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分享SPC作业指导书,请高手指教!

1 目的
为SPC均值-极差控制图制作提供操作规范,并运用控制图进行过程统计分析。
2 适用范围
2.1 所有汽车产品所涉及的特性的规格需按此规范进行生产过程能力监控;
2.2 非汽车产品涉及的特性的规格按控制计划上进行生产过程能力监控。
3 定义
① 均值X:代表该数据的分布的中心位置,所以也称为位置参数。包括子组均值X 和样本均值X 。
② 极差R: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范围,是指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③ 标准差σ:表示标准偏差,即用来描述任一过程参数的平均值的分布或离散程度。
④ 上控制线UCL:表示样本数据的上限控制范围,由统计分析计算所得;
⑤ 下控制线LCL:表示样本数据的下限控制范围,由统计分析计算所得;
⑥ 工程规范上线USL:表示产品特性的规格上限,如板厚1.5mm,公差为±0.13时,其USL为1.63。
⑦ 工程规范下线LSL:表示产品特性的规格下限,如板厚1.5mm,公差为±0.13时,其USL为1.37。
⑥ 中心线CL:样本均值所代表的控制线。
⑦ 过程能力指数CPK:过程能力指数以往称为工序能力指数,是用于度量过程加工质量符合技术规范,即企业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的指标。
⑧ 过程能力Z:按标准偏差为单位来描述的过程均值与规范界限的距离。
⑨ 子组:连续采集5~10个数据为一个子组。
4 分析用控制图的制作
4.1 当有下列情况时,要采用分析用控制图:
① 特殊特性首次采用控制图进行分析与统计过程控制;
② 关键设备出现故障后首次运行;
③ 生产产品工艺流程、配方有更改时;
④ 生产设备停机超过一个月后首次运行。
4.2 数据的采集规范
4.2.1 同一批次连续检测5个数据,做为一个子组,填入控制图相应表格中。每班每天各取2批,取满100个数据为止。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1 计算每个子组均值X和极差R
① 子组均值X:对每个子组,均值
② 极差R:对每个子组,极差R=Xmax-Xmin
4.3.2 计算均值、极差的控制线和中线
① 均值:UCL=X+A2R LCL=X- A2R;
② 极差:UCL=D4R LCL=D3R
式中A2 、D3 、 D4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从附表一中摘录。
4.3.3 在图中绘出上、下控制线(用虚线)、中线(实线)。并将每个子组数据的均值X、极差R依次按描点法绘在控制图上,用实线依次把控制图上的均值X、极差R点连起来。
4.3.4 CPK的计算
① 先计算σ为值:σ=R/d2 ,式中d2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从附表一中摘录。
② 计算过程能力Z:对于单边容差,当控制线为上控线时
控制线为下控制线时
当控制线为双边容差时,Z= Zmin 其中Zmin 为Zusl和Zlsl的最小值。
, 式中,usl、lsl为规范上限和下限。

③ 计算CPK值:
4.4 控制图的分析
4.4.1 控制图编制好后,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说明过程不稳定,过程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由品质工程师立即召集生产部、工艺部、工程部、品质部共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① CPK值小于或等于1.67;
② 有一个或多个点在控制界限外或恰在控制界限上;
③ 连续七点在中线一侧;
④ 连续七点上升或下降;
⑤ 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不随机
4.4.2 在改善措施完成、异常因素排除后重新按4.2~4.3.4步骤进行编制控制图。
4.4.3 对控制图进行分析,如果控制图未有以上4.4.1条款情形,则认定此过程稳定,由此计算的控制线及中线可延伸,作为连续生产时控制用控制图规范。
4.4.4 分析用控制图需在控制图中注明“初始能力分析”字样
5 控制用控制图的编制
5.1 当过程能力进行初始分析为稳定过程时方可进行编制控制用控制图。
5.1.1 每天连续采集5个数据,作为一个子组,将数据记录在控制图中。
5.2 控制线及中线的确定
5.2.1 分析用控制图计算所得控制线和中线延伸,作为连续生产时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和中线。
5.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1 计算子组平均值X,极差R。
5.3.2 用描点法在控制图中绘出相应的点,并用实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5.3.3 每月数据为一张控制图,月底最后一组数据完成后计算CPK,如果当月数据不足20组数据时,暂不予计算CPK。该控制图延用至下月,待数据采集为20组时再计算CPK。
5.3.4 当制程稳定时,控制图中上下控制线、中线可一直延伸作为下月控制线、中线。
5.3.5 当控制图中数据有异常(4.4.1中内容)时,由品质工程师召集各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消除异因。
5.3.6 当异因被消除后,应按4.2~4.4.4重新进初始能力分析,当分析结果为过程稳定时,再进行编制控制用控制图并运用。
5.3.7 当控制线与中线延用12个月后,需按条款4重新对过程进行能力分析,计算上、下控制线及中线。
6 附表一
各参数与子组容量的对应关系
子组
容量 2 3 4 5 6 7 8 9 10
A2 1.88 1.02 0.73 0.58 0.48 0.42 0.37 0.34 0.31
d2 1.13 1.69 2.06 2.33 2.53 2.70 2.85 2.97 3.08
D3 - - - - - 0.08 0.14 0.18 0.22
D4 3.27 2.57 2.28 2.11 2.00 1.92 1.86 1.82 1.78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潇湘斋 (威望:0) (广东 清远) 汽车制造相关

赞同来自:

这份SPC作业指导书是有些长,但是讲的应该还是很清楚的吧!主要是SPC的操作,与实际应用,想请大家看看这份作业文件还需不需要修改下!

2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