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田口方法漫谈人之十九

正交试验的两个瓶颈。
原田口方法是: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三步曲。后因系统设计是工程技术人士们的任务,所以田口品质工学重点为后二次设计。
由于系统设计是源,所以这源设计不科学,统计人士用后二步时会很困难。
比如国内高性能的汽车内燃机和自动变速箱,国内难以独立设计,可能没有先进的机械概率设计思想(国际上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刚起步。)。比如有的教材中公差链设计还是算术法,没介绍概率设计法。有的测量教材中,竟然没有正态分布!
其次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案时,无内行的专业人士参与。
比如某文献中,一化学正交试验效果差,后知道漏了一个“加料速度”因子,这不但是第二位重要性的因子,而且是有交互作用。
所以中国DOE学派(张里千为首)认为,宁可二水平、不留交互因子列,也要多排因子。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阻碍中国DOE普及和发展原因是科技人士不懂正交试验。现时高等院校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课程,但正交试验不一定被认为是重点。而在日本认为不懂正交试验仅是半个工程师。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ZKL47 (威望:46)

赞同来自:

北大张里千著作《正交法与应用数学》有详述,笔者《正交法与应用数学读后感》贴子上也有说明。传统正交试验和老的田口方法,都需留有交互作用列。而正交试验目的是用最少试验数找到最佳组合,留交互作用列缺点是在试验费用大的项目必需用大表,也就是增加总试验次数。张里千观点:作为部分试验的正交试验,属非参数统计范畴,在同样总试验量前提下,先仅可能多排因子,少排水平(即先撒大网)用极差法和趋势图(点线图)简单方法寻找出可控因子优化的方向后,下一轮试验撒密网,逼出最优组合。正交试验目的找出可控因子的最佳组合,是否有交互作用在点线图上能反映的,不必量化(量化出的也是近似值)。

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