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2006年中国十大质量管理人物

资料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2006年中国十大质量管理人物是谁?
  

  杨钢

中国零缺陷管理专家、零缺陷管理中国研究院总裁、“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劳士比的中国弟子。

  一长串头衔不足以概括杨钢在质量领域的追求和建树,杨钢对中国质量事业的贡献不胜枚举,他推广的“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已成为很多企业质量管理的标杆,他培训过的中外优秀企业总裁、经理、主管和管理专业人员数以万计,他的质量著作在业内备受追捧,包括《质量无神》、《质量无惑》等系列书籍以及主编并翻译出版的《质量人·克劳士比经典译丛》和《质量人·质量管理经典译丛》等大型系列丛书,都从不同角度为中国企业全面建立质量管理体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杨钢是质量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首创者与推动者,他身体力行,积极推广中国质量新文化运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所倡导的CQO(质量总监)制度开创了中国质量管理界制度建设的巅峰。

  他的零缺陷管理中国研究院还通过质量人俱乐部的方式将中国质量管理界的实践者、学者和各种利益相关者团结到一起,互相交流,树立质量管理的标杆,持续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尽快提升中国企业的质量
竞争力、塑造他们的质量竞争优势,奠定中国制造业大国和品质中国的地位而努力奋斗。

 

  袁宝华

  我国德高望重的经济界元老,著名的经济学家、企业管理学家、教育家和国务活动家。袁宝华这三个字,不但写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更是中国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一个代名词。

做一天航母的舰长 鸿业兴园准现房热销
孔雀城 独院生活 环保家装完全攻略
 

  2004年,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推出以袁老名字命名的企业管理奖,它是中国最高级别的企业管理奖项之一;2005年,国际职业经理人协会授予袁老“国际管理大师”荣誉证书。

  在长期从事经济工作过程中,袁宝华一直强调质量和管理的重要性,在他的著作里,质量和管理是重要内容。他在《千秋功业,永世流芳》一文里这样写道:“实际上,产品质量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质量要上去,企业各方面的管理都必须跟上。要真正做到质量第一,就必须加强企业管理。”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袁宝华先后访问了英、法、日、美、联邦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系统考察了这些国家企业管理的情况,深感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之大。1978年,他约请几位质量专家商谈筹办质量组织一事。1979年,在袁宝华等人的推动下,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正式成立。同时,袁宝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抓企业的全面整顿工作,他主持召开了几十次专门会议,以大力推进企业管理的方式,促进了中国质量事业的蒸蒸日上。

  刘源张

  质量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导研究员、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曾任第二届亚太质量组织主席。他作为中国质量管理界的拓荒人和泰斗级人物,50年来奔忙于中国质量事业,乐此不疲。 2000年,亚太质量组织授予了他“哈灵顿-石川”奖,以表彰他在理论与实践上为质量工程和管理所做的贡献。

  刘源张1956年从日本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内首建了质量管理研究组,并长期致力于质量管理研究、应用、培训和推广工作。1979年,刘源张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与几位质量专家一起创办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此外,他参考国外经验,总结过去多年在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心得和实践成果,提出了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开创了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使之在全国企业中普遍推行。刘源张始终注意针对当时的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和我国的国情,以系统的和实际的观点做实证的研究,是我国现代管理科学的倡导者和质量管理学科的创建人之一。1980年6月,刘源张关于开展“质量月”活动的提议被国家经贸委所采纳,同年,其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获得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12月,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连续当选为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郎志正

  我国著名的质量和标准化专家,现任国务院参事、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目前担任着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国质量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等多项职务。他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主要审定者之一,著有《质量管理及其技术与方法》等30余部著作和100余篇论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奖” 以及“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1978年起,郎志正开始从事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教学、科研、企业诊断和咨询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广工作,是“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年来,郎志正埋头研究质量管理理论和外国的经验。1979年开始结合工作实践着手写出一本50万字的《质量控制方法与管理》,这是国内最早的几本有影响的质量管理方面的书籍之一。以此为基础,郎志正一方面参加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一方面积极参与全国质量管理的推行活动。由于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思路清晰和演讲出众,他很快成为我国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积极推进者。从1986年开始研究撰写服务质量相关书籍,开国内服务质量理论研究之先河。同时领导了我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外贸公司、第一家对外服务公司和物业、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以及税务等行政管理的ISO9000族标准的贯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开拓了现代服务业的许多新领域。

  张公绪

  我国著名质量统计专家,从1986年起历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英国全面质量管理杂志(TQM Magazine,UK) 国际编委、丹麦奥胡斯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全面质量管理系客座教授等多项职务。1996年到2000年,在他的主持下,编制了迄今世界上唯一的诊断软件 SPCD2000和多元诊断软件DTTQ2000,为SPD和MSPD的实用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81年,张公绪等提出通用控制图,1986年该成果被发布为国家标准。由于选控理论能及时分清上下工序的责任,在邮电系统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后,紧接着在沈阳、上海等地的多个行业里使用开来。当时的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应用这一理论后,检验时间较之过去只应用休哈特图时缩短了1/3,而且检验精度还有所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984年6月,张公绪首次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带到了国际上,在英国举行的世界质量会议上报告了这项由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质量管理理论,引起了会场上的轰动和好评。1988年,此理论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获得应用,得到了著名统计质量控制专家屋道尔( W. H. Woodall)和威德(M. R. Wade)博士的肯定和认可,好评如潮。

  1995年,张公绪被邀请前往丹麦奥胡斯工商管理学院讲学。在丹麦期间,张公绪开始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思考,构思新的理论方法,讲学的后期变成了研发阶段。回国后,他提出了两种质量多元逐步诊断理论,解决了国外诊断理论需要同时诊断诸元从而第一种错误概率大的问题,这是多工序、多指标系统进行控制与诊断的有效工具。1998年,张公绪进一步提出相关单因素多元诊断理论,使得多元理论大为简化。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beiquan (威望:11) (福建 厦门) 电子制造 员工

赞同来自:

公认性强不强啊,什么机构评选出来的??

9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