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管理之道贵在实践

西洋重“物”,乃至把“人”称为“人力资源”;视之“物”,用处置物的方法来处理人。“物”是被动的,没有感情的,可以任意摆的,因此对“人”也特别注重指挥与监督,一切诉之于规范,简直把人当做机器。人群关系学者倡导管理人性化,而其所谓人性,则系先天性恶,即使某理论能促使管理者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士气,似乎已经注意到“劳力”之外,尚有“劳心”的存在,但是以竞争代替互助的论调,始终无法将“人是工具”提升为“人自身即是目的”的境界。“物”的行是他动的,用这种观点来管理,除了极少数高阶层管理者可以自动之外,其余大多数人,都是具有专门知识而听命于目标的被动行为者。

中国重“人”,甚至把一切都拟人化了,“物”也是有感情的,必须加以爱惜。“人”本来是宇宙万物的一种,但是“人为万物之灵”,因为“人”能够自动自主,自己成为自身的主宰。

“人”不必为了礼法规范而心常戚戚,徒然把自己的心胸逼得愈趋狭隘;管理者应该坦荡荡,且有充分的心灵自由,不拘守于礼法,却言行俱能中节。组织成员,依其智能高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只要大家各凭良心,发出内心的良知本性去行,自然合乎规矩而不逾规范。在有限的规律中发挥无限的自动自主自由,这才是人的尊严与价值之所在。

管理是实践的,不是理论的。管理者学得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实际运用,亦将无济于事。管理者可以有许多想法,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决策,只能独一无二,这是管理者的最大难题,因为时间永不回头,而且急迫得必须当机立断。管理学者可以“为学问而学问”,发挥其孜孜不倦的专一精神,以造就高深的学术研究。管理者却不能不“为管理而学问”,视管理理论为工具,经由学术以改善管理,才是目的。

管理哲学是要实践的,管理者躬亲实践若干管理理念,行之有效,有了无比的信心,建立自己的管理信念,虽然说信则灵,毕竟还是要不断地向前推进,才能日新又新。

刻版的管理制度违反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故此我们需对方形管理那棱棱角角的部分加以柔性化,使之更适应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但我们提倡管理是圆形的并不应否定管理方形的一面,管理的方与圆,应该是“圆”以“方”为基础,“圆”中有“方”,“方”中生“圆”,那才是我们管理的完美境界。

圆是相对于方而言,在管理上,所谓方,乃规矩也。故此,方形强调严格的管理制度。圆形管理在理论上属于企业文化管理的范畴,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管理。于是当今许多企业都在大力推行这样的圆形管理,甚至有否定和摒弃方形管理的趋势。那么,“方”、“圆管理究竟孰重孰轻?孰是孰非呢?其实二者不应对立矛盾,而应融为一体。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liuyin212 (威望:2) (上海 ) 教育培训 总监 - 体系认证与审核员培训

赞同来自: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