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银行“砍人”的故事 (5)--蒙城初发
我在加拿大银行“砍人”的故事 (5)--蒙城初发
2009.1,我第二次来到冰天雪地的蒙特利尔。
蒙城是加拿大最时尚的城市。也许是因为法语是主要的语言,跟欧洲的时尚之都巴黎有天然的沟通优势,在潮流方面总是步步领先,甚至比纽约还要快半步。蒙城同时也是盛产美女的城市,走在蒙城DOWNTOWN,不时走过身边的气质美女总是令人赏心悦目。
我在酒店里见到了美国的咨询师BR,一个堪比好莱坞的电影明星的帅哥。他在银行业工作了十余年,尤其精通CAPACITY PALNNING,对电子表格EXCEL属于专家级的水平。这也是我最后选择了这个咨询公司的原因。
之前我跟他就这个主题做过很多次的沟通,所以他很清楚自己要做的就是:把蒙城的管理需求按照JIT的思路在EXCEL的平台上展现出来。这个PROGRAM有两个部分:A:比较准确的每日需求量预测 (Forecast),包括一个预测模型,目标误差在10%以内。B:一线员工按照FUNCTION不同而安排的上班计划(Scheduling),此部分要以图表的形式直观显示出来,需要多少人,什么时间等等。
限于篇幅,我只贴了两张图上来说明情况:一张是PROGRAM STRUCTURE.
还有一张图是关于产能/计划图,示意图中是两个FUNCTION两天的产能计划。直柱是安排好的产能(人或机器),蓝色表示繁忙,白色表示空闲。红色线表示待生产任务(BACK LOG)。最理想的情况是没有白色,所有都是蓝色,红线最后归零。生产经理根据这个图多次调整计划,在满足顾客最后期限的情况下,尽量使计划产能和预测所需的产能相匹配,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产能浪费,最终降低成本。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JIT的生产模式。
之前生产经理们也根据经验做些类似的事情,但缺乏定量和直观的工具,加上工序或者环节有很多,所以经常算着算着就搞错最后都放弃了。但现此工具可以很直观很精确的显示多达25个FUNCTION一周内的状态,所以帮了生产经理的大忙。
在这个工具中,有两个东西很关键:一个是周期时间,另一个是预测的准确性。在BR走了以后,我又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把数据收集以及处理的程序标准化。关于预测模型,我在后来的两年内一直都在摸索去提高它,至今也不是很满意。虽然预测总是错的,时间段越小就越不准,但总希望最后能达到小于10%的目标。
BR蒙城做这个项目花了两个星期,专门为ATM部门定身度作了STV模型。那个美国咨询公司希望能在每个SITE都要花两周去实施。不过我告诉他们,剩下的就我们自己来做了。
蒙城是一开始实施的,两三个月后效果出来非常好。这跟他们总经理的支持和有个很资深的精益经理有关。我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了那个STV PROGRAM有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只能应用于ATM业务,而不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可应用于任何业务流程。一年后我们自己又开发了第二代STV,适用于任何行业和流程。
曾经跟BR在晚上一起去吃寿司,印象很深刻的该寿司店的名字叫“改善”,觉得特别亲切,呵呵。后来好像有人告诉说“KAIZEN”其实是日本人的一个姓。
2009.2月,带着蒙城牛刀小试的冲劲,我只身飞往加拿大中部的卡城。
后记: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思考:真正的顾客需求量可以说是谁也不知道的,节拍时间(T/T)中的顾客需求量是怎样计算得来的?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最接近真实值的顾客需求量呢
2009.1,我第二次来到冰天雪地的蒙特利尔。
蒙城是加拿大最时尚的城市。也许是因为法语是主要的语言,跟欧洲的时尚之都巴黎有天然的沟通优势,在潮流方面总是步步领先,甚至比纽约还要快半步。蒙城同时也是盛产美女的城市,走在蒙城DOWNTOWN,不时走过身边的气质美女总是令人赏心悦目。
我在酒店里见到了美国的咨询师BR,一个堪比好莱坞的电影明星的帅哥。他在银行业工作了十余年,尤其精通CAPACITY PALNNING,对电子表格EXCEL属于专家级的水平。这也是我最后选择了这个咨询公司的原因。
之前我跟他就这个主题做过很多次的沟通,所以他很清楚自己要做的就是:把蒙城的管理需求按照JIT的思路在EXCEL的平台上展现出来。这个PROGRAM有两个部分:A:比较准确的每日需求量预测 (Forecast),包括一个预测模型,目标误差在10%以内。B:一线员工按照FUNCTION不同而安排的上班计划(Scheduling),此部分要以图表的形式直观显示出来,需要多少人,什么时间等等。
限于篇幅,我只贴了两张图上来说明情况:一张是PROGRAM STRUCTURE.
还有一张图是关于产能/计划图,示意图中是两个FUNCTION两天的产能计划。直柱是安排好的产能(人或机器),蓝色表示繁忙,白色表示空闲。红色线表示待生产任务(BACK LOG)。最理想的情况是没有白色,所有都是蓝色,红线最后归零。生产经理根据这个图多次调整计划,在满足顾客最后期限的情况下,尽量使计划产能和预测所需的产能相匹配,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产能浪费,最终降低成本。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JIT的生产模式。
之前生产经理们也根据经验做些类似的事情,但缺乏定量和直观的工具,加上工序或者环节有很多,所以经常算着算着就搞错最后都放弃了。但现此工具可以很直观很精确的显示多达25个FUNCTION一周内的状态,所以帮了生产经理的大忙。
在这个工具中,有两个东西很关键:一个是周期时间,另一个是预测的准确性。在BR走了以后,我又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把数据收集以及处理的程序标准化。关于预测模型,我在后来的两年内一直都在摸索去提高它,至今也不是很满意。虽然预测总是错的,时间段越小就越不准,但总希望最后能达到小于10%的目标。
BR蒙城做这个项目花了两个星期,专门为ATM部门定身度作了STV模型。那个美国咨询公司希望能在每个SITE都要花两周去实施。不过我告诉他们,剩下的就我们自己来做了。
蒙城是一开始实施的,两三个月后效果出来非常好。这跟他们总经理的支持和有个很资深的精益经理有关。我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了那个STV PROGRAM有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只能应用于ATM业务,而不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可应用于任何业务流程。一年后我们自己又开发了第二代STV,适用于任何行业和流程。
曾经跟BR在晚上一起去吃寿司,印象很深刻的该寿司店的名字叫“改善”,觉得特别亲切,呵呵。后来好像有人告诉说“KAIZEN”其实是日本人的一个姓。
2009.2月,带着蒙城牛刀小试的冲劲,我只身飞往加拿大中部的卡城。
后记: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思考:真正的顾客需求量可以说是谁也不知道的,节拍时间(T/T)中的顾客需求量是怎样计算得来的?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最接近真实值的顾客需求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