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高质量和高成本被画上等号,似乎质量的保证必然以牺牲成本为代价。但是在此我却要和大家介绍一个改善质量又降低成本的事例。我曾经在一家生产微电机的企业工作过,公司从入厂检验至产品投入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到最后一道工序,都是戴手套来进行作业的。在公司每一个员工的心目中似乎戴手套作业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详细>
   变更控制:change Control,这个范围广着了。有了受控,就要控制变更,在我们产品设计,质量监控过程中提的特别多。我这里要讲一个案例,关于公司产品变更控制流程的优化,已经三年多了,可运作上算不上成功,这个事件还在持续改善中,给我最大的感慨,一个好的流程需要一个好的流程负责人,偶尔想起这个案例,我会笑笑...<详细>
   不知道其他质量人是否为6S揪过心,我在第一家企业的第一次6S改善倡导是彻底失败了的。当时年轻气盛,眼见公司6S之差,经常还出现混料等批量问题,当时那个着急啊,就结合情况给领导写了篇改善建议和督导方法。结果刚交上去就死了。部门经理当时跟我说:你的想法很不错,不过暂时还不适用,当时郁闷了很久,现在想想...<详细>
   通过对最近5年客户投诉的分析,75%是因为检验数据不准确引起的。将统计分析的数据向相关领导汇报,并且建议在化验室开始执行控制图。确保化验室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降低关于检验数据不准确引起的投诉。经领导批准后我组织实施。在网上找到一个小型的统计软件,先开始给化验室培训。首选化验室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化验室员工素质比较高...<详细>
   7月初发生3件脱落,一件又轻微打伤员工手指, 造成急救事故,安全部门为员工B超拍片,没有造成骨折。采购部门对责任SQE进行处罚,年度考核为不胜任,对供应商零件采取一级受控。7月中一级受控当天又有三件调角器板簧脱落,打伤员工手指,造成急救事故。我已经被批评的麻木了,供应商派质量部长来我公司寻找原因...<详细>
   经过我认真分析后,统一的上下班时间虽说对大家来说时间是公平的,但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效率。为此我提出了“9+1+2”的上班模式。即普通员工都是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上班时间9小时,此为9);机修人员早上7点上班检修设备和调整生产线,便于员工上班后马上就投入生产(上班时间10小时,此为9+1);饮料调配人员早上6点上班...<详细>
   我在现场指导的时候知道有一条生产线的效率,被一道瓶颈工序所困扰,许久得不到解决。这道瓶颈工序有一个工艺孔需要用钢球冲锁,冲锁的设备是双轴液压机,操作者每加工一个零件就要先用手将钢球放到孔口,然后再双手下行操作压力机,先将钢球压入孔内再用另一个主轴冲锁。这样做的时候,一个是钢球清洁度无法保证,造成零件在气密试验...<详细>
   生产现场秩序混乱,不良品经常出现,怎么办?原材料成本飙升,企业内部浪费严重,怎么办?设备虽然精尖,但是效率低下,怎么办?6sigma项目改善就是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利剑!提升质量的改善焦点是在企业运营中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地方是现场,也就是实际发生行动的场所。所有企业都得从事三项赚取利润的主要活动...<详细>
   2011.XX.XX晚班XX#号机台生产的 XX产品,XRF测试溴(BR)超标,管控标准为溴(BR)<300PPM, 实测15972PPM,现场查证确认信息如下:1.查证机台使用材料为:ABS GP22,此为环保非防火料。从加料桶内取投入料样本检测溴(BR)含量为29PPM结果合格.2.机台生产条件设定温度与材料特性及标准相符,在220-250度间;3.从烘料桶内取混合料...<详细>
   09年再次回到厚街上班,第二次“入宫”就职,这次从省部大员直升中央,成为核心领导。在工作开展的几个月里,我完美的诠释“救火队员”一词。在扮演“救火队员”的同时,我反省过来,要把自己从这个“正常现象”中脱离出来。09年10月我要求工程、生产、品质三个部门配合生管统计每款产品的标准工时,并不再亲力亲为去现场指导和纠正...<详细>
