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我在天津聚会的发言纪要

巴泽尔对于考核成本的论述-考核品质总是要发生成本的1. 产品的品越难以直接检验和识别,分摊考核费用的模式就越复杂。譬如,你去买西瓜,如果西瓜贩子同意,切开西瓜给你品尝,小贩承诺不甜不要钱,就是小贩来承担,如果不让人尝,自己挑选,就是由你承担,小贩也可以给西瓜提高价格,自己来替顾客挑选西瓜,这就是成本由社会承担。电视机,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检验的,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考核期,厂家要在这期间,免费给予更换,这也是一种分担模式。2.为了有效的考核品质并降低考核成本,需要分化出各种各样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不能为短期利益而贱卖名声)。专家系统包含各种名牌企业,譬如你买黄金首饰会去周生生,是因为你相信,他们在这个方面是专家,你买索尼的电视机,是因为你相信索尼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品牌效应是建立在人们对其考核系统的信任上,人们对考核系统的信任也是该系统长期被考核的结果,可以说考核成本的叠加而形成了品牌。(这也就是为什么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因为再次建立起信任的成本是难以估计的。)3.考核是很容易出错的,为了减少考核出错,包含专家系统均会出错,因此社会需要投资一些特殊的机构,机制,制度以监督考核活动。质量工作的根本是什么?社会分工的根本是诚信,质量的根本工作就是在考察人的其行为的结果与其承诺符合的程度。试想,我们为什么认为有的人可以相信?有的人不值得相信,为什么?这个人言行一致,也就是他的承诺和他的实际行动的结果是相一致的,而且这种行为是一贯的,因此这个人就值得信任,否则就不可信。产品的质量也是如此,无论你如何想用“魅力质量”去取悦顾客,但如果你不能满足你已经承诺的指标,你的产品质量就会让顾客不满意,不信任,因为你承诺的指标,就是“理所当然质量”,因此“理所当然质量”是产品质量的核心。过程和系统质量也是这样,如果人们对已经承诺遵守的流程,已经承诺做的活动而不做,那么,依据这个系统做的分工,就没有成立的基础。但中国现在的问题就是“诚信缺失”,因此对于所有有关诚信管理的活动都会有自然的逆反心理。 如果没有诚信,也就没有做现代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基础,就只能装装样子,因此做现代化的社会化大分工就非常的困难。公司用财务管理来控制标书审核的案例。把流程分为,应标,投标,合同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由财务控制官,监督每个过程是否按照流程操作。应标阶段,由销售经理,投标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收到的资料进行评审,然后填写一应评审表格,通过系统上交事业部,由财务官审核手续是否齐备,如果齐备,财务官给这个标下发一个财务编码。得到这个编码,投标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分别填写投标活动预算,和进一步的财务分析,风险分析,然后提交给财务官,财务官再审核这些报表是否齐备,其中的财务部分是否真实,是否与公司财务策略相一致,然后再批准,给这个投标活动开一个财务账户,投标活动的一应活动经费可以从这个账户内支取...因此通过财务控制,也一样可以控制合同评审这样质量活动过程。为什么?因为我举例的公司有103年的历史,在没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之前,他们就是这样控制的,而且这样的控制被证明有效。他们不可能因为有9K的出现而改变自己成熟的体系。为什么我的企业达不到或者不需要这样的财务管理体系?我个人分析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家现在还是处于自己在管理的阶段,自己知道自己的钱包里大概有多少钱就可以了,多点少点都无妨,反正肉烂在锅里。西方的企业,早就交给职业经营的人去打理了,企业的拥有者是不参与经营的,自然要搞得清如水明如镜。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在我眼中,任何一个流程都是几个体系拟合在一起结果,而不是单一体系作用的结果。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入场检验,也要包含,物料流,财务流等的作用,是各个系统协作的结果,因此也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个体系进行控制,选择哪一个,要依据公司的本身的状况和历史习惯,这并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

24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09-26 12:58
  • 浏览: 1965
  • 评论: 24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