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中国咨询行业十宗罪

中国咨询行业十宗罪

一、“概念满天飞”。目前我国咨询行业,新概念层出不穷,像“执行力”、“终端力”和“渠道力”这样的语词到处都是,往往给业外人士搞得一头雾水,在胃口大吊的时候就买了某个课程。结果在上课的时候才发现,这些课程和概念都是新瓶装旧酒,其实内容和自己以前接受过的培训没有太大区别。




二、“案例随口造”。咨询行业的一些培训师,为了使自己的演讲更有说服力,他们常常会举不少案例,相当一部分说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但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其实他们的亲身案例确实有一些,但不是很多。他们所说的一些亲身案例一部分是从其他地方看到的,还有一部分是朋友伙同事亲身经历过的,更多的案例是他们临场发挥,现编现卖。




三、“公司遍地开”。现在只要是在企业或商场泡上几年,稍微系统的懂得一点管理和营销方面理论知识的人士,就想出去开咨询公司,结果造成了市场上咨询公司泛滥成灾。一些所谓的资深咨询公司其实就是夫妻店。夫妻两个人,加一部业务电话,再加一个网站,一个咨询公司就会新鲜出炉。像北京、上海和深圳,写研究报告、搞市场调查、做企业内训、做企业战略规划,搞营销策划的公司可以说遍地都是,并且大多为中小公司。




四、“一药治百病”。很多咨询公司的从业人员,自身实战经验很少,企业历练不足,有的干脆就是彻头彻尾的学院派。他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针对性不强,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自己闭门造车搞出来的模板框架,常常是空洞无物。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十分相信自己的模板,拿这套固定的咨询模板到处乱套,最后往往导致了用一个药方医治百病的结果。他们的模板有点像前几年社会上风行过的某几类保健品。




五、“大师万金油”。咨询公司的从业人员的一大特点就是特别能侃,一个个仿佛都是贯通中外,通晓古今,博览群书的大师。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其中的一些确实具有真才实学,在诸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但相当大一部分人仅仅是口头表达能力强,那个领域都懂一点,但那个领域都不精通,表面上属于大师级的人物,但实际上常常是万金油而已。




六、“专家沐雨来”。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一些企业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伴随企业的高速增长,大量问题也接踵而来,一时企业单靠自身力量很难应付这些挑战,需要求助于一些咨询公司。一些有过一些从业经验的人士沐浴着宽松环境的和风细雨,把自己包装一番,摇身一变,以前的江湖郎中现在都变成了某一方面“专家”。从目前来看,媒体上的“专家”实在是太多了,大有洪水泛滥之势。




七、“业务是一锤”。从国外成熟国家俄咨询行业来看,咨询公司和企业的合作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我国咨询公司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合作,以后则老死不相往来。这一方面是因为咨询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本身质量强差人意,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对咨询公司期望太高,心态比较浮躁的结果。“一锤子生意”也是咨询行业的一大中国特色。




八、“人员草上飞”。现在从国内各行业来看,除了民工大哥以外,咨询行业和广告行业的跳槽率最高。从业人员往往是在一家公司干上几个月,就施展一下自己的“草上飞”功夫,马上寻找下一个伯乐,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不搞,有的甚至干脆自立门户。不太稳定的行业从业状态导致了大多数人员经验和磨练不足,内功功力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结果造成了整个行业鱼龙混珠,参差不齐,泥石俱下,给人的感觉特不规范。




九、“久旱三分雨”。现在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咨询公司从业人员仅仅是刚走出校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或者是学院派人物,其掌握的咨询理论工具比较空洞。他们对行业和管理、营销本身缺乏深刻的体验,谈的往往是形而上的一些东西,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深度不够,射出的箭也很难击中靶心。企业本身已经久旱了半年,但他们仅仅能给下三分雨,深度和渗透力上不去,其实际实施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十、“自身乱一堆”。在我国国内咨询行业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特别是在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类咨询公司,他们常常跟客户夸夸其谈,说自己有多少多少成功案例,实施效果如何如何明显。但当你对他们公司进行一个比较深入地了解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他们公司本身在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就干得一团糟,他们根本不去实施他们自己到处宣扬的理念,或者他们靠他们自己的理念连自己的公司都搞不好、救不活。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spears (威望:2) - 天生丽质,人间珍品

赞同来自:

说得真好!深有体会!

3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