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关于企业承包管理权

在制造型企业出现成本上升或者相对上升,利润下降时,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权以及一些生产要素成本按照一定的产品质量指标,生产周期指标,发货期限指标,物料及人工成本等制造成本指标(即所谓的Quality/Delivery/Cost),承包给事业部或者更低一级的管理层次,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有否有利于一个百年企业的发展?
首先,实行企业生产管理承包制(而不包括采购、销售等经营活动),有点类似改变中国农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有一个相当突出的优势,就是无限追求自身利益的驱使,能够通过金钱的诱惑来提高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以获取最大限度的自身利益。这样一种形式,可以看成是一种企业拥有者让企业管理者做OEM的形式:企业拥有者给定一个原材料、制造成本、承包者利益或者利润的额度,而企业管理者充分从原材料的管理上、制造成本的降低上挖取更多的利益或者叫“生产管理利润”。
如果只是这样一种简单的承包制,个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承包者对自己制造的产品没有经营权,更没有没有市场竞争力(因为只有承包者一家),区别于OEM厂家,后者存在制造加工费的竞争,品质的竞争(这其实是代工企业最主要的两个竞争点,当然交货期也是一个因素),而正是这种竞争促使OEM企业在制造成本降低与品质提升方面花大力气、大投入,否则OEM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甚至可能导致最终的退出。而上面所说的承包制没有,承包制只是让承包者看到一些明眼可以看到的由于生产管理不到位所导致的成本浪费,比如由于物料缺乏管理导致原材料浪费,人员配置过多(包括管理人员)造成的人工成本的浪费,品质问题导致的物料与人工的浪费,还有其他水电能源的浪费。从承包者角度出发,承包者可以通过加强物料管理、缩减人员配备、加强能源控制来降低生产成本,而提高产品品质则不是短期之内可以见效的。所以对于一个本身产品制造工艺比较成熟、生产管理体系已经成型的企业来说,承包者并不清楚这些可以缩减的成本能否弥补自己的投入,而承包者看重的恰恰是这部分可以掘取的利益,而非企业拥有者希望看到的产品的高品质,及时交货。那么在承包者与所有者朝着两个不同的目标努力时,如何在保证双方都获得各自利益同时又保证产品的竞争力。
2. 承包制的风险问题。这个风险是多方面的,比如承包制后各个部门都为各自的利益不择手段,而不考虑整体公司的利益;或者由于承包制导致产品质量出现很大问题,导致产品市场被迫收缩,甚至失去市场;或者承包者与所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失衡导致的企业运作失去控制;等等。其实产品的竞争力无非分为三个方面:成本优势、品质与性能优势、客户服务优势,这三方面都达到最佳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承包制主要挖掘和提高的还是成本优势。利益趋势固然能够使承包者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但能否保证其不轻视或忽视产品的品质与客服。
3. 说到最后,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产品的竞争力,而产品的竞争力就是成本、品质与性能、客户服务三方面的竞争优势(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与客户服务都不是三花突出的优势),也可以看成企业三个不同的价值偏重或取向。这三方面都与产品的制造过程紧密相关,所以产品的竞争力最终还是取决于生产管理水平,而非承包制所能解决的。及时实行承包制,要是承包者有利可图还是取决于他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他管不好,成本如何降低,品质又如何提升,更不要说赚取通过管理改善取得的成本差额利益。可能从短期看,承包制的利益驱使能够使管理者通过加强生产、物料、品质等方面的管理力度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如何使它成型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能够从切实的生产管理中获取利润的管理模式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问题。承包者是否具有能够从生产过程中获取利润的管理能力是决定承包制能否成功的关键。(三花似乎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承包制基本上都是会是短期效应,而且风险较高,对企业长足发展而言,切实地提高技术、研发能力,运用各种管理手段(精益生产、6σ系统、绩效管理中适合企业自身的那些部分)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品质与性能,以及完善客户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iezjut
iezjut

精益六西格玛黑带 7年精益改善和项目管理经验 主导大型EMS企业推行全员自主改善 担任4年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辅导专家及精益生产培训讲师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