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品質管理將何去何從呢?

大家都知道,18世紀以來,產品從「操作者一手負責完成到全面質量管理」,經歷了5個階段的變緙(质量是检出来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质量是管理出来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是协作出来的「全面質量管理」),隨著質量管理理論的不斷進步,各行業質量管理由粗放型管理方式演變為集中型專業管理方式,不少國內外專業咨詢服務公司不斷地開拓、探討質量管理科學。質量的管理已基本形成一個獨立的管理體系。
從这个背景中说明目前质量管理的大环境我国还比较落后,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质量还是检查出来的,而且这也是一个必经阶段。特别是中国的加工制造企业,很多都是手工作业的(没办法,中国的劳力就是这么便宜),同电子行业等比起来,更是低中之低。
检验只是公司没有辦法的辦法,是最無奈的辦法,说说我们公司吧,对检验的作用认为是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当生产出现品質问题时,第一要求时加强检验,认为检验力度太小,检验的频次不够,第二怀疑检测的数据不真,要求重新检测,可怜部门名义上是品質部门,十来个人忙的腰都伸不直,还被生产和客戶投诉,生产说你检测慢;客戶说你不按规定做.所以,品質不是檢驗出來的,是生產者做出來的。
從廣義上講,質量是指對產品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包括滿足明確和隱含的需要的能力,如工廠的生產管理、品質管理、服務質量等。從狹義上說,質量是指某一具體產品滿足特定的要求的一種狀態,即產品達到標準要求的描述,是具體對象的品質。
制造企業的質量管理一般由高層直接領導,品質管理部門負責,生產部門執行。品質檢驗人員是監督者,不是執行者。企業品質控制分兩部分,一是品管,二是品檢。品管即對企業品質管理,品管分四個方面:其一、策劃,如制訂品質方針、政策、管理方案、品管組織結構、職責權限等,便於對產品檢驗的具體操作進行控制;其二、控制,即執行制訂的方針、政策、管理方案,它是一種活動,現場操作,通過系統方法與監控,達到產品的合格;其三、保證,即確保交到客戶手中的產品是合格品。如何保證呢?品管部門應制訂相應的對策。其四、改進,即持續改善,對出現的品質異常進行分析、糾正,消除不良現象,使品質不斷提升,不斷完善。品檢是指對產品的品質狀態進行檢驗,品檢分三個階段:一、進料檢驗,是對原材料進行檢驗,預防不合格品進入生產現場,造成在生產過程不必要的損失;二、過程檢驗,是對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進行檢驗;三、最終檢驗,是對成品進行檢驗。其中,品檢是品管的基礎。正確認識品管的含義,是企業品管部門職能定位的重要前提,很多企業只做到品檢,末對品管進行系統的分析,所以出現:「質量是品質部門的事,生產部門只管生產。」的不良現象。
不少企業因為需要推行ISO9000而設置品管部(有的叫品質部、質檢部),沒有聯系實際對企業的品管職責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沒有弄清企業需要的是什麼,設置權限不合理或是不理想。要使品管部門能在企業中發揮作用,需要弄清品管控制的重點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搞清管理的目的,進行合理的策劃,才能為企業帶來效益,帶來利潤。
品管主要的職責應是制定相應的程序,科學合理地分析策劃,完善品質控制制度,糾正改進方案。例如,進料檢驗的控制:應對原材料的源頭進行控制,如瓦楞紙箱企業應根據客戶對原紙顏色要求、物理性能等對供應商嚴格要求。對供應商的品質管理系統、生產供貨能力、產品物理性能強度、品質穩定狀態等進行監督控制。對供應商的控制方法的四種:一種為派員進駐供應商處對生產現場、倉庫、出貨等進行直接檢驗,合格放行,不合格不可放行。另一種為送貨到廠再進行檢驗,主要方式為抽查原料的外觀品質、數量,核對供應商檢驗報告,抽查測試原料物理性能強度等。每月、每季、每年對供應商進行評審,分析供應商生產狀況、品質趨勢、了解供貨能力,分析預測。第三,既派員到供應商現場控制,又在進廠時檢驗,還須定期對其進行審查,根據記錄分析,當供應商不穩定時,及時告知供應商並要求制定改善措施.供應商將改善措施情況報告給品管部.第四,與供應商建立誠信關系,將客戶要求提供給供應商,要求其根據客戶之需要生產,並保證產品質量,即供應鏈關系的管理,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affly.zhou (威望:1) - 只要有新的創意,就有新的樂?。

赞同来自:

老兄,沒

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Jaffly.zhou
Jaffly.zhou

只要有新的創意,就有新的樂?。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