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QC活动实效化的几点疑惑!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中国的QC活动和应该中国的改期开放同年诞生的。
按年龄来算,应该和我差不多。但我怎么总觉得,QC活动在中国怎么就不伦不类呢?
1、公司的QC活动开展好像只是为了一年一度或几度的成果发表,可以出去外面交流、还可以获得荣誉获得奖励。这些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把其作为一个牵引目的的话,似乎就很值得商榷了。
2、重材料,而不重过程。每年QC成果发表不可谓是轰轰烈烈,每个小组都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表情作出各种花枝招展的PPT文件,还有动画,录象,真是煞费苦心,但真的让人怀疑成果的过程,和成果的真实性。依愚见,手工记录的活动记录本才是最真实的。
本人参加了前不久的全国第24次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听与会代表的发言,再加上工作中的体会,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讨论下。
1、QC小组活动应重视过程,而不应该是整理的成果材料,认为1个页面的课题总结足矣,一举三得:一目了然、总结能力、便于总结。
2、对评分的权重建议如下:过程60%、材料30%、发表10%。这样,才能体现重过程的评估导向;
3、不能为了QC而QC,年年做,年年都是老课题。
在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QC活动的效果评估(包括技术评估和经济效益评估)应如何评估?怎样才能到客观?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r20205 (威望:0)

赞同来自:

多謝分享

1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