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管理者的任务-唐僧的管理哲学》之序

《管理者的任务-唐僧的管理哲学》之序
作者:耿在安

唐僧,俗家姓陈,法号玄奘,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高僧,又被人们称为“三藏法师”。玄奘是洛州缑氏人,13岁在洛阳出家,因为感到当时佛教各宗派的说教不一,于是决心到印度取经,寻根究底。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西出玉门关,远赴天竺国(印度)。第二年到达天竺。他首先学习印度语,然后收集各种佛教经典,学经引道,历时5年,终于成为博学的佛教高僧。
到了明代,江苏淮安的吴承恩根据这一段真实的历史,结合他丰富的想像力,写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本意是为了刻画孙悟空这样一个神通广大、聪明叛逆的人物形象,他却不会想到在无意之中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一个很好的管理学案例。让我们以管理学的视角来审视一下这个故事。
唐僧是由观音、如来和唐太宗等成员所组成的董事会聘任的项目经理。唐僧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历史清白,又经过严格的组织考察才获得这一职位。为完成唐王李世民和观音菩萨下达的西天取经的任务,唐僧招募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下属(算上白龙马是四个)组成取经团队。取经团队的直接领导是观音,予以唐僧保护和支持;最高领导是如来佛祖,他通过观音在背后遥控着这个取经团队。
唐僧性格坚韧,极有原则性。在取经过程中,他能够抵御各种妖魔鬼怪的危逼利诱,不出卖团队的利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在天仙美色的反复诱惑面前保持禅心,深受上级的赏识,同时也得到了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信任与援助。
沙和尚没什么大的本事,在项目分工中承担了挑担、做饭这样的日常性工作。虽然他只是承担了最平常的的工作,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如果缺少了他,取经团队的日常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猪八戒完全是抱着投机的目的加入到取经团队中来的。他加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取得一个较好的职位以便回家和高翠兰团聚。八戒本领不大,却贪财好色,好吃懒做,对工作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一遇到困难就想着分行李、散伙。虽然如此,他却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如何拍唐僧的马屁,主动承担了为唐僧牵马这样与领导关系密切的工作,深得唐僧的喜爱。
取经团队中最关键的人物是孙悟空。悟空性格刚烈,神通广大。斩妖除魔、开山辟路大多是他的任务。然而,虽然做了取经团队中最重要的工作,不过他却并不受唐僧的喜欢。
早在花果山时期悟空就占山为王,虽经太白金星等人多次说服教育,仍不思悔改。后被天庭招安。在天庭供职期间,消极散漫,藐视上级,多次寻衅滋事。最终在蟠桃大会上酒后闹事,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既有大闹天空这样几乎让每一个管理者都难以忍受的劣迹,在取经途中又老毛病再犯,不顾唐僧的劝阻,屡次出手伤人。唐僧曾几次想把扁走,却顾忌到他的在取经团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敢轻易放走他。为了降服这样一个难以伺候的下属,取经团队的各级领导想尽了办法来整治他。先是如来佛祖把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每天喝铜汁灌铁水;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又让唐僧救他于水火之中。果然悟空从五指山下出来以后心存感激。然而仅靠这点小恩小惠还是难以收买孙悟空的心,于是唐僧又许诺给他美好的职业规划,答应只要取经成功就可以转正,成为有固定收入的正牌神仙;针对取经途中孙悟空不听指挥、自作主张的工作作风,唐僧与观音菩萨一起制定了严厉的考评手段,迫使孙悟空戴上金箍儿,不听话就念咒儿咒他。就这样,软硬兼施,胡萝卜加大棒,终于达到了较好的管控的效果。
……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唐僧也许并不是一个受欢迎人物,然而以现代的眼光,他却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他虽然外表软弱,其实却非常精通管理之道。他强调责任分工,按能分配,使每个团队成员都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让取经团队运转得井井有条;他制定、使用了各种考评、管控手段,奖罚有道,使八戒、悟空这样难以伺候的下属都能够听从他的指挥;他非常善于利用各种组织资源,每当遇到困难,就马上向直接领导――观音菩萨汇报,或者指派孙悟空、猪八戒通过他们的私人关系找来天兵天将来帮忙,所以遇到困难总是能够化险为夷;他把离心离德的师徒几人,通过各种手段整治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工作群体,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大雷音寺,成功的实现的团队的目标。
管理的一半是人,中国更是具有悠久的人文传统,从来就不缺乏优秀的管理学思想。管理学也从来都不是那些枯燥的道理。在一个个历史故事、佚事传说中,已经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学的原理。在本书中,我们将借用《西游记》故事的人物,结合现代管理的背景,来陈述一些现实中困扰管理者的难题,用那些有趣的文字,来陈述、喻示那些恒久的管理智慧。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ameslicn (威望:0) (天津 河东)

赞同来自:

呵呵,以前看过,又复习了一遍,不错

3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