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推荐:书籍<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ITAB使用指导> 将要上市了

马逢时 周暐 刘传冰 编著

2007
前 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现代服务业也颇具规模,但我国企业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改进和采取新的管理方法与技术,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经过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实践,六西格玛的成功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六西格玛的理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六西格玛的管理体制也越来越成熟。这一切都使六西格玛管理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六西格玛管理已经被充分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方法。在国内,不仅推广六西格玛的各类企业在逐年增加,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实施六西格玛成效显著的企业。随着六西格玛在国内更多企业的普及、推广,六西格玛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广大企业在推广六西格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扰。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骨干力量--绿带(Green Belt)、黑带(Black Belt)和资深黑带(Master Black Belt)等人士的成长提高成了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六西格玛管理中的精髓与真谛?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六西格玛慢慢地从一种过程改进的方法演变成为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组织变革的战略举措。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六西格玛已经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一种管理哲学。这个哲学中蕴涵着六大主要原则,包括:真正关注顾客;以事实和数据驱动管理;以过程为重;预防性的管理;无边界的合作;力求完美但容忍失败。
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一下“以事实和数据驱动管理”的原则。近年来,虽然知识管理渐渐受到重视,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习惯地根据领导者或管理者的主观意见和臆断假设来做决策。六西格玛的首要规则就是要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分辨出什么指标对经营业绩的测量具有关键影响,然后再收集数据并分析这些关键变量,得出最重要的信息以改进工作。但是,数据并不就是信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关键工具就是统计学。为此,六西格玛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学好统计学。但是,六西格玛管理者学习统计学的目标,并不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为统计专业工作者,也不能把自己变成统计工具的使用者,更不能把自己定位为计算机统计软件的操作者。六西格玛管理者的真正重要任务就是要学好统计思想(不是统计知识或工具,更不是软件的具体操作),要学会用统计思维看待和分析问题,避免只看到表面层次的现象就去下结论作决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本公司的顾客满意率为70%,今年调查了100个用户,其中75户表示满意,满意率达到75%。根据“数据驱动管理”的原则,是不是可以说“今年的顾客满意率已经比去年提高了5%”?相信大多数读者会认为“当然可以这样说”。但事实上这个结论根本不对,这里的抽样数量太小,不足以得到这个结论。详细的解释读者可以参看本书第6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拿到了些数据,但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哪些判断是正确的?哪些判断并没有根据?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统计学有深入的了解。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六西格玛管理中用到的有关统计学背景知识及其统计思想,并把各方面统计内容的介绍与计算机MINITAB软件的操作使用结合起来,使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学习本书后,对于常用的六西格玛管理中的统计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有更广泛的应用。
本书的编著者将此书的特点定位于下述几个方面:
