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不同组织架构下的品质部门架构变迁史

本帖最后由 wkewu 于 2010-12-31 18:06 编辑

从业至今历经四家企业,经历了不同的品质组织架构,略述如下:
    []第一家企业:台资,玩具文具行业。原先公司不足一千人。工程部下辖研发课、工程课、品管课。 品管课仅下辖IQC/IPQC/FQC,实际就是品质检验部门,QC的职能大同小异,就是检验。QA受总经理直属独立管理,主要负责OOBA以及客户稽核、验货、客诉处理等事宜,直接向总经理报告,权力较大。QE在工程课中,作为零件承认及样品验证的部门。类似于CE(零件承认)。产品异常分析主要由工程部及研发部处理。后期工程部新增PE(制程工程师,很多公司PE是产品工程师,ME是制程工程师),制程工艺问题由PE负责。奇怪的是,后来品管课由工程部划分出来,居然直属管理部负责。管理部管人事、行政后勤以及品管。因为老板认为品质部在工程部中虽然在专业上有优势(工程技术支援及协助),但是由于是一个经理主管,掩盖了一些设计、工艺问题。划分到管理部(据说品管即是品质管理,有些与管理部沾边),可以起到监督制衡作用。但QA一直直属总经理。QE还是属工程部。一直没有SQE,由IQC主管处理来料异常。不知是当时初入企业,还是其他原因,虽然公司规模不大,感觉公司整体气氛相当融洽。[/][]第二家企业:E公司,台资,电脑五金行业,上市公司。2003年的时候公司有三千人左右,所在事业部不到一千人。品保部直属总经理,原先下辖IQC/IPQC/OQC/QA四个组,后来IQC新增SQE组,IQC主管兼任,2004年SQE划分至QA组,有独立的SQE,IQC/IPQC/OQC合并为品控课,QA/SQE统称为品保课。2005年品保部组织慢慢步入正轨。另一方面,制造部权力太大,由于多种原因,品保经理频繁更换。(据说2008年的时候以前公司供应链资金短缺,所在事业部解体。2009年在各方面努力下恢复小部分生产,可是已经元气大伤了。可惜!)[/][]第三家企业:M公司,台资,电脑及板卡组装知名行业,上市公司。2006年之后,分事业部制,各制造事业部分开,各制造事业部有独立的品质系统(SQE/QE/IPQC/OQC),另有独立的事业部:品保处,下辖SQE/QE/CQS以及IQC. 类似于品质中心的功能。主要是全公司品质信息整合及重大问题支援功能。架构比较复杂。 [/][]第四家公司:B公司,民营,主营NB电脑组装及板卡组装,主要为国内品牌PC厂代工。2010年新设立工程质量中心,下辖工程部、品质部。品质部架构齐全,下辖IQC/IPQC/OQC/QE/CQS/SQE。但2011年元旦之后,组织架构将大变化。工程质量中心拆分,划分至各事业部,SQE划分至新成立的供应链管理部(与策略采购合并);CQS划分至业务部。IQC/IPQC/OQC/QE作为工厂制造系统的品质部,属制造系统的厂长管理;另设立品质管理部,直属总经理管理,负责品质系统及品质策划,类似于品质中心QS功能。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在组织架构调整前,经理说了一句非常值得思索的话:不管品质组织如何划分,作为曾是Q单位的品质人员,立场不能变,我们要坚守品质人的原则,要有品质人的风格,不能成为其他部门的附庸!

2010年即将过去,以上泛泛而谈。仅作为简单的总结。与诸君分享。期待来年再见!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wkewu (威望:0) (广东 深圳) 计算机相关 主管 - 如来如去,可有可无

赞同来自:

正是!

8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wkewu
wkewu

如来如去,可有可无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