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KPI

中国的KPI是GDP吗?

内地官场中有个说法「数字出官」,意思是一地方一单位的官员要想晋升,就必须有硬邦邦的政绩,比如GDP增长了多少,招商引资增加了多少,等等。因为考核指标的单一性,很多官员为了上报的数字好看,就不惜弄虚造假,以小充大,在数字上大做文章。所以,在如今这个时代,中国连空气中都飘荡着数字,但其中有多少可信的,却颇令人质疑。

克强指数更加真实

中国颇有一部分官员,是靠了数字升官的。但一个官员真想要做点事情,要找到正确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径,如果仅仅只是凭着注水后的数据作为决策依据,后果相当可怕。不过,既然官场中流行注水数据,那么相应地,也就有对策来解决。据维基解密去年底披露的一封密电,2007年时,美国驻华大使前往渖阳,拜访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李克强对他表示,辽宁的GDP数据有些是人造的,不可取信。他说,他更喜欢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的编辑们因此很受启发。他们将李克强所言的三项指标予以综合,带入一个程式,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克强指数」。有趣的是,将官方指数走势与克强指数走势列在一张表上对比,会发现趋势上总体一致,但在上下波幅上,后者的表现要比前者剧烈得多。

就真实性而言,克强指数包括的三项指标,项项涉及真金白银,几乎不存在作假的可能性。而官方的GDP数据,在传递上已不知经过了多少只手,其中人为的因素显然不容忽视,真实性因而也就大打折扣。两相比较的结果,人们会舍弃官方的GDP数据,并宁愿选择相信私人版本的克强指数。

数据沦为皇帝新衣

无独有偶,现任总理温家宝也是一位对数字非常敏感的人。他对数字熟悉的程度,可以达到脱口而出却又记忆准确的水平。与李克强类似,他对官方的各种令人欣喜的数据也并不感冒。2009年2月底,他作客新华网,谈及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表现,他谈了4组数据,其中的2组分别是信贷和发电量。就重合度而言,温家宝和李克强采信的数据,有2项是共同的,不同的,则是李克强选择了货运量,温家宝选择了消费占比和增长。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国的总理和副总理,对官方正式公布的数据都有选择地信或者不信,并自创一套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那么,官方费尽气力采集和计算出来的各种数据,到底还能拿来干什么?仅仅是供人们有选择地采信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官方为何还要制作那些没有人相信的数据?为何不干脆将其舍弃,直接提供人们愿意相信的数据?这样的话,至少可节约数据形成的成本,官员决策起来也会更加方便。

这就要回到「数字出官」的问题。注水的数据的确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但戳穿数据注水却并不很容易,于是,在这个GDP至上的时代,漂亮的数据就成为官员升迁的门票,官员们明知数据不足为信,却鲜有好事者去捅破这层薄薄的纸。数据于是就变成了「皇帝的新衣」,大家都乐呵呵地看着它们,生怕别人都看得见而自己看不见,结果就是大家一起装傻。而装傻的结果,则是贻害生活在真实中的百姓。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guojunxiong (威望:1) (浙江 湖州) 电子制造 主管

赞同来自:

我们质量的落后呀!

5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