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SPC

如何利用统计图表(SPC)改善印刷品质及效率

ii)如何制定有效指标

从以上例子,我们要把三张传单放入年报内,再把年报放在期刊内,然后放入信封内及封口,再贴上正确地址卷标等。



-如果由一个工人完成所有工序,必须花55秒来完成。

-如果把整个工序分成四个步骤:

a)第一步是把三张传单放进年报内,花15秒

b)第二步是把年报放进期刊内,花10秒

c)第三步是把整套书放进信封内,花20秒

d)第四秒是贴上适当地址(减去贴邮票因素),花10秒

-如果我们要平衡整条生产线,工序一要3人,每天产7200个,工序二要2人,每天产7200个,工序三要4人,每天产7200个,工序四要2人,每天产7200个。

总括来说,如果要生产线平均,便必须有11人在生产在线,其总产量为每天7200个。所以就算因赶货而加人,亦必须以11个工人为倍增。

-除了开始几天外,其标准指标为55秒完成一个。





-在有计划的生产在线,每一工序、工人人数和生产步骤都是固定的。所以其开线时间亦由以前的230秒一件,改善为110秒一件,其标准时间亦是55秒一件。

-总括而言,两者比较,前者比后者工人多了一个,但后者生产量多了20%。

iii)效率公式

虽然我们知道最佳人数为11人一组,其指针为55秒生产一件。如何知道工人生产最有效率,便要利用以下公式:

效率=(标准生产时间x总产量/3600秒)/工人人数/10个工作小时x100%

例子:(55秒x7200件/3600秒)/11个工人/10小时x100%

-如果当天有11个工人而生产超过7200件,其效率是超标,否则相反,如此类推。

-由于生产工人并非每天做同一工作,此公式是最客观最有效监察每组工人的效率。

-这亦是最有效改善品质的方法。因为在以前的QC制度里,他们只检查完成品。如发现不良产品,便要把所有产品从新翻工及包装。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哪一工序出错及其改善方法。

基于以上方法,每一工序已列明其生产方式、次序及留意事项等,所以:

-生产组长、管理人员、QC等可以根据指引检查每个工序,不必等整个工序完成才检查。因此,其翻工机会亦相对减低。

-就算真的发现产品不良,亦可立即锁定某一工序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其伤害性亦减至最低。

所以,QC很容易检查工人是否有依次序收集三张传单,是否有颠倒放传单。最重要是,QC可以趁机检查来料是否合格,如印刷是否正确、清洁、没有颠倒等问题。

-如我们发觉贴地址位置不正确时,亦可改正工人的手势或夹具的准确性等。

-由于工人每天花十小时做同一动作,他们比我们更易发现其产品改善的窍门。TQM的目标是上下一心改善品质,管理人员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加以研究。

iv)利用生产管制表(Pre-Control Chart)监察产品品质

QC可利用生产管制表监察产品的品质,并实时找出改善方法。

-如在贴地址的工序上,其正确位置是离封口70mm,并有+/-1mm的宽容度。如果超出此水平,QC可以要求停止生产,直至改善为止。

-从上午11:00至下午2:00,其水平不断偏离标准水平,直至2:00才作改善,但又走向另一极端。

-上午9:00至10:00和下午4:00至6:00,他们大致达到标准,亦非常接近中心标准。

-以上方法,亦可套用在其它生产环节上。



五)总结

读者会觉得本文所提及的是如果改善效率,并非品质改善。以下几点,是笔者的意见:

i)由于印刷行业是依靠经验多于机器,而且生产数量不多。印刷业并非如电子业的工作,利用计算机监察器来扫描每件产品的品质,并把次货隔离。我们还需依靠机长的经验对色,通过水墨用量的控制,达至最近原稿的水平。再者,一件产品最多都是印几天,并非如电子产品生产期高达多月,所以并没有有效的仪器监察其水平。笔者以为通过以上方法改善其效率,其实亦能改善其品质。再者,如果只着重品质而忽视效率,其成本可以大至不合理水平。

ii)如果我们另花资源改善品质,便涉及资源运用及责任制的问题。

-如现在要求每台印刷机的品质标准是每张纸的墨水污点不可多于五点,色差+/-不可超过10%,每一千张验查一次,并纪录下来,制成图表。如果发现超标,QC有权要求停机,直至问题改善为止。其制成的图表如下:



-我们宁可机长不停填写这些表格,又或者当他发现问题时,立即采取改善方法呢?

-这些报表,对品质改善上的作用有多大呢?



-如果由QC负责监察及填写报表,便代表每台机每更用一个QC。所谓「一个和尚担水饮,三个和尚没水饮」,当问题发生时,QC自然会说是机长的责任,机长亦会推说这是QC监管不足,「卸责」的问题便会产生。

-老实说,QC只拿着打稿来对色,他们是否知道实际的印刷要求呢?QC的经验是否可以和机长相比呢?故此,每台机多用一个QC是否值得呢?相反,如果要求机长填写这些报表,对品质改善上有何作用?

-这些报表对管理层监管上有多大作用呢?

iii)如果我们努力改善其停机时间及其效率,同样达至产品改善的目的。正如「胡萝卜与棒」的理论,如果机长达到指标,便可得到嘉奖,否则便受到警告。

iv)在手工部生产的环节上,以前QC花大量人力在检查完成品上,其反应亦缓慢。假如QC和生产组长都注意生产上每个环节,其作用已由QC转变为QA,其成本亦相对减低。

通过同业不断努力,香港印刷业近年才打进香港四大工业之列,并开始受到政府支持。可是,现时印刷业并不能像电子业、玩具业等建立自己的品质制度。相反,近年发展很快的中药业已开始建立他们的品检制度,正表示他们朝着现代化进发。相对来说,一则他们增加了市场的认受性,二则亦增加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在争取资源上是很有利的。

笔者并不鼓励同业全盘抄袭电子业等品检方法。原因是印刷业品检有其独特地方,而且如果全盘学习他们,其成本亦不划算。正如KEKI R RHOTE曾经利用「SPC」的方法,解决了很多企业的品质问题。可是,他在《World Class Quality》一书提到他的「丝印」品检改善的项目上失败,笔者并非怀疑他的「SPC」方法,可是他对印刷业认识很浅,又缺乏可靠的仪器帮助,以致他找不到问题所在。事实上,笔者亦只可以做到利用监察效率的方法,从而达至监察和改善品质的侧面要求,并不能找到一个一针见血的品质监察和改善方法。

本文目的,只是介绍一些简单又适合印刷业用的品检控制和效率的统计方法,抛砖引玉,希望同业多发掘一些有用材料,从而建立一套印刷业的品检控制和效率的方法。近年国内的印刷水平已不断提升,甚至有威胁香港的能力,我们如果要继续保持领导地位,在硬件上(如机器等)要不断提升,在软件上(各种管理系统)亦要不断改进,否则又成为另一个夕阳行业。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baibaowen (威望:0) (浙江 宁波) 汽车制造相关 工程师 - 好学

赞同来自:

·~~~~~~~~~~~~~~~~~~

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