1)它是统计方法的应用指南。它与一般的统计教科书不同,这里大大增加了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应用)的方法介绍。它不强调公式与理论的推导(最多给出公式),但要求能学会理解统计思想并使用统计工具,结合计算机软件MINITAB直接解决具体问题。本书的阅读对象是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大专毕业水平,不要求具备专门的概率统计基础。
2)它是软件操作的使用指导。它与一般的软件使用说明书不同,本书不只讲操作,而是特别强调通过统计概念的介绍,讲明有关计算的统计含义。如果实用问题同时有多种统计方法都可以处理时,本书会介绍各种方法的共同点及其差异,以使读者明白如何进行统计方法的选择。因此,本书强调,在理解有关统计概念的基础上,一定要具体落实到计算机的软件操作上,最终获得实际问题的准确分析。因此本书特别强调实用,但又要在理论上达到一定高度。
3)它是六西格玛培训教材的辅助参考书。它与一般的六西格玛黑带培训教材不同,在内容上对有关管理方面的内容基本上不涉及,但针对统计专题将介绍得更广泛、更深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马林主编的《六西格玛管理》是我国黑带培训教材的代表作,2007年又出版了第二版。此书或其它类似的六西格玛黑带培训教材中,对于通常用的统计方法已经作了简要的介绍。本书对这些常见的统计方法的背景和统计思想将有更多的说明,对于一般书中道理讲得太简单之处,予以补充完整,因此,本书可以作为六西格玛管理者首选的统计学参考书。
4)它讲述内容的顺序安排是按统计方法的知识结构来设计的。一般的六西格玛黑带培训教材,在内容安排的顺序与步骤上,强调与DMAIC顺序一一对应。DMAIC(Define界定 - Measure测量 - Analyze分析 - Improve改进 - Control控制)代表了六西格玛改进活动中的五个阶段,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和程序,也是六西格玛中最成熟的一种方法和程序。我们强调在应用统计方法的介绍时,在内容上一定要与六西格玛管理密切结合。但本书着重在于介绍与统计方法有关的思路及目的,因此在内容安排的顺序与步骤上,是按照统计方法的内在知识结构安排的,由浅入深,以便于读者学习。例如,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简记为MSA),在六西格玛管理中书是属于第二阶段测量(Measure)的,但它要用到方差分析及方差分量计算等统计内容,要用到质量管理中的“变异源分析”等工具,因此我们安排在第11章中才作介绍。我们认为只有这样安排才能使读者对各部分内容理解透彻。
5)它使用的是MINITAB最新版软件。任何与统计有关的工作离开计算机的使用是不可能的。目前全世界通用的统计软件不下百种,但MINITAB是目前在六西格玛管理中使用最多的统计软件。2007年1月,MINITAB软件公司推出了它最新的R15版,不但在功能上较以前版本有所增加,而且增加了中文简体版界面。中文版界面的出现将使广大的中国读者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它、使用它,有了问题也更容易地查到有关的详细的中文帮助信息,这将大大推动应用统计及计算机软件在中国的普及应用。本书使用的界面就是MINITAB的R15中文版,并在内容方面试图包括新版软件尽可能多的功能。我们在全部使用中文版操作说明的同时,在计算机的每步操作使用上,都在中文操作说明之后用括号注明英文原文的内容,这对于使用英文原版或使用早期其它版本的读者也很方便。限于篇幅,在输出结果的界面内本书只给出了中文输出结果,不过使用英文原版界面的读者对照着两种输出,不难理解其含意。为了更方便两种文本的对照,在本书的最后附录有英汉、汉英统计词汇对照表,供读者检索。
6)本书在在语言方面力求通俗易懂。在介绍统计知识时,本书尽量避免使用专业的数学语言,特别注意作到叙述的通俗化,例题力求生动具体,稍微深入些的或不常见到的内容都给予解释,努力使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能看得懂、学得会。
为了方便读者的学习使用,本书最后附加了一张光盘,包含有MINITAB软件R15的英文版、中文版(试用版)各一份,并包含了本书所使用的全部数据文件。
本书的初稿完成中,周暐负责第1、3、11、12、14章;刘传冰负责第4、5、6、9章;马逢时负责第2、7、8、10、13章。初稿完成后,大家交互讨论修改了多次,最后由马逢时负责完成全书的审订修改。根据审稿者的宝贵意见,在出版前编著者再次进行了修改。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国质量协会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的关怀与指导,得到了MINITAB软件公司及其在中国的上海泰珂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初稿完成后呈蒙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何桢教授审稿(参加审稿工作的还有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师生张敏、韩玉娟、梁昭磊及施亮星等),编著者对他们表示诚挚谢意。
虽然本书编著者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限于各方面的条件,难免会有错误或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联系电子信箱:fengshima#vip.sina.com,zhouwei2010#yahoo.com.cn, liuchuanbing#126.com;
提供支持的网站:www.caq.org.cn,www.techmax.com.cn, www.6sq.net

