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品质之路
記得零七的時候帶著一片迷茫走進大學的校門,未曾想過一二年的我會在什麽地方做什麽工作,只想著做個機械設計工程什麽的,因為我感覺中國的製造勢必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直到兩年后才知道所學的IE是配合指導生產的,難免讓我心灰意冷,對未來充滿迷茫……
轉眼間大四就到了,我開始研究者IE的作用,但是更讓我傷感的是中國的大部份企業對於IE還未完全接受,甚至在招聘會上被人家趕出來說:我真搞不懂你們學IE的到底會些什麽,連個圖紙都畫不好,我們這裡不需要這個專業的。
無奈,各種面試碰壁之後我開始搜羅各種關於IE在中國的發展史,原來這種生于美國,長在日本的現代管理思想還未完全應用于中國製造,而中國製造只是憑藉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才在世界上打出足夠的名氣,我再次對自己四年所學產生懷疑,真的能學以致用?
天無絕人之路,外資企業對於IE還是認可的,但是英語一直不好,這讓我近歐美企業的想法完全破滅,最後還是開始研究對於IE比較重視的台企——富士康。等待面試的日子是漫長的,在富士康面試的日子還未到來之前,我已經將工作簽到了上海的另一家台企,對於我們這種“特殊專業”招進來的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究竟去做什麽我缺無法得知(總不能讓我們剛畢業的這一群人全去做IE吧!)。
轉眼間報導的日子就到了,拉著簡單的幾件衣服來到了這個七月份能達到四十來度的城市著實讓我這個來自東北的學生不太適應,但爲了未來的發展,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我們班除了我還有另一個女生同我簽到這家公司,一起報導的畢業新生總共二十多人,簡單的培訓然後開始分部門,聽著他們一個一個唄叫走之後,教室里還真就剩下我們兩個“特殊專業”的畢業生了,心裡著實困惑。
後來人資小姐將我們帶到行政樓,這也是我第一次開了眼界看到了同仁們工作忙碌的情景,心裡不由得按下決心,不管做什麽我要好好幹下去!
我們被安排到一個小房間里等了將近一個小時,聽到隔壁一個台灣女人在打電話,聽著好像《神奇俠侶》裏面吳君如講話的口氣,幾次快忍不住笑出來,不知他們的工作風格是怎樣的,過來一段時間后我們被叫了出去,一個十四多歲很厚氣質的台灣人(後來知道她就是採購經理)走進小房間準備開始面試我們,開始我同學第一個,兩個人談了幾分鐘后輪到我,進去的她做了自我介紹,然後讓我簡單英文自我介紹,面試氛圍很輕鬆,問我願不願意做採購,這個問題問的我好突然,我重來沒想過做採購,甚至我連採購在公司里的工作內容,未來發展都不瞭解(肯定不是簡單的拿公司的錢買東西了事吧!),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告訴她真的沒想過自己會做採購,結果可想而知,我的同學去做採購,我被分到樓下見另一個經理
面試更為簡單,經理看了看我,讓我做了個自我介紹,簡單亂七八糟的說了一下部門的概況就給我分了個位置坐在那裡開始學習了。
我對這個工作一知半解,問了同事才知道我這個部門叫做QA/QS,後來除了發每日稽核狀況,就是去參加廠長主持的生產早會報缺失,我一直研究自己的發展方向是什麽,後來我才第一次知道ISO
薪水低,工作單調,聽室友講他們做PE是多麼有意思,加班是如何的多,自己除了整點下班回來看看資料上上網之外,生活如此單調,不時讓我萌生了去做PE的想法,後來我和老闆談了談轉去做PE了,我認為那才是生產的第一線,那才是拿錢做事的工作,那才會瞭解製成,學到知識,帶著無限的希望,後來卻無限的失望
真正地好工作不一定是高薪,應是有個團結的team加上幾位給力的老大,但是在辦公室搞政治,工作可想而知,帶著無限的遺憾我選擇離開。
新公司面試的主管是IQC的,簡單聊了幾句,就開始給我介紹工作的內容,談了如果老大們的複試過了的話什麽時候來報導,現在想想真的很感謝他對我的認可,當然我也沒讓他失望,辭了上一份工作我在這裡做了一面IQC工程師,短短幾個月裡然我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在保證生產的情況下處理材料問題,什麽才是我的目標
出來一年有餘,在幾個部門幹過,感慨是職場路上難免會有些迷茫,但是在對的地方遇到對的人,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感謝那些曾經幫助我的人,相信這條品質路我會一直走下去的!
