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征文: 我参与的改善项目 当C&E Matrix遭遇多输出Y时

本帖最后由 小编H 于 2011-10-21 09:03 编辑

简单的描述一下项目概况:一个缺陷改善类的DMAIC项目。
一条自动化的“汽车继电器”(电子产品而已)生产线,由Ma1-Ma4四条主机台(前3台为装配,第4台主要为装配后功能测试)构成,合计加工传送检测有125个小工作站。是年初从国外淘汰过来的旧生线,投产来前6个月平均FTY仅为96.2%,而同期同类型的产线FTY高达99.2%.居高不下返工和报废成本成了改善的动力,目标在4个月内将这条老线FTY升到98.5%.接下来成立团队,开始项目等话略去。 前面DM阶段还算有惊无险,现在根据过程流程分析,用C&E Matrix筛选重要因子。这时才明白,有些困难该来就是会来的,躲是躲不过去的。

是这样的,定义阶段时,我们发现96.2%的不良,分布在125个大大小小的75站别中。前几项不良,仅占了总体不良3成左右,以整线不良项目做排列图,前80%排到13项,分布在不同的机台中,且每个月主次排列还不一样。以往的经验让我知道,项目定义的CTQ输出不能太多,否则后面的工作很不好开展。但是我面临的这个项目是台淘汰的生产线,问题多且不稳定。大家知道自动线严重依据设备的夹具,夹爪及传感器,设备老化后,只要是测试工位基本上就有不良。想到排列图工具的层别应用,我和团队商量着不以各小站为基础计算分层,而以主机台设备来分层会怎么样的。结果显示FTY Ma1:99.1%,Ma2:99.3%,Ma3 99.2%,Ma4 98.3%. 也没有明显的排例效果,且Ma1-Ma3基本是Ma4的输入,本身站别的不良还很高。

怎么办呢,项目抓不住CTQ可不行。眼看又过了三四天,大家都明白,时间对于这个项目重要性,我们再次碰头,团队中开始有二种意见,有人倾向整线前10几项不良整改,有人倾向以机台为单元,并制定机台内分目标整改,并且各有道理。我权衡再三,认为以机台为不良单元,并分目标制定CTQ会比较好。
原因一,设备不稳定,单项不良每月排次不稳定,降低不良后,目标未必能达成。
原因二,单项不良项目太多,不利于最终结果统计,四个机台单元,统计更为FTY更为便捷。
由此这个项目的CTQ便是四台机的不良率,并根据团队经验及总目标例定机台分目标。接下来,测量阶段数据收集计划,则以每台机的前80%的不良项目输出收集,合计十二个输出项目(其中有4项是Ma4终检测试不良,有8项是Ma1-Ma3单站不良项,这8项有3项的对前4项有影响,有5项根本没影响),比整体排列少了一个,挺开心。也得益于年度测量系统分析刚做,MSA分析任务轻不少。直接就来到输入因子筛选了,刚做完的Process maping洋洋洒洒四个整页纸,输入因子高达143项。想着,一定得好好用用C&E Matrix啊,不然这么多输入因子,胡子整白了,我也分析不完啊。

了解C&E Matrix几个重要职能,输出Y对顾客要求权重数,输入因子对输出Y影响权重数,输入因子可控水平指数。做着做着,发现不对劲了。发现最重权重分数最高的10项因子是我们想要的,团队判断对最终测试不良项目影响最重。而有些输出Y项目的关联因子却排到了几十名之后。怎么了,这些问题不用解决了吗?不是说C&E Matrix比因果图更科学吗,不是说C&E Matrix 找到问题的真相吗?我把结果再过了一遍,原来,有此输入因子因为关联的输出项很少,计算权重分自然就少了。
明白原因之后,我也就想开了,C&E Matrix不过是工具,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与团队讨论后,将Ma4输出的4个终检不良项目与之前机台相关的输出3个不良项,例入C&E Matrxi筛选,而另外5项直接用因果图及5Why分析法解决了。接下来,就对G&E Matrix筛选出的重因子做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我想假设检验,回归分析,DOE都是好方法。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结,做项目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景,从激动、紧张、困惑、思考、收获到成功,有些令人开心,有些令人沮丧,有些则令人进步。但只要在这条路,相信我和我的团队能走得更远。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sosoman1895
sosoman1895

将挫折变动力,将困难变创新,继续期待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