   去年七月份进了一家电子厂,做线材加工的,进去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不容乐观,让我跟前任品质主管交接,但是什么文件资料都没有。公司早过了ISO,但是我问他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他说没有,我问那检验标准呢,他说也有,品质一共19人:品质主管1个,IQC1个,OQC2个,测试组长1个,测试员工8个(划归品质部管理),QA6个...<详细>
   2005年在香精企业上班时,粉末香精是通过三位混合混合机混合而成。为了确保每锅检测数据准确有效,每混合一锅就取六个样,三个制程样和三个成品样,分别为上中下三个点。每天生产10锅就取样60个。这么大的取样量不但造成了大量香精产品的浪费,而且为了检测这些样品公司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经常加班造成两名化验员工作情绪不高...<详细>
   我首先介绍一下曾经呆过的台资企业,新员工入厂。部门主管制定这个员工的培训计划,然后请经理签字批准。主管按照批准的培训计划将新人安排给相应岗位的老员工,由老员工(师父)带新员工(徒弟)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其中徒弟在使用期工资比较低,而公司会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带新人的师傅,当然这是有考核的,当徒弟考核优秀时师傅可以拿全额奖金...<详细>
   因为公司在北方,容易刮沙尘暴,而且车间很大很高,灌装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灌装,联想到以前在大饮料企业,灌装都是在密闭的灌装间进行的,同时每次清洁之后,品保都要检测悬浮粒子。悬浮粒子合格才让生产,而且灌装间人员是有严格限制的。我向总经理和老板提出我的看法,建议建造一个百级净化车间,将灌装机包在内面形成局部...<详细>
   由于公司的生产线人员流动性大,并且本公司自身也有着多能工培养需求,因此花在岗位培训上的工时很多,公司目前没有对岗位培训所需工时和培训中的工资待遇进行标准制订,导致每年的培训工时工资支出费用巨大。 于是人事部门提出改善需求:公司每月员工工资支出的组成部份中,有很大一块属于培训工时,提高员工掌握上岗技能速度...<详细>
   公司当家的组织全体管理人员紧急会议,因为明天有日本整改专家来访,我们可不能怠慢。大家的心理似乎很忐忑:有些人怕日本专家给我们一些批评;也有些人担心日本整改专家是否真的有效;我则希望我们能学到日本专家的一些做事方法,使我们以后的工作能受其正面的影响。日本的整改专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三头六臂,和我们也没有太明显的区别...<详细>
   对于POM料(俗称赛钢料)首次接触其特性是一起内部重大异常,也是通过这次的重大异常让我了解到了POM料一些特性,知道怎么去控制POM料尺寸。当然这起异常的改善,我也参与了,其中的过程还有些曲折。听我一一道来。某天的早上,组装工序发现异常报告,准备停线,原因是按键支架组装后间隙大,超出客户可接受范围,不良率100%(注:我们是做的...<详细>
   2004年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台资香精企业上班。一天,去仓库领料,发现品管取样,因为要做微生物所以确保无菌取样。这位品管的做法是用95%的酒精喷到取样勺上面,然后用打火机点燃,用燃烧的方法对取样勺灭菌,用灭菌后的取样勺取样。库房内面存放的是淀粉等粉末原辅料,隔壁仓库就是整桶的95%的食用酒精...<详细>
   在平常的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零碎的举一反三的思考,却鲜有比较全面的总结,也一直在提醒自己,有收获要时常总结一下,否则过去了就成为过去了,此次六西格玛网组织我参与的改善项目正文活动,是为一次难得的思考和总结机会。不过思想想去,因工作关系,虽为过程质量改进的主管部门,却很少参加现场和制造过程的直接改进,因此只有从管理...<详细>
专题策划、制作:小编D  投稿邮箱:1005@6sq.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