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浅析“中国制造”

有幸参加了由“合众资源*3A企管”组织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管理高峰会。
本次峰会的主题是“中国制造业的持续盈利的策略与实践”,更多的是围绕“精益生产”而展开,企业追求精益,那精益是企业最终追求的结果吗?答案不言而喻,精益不是结果,是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之道,精益是过程管控,它的结果是持续盈利,让企业利润最大化,但,现阶段的中国制造业很多仍以粗犷管理为主,如何实现“精益生产”的过程,很多企业目前可能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或者仍在黑暗中探索光明。
79年中国正式实施改革开放至今,让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夜间众多的作坊企业应运而生,中国制造已遍布每个角落,但,我们仍需要清醒的意识到,时至今日,中国仍还被印记“制造业大国”的标签,而非“制造业强国”,因为我们没有苹果,三星,没有大的全球品牌,改革开放34年过去了,中国的人力成本逐年攀高,制造业很多仍局限在以OEM代工为主,没有自主的品牌,没有核心的技术,08年金融危机致使中国制造业哀声一片,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更充分说明企业没有充足的研发实力很难在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
孔雀东南飞?孔雀真的东南飞了吗?长期以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充足的劳动力人口,优惠的投资政策,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给“中国制造”的崛起提供了环境,然而时至今日,同样的优势正成为东盟邻国手中的王牌,今年上半年,日企对东盟的投资总额同比增长了55.4%,达到102亿美元,超过在中国投资额的2倍,2015年后,随着三星在越南新建工厂的投产,三星一半的手机将产自越南,曾令人骄傲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东盟制造”的强烈冲击,制造业转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也是倒逼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的机会,低端制造业转移东盟,一方面可以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能解放出来,进行升级到更高端,附加值更高的制造业之上,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国内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的关注。
12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若想成为超级经济体,就必须创建更多的国际品牌,生产更多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十八大,新一届政府提出中国经济未来向实体经济的发展转移,在倒逼中国经济调整结构的同时,我们可以看的出,更多的以劳动密集型加工的企业将丧失竞争力,取而代之的则是轻人力,重资产的制造企业,“实体经济”尽管不包含要害部门和尖端领域,但实体经济却是一国市场稳定运行的最广泛基础,“实体经济”指标的偏差往往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可见实体经济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及意义。
回到主题,在企业面临如此多的问题,如效率低下, 客诉不断,成本居高不下等实际问题面前,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很简单,务虚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之道,正同我们的企业文化“学先进,伴名企,走正道”,理念不谋而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否则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换言之就是不接地气,大会,小会,李总也一直在强调”我们需要精益生产“,培训休息的时间档口,我问”虎子“,企业到底该从何有个突破口来搞精益生产?他回答,缺少专业的人才,没有推进的团队……
其实,这样的问题我想不单单是一家公司所面临的,而是众多的中国制造企业都会面临,所以,3A应运而生,为众多的企业加以辅导,完善企业流程系统,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当然亦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在精益生产推进的过程中,同步需要企业的个体整体工作素质进行提升,或者说需要“工匠意识的培养”,工匠意识的关键词“热爱,快乐,专注”,广西支教的德国青年卢安克说“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然后从工作中转到的前去消费,从而让自己得到须臾的快乐,但,我不是,我是直接从我的工作中得到快乐”,可见他的敬业精神,日本稻盛和夫亦曾说过,”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的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确需要培养这种精神,当个人在企业中树立的目标同企业价值方向一致时,会让更多的人热爱本职工作,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
李总提出,我们需要打造百年老店,那精益生产的推行无不迫在眉睫,现阶段,其实我们的压力已经很大,如何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基业长青的企业特征:不只赚钱,坚持核心价值,永不自满,持续进度,我们要知道柯达的沉浮,就是败在战略能力,缺乏市场前瞻性的判断,错失发展良机。
“真正精益的企业能在企业的一线现场形成持续改善和全员参与的文化”,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推行QCC,QCC亦是精益生产的一方面,不足的是QCC目前仍局限在职员阶层,实际上QCC是一个团体活动,需要我们深入到一线作业人员的参与,没有一线员工的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只有一线人员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在QCC推行的过程中培养大家的节约意识,杜绝浪费的思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精益生产,我们先从QCC抓起。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不能成为一句口号,我们应该在每月举行改善发表总结,通过学习交流激发员工的潜能力为企业的发展献微薄之力。
管理改变中国,制造强,则中国强。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xuzhiyang
xuzhiyang

品质管理的资深人士~!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4-03-14 17:29
  • 浏览: 1740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