轉眼間大四就到了,我開始研究者IE的作用,但是更讓我傷感的是中國的大部份企業對於IE還未完全接受,甚至在招聘會上被人家趕出來說:我真搞不懂你們學IE的到底會些什麽,連個圖紙都畫不好,我們這裡不需要這個專業的。
無奈,各種面試碰壁之後我開始搜羅各種關於IE在中國的發展史,原來這種生于美國,長在日本的現代管理思想還未完全應用于中國製造,而中國製造只是憑藉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才在世界上打出足夠的名氣,我再次對自己四年所學產生懷疑,真的能學以致用?
天無絕人之路,外資企業對於IE還是認可的,但是英語一直不好,這讓我近歐美企業的想法完全破滅,最後還是開始研究對於IE比較重視的台企——富士康。等待面試的日子是漫長的,在富士康面試的日子還未到來之前,我已經將工作簽到了上海的另一家台企,對於我們這種“特殊專業”招進來的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究竟去做什麽我缺無法得知(總不能讓我們剛畢業的這一群人全去做IE吧!)。
轉眼間報導的日子就到了,拉著簡單的幾件衣服來到了這個七月份能達到四十來度的城市著實讓我這個來自東北的學生不太適應,但爲了未來的發展,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我們班除了我還有另一個女生同我簽到這家公司,一起報導的畢業新生總共二十多人,簡單的培訓然後開始分部門,聽著他們一個一個唄叫走之後,教室里還真就剩下我們兩個“特殊專業”的畢業生了,心裡著實困惑。
後來人資小姐將我們帶到行政樓,這也是我第一次開了眼界看到了同仁們工作忙碌的情景,心裡不由得按下決心,不管做什麽我要好好幹下去!
我們被安排到一個小房間里等了將近一個小時,聽到隔壁一個台灣女人在打電話,聽著好像《神奇俠侶》裏面吳君如講話的口氣,幾次快忍不住笑出來,不知他們的工作風格是怎樣的,過來一段時間后我們被叫了出去,一個十四多歲很厚氣質的台灣人(後來知道她就是採購經理)走進小房間準備開始面試我們,開始我同學第一個,兩個人談了幾分鐘后輪到我,進去的她做了自我介紹,然後讓我簡單英文自我介紹,面試氛圍很輕鬆,問我願不願意做採購,這個問題問的我好突然,我重來沒想過做採購,甚至我連採購在公司里的工作內容,未來發展都不瞭解(肯定不是簡單的拿公司的錢買東西了事吧!),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告訴她真的沒想過自己會做採購,結果可想而知,我的同學去做採購,我被分到樓下見另一個經理
面試更為簡單,經理看了看我,讓我做了個自我介紹,簡單亂七八糟的說了一下部門的概況就給我分了個位置坐在那裡開始學習了。
我對這個工作一知半解,問了同事才知道我這個部門叫做QA/QS,後來除了發每日稽核狀況,就是去參加廠長主持的生產早會報缺失,我一直研究自己的發展方向是什麽,後來我才第一次知道ISO
薪水低,工作單調,聽室友講他們做PE是多麼有意思,加班是如何的多,自己除了整點下班回來看看資料上上網之外,生活如此單調,不時讓我萌生了去做PE的想法,後來我和老闆談了談轉去做PE了,我認為那才是生產的第一線,那才是拿錢做事的工作,那才會瞭解製成,學到知識,帶著無限的希望,後來卻無限的失望
真正地好工作不一定是高薪,應是有個團結的team加上幾位給力的老大,但是在辦公室搞政治,工作可想而知,帶著無限的遺憾我選擇離開。
新公司面試的主管是IQC的,簡單聊了幾句,就開始給我介紹工作的內容,談了如果老大們的複試過了的話什麽時候來報導,現在想想真的很感謝他對我的認可,當然我也沒讓他失望,辭了上一份工作我在這裡做了一面IQC工程師,短短幾個月裡然我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在保證生產的情況下處理材料問題,什麽才是我的目標
出來一年有餘,在幾個部門幹過,感慨是職場路上難免會有些迷茫,但是在對的地方遇到對的人,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感謝那些曾經幫助我的人,相信這條品質路我會一直走下去的!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