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管理评审的误区

目前所审核过的组织,提供的管理评审证据往往仅在内审后做一次,然后在每次监督审核前做一次,应付审核的味道很浓。
实际上,对这个条款大多数人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包括和同行的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为管理评审必须在内部审核后才能进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为什么这个条款放在5.6,而不像其他体系放在最后一章呢?其实体现了标准“领导作用”的原则。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能,应该在完成体系策划后就进行,以引起其足够的重视!
2、认为一次管理评审必须涉及标准要求的所有输入信息。实际上管理评审和内审一样,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滚动式的评审完全可以,每次针对不同的重点,只要在一个周期内完成标准要求相关信息的评审。
3、认为管理评审必须由总经理主持,其实也不一定。标准明确了是最高管理者,但最高管理者可以是总经理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比如说,针对顾客的投诉,由直接接触顾客的营销副总或销售总监(TS内还有顾客代表)等主持,也完全可行,只要职责权限明确其是最高管理层的一员。
4、认为管理评审的策划一定要形成管理评审计划。实际上一般文件若规定了策划的时间间隔,并不一定有书面计划的要求,且最高管理者根据实际,可决定临时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当然和第2点一样,不一定覆盖所有的输入要求。
5、认为管理评审输出一定要有管理评审报告。标准并未规定这样的记录形式——和内部审核不同。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是以会议记录的形式,形成的决议就是一次评审输出。
众所周知,内审是监测体系的符合性,但是当内审发现某一过程符合标准要求了,但其效果却没达到预期,那么就是有效性的问题了,这时就必须通过管理评审来进行系统的解决,往往涉及到策划和资源的问题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欢迎讨论。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herkman (威望:3) (北京 北京) 电子制造 主管 - ?》?

赞同来自:

、认为管理评审必须在内部审核后才能进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为什么这个条款放在5.6,而不像其他体系放在最后一章呢?其实体现了标准“领导作用”的原则。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能,应该在完成体系策划后就进行,以引起其足够的重视!bbs.6sq.net www.6sq.net
回答:认为标准写在前面,就应该先执行,你走入了思维了陷阱
把管理评审放在5下面强调的是管理评审是最高层需关注的事,是其的主责。把内审放在8.2.2是因为它更多是体现一个PDCA中C的职能。而管理评审更多的体现的是A的职能,你现在知道为什么8.2.2要在5.6前面了吧!
对于管理评审核之所以为管理评审就是因为他的总则、输入和输出要求使他成其为管理评审,要不随便把一个什么会议都可以叫做管理评审的话,那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一定要高层参与,而且是最高管理者,可以体系的更改,产品的改进,资源的提供可以说得上话的人来主导。你说你一个营销总监能有这么大威力吗?要是象你那么认为随便针对一次问题的会议也可以叫管理评审的话,我就没话跟你说了 :lol:

19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