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质量
企业与质量
什么是质量?我刚从事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哦,那我不也懂什么是质量,那时候我只是个质检员,在这工作几年后,我接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那时有个个书面的定义。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对质量感兴趣了,这还要感谢CQC质量认证公司的审核员桑工的指点,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人家,他教了我很多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
后来我自己买了电脑以后,看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质量方面的知识,从网上我认识了“质量之父—爱德华. 戴明、质量宗师菲利蒲.克劳士比、质量大师朱兰博士、石川馨教授等一些现代质量大师。我才明白什么是质量,从戴明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再到克劳士比的质量免费、质量再免费、等等,认识一个企业没有质量那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是质量,ISO质量管理体系里面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优秀、独特”等术语都主观的和含糊的——克劳士比(符合性 )
2.“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质量无须惊人之举。”——戴明(适用性 )
3.“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朱兰 (适用性 )
4.“质量管理就是要最经济、最有效地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用户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石川教授(适用性,满意性)
张瑞敏说: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做出来的,那么优秀的员工是怎么出的呢?
一等企业搞培训,二等企业搞咨询,三等企业无所谓,四等企业忙招聘。
特别是在温州这里质量管理太难做了,我不知道大家企业里真正懂质量管理的人员多不多,反正我遇到的不多。我的一个朋友是当老板的,一家机械厂的老板,前段时间他问我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我说是做质量管理的,他连忙就反应过来了“哦,搞质检的呀,生产线上很累的,工资不会很高哦。”我解释说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质检,最主要的是管理,企业管理,一个企业的管理很关键的,你们做老板的最好多了解了解。不过解释了这么多,最终他还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产线的质检。呵呵,没有办法。
一个企业败也质量成也质量,今年的三鹿事件,一个50多年的企业,就这样倒下去了,我试问一下,中国有几家企业有50年的呢?几年的前三株口服液,三株可以说是创造一个奇迹,3年销售额达到86个亿,那又怎么,三株总裁吴炳新曾经自豪的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中国邮政,第二大网络是三株,曾几何那是多么的风光啊,可是一个“常德事件”使三株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这就是质量问题,你企业越大,倒的越快,不重视质量的后果。
百年历史的爱立信与NOKIA,MOTORALA并称世界移动市场但1998起,3年里市场占有率从18%到5%,在中国市场手机市场占有率从1/3到2%,从手机领头羊的位置跌落下来,而且排在了三星,飞利普之后其后业绩一路下滑,面临破产,最后被SONY收购,成立索爱,但从此不在有往日辉煌人们纳闷许多企业在中国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起死回生,生龙活虎,而爱立信却失去了中国市场,原因何在?
调查结果为爱立信的手机质量和服务不好导致了爱立信的衰败
2001在中国手机市场都说爱立信手机如何如何不好。当时,他的“T28”存在质量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但更大的错误在于爱立信漠视这种错误。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注意到了“T28” 质量问题,但是爱立信却不承认他们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而且企图用金钱来封媒体的嘴。而且他们的服务质量也很差。比如“我的手机说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修了很长时间没解决问题,最后被告之主板坏了,要花700元更换,而我在个体维修部修了一下只化了25元就修好了”更离谱的是当时爱立信的几款新手机在没有取得电信部门的入网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在市场销售。质量和服务的缺陷,使爱立信输掉了他从没想放弃的中国市场,也输掉他整个自己。
当年张瑞敏砸掉76台冰箱,有人他说是炒作,不管理他是炒作还是什么,至少海尔对质量的认识是可以肯定的,张瑞敏又给他的员工说,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就要拿奥运会金牌。所以海尔的员工就树立起严格地质量观。所有的员工都知道,我们要拿奥运会金牌,我们要以质量使得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质量创名牌。张瑞敏做到了。
我在从事质量管理的几年中,每次发现有不良品查出来的时候,生产部经理总是这样说“你们质检怎么检的”,那时我无语,对于一个不懂质量的人,我不去和他理会那么多,可是在今天,我会告诉他,这个产品是那个部门做出来的,是谁做的,为什么知道不合格的还要放到合格区里来。我昨天一个朋友叫我帮他做一个培训课题,他是生产主管,分析一个不合格品的原因,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的产品也会发到客户手里,他就检验没有检出来,我当时晕了,我想一个生产主管都是这样的观念的话,他们公司的质量也就只有那样了,我不知道在你们公司品质部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品质部在公司的地位是多少。你们的质量也是检验出来的吗?质量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他是一个公司全休人员的事,上到董事长,下至清洁员。从一个公司的则面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品质问题,他里面的管理模式,他的细节,厂房的干净程度等等。
