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中小企业平均寿命3-4年 "中国民企死亡全书"

来源: ??《科学投资》

人类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不下千年,可是有谁见过一家千年历史的企业?百年老店亦殊为难得。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日本百强企业》一书记录了日本百年间的企业变迁史,在百年中,始终列入百强的企业只有一家。在中国,有关企业存继周期尚无如此明确的统计,但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连续进行的5次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表明,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此外,有数据表明,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与2000年统计的私营企业平均寿命相仿,不知这是否也就是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倘若这一数字可信,则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远逊日本,而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达到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水平。《科学投资》相信,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以《科学投资》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也就在3-4年之间。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大概为10万家,倒闭数大约只有我国倒闭数的1/10,若考虑到两个国家在企业总数上的差别,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加惊人。企业倒闭并不可怕,就像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样,企业亦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科学投资》研究企业的败亡,目的不在于使企业长生不老;只是希望使中国的企业能够活得更健康一些,痛苦更少一些,快乐更多一些。对于那些病入膏肓、非死不可的企业,《科学投资》亦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它们的死更有价值一些,更有尊严一些,至少知道自己因何而死。凤凰涅磐,目的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新生。但愿《科学投资》的研究,能对仍旧活着的企业起到一个警示、借鉴的作用。
  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归结起来原因无非是内外两个方面。外,是指社会环境与政府环境,其中政府决策、政策,政府依法行政及政府诚信,对企业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内,则是指企业的产品研发、企业人事、财务、组织管理能力及市场营销。虽然这样的分析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如此粗线条的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却毫无实际意义,既不能给正在运营着的企业提供借鉴,亦不能使它们不再覆辙重蹈。《科学投资》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失陷企业和企业家的采访,同时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媒体的数百例相关报道的梳理,特别是对其中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导致中国民营企业落败或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个方面。有些是原生性的,一直就与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史相生相伴,至今仍然在严重腐蚀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肌体,有些却是新生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且其中的一些新生病菌就像SARS病毒一样,具有极强的复制性和蔓延性,尤其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警惕。
  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死:死于顺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因为道路太平坦,视野太开阔,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所以,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都会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设计一些弯道。做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人生太顺利了,便难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如果这个人又恰巧是一个企业家,那麻烦了,他的企业离“出事”不远。所以,有人说做企业不怕不赚钱,就怕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一开始不赚钱的企业,只要他熬得住,方向对头,早晚有赚钱的一天;而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的企业,他赚的钱早晚都会是别人的,他等于是在替别人打工,替别人看家守业。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顺”,人一顺,就不太容易守“规矩”,把“规矩”放在眼里,将“规矩”当一回事。
