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CPK

请教初始过程能力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各位高手,本人新手上路,在工作中遇到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惑,先多谢了!
1、实施SPC(主要是Xbar-r图)的第一步骤是不是首先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已经确定了关键特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得出控制限)
2、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是连续收集125个数据吗?它和分析用控制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分析分析用控制图是间隔抽样的,比如2小时抽5件,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初始过程能力要连续抽样?)
3、初始过程能力,计算出来PPK﹥1.67,说明短期过程能力达到了。可是控制图上面有几个点超出了控制限,或者连续7点都上升了,这就是出现了异常点。那我还能用这次计算出来的控制限来做后面的分析用控制图吗?还是直接把这些异常点剔除重新计算控制限?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elysion (威望:21) (福建 厦门) 汽车制造相关 QE - 供应商管控、来料管控、体系稽核、现场改进、人员管...

赞同来自: 问天一否 shaozhenming 倾舞夕月 yanfu 恭喜发财啊 MrGuo Dylan Koo更多 »

我倒是觉得做SPC(Xbar-R)应该分为三个阶段:1、初始过程能力分析;2、分析用控制图;3、控制用控制图。
首先,初始过程能力分析:这个是在小批量试产阶段做的,目的是得到实际的过程能力(PPK),方法是连续抽样≥30PCS,最好80以上,再进行计算(这里不需要去画控制图。。),PPK≥1.67时转入量产;
其次,分析用控制图:这个应在量产初期进行(当然,小批试产时如有足够的量进行分析更好),这个步骤有两个目的,首先,是对小批量试产的结果进行确认,第二,当然就是计算控制限了。抽样方法一般是小间隔的进行抽样25批或以上,如无异常点则计算控制限,并延伸作为最终的控制用的控制限了。
第三,才是真正的控制阶段。。控制限沿用上面第二步。。。。

以上一家之言,特别是分析用控制图的使用时机应该是要再前一点的,可是由于行业原因,我们只能放在这里。。。

2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