在质量里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总是以为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高成本,这样一个很大的误区,恰恰相反的质量越低成本越高,质量越低,你的报废率,返修率都,在大家公司的产品都应有检验的吧,产品如果被判定为不合格后,就必须以十分高的费用来重新加工,这些不合格品跟可接受产品有同样的材料费和人工费。可是现在它们被放到一边去,增加了你的库存,然后在加工,增加了它的人工费及你的时间成本,但是不论你怎么加工,很少能与一次就造成合格品的相同品质。
如果不合格品到达浪费者手中,成本又继续加速上升,没有人知道一个抱怨而从止以后不买你产品的顾客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到底有多少,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成本很高,福特公司公司曾经做过这样的市场调查显示一个满意顾客平均推荐给8个人说这个产品好,但是不满意的顾客平均转告20个人,他买了这个产品受了多罪。
那么在我们公司品质意识深入到了什么程度,深入到那里了呢,这里这们管理人员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为什么我们的品质意识就不能深入到位呢,主要原因就是管理层从来就没有责任感,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从来都没有去了解品质和各方面的联系,品质与销售,品质与生产力,品质与利润、成本,品质与竟争力。
质量与企业的发展,质量与企业文化,质量与企业的品牌等等。不管理你是什么行业,不管你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质量。
什么是质量?我刚从事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哦,那我不也懂什么是质量,那时候我只是个质检员,在这工作几年后,我接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那时有个个书面的定义。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对质量感兴趣了,这还要感谢CQC质量认证公司的审核员桑工的指点,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人家,他教了我很多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
后来我自己买了电脑以后,看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质量方面的知识,从网上我认识了“质量之父—爱德华. 戴明、质量宗师菲利蒲.克劳士比、质量大师朱兰博士、石川馨教授等一些现代质量大师。我才明白什么是质量,从戴明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再到克劳士比的质量免费、质量再免费、等等,认识一个企业没有质量那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是质量,ISO质量管理体系里面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优秀、独特”等术语都主观的和含糊的——克劳士比(符合性 )
2.“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质量无须惊人之举。”——戴明(适用性 )
3.“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朱兰 (适用性 )
4.“质量管理就是要最经济、最有效地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用户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石川教授(适用性,满意性)
张瑞敏说: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做出来的,那么优秀的员工是怎么出的呢?
一等企业搞培训,二等企业搞咨询,三等企业无所谓,四等企业忙招聘。
特别是在温州这里质量管理太难做了,我不知道大家企业里真正懂质量管理的人员多不多,反正我遇到的不多。我的一个朋友是当老板的,一家机械厂的老板,前段时间他问我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我说是做质量管理的,他连忙就反应过来了“哦,搞质检的呀,生产线上很累的,工资不会很高哦。”我解释说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质检,最主要的是管理,企业管理,一个企业的管理很关键的,你们做老板的最好多了解了解。不过解释了这么多,最终他还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产线的质检。呵呵,没有办法。
一个企业败也质量成也质量,今年的三鹿事件,一个50多年的企业,就这样倒下去了,我试问一下,中国有几家企业有50年的呢?几年的前三株口服液,三株可以说是创造一个奇迹,3年销售额达到86个亿,那又怎么,三株总裁吴炳新曾经自豪的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中国邮政,第二大网络是三株,曾几何那是多么的风光啊,可是一个“常德事件”使三株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这就是质量问题,你企业越大,倒的越快,不重视质量的后果。
百年历史的爱立信与NOKIA,MOTORALA并称世界移动市场但1998起,3年里市场占有率从18%到5%,在中国市场手机市场占有率从1/3到2%,从手机领头羊的位置跌落下来,而且排在了三星,飞利普之后其后业绩一路下滑,面临破产,最后被SONY收购,成立索爱,但从此不在有往日辉煌人们纳闷许多企业在中国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起死回生,生龙活虎,而爱立信却失去了中国市场,原因何在?