  2003年5月25日,长沙警方拘捕了一个叫做李忠文的人。据说李忠文是被他的一位债主在匿迹潜形追踪一年后,向警方检举揭发而遭拘捕的。被拘捕时,李忠文正在长沙的一个茶馆里喝茶。
  说起来,李忠文也是穷苦出身。他是一个渔民的儿子,从小吃不饱穿不暖。19岁时被人推荐到天津当学徒,学习做鞋。由于为人勤恳,吃得了苦,很受师傅器重,学了一身做鞋的好手艺。又因为做人警醒,头脑灵活,受到同为温州老乡的老板的喜爱,老板出门谈生意时,经常会带上他一起去。有这样的条件,加上自己留心,没多久,李忠文就将鞋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弄了个门儿清。
  李忠文心很大,看见自己的温州老乡都在外面当老板,而自己只能当一个打工仔,很不甘心。1994年,羽翼渐丰的李忠文辞了原来的老板,借了4000块钱,和哥哥两人开始在天津打江山。
  李忠文和哥哥吃了很多苦,饿了经常只能啃两口馒头充饥,冬天因为买不起被子,只能穿着军大衣过夜。李忠文和哥哥经过一番考察,看上了天津一家叫做“华清池”的老式澡堂子,他计划将其改建成鞋业专卖店。为了省钱,从粉刷房子到买各种装修材料,哥儿俩都是自己动手。温州和福建晋江同为中国的鞋业之乡,李忠文又在鞋厂做过几年,有一些关系,半买半赊很快解决了货源。李忠文很有生意头脑,看到天津当时商店里的鞋都卖得很贵,他就反其道而行之,将所有的鞋廉价销售,生意一下就红火起来。李忠文第一次做生意,在他做生意的第一年,他那个由老式澡堂子改建的只有420平方米的鞋店就为他带来了400多万元的收入。
  初步富裕起来的李忠文心更大了,那个“澡堂子”鞋店除了一部分自己经营,他又分出一部分进行出租。看到李忠文的鞋店生意红火,别人都愿意出高价租赁他的铺面。李忠文这样做,一方面分散了风险,另一方面收取租金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运营。这是李忠文与众不同的一面,也是他为人精明的一面。到1996年,李忠文和哥哥在天津已经拥有4家鞋店,每家单店面积都在四五百平方米,生意都不错。
  但是,这一年的晚些时候,李忠文却突然决定将这4家鞋店都关掉,而另外租赁了5个店面,每个单店的营业面积都扩大到上千平方米,同时打出“百信鞋业”的旗号,以“平民化,低成本,低价位”为号召,搞起“鞋业超市”,并引进连锁概念,对外号称“中国第一家鞋业连锁企业”。全新的经营模式,超低的商品价格,引来社会上好评如潮,慕名而来的顾客整天挤满了店堂,为李忠文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李忠文慢慢觉得光是一个天津已经不够自己施展了。他决心顺风扯帆,将“百信鞋业”之花开遍全国。从1997年起到2000年,短短的4年时间里,“百信鞋业”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了80家连锁店,旗下拥有了2.8万名员工,总资产达到30多亿元。李忠文的鞋店,大的单店面积超过1万平米,小的也有1千多平米,显得大气磅礴,气势非凡。
  李忠文的生意做得简直是太顺了,顺得让别人眼红,顺得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做梦一样。这时候的李忠文已经不仅仅是个亿万富翁,而且成为社会名流,被人誉为“中国鞋王”。过顺的境遇使得李忠文豪气爆棚。他宣称,到2002年,“百信鞋业”要在全国开100家连锁店,5年内跻身世界500强。他自豪地宣称,他的习惯是只做第一,不做第二。如果哪家百信鞋店在当地的销量不是第一,他宁愿关掉它。
  就在李忠文宣称他的“百信鞋业”要在5年内跻身世界500强的时候,灾难开始了。李忠文开鞋店,采取的是家电经销的那一套模式,即由厂家先垫货,待一段时间之后,再由商家给厂家结款。这种运作模式,可以很好地缓解商家资金紧张的局面,但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在“百信”起步的时候,李忠文的信誉非常好,说好10天给厂家结款就是10天结款,最多不会超过15天。但是随着李忠文的信心爆棚,短时间内一下开出几十家店,而且单店面积越来越大,最大的超过1万平米。这些店铺占压了大量的资金,这使“百信”的资金始终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百信”开始对厂家失信,结款的日期越来越长,厂家怨气日积月累。与此同时,“百信”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老板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管理混乱不可避免。这导致了两个后果,第一,替李忠文打理在全国各地几十家店铺的大多是他的亲戚朋友。这些亲戚朋友乘其一时分身乏术,开始公然地、大规模地损公肥私,化公为私,使企业利益受到极大损害;第二,劣质商品开始大量涌入“百信”,原来打天下仰仗的两项利器,一是廉价,二是质优,现在廉价仍旧,质优却已经谈不上了。顾客的不断投诉,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百信”销售额急剧下降,使本已紧张的资金链进一步绷紧。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yuan525 (威望:0) (广东 深圳) 贸易或进出口 主管

赞同来自:

企业到底要怎么样生存与发展???值得深思

1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yuanchun
yuanchun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认菩提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