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对2005年质量专业中级实务(下午)考试考题设置的看法

对2005年质量专业中级实务(下午)考试考题设置的看法

一、 刊误问题:
单选题3、……求P(X≤3)的概率。……
给出了四个结果:
A、F(X-X/X); B、F(X-X/X);
C、F(X-X/X); D、F(X-X/X)。
问题倒不是括号里的具体数值,而是括号外的符合“F”。求概率,有这样的结果吗? 是不是将“Ф”刊误成现在的“F”。
本人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A、Ф(X-X/X); B、Ф(X-X/X);
C、Ф(X-X/X); D、Ф(X-X/X)。
作为国家级的考试,出现这样的事情,暂定性为“刊误”。最尊敬的说法,也是很不应该的!
希望是我说错了!
二、综合分析题(一)、有机锡正交试验综合分析。
(二)、相关系数计算。
多选题内,也有一题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这三题,都把考点设在了要求考生熟记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的简算公式.和相关系数计算的简算公式的基础上。
我认为这样设置考点有失偏颇。
第一、有重过程,轻结果之嫌。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的计算都有基础算式和简算式之别。而基础算式是简算式的基础。简算式是基础算式的某种简化。两种算式之间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功效。
基础算式经过前面章节内容的讲解作准备,在这就有着深刻和清晰的物理含义,非常好理解和记忆。一时记不住时,甚至可以根据其物理含义,回忆出来。
而简算式的来龙去脉,课本也未作任何交代,一个“=”了事。你去硬记吧!由于物理含义不清,来龙去脉不明,你能记得住吗?
由于教材上的先天缺陷,给本次考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考倒考生,埋下了伏笔。
我认为:被考对象都是生产、科研第一线上的技术工作者。而不是滔滔不绝、振振有词的讲台上的讲师。他们重要的是,必须解决生产、科研上的实际问题。而不在乎用什么方法。即要: 重结果,轻过程。
邓小平的“猫论”,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的典范。在“全国统考”这样带有极强政策导向的事件上应有所体现才是。
象: (一)、有机锡正交试验的综合分析。
(二)、相关系数的计算。
这类题,你给足、给够最原始的条件; “有机锡”题,给出正交试验计划和8个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结果。“相关系数”题,给出10个具体的点(X1,Y1) …… (X10,Y10)。就够了。你要的是结果,至于人家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还用管吗?
经过小范围的了解, 这次考试的“相关系数”题,基本上没有人能作得出来。我敢说,实际过程的“相关系数”,没有人作不出的。考试与实际的巨大反差, 难道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考试所追求的?
难道这才能体现我们的考官如何如何之高明?你考官高明,却与生产、科研无补,你存在的价值就大打折扣。难怪有人骂出这种题的考官“极度变态”。
第二、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体现,大有“本末倒置”之嫌
当前,人们都在深刻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而这次的“相关系数”题,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体现。教育应该为生产和科研服务,考试应该是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典型事件的再现。考试的考题带有极强的政策导向。警示你什么什么是必须掌握的重点。素质教育尚需如此,象我们这种职业教育,更是责无旁贷。
我相信,“相关系数”问题,绝大多数人不会通过∑Xi、∑Yi…方法去求。就算有,也不重要,过程问题。基础算法你不要求他掌握,却要求人家掌握非基础的算法,大有“本末倒置”之嫌。
第三、我所在的考场概况
应到考生28人;实到考生10人;完成考试的考生9人。什么原因?不清楚!
总体感觉,今年的考试比去年冷清!考生稀稀拉拉,无精打采的.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ymstx (威望:0) (江苏 南京) 食品饮料 工程师

赞同来自:

考试的内容多多少少出了自己想像.感觉该考的没有考到,倒是感觉不太重要的考的多多.
反正出题专家们就是警告:要好好看书.
不是有这么一句名言吗,不该发生的事往往就会发生.

3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