调查结果为爱立信的手机质量和服务不好导致了爱立信的衰败
2001在中国手机市场都说爱立信手机如何如何不好。当时,他的“T28”存在质量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但更大的错误在于爱立信漠视这种错误。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注意到了“T28” 质量问题,但是爱立信却不承认他们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而且企图用金钱来封媒体的嘴。而且他们的服务质量也很差。比如“我的手机说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修了很长时间没解决问题,最后被告之主板坏了,要花700元更换,而我在个体维修部修了一下只化了25元就修好了”更离谱的是当时爱立信的几款新手机在没有取得电信部门的入网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在市场销售。质量和服务的缺陷,使爱立信输掉了他从没想放弃的中国市场,也输掉他整个自己。
当年张瑞敏砸掉76台冰箱,有人他说是炒作,不管理他是炒作还是什么,至少海尔对质量的认识是可以肯定的,张瑞敏又给他的员工说,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就要拿奥运会金牌。所以海尔的员工就树立起严格地质量观。所有的员工都知道,我们要拿奥运会金牌,我们要以质量使得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质量创名牌。张瑞敏做到了。
我在从事质量管理的几年中,每次发现有不良品查出来的时候,生产部经理总是这样说“你们质检怎么检的”,那时我无语,对于一个不懂质量的人,我不去和他理会那么多,可是在今天,我会告诉他,这个产品是那个部门做出来的,是谁做的,为什么知道不合格的还要放到合格区里来。我昨天一个朋友叫我帮他做一个培训课题,他是生产主管,分析一个不合格品的原因,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的产品也会发到客户手里,他就检验没有检出来,我当时晕了,我想一个生产主管都是这样的观念的话,他们公司的质量也就只有那样了,我不知道在你们公司品质部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品质部在公司的地位是多少。你们的质量也是检验出来的吗?质量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他是一个公司全休人员的事,上到董事长,下至清洁员。从一个公司的则面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品质问题,他里面的管理模式,他的细节,厂房的干净程度等等。
在质量里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总是以为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高成本,这样一个很大的误区,恰恰相反的质量越低成本越高,质量越低,你的报废率,返修率都,在大家公司的产品都应有检验的吧,产品如果被判定为不合格后,就必须以十分高的费用来重新加工,这些不合格品跟可接受产品有同样的材料费和人工费。可是现在它们被放到一边去,增加了你的库存,然后在加工,增加了它的人工费及你的时间成本,但是不论你怎么加工,很少能与一次就造成合格品的相同品质。
如果不合格品到达浪费者手中,成本又继续加速上升,没有人知道一个抱怨而从止以后不买你产品的顾客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到底有多少,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成本很高,福特公司公司曾经做过这样的市场调查显示一个满意顾客平均推荐给8个人说这个产品好,但是不满意的顾客平均转告20个人,他买了这个产品受了多罪。
那么在我们公司品质意识深入到了什么程度,深入到那里了呢,这里这们管理人员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为什么我们的品质意识就不能深入到位呢,主要原因就是管理层从来就没有责任感,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从来都没有去了解品质和各方面的联系,品质与销售,品质与生产力,品质与利润、成本,品质与竟争力。
质量与企业的发展,质量与企业文化,质量与企业的品牌等等。不管理你是什么行业,不管你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质量。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6 个回复
jlj2009 (威望:0) (河北 保定)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