编著者,2007年5月
内容提要

经过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实践,六西格玛管理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六西格玛管理已经被充分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方法。随着六西格玛管理在国内更多企业的普及、推广,六西格玛管理专业人才--绿带、黑带和资深黑带的成长与提高成了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六西格玛管理核心思想的“基于数据驱动与决策”的原则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这种形势下,工程技术人员对于掌握统计思想,学会统计方法,并能在计算机上直接获得结果的需求越来越高。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六西格玛管理中用到的有关统计学背景知识及其统计思想,并把各方面统计内容的介绍与计算机MINITAB软件2007年最新版R15的操作结合起来,使得广大工程技术人在学习本书后,对于常用的六西格玛管理中的统计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有更广泛的应用。书后附有光盘,内含MINITAB软件R15的英文版、中文版(试用版)各一份,并包含了本书所使用的全部数据文件。

本书涵盖六西格玛管理中所用到的统计学知识,也包括了MINITAB软件的使用指导:
* 六西格玛与统计学。
* 常用概率统计概念
* 假设检验概念与常用比较方法
*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 变异源分析与测量系统分析
* 统计过程分析与过程能力分析。
* 试验设计
* 六西格玛设计简介




目录
马 林 序
严士健 序
何 桢 序
前言
第1章 六西格玛与统计学
1.1 六西格玛概论
1.1.1 六西格玛的兴起
1.1.2 六西格玛的实施模式
1.1.3 六西格玛的管理哲学
1.2 统计学概论
1.2.1 统计学的发展历史
1.2.2 统计学的特点
1.2.3 统计学的分类
1.3 统计学在六西格玛中的地位
1.3.1 六西格玛名称的由来
1.3.2 六西格玛工具的组成
1.4 MINITAB简介
第2章 概率论基础知识
2.1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1 随机变量概念
2.1.2 随机变量分布的概念
2.2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2.1 随机变量的均值
2.2.2 随机变量的方差
2.2.3 随机变量的偏度与峰度
2.2.4随机变量的累积分布函数及分位数概念
2.3 常用的连续分布
2.3.1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2.3.2均匀分布 (Uniform distribution)
2.3.3.指数分布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2.3.4.对数正态分布 (Lognormal distribution)
? 2.3.5.Weibull分布 (Weibull distribution)
2.3.6 三角形分布 (Triangular distribution)
2.3.7 Beta分布 (Beta distribution)
2.3.8 Cauchy分布 (Cauchy distribution)
2.3.9 Gamma分布(Gamma distribution)
2.3.10.Laplace分布 (Laplace distribution)
2.3.11.Logistic分布 (Logistic distribution)
2.3.12 对数Logistic分布(Loglogistic distribution)
2.3.13.最大极值分布 (Largest Extreme distribution)
2.3.14.最小极值分布 (Smallest Extreme distribution)
2.4 常用的离散分布
2.4.1 0-1分布(两点分布)
2.4.2 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
2.4.3 Poisson分布(泊松分布)
2.4.4 超几何分布(Hypergeometric distribution)
2.4.5 几何分布(Geometric distribution)
2.4.6 负二项分布(Negative Binomial distribution
2.4.7整数均匀分布(Integer distribution)
2.4.8 任意离散分布(Discrete Distribution)
2.5 中心极限定理
2.5.1样本平均值的标准差性质
2.5.2样本平均值的分布性质
第3章 描述性统计及图形
3.1 总体与样本
3.2 描述性统计
3.2.1 位置状况
3.2.2 离散程度
3.2.3 分布形状
3.3 简单统计图形
3.3.1 直方图
3.3.2 箱线图
3.3.3 饼图
3.3.4 时间序列图
3.3.5 3D散点图
第4章 统计基础
4.1 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4.1.1 样本均值 的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及T分布:
4.1.2 双样本均值差的分布
4.1.3 正态样本方差 的分布——卡方分布
4.1.4 两个独立的正态样本方差之比的分布—— 分布
4.2 参数的点估计
4.2.1 点估计的概念
4.2.2 点估计的评选标准
4.3 参数的区间估计
4.3.1 单正态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4.3.2 单正态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的置信区间
4.3.3 单总体比率的置信区间
4.3.4 双总体均值差的置信区间
4.3.5 双总体比率差的置信区
第5章 假设检验
5.1 基本原理及方法
5.2 基本步骤
5.3 均值检验
5.3.1 单正态总体均值检验
5.3.2 双正态总体均值检验
5.4 方差检验
5.4.1 单正态总体方差检验
5.4.2 双总体等方差检验
5.5 单因子ANOVA分析
5.5.1单因子ANOVA分析基本原理
5.5.2 单因子ANOVA分析多重比较方法
5.5.3 多总体等方差检验
5.6 比较方法的总结
5.7 样本量的计算
第6章 比率检验
6.1 单总体比率检验
6.2 双总体比率检验
6.3 列联表与卡方检验
6.3.1列联表
6.3.2 有限项离散型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6.3.3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6.4 单双总体Poisson率检验
6.4.1 单总体Poisson率检验
6.4.2 双总体Poisson率检验
第7章 非参数检验方法
7.1符号检验法
7.1.1符号检验概念
7.1.2中位数符号检验法
7.2秩和检验法及Mann-Whitney检验法
7.3单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
