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企業新倫理運動,全球開跑!

過去投資人最常向企業說的話可能是
「Show me the money」(讓我賺錢,其餘免談)!2001年企業醜聞相繼爆發後,現在「Show me the ethics」(注重道德,我才安心),才是股東心聲。一場企業新倫理運動,正風起雲湧地展開!

安隆事件可說是企業新倫理運動的起跑點。在此之前,漂亮的績效數字,是企業及多數投資人追求的唯一目標。經理人為了符合股東期望,炒高公司股票,不惜創造不實盈餘,然而一連串公司醜聞爆發,企業才從盈餘大夢中驚醒,真切體會到古老諺語:「誠實為上策」。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企業倫理運動,範圍不只是企業財務上的真實透明,或是做好公司治理、維護股東利益。舉凡企業社會責任、公益關懷、公平對待供應商、提供員工良好工作環境等,也是這場運動的復興範圍。主要原因,與來自四面八方的推動力量有關。

企業品德成重要議題
非營利組織(NGO)緊迫盯人的監督,是促使企業重塑道德形象的重要動力。英國《經濟學人》指出,NGO本就肩負為社會把關的重任,這幾年來類似組織如雨後春筍成立,彼此之間形成競爭,為了增加媒體可見度,對於企業不法之處更加注意,以便能夠造成議題。一旦企業的黑暗面搬上檯面,除了有損形象之外,更可能波及股價。

例如1995年殼牌(Shell)石油公司意圖將鑽油平台棄沈於北海,損及海洋生態,大受環保團體撻伐,在德國的股價也應聲下挫。殼牌經過這次事件後,痛定思痛,重寫公司企業倫理規範,並且加強與非營利組織合作,制訂該公司的環境政策,每年設定目標,例如減少廢物排放量等,年年發表環境報告。殼牌指出,未來企業社會責任議題將會愈來愈受重視,殼牌的作為也是為企業經營長久之計。公司正派經營,員工也才能安心工作,創造更好績效。

來自政府的壓力也使企業必須踏出改革腳步。安隆事件後,美國總統小布希曾發表談話,「我們必須重建正直誠信的美國企業」!隨後而來的沙班法案(Sarbanes-Oxley Act)強調公司治理,加重經理人、會計師責任,甚至對於不法行為課以重刑,都是希望以外部力量使企業財務做到透明真實,保障股東權益。

除此之外,各國對於勞工、環境等社會保護政策也愈來愈嚴格,企業為了免受處罰,也盡力改善。例如過去備受「剝削第三世界勞工」惡名所苦的運動廠商耐吉(Nike),現在在海外設廠時,都必須評估當地人權狀況。英國《衛報》指出,這些措施雖然也可能出自於善心,但避免日後因為政策緊縮而受罰,應該是企業最重要的目的。

對社會負責才能基業長青
當然,不少企業卻是真切經過深切自我反省,認知基業若要長青,必須對社會負起責任。例如全球消費用品大廠聯合利華、寶鹼皆已宣告,將以「永續」為公司策略方向,因為若不如此,資源日漸耗盡,企業屆時將無生意可做。雖然說重視永續政策,可能將增加不少短期成本,不過就長期而言,兩家大廠正直的形象卻掙得投資人信賴,超越大盤的股價就是投資人予其堅持企業倫理的回報。

至於世界知名的咖啡廠商綠山咖啡(Green Mountain Coffee),其CEO史提勒(Robert Stiller)因為走訪咖啡原產地,訝異於當地農人貧窮狀況,決定減少中間商剝削農民的情況,以比市場價格更高的價格,直接向墨西哥、蘇門答臘等地農民收購咖啡豆。綠山咖啡也因此連續兩年獲得「企業倫理協會」頒發的「企業最佳公民獎」。

但是在這場新運動中,倡導最力者,其實是廣大的消費者以及投資人。《衛報》指出,這幾年來,就像生機飲食大為風行一樣,消費者對於生產商品的企業形象也日益重視。舉例來說,「誠信貿易運動」(fair-trade movement)在歐美已有十餘年歷史,主要目的是勸說消費者,購買正直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所謂「正直」,包括企業誠信、公平對待勞工、供應商,尊重少數族群及婦女等。

最近幾年,誠信貿易運動透過網站等各種管道銷售產品,銷售額突飛猛進,去年居然成長46%,達到1億歐元(約新台幣55億元)。現在誠信貿易運動一個星期的營業額,約是十年前一整年營業金額。誠信貿易運動的的效果驚人,就連大型連鎖業者特易購(TESCO)也推出自有品牌的誠信貿易產品,包括咖啡、茶、鮮花等,希望開拓更多客源。

