问题出现呢?因为大家都“我以为,我早就知道”。从上面来看,它确实是一家质量水平低的公司,但它确实是一家零风险的公司。所以,风险的理念跟质量的理念是有一定差别的。
 
  历史悠久的风险管理循环,包括六大六小循环。从意识风险的存在到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处理、风险的反馈和控制。除了这六个主循环外,还有六个小循环,也就是说在每个分支里面都有一个小循环。为什么是小循环套大循环的结构呢?这个存在于世界上近乎有一个世纪的那种风险管理。包括银行系统、金融系统、政府系统都是按照这种管理的,这里面看着简单,其实是非常的科学。
 
  今天的时代是质量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时代。我们看风险的定义。历史上三个定义不断的更新。最早的定义是:风险是可测量不确定性,我们只要懂概率,都会懂这句话,第二,风险是可能发生结果之间的差异,差异越大,结果越大。刚刚在2010年ISO里简化了,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这句话既然是中国代表团在众多竞争中取得的优势,我们国家是最晚开始风险管控的。这个话很简结,损失发生的概率就是风险管控,它就是质量,质量就是风险,风险也就是质量。风险另外还是一个基于时间的概率函数。普通采用金钱来评估风险的损失。风险的量化采用两种方式,就是概率和金钱。
 
  质量工作“零缺陷”这个目标是没有错,缺陷是一种风险,而且它将引发更多的风险。关于缺陷,我们看以下几点:
 
  发生过的缺陷成为已知缺陷。缺陷未必是已知的,缺陷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发生,缺陷可能在过程进行之后的某一环节发生,缺陷可能在某种条件下激发。如果只是对已发生的缺陷进行改进,我们想想PDCA,我们想想持续改善,想想QCC。这些方法哪一个必须从收集以往历史数据开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找出根本原因,进一步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以避免它再次发生。但是不管怎么说,它已经发生,而我们真正头痛的课不是历史已经发生的,是未来才要发生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缺陷!工业时代的质量管理如果始终把“零缺陷”作为目标,要面临的风险来源会更多。第一是供应环节众多,第二是供应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第三是商业关系的壁垒。
 
  当公司之间是商业关系的时候。供方与采购方的时候,你想得到真实数据,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所以,这就叫做信息不对称。假如,世界上的信息都对称,所有的公司都要死光光。信息不对称还是赚钱的机制,怎么可能信息对称。那么我们如何面对这种风险,怎么做呢?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被外包了,直接可供的过程范围减小了了,或消失了,必须开发出一系列新的方法来应对这种风险。那么质量可以成为一个风险概念。我们看质量定义是有明确需求和隐含需求。隐含需求顾客方不告诉你,如果供应方只派一张图纸,而没去识别隐含需要的话,风险已经诞生,因为它就是“不知道”。
 
  第二,终端市场和制造环节对质量认知是有差异的,未知缺陷及缺陷来源,没有人全部都知道。质量形成的过程变化,针对供应链关系的质量保证成为了主流,应用质量风险管理手段进行质量缺陷防范和处理,比很多惯例手段更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为了研究风险和开发针对于质量风险有关的工具,我们必须对风险的属性要了解。风险的属性可能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第一种属性称为传递性。也就是一种“不知道”可以由一家公司传递到第二家公司,从而传递多家公司后,组成产品时到达的最后阶段才知道,而前面没人知道。既然它可传递,就有了第二种属性,称为可追溯。第三种是包容性。包容性是一种永远抵抗不了的有害属性。也就是说,每当公司有一个质量投诉,大家都会有很大的压力去处理。包容性可以这样理解,但一种风险确实发生的时候,它直接隐藏了背后的N种风险,使我们再也无法看到。这是有害的,根本没办法去解决。下面是一个可利用的可截止性。很多大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截止措施。再有可沉淀性也是它的属性,其实我们很多公司面对原材料时,都是是吃下很多风险。但是对于吃下的风险,我们出的货不差呢,那是因为我们有消化的能力。接下来就是它的时间性,假如从诞生的源头开始控制,它就可以控制,假如说不从诞生源头的话,越晚爆发,引发的危害就会越大。
 
  围绕着这些属性可发应对措施,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质量水平,质量水平不是供应一年后统计的结果,它是一个预测值,也就是说它提出一个要求,在这家供应商,根本没有生产你的产品的时候,你怎么知道将来他给你做什么型号的产品,会用多少质量水平来供应。假如知道就好办,但问题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做,没有数据可言,这种就叫做质量水平落差。
 
  当我们质量人员从研发人员那拿到一张图纸,供应商是从我们手里拿到图纸,如果我们眼睛盯着的是一张图纸,这图纸上面有质量要求、材质要求、公差要求,认为它已经够了,其实在它背后隐藏着很多很多东西没看到,没看到一种东西,那就是界面。任何一个零部件以及它上面细微的结构,都具备这种细胞模型,它具备核心功能,但是同时它身上隐藏了这几种界面,安装界面、结构界面、传输界面、动办界面。我们平时最多关注的是安装界面干涉。零部件还隐藏着高级界面,有安全可靠性评比,性能关联放大。
 
  下面一种情况就是“风险放大”, “风险放大”倒是针对我们另外一些企业,也就是你的产品质量水平相当的高,有些产品做到了近零缺陷,近零缺陷状态下的质量控制完全已经转换为风险策划,因为靠正常的检验和抽样,已经形同虚设。
 
  每家公司都会有两种力量同时起作用,一种力量是每个工具不停的在生产风险,另一种力量是有一些工具不停的在过滤风险。每一家工厂都是风险的生产与过滤系统,最后为什么交到顾客手里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就说明这个工厂作为一个风险的处理系统,有它固有的渗漏率,每一个产品都有固有的风险。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研究风险不是胆小怕事,研究风险是为了更好地做事!我们都熟悉重要与不重要,紧急与不紧急。无论对于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预防将来的风险与危机,提升能力和学习,坚持一件认为有价值,值得坚持的事情,保持心态的健康和调控,做长远规划,发现机会,开拓领域,扩展自己的关系和资源。请各位质量人关注生活品质!

9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小编D
小编D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改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05-20 13:43
  • 浏览: 3532
  • 评论: 9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