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产品批产前有关初期过程能力报告到底应该提交CPK还是PPK?

如题所示,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有关CPK和PPK的区别解释,有两种观点有点点对立的感觉,弄的我有点糊涂了,恳请高手确定以下,一个产品在要进行大量批产前应该提交PPAP文件嘛,其中有个文件报告需要反映初期过程能力的,而反映这个能力的报告到底应该提交CPK还是PPK?大家的意见好像不太一致,我记得之前工作过的公司是提交该报告中,好像计算的既有CPK,也有PPK,就是一个EXCEL表格,填上数据之后就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两个数值,我记得当时被领导交代说只需要看CPK是否大于等于1.33,如果是,就OK了,其他的不用看,看也看不懂。但是我想搞清楚,恳请各位质量管理高手给个答案,非常感谢!
另外,不知道大家对小批产、大批产具体是怎么界定和理解的?具体是多少数目才能算大批呢?之前所在公司的同事理解的就是整车上市之后的连续生产就算批产了,之前的S1、S2、S3叫试制小批阶段,P阶段就是大批阶段,可是P有时候又会根据情况分为P1、P2等等,个人感觉很不专业,想跟同在质量管理岗位工作的同事进行探讨分享一下。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fhtxn (威望:0) (上海 青浦区) 电子制造 工程师

赞同来自:

PPK的标准差计算涵盖了组内偏差和组间偏差,可以发现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的不良,所有试生产时应该用PPK来来发现和剔除这些特殊原因,当剔除了特殊原因后,过程变得稳定,则量产时就可以用CPK来计算了(CPK计算前提是过程稳定),当然,量产时还需要结合PPK计算。

8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