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质量管理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支持过程

前几天发表过运用计算不良损耗费用来引起领导注意,从而推动质量工作运行。很多网友辩称无法实现,其实能不能够实现跟怎么去做有直接关系。我无数次辩论过,质量人不能“死板”,要做就要满足适宜性及适用性这两个条件。死搬文件起不到好的效果。
要想现场人员非常自觉也是有条件的(丰厚的报酬 或 亲密的团队关系 或 成就感 等等)工资待遇不是很高,团队亲和力一般...怎能让员工完全按照指导文件工作?开会,学习,查核...这些措施有些扯淡。更多的时候是运用设备,工装,QC人员改善建议等等。质量人在增加企业收益方面的作用怎能忽视?提高效益的数字怎能藏着不体现出来?
生产过程是为企业创造效益这大家都很好理解,但创造效益的过程损耗了多少?通过质量人改善、检查、预防,减少多少?对于减少降低的部分难道质量人不应该统计出来么?用金钱说话这种事情在全世界都说得通吧!(例子:假如一个产品利润为0.00X%,品质要求又很高,老板肯定不会上单,原因很简单,没钱赚。即使上单质量工作还会加严再加严么?相反一个产品利润很高,即使要求不严,质量工作也会抓的很紧。这里面明显的利益驱使)我想说用金钱+数据说话比单纯拿数据更透明,更有说服力。(单纯数据不良数或不良率很难体现出损耗。例子:1月份 总不良0.5% 2月份0.8% 有可能1月份0.5%大件产品出现问题较多损耗1000元 2月份小部件出现问题多损耗50元.)难道2月份绩效不给你奖金你也高兴?即使没有奖金罚款你也认?
以上举例这种情况你仔细想想看在你身上有没有。我始终观点就是,要做就做的明明白白,账目两清。

6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shantianyiye
shantianyiye

没的说,自大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10-11 11:29
  • 浏览: 1611
  • 评论: 6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