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新华社再次发表文章批评部分地方调控楼市不力

本报北京7月3日电 新华社今天“每周经济观察”栏目以“楼市调控:政策效应初现结构问题未解”为题发表文章,再次对一些地方调控楼市不力的行为进行批评。

  新华社的文章说,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中央稳定住房价格各项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房地产市场正朝着遏制投资、控制投资、引导合理消费、稳定房价的预期目标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的调控效果只是初步的,反映的主要是市场当前的变化,






供应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优化住房结构。然而,一些地方的做法有悖于这一政策目标。如一些地方借口用地指标有限,对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量的积极性不高,对盘活的现有闲置土地向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倾斜不够。还有些地方在执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中,配套政策不完善,供应对象、面积标准、申请审批程序不明确。有的地方甚至取消了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或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的享受范围。此外,一些地方对廉租住房工作重视不够,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小,有的城市在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后,缺乏相应的追踪问效制度。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龙在海角 (威望:9) (江苏 常州) 石油化工 技术员 - 压敏胶

赞同来自:

本报讯 (记者陈琰) 从昨天起,央行力推的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又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新浪编者注)在北京、浙江、广东、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和湖南8个省份联网。这意味着今后在这8个省份的征信系统中留有不良记录的失信者名单,不仅会出现在本省份的银行系统内,还将为其他7个省份的金融机构资源共享。

  北京市银行业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与此前部分省份自己设立的企业征信系统不同的是,央行此次筹建的个人征信系统收集的全部是个人信息,这等于是扩大了不良信用的监控范围。在此前提下,一些跨地域的个人炒房行为将受到限制。不过,为尊重客户隐私权,个人征信系统中出现的“污点信息”,只向银行系统提供,而不会向社会公开。

  据介绍, 此次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共有3类信息,一是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二是贷款信息,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等;三是信用卡信息,包括发卡银行、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根据央行事先计划,随着数据库建设的逐步完善,还将采集个人的结算账户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以全面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

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龙在海角
龙在海角

压敏胶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