另一個更令人驚訝的成果是「道德基金」的興起,其日漸雄厚的實力,甚至足以左右企業股價。

道德基金鹹魚翻生
事實上,1980年代時,就有所謂道德基金,投資的對象避開菸、酒、色情、軍火,或是以動物做實驗的公司。《經濟學人》指出,該種基金初成立時,還曾被市場上笑為「瘋子」,畢竟上述企業,多屬賺錢的產業。甚至1998年負責英國退休基金的部長唐恩(John Denham)要求基金必須表明「倫理」是否為其重要投資標準時,又再度惹來訕笑。由於當時道德基金表現不佳,投資人寧願不那麼道德,也不想賠了自己的退休老本。

不過十幾年來,道德基金的成長有目共睹。1989至2000年為止,英國道德基金規模成長率為1750%,美國從1997至1999則是成長82%。2001年企業醜聞爆發後,更多投資人轉而投向讓人安心的道德基金。根據統計,2003年道德基金規模已達3兆美元,每年成長率超過50%,幾乎每八塊錢,就有一塊是投資在道德基金上。

最近英國的保險合作協會(Co-operative Insurance Society)還宣布一項創舉,打算在今年9月份舉辦一場投票,邀請五百萬位保險客戶,選出心中認為重要的道德項目,以做為日後協會投資時參考。換句話說,一位投保汽車險的客戶,也可以藉著保險,表達對於環境污染議題、人權、或是第三世界勞工等議題的關注,甚至以手上的保單間接促使企業負起社會責任。

面對四面八方湧來要求「重建道德」「負起社會責任」的聲音,全球企業也積極回應。最明顯的現象,是企業對於倫理長(Corporate Ethics Officer)需求大增。1992年,當「倫理長協會」(Ethics Officer Association)初設時,只有十二名會員,但是到目前為止,協會成員已有近一千位,其中不乏來自3M、AT&T、AIG等全球企業。這些倫理長多是由學者出任,負責平常的內部倫理訓練課程、檢視相關道德疑慮,甚至在企業面對民事訴訟時,出庭擔任證人,證明企業已經善盡倫理之責。

社會責任成「關鍵報告」
企業另一在公司內部進行的倫理改革,則是替過去淪為具文的「企業倫理守則」裝上真正具有阻嚇力量的「虎頭鍘」。事實上,多數大企業皆有白紙黑字的「企業倫理」規範,甚至是惡名昭彰的安隆也不例外,只不過從沒人搭理落實。安隆案後,許多企業在守則中加上處理違反道德案件的流程以及罰則。例如知名軟體業者SAS明訂,違反公司倫理者,將經過企業內部鑑定,並且可能導致解雇。

更多企業為股東利益打拚之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發表「社會責任報告」已經成為另一項重要的企業經營成績單。根據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KPMG調查,1998年,美國前一百大企業只有35%發布社會責任年報,2001年時比率已經上升至45%。這些社會責任報告,除了隨著財務年報公布之外,網站上也隨時更新訊息。例如寶鹼、殼牌在網站上皆另設有「社會責任專區」。

其他國家的企業甚至比美國更積極。例如日本前一百大企業中,有72%發布企業責任報告,英國則是因應退休基金必須揭露投資在道德公司的比例,因此企業更須在社會責任的報告上下功夫,調查顯示,2001年時,英國前一百大企業中,近半數的企業提供相關資訊。法國政府則要求,企業上市時,必須提供企業倫理及社會責任相關資訊,1999年法國前一百大企業中,還只有四家符合此規定,至2001年已有二十一家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正直的企業更得人心
KPMG合夥人義司瑞爾(Eric Israel)表示,「企業發表社會責任報告是大勢所趨」。企業將相關資訊透明化,並且藉此表明自己是「正直的企業」,更能增加投資人信心。寶鹼也指出,在商場競爭中,企業形象將日益重要,未來消費者購物時,「形象」將會是重要選擇因素之一,因此讓大眾知道企業的努力,其實有百益而無一害,更可能是未來企業勝出的重要因素。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經說過,「資本主義若要運行順暢,必須建基在道德之上」。然而兩百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金錢與道德無法協調。三十年前,經濟學家傅立曼(Milton Freeman)還曾說過一句名言:「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幫股東賺錢」。經過了企業與投資人盡皆沈迷金錢遊戲、甚至不惜犧牲道德,以致自作自受的教訓,新企業倫理運動,將會使人們重新回歸資本主義的真諦。
{W{W{W{W{W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