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逆风而行_参加北京聚会的感受

本帖最后由 钻石灰尘 于 2010-12-6 13:06 编辑

今天听了ASQ各位嘉宾的专题发言,又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因为家中有事,我就顶着寒风提前离开了会场,不免有些遗憾,但也许并不需要遗憾,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反正中国的现况就是这个样子,谁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无非是提高自我,加强自信,说服老板影响社会,只不过以前是说用数据说话,现在再加上用财务数据说话。这在很多外企都不是什么新鲜的方法了,但在国内还需要推销,再推销。

下了车,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尘土,碎屑,带着一阵阵冷气的风扑面而至,我拉紧衣服,压低帽子,逆风而行,回头看去,一个橘红的塑料袋,飘呀飘的起起伏伏地,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踪影,去哪里了?不知道,无非是挂在了某个高处或吹进了某个角落,也许只是忽然落在地上,任人踩来踏去。我忽然想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把今天的会议所谈到的理念真的记在心里?不会只是一阵风吧?

今天我碰到了2个不是很熟,但是有一些联系的人,算是初次见面,但早就闻名的朋友,见到了久违的S工,我把通知转给她的时候,并没指望她会参加,她来了,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但我这位大姐还是这么忙,没来得及聊上两句,她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做法,冷静现实,即便是参加活动,还一直在考虑工作的问题,执着得另我羡慕。另外两个都是小字辈了,能聊的也都是各种各样的苦恼,人际关系的复杂,夹板气的难受,职业发展的迷茫,如同这寒风一样的话题,这些问题只能靠自己去解决,旁人最多只能拍拍肩膀,给个建议,自己掂量着办吧。

今天的演讲嘉宾中有诺西的运营质量总监和西门子运输的总监,我参加这个会最感兴趣的也是听他们两个要讲什么,因为他们公司是我们公司的竞争对手,而我是公司大中国区的质量负责人,工作的性质也相仿,但大陆这块市场,对于我们公司来讲一直是做不大,有自己的原因,如过于谨慎,对于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等风险过于看重,不敢于放手一搏,也有其他原因。通过他们的发言,我看到我们公司所碰到问题,他们也碰得到,他们的解决方案,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思路,但因为这两家公司的组织机构在各地的公司都是相对独立的,而我们是一种少见的中心管理方式,市场单元的话语权比较弱,在大中国区也只有几个office,要在中国开展业务,不追加投资,不给予MU(Marketing Unit)更多的授权是不能成行的,但改变MU的责权,这是与组织的设定和组织变革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只能记下来,留作日后的参考,不过peter讲的改善课题,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Kevin.Wu介绍ASQ关于质量发展的前景,我是深有感触的,我现在这家公司的质量部门简直不能再叫质量部,只是对外还在说是质量部,其官方的名词是IMS.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管理的体系涵盖了质量,环境,安全,社会责任,法律,财务,IT,绩效等等,也就是只要是和管理系统,标准化相关都在这个部门,一个让人很眩晕的部门,我碰到过这样的案子,两个本地的Legal Entity,两者之间做生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财务结算,把官司打到我这里来,我发mail问我老板,这是否需要我们来管理,老板很确切的回答,是的,总部的意见是按INS14处理,具体应用哪个条款,需要我给出方案,并把处理的结果向总部反馈。我是很认同ASQ这个预测的,具体的质量工作应该归入具体的部门,而质量人员将作为企业运营,老板的助手而存在。 但是中国能这样吗?要多久才能走到这一步?

嘉宾Raymond是一个做了30年质量的资深质量人,他发言的的一个主题是对于今天听到的“两层皮”现象很吃惊,在美国,编造文书罪是重罪,没有人敢这样做,这样做的公司会倒闭的,老板不敢做,员工更不会去做。这就是现实,这也是差距,这更是一条无法跨越的沟壑。是我太悲观了吗?不是,kevin说他就没见过有像中国这样把ISO捧到这么高的位置上的地方,这是因为中国从国策上来讲,是把东西卖给外国人,外国人在不了解中国企业的情况下,只能拿着ISO来找供应商,但当时的中国的管理基础是很薄弱的,又碰到国家断了奶,你不主动找机会,就是死路一条,反正都是死,跳楼和吃安眠药有区别吗,为了生意,甚至是为了生存只能造假?国家更对此是也是睁一眼闭一只没人把它当做一回事,当时别说是ISO在造假,出国办公证,办财产证明有几个不造假的?倒是应了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曾经调侃友人,做事把人都做虚了,他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把谎话编圆了那是一个境界。” Raymond如果碰到把造假当艺术的质量人,是不是要比看到那辆破车还有愤怒?没办法,,满天飞的是只是概念,而且没有几个解释得通的,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MBA,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海龟,外企的员工,这么发达的网络,那个时候,许国璋还是经典,是必修,有几个懂商务英语,懂质量管理英文的?本来错误就多,再加上理解上的,讲述上的,指导能力上的,有意无意的就开始造假,从骗洋鬼子,到骗自己人,现在不用骗了,谁都不信谁了。我去审核供方的时候,就不看证书,证书,体系文件,记录可能都代表不了这家企业的真实水平,和解谜差不多。

至于说公司对环境,对社会,对员工等等损害,别的不说,大的企业,占国民经济主体的企业是国营企业,国家能罚自己?能拿自己的孩子开刀?一纸通告下来,晚点不转签,你也就只能接受,你有选择吗?与国民经济相关的主体,是不可能依据顾客的取舍而淘汰的,公司的习惯是看政府,看政策,而不是看顾客,看竞争对手。民企老板,大不了把公司关了再开一个,甚至只是给公司换个名字,把法人从哥哥变成弟弟。

S工是搞质量奖的,休息的时候,她问了质量奖之间的差异,正巧我今天和曾在质协工作过的主持人也聊了相似的话题,他说出了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某某获得质量奖,其业内能服气吗?给了这个就要给那个,要顾及方方面面。奖和奖之间最大的差异不在标准,而在这里。

把一辆逆向高速行驶的火车拉回来,要比推动一辆停在原地的火车要费力得多。好在现在你还能知道有的火车跑到哪里,还可以叫它停下,还有正向缓慢前行的走在正轨上的列车,可以作为参考,但要把中国质量管理拉上正确的轨道上,是需要欧阳海拦马的壮举和勇气,更需要有推手炒作也许能成功。


今天我倒是看到了一条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的路,去考ASQ的各项认证,从ASQ上下载各种资料,和加入ASQ通过业内交流来提高。我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协会的力量,这个可是急需改变,靠一个人去思考,不如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僚一起去思考。

风起了,席地而来,我背过身躲避着,我突然想听首歌,一首潇洒一点的,一首挺男人的歌儿...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yushige (威望:0) (上海 徐汇区) 汽车制造相关 主管 - Six sigma, Reliability, ...

赞同来自:

言论之中悲观色彩过多了吧
日本二战之后的产品质量也是一塌糊涂,经过这些年的耕耘,质量不也是上来了么

4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