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Cpk与Ppk区别及长短之争

今天同事从供应商工厂稽核归来,谈及工厂Cpk计算方式方法,便又引申谈到了Ppk与Cpk的区别,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我虽入行尚浅,但好歹数年扎根在品质圈,学习了不少资料,过了不少考试,对两者还是有些认识,写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在讨论Cpk和Ppk之前,我们先讨论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重要的概念,_Cp__Pp__Cp_(Capability Indies of Process):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定义为容差宽度除以过程能力,不考虑过程有无偏移,一般表达式为: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 或者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_Pp_(Performance Indies of Process):过程性能指数,定义为不考虑过程有无偏移时,容差范围除以过程性能,一般表达式为: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从上可以看出,两者都表示制程特性的一致性程度,值越大越集中,越小越分散。描述与计算公式都非常相似,仅有两处区别:一为描述中,_Cp_为稳定过程下的指数,而_Pp_无此要求,即可以为非稳定过程下的指数。二在公式中,即σ的估计值。_Cp_使用的估计值是组极差均值或组标准差均值修偏之后(_R _/ _d_2,或 _S _/ _d_2),而_Pp_使用的估计值则是样本的标准差。由此看出_Cp_只反应分组内的变差,_Pp_则反应分组内和组间的变差。 接着再介绍两个同样重要的概念。_CPU_:稳定过程的上限能力指数,定义为容差范围上限除以实际过程分布宽度上限,一般表达式为: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gif_CPL__:_稳定过程的下限能力指数,定义为容差范围下限除以实际过程分布宽度下限,一般表达式为: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0.gif 介绍完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回归到_Cpk__Ppk_上。_Cpk: _ 过程能力指数,考虑到过程中心的能力(修正)指数,定义为[b]_CPU__CPL_的最小值。Min{_CPU_,_CPL_}_Ppk__:_(process performance indices)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性能(修正)指数,定义为: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jpg由于_,__Cpk__Ppk_都是由相应的_Cp__Pp_得来,我们便可推定两者的区别和_Cp__Pp_的区别类似。加以概括总结后,得出以下结论: 1. 在Cp、Cpk中,计算的是稳定过程的能力,稳定过程中过程变差仅由普通原因引起,公式中的标准差可以通过控制图中的样本平均极差估计得出。因此,Cp、Cpk一般与控制图一起使用,首先利用控制图判断过程是否受控,如果过程不受控,要采取措施改善过程,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过程受控后,再计算Cp、Cpk。2. Pp、Ppk由于普通和特殊两种原因所造成的变差,可以用样本标准差S来估计,过程性能指数的计算使用该标准差。QS9000 标准中阐述的观点,即当过程受控时,推荐采用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当过程不受控时,推荐采用过程性能指数Pp和Ppk。该教材还提到: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Institute)在其关于过程能力分析的ANSI标准中也阐明当过程不受控时,应当采用过程性能指数Pp和Ppk。 除了以上区别,Cpk和Ppk在应用方面还一直存在着长短之争。 一种观点认为过程性能指数(Pp和Ppk)是短期过程能力指数。过程性能指数(Pp和Ppk)反映了当前的加工能力,满足标准和规范的程度,是瞬时或实时的过程能力的反映。Pp和Ppk是对实时过程性能的描述,是短期过程能力指数。相应的Cpk和Cp是稳定受控生产过程中能力的反映,即这种稳定的、受控的生产过程可以保证满足标准规范的能力,若无异常原因干扰,则会一直保持不变。所以,Cpk和Cp是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另一种观点Pp和Ppk不要求过程稳定,即不要求过程输出的质量特性x一定服从某个正态分布。因为长期内的数据很难保证具有正态性。很多波动原因在短期观察中可能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而经长期收集到的数据就可能含有各种波动源。这也就是为什么Ppk和Pp计算需要更多的数据,至少100个,而Cpk和Cp一般只需要20组左右数据的原因。 我个人的理解认为,两种观点者都没有错。从深究Cpk与Ppk的意义上来讲,无疑Ppk是短期的,因为对过程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达到及预测一个稳定可控的过程的能力指数。而Ppk只是用在预测这个过程指数最初的阶段里,在过程达到稳定可控状态后,Cpk更能反应和预测今后的状态,即如无异常原因干扰,此受控稳定状态会一直持续,Cpk也会一直准确而有意义。 从实际应用来讲,Ppk一般用在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前,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一般要求≥1.67;由于收集数据较多,观察时间较长,包含变异因素多,被认为可以反映长期的过程状况。而Cpk,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后,为保证批量生产下的产品的品质状况不至于下降,且为保证与小批生产具有同样的控制能力,所进行的生产能力的评价,一般收集数据少,测试周期短,反映变异单一,被认为短期指数。两种观点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应用层面,个人认为大家大可不必为此争论,而在实际中活学活用,利用两者不同的特性合理的评价目前过程的能力和状态,才最重要。最后同事问个问题,如果发生了录入数据错误,这样的变异是否同样可以被计算到Ppk里?我认为录入数据错误,已经超过了变异的范畴,变成了错误。而此错误与过程又无任何关系,是绝不可记入Ppk里的,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在计算Cpk急Ppk时,一定要保证数据的来源及录入都没有错误发生。以上供大家参考讨论。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reenning (威望:3) (江苏 徐州) - ^_^

赞同来自:

图片有问题 请再编辑一下

1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