7.4多样本均值相等性检验
7.4.1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法
7.4.2多样本Mood中位数检验法
7.4.3多样本Fridman检验法
第8章 探索性数据分析
8.1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概念
8.1.1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特点
8.1.2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主题
8.1.3 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术语
8.2关于分布的探索性分析
8.2.1茎叶图
8.2.2箱线图
8.2.3字母值
8.2.4根状图
8.3 直线拟合的耐抗线方法
8.3.1耐抗线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8.3.2耐抗线方法实例分析
8.4 用中位数平滑法分析双向表
8.4.1中位数平滑法的原理及方法概述
8.4.2中位数平滑法的实例分析
第9章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9.1 相关分析
9.2 简单线性回归
9.2.1 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9.2.2 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9.2.3 简单线性回归方程总效果的度量
9.2.4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9.2.5 回归方程的残差诊断
9.2.6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9.3 多元线性回归
9.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一般方法
9.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改进模型方法
9.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自变量筛选方法
9.4 离散变量Logistic回归
9.4.1二值Logistic回归
9.4.2 名义值的Logistic回归
9.4.3 有序样本的Logistic回归
第10章 变异源分析
10.1 变异源分析概论
10.2 变异源分析的一般方法
10.3变异源分析的图形方法
10.4变异源分析的数值方法
10.4.1因子间的交叉及嵌套关系
10.4.2 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
10.4.3 单因子方差分量计算公式
10.4.4 单因子方差分量计算举例
10.5变异源分析的一般模型数值方法
10.5.1 一般线性模型的方差分量计算
10.5.2 双因子交叉型方差分量计算
10.5.3 双因子嵌套型方差分量计算
10.5.4 三因子方差分量计算
第11章 测量系统分析
11.1 分辨力和稳定性
11.1.1 分辨力
11.1.2 稳定性
11.2 偏倚和线性
11.2.1 偏倚
11.2.2 线性
11.2.3 偏倚和线性的计算
11.3 重复性和再现性
11.3.1 重复性
11.3.2 再现性
11.3.3 精确度分析
11.4 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
11.5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
11.5.1 一致性比率
11.5.2 卡帕值( )
第12章 统计过程控制
12.1 控制图基础理论
12.2 计量控制图
12.3 计数控制图
12.4 特殊的控制图
12.4.1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
12.4.2 标准化控制图
12.5 非正态数据的控制图
12.6 过程能力分析
12.6.1 计量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
12.6.2 计数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
12.6.3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
第13章 试验设计
13.1 试验设计基础
13.1.1 试验设计中的基本术语
13.1.2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3.1.3 试验设计的类型
13.1.4试验设计的策划与安排
13.1.5 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3.2 单因子试验设计
13.2.1 单因子试验设计
13.2.2 多项式回归
13.3 全因子设计
13.3.1 2水平全因子试验概述
13.3.2全因子设计的计划.
13.3.3全因子设计的分析
13.4 部分因子试验
13.4.1部分因子试验概论
13.4.2部分因子试验的计划
13.4.3 部分因子试验的实例分析
13.4.4 Plackett-Burman 设计
13.4.5 3水平部分因子试验的分析
13.5 响应曲面设计
13.5.1响应曲面设计概论
13.5.2响应曲面设计的计划
13.5.3响应曲面设计的分析及实例
13.5.4多响应曲面设计的最优分析
13.6 稳健参数设计
13.6.1稳健参数设计的模型
13.6.2静态稳健参数设计的计划
13.6.3 静态稳健参数设计实例分析
13.6.4 动态稳健参数设计实例分析
13.7 混料设计
13.7.1混料设计概论
13.7.2 混料试验的计划
13.7.3 混料试验设计结果的分析
第14章 六西格玛设计
14.1六西格玛设计概论
14.2 容差设计
14.3 仿真

附 表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
附表2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上侧概率表
附表3 分布的 分位数表
附表4 分布的 分位数表
附表5 分布的 分位数表
附表5.1 分布的0.90分位数表
附表5.2 分布的0.95分位数表
附表5.3 分布的0.975分位数表
附表5.4 分布的0.99分位数表
附表6 计量控制图计算控制限的系数表
附表7西格玛水平换算表
附表8符号检验表
附表9秩和检验表
附表10游程总数检验表
附表11游程最大长度检验表
附表12相关系数检验表
英汉统计名词对照表
汉英统计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新西格玛(4).jpg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richiezhang (威望:2) (广东 深圳)

赞同来自:

这个要顶一下,出来了去买本回来收藏:lol:

107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龙天
龙天

我努力,我进步,我付出,我收获,我坚持,我成功!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