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转帖}Jeffrey K.Liker教授论中国企业如何实施精益

 2007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 PTC “精益环球研发,引领创新中国” PTC高层管理研讨会上,我与相关媒体的记者一起,专访了密歇根大学Jeffrey K.Liker教授。他是密歇根大学日本科技管理项目主任,密歇根大学精益制造项目的副主任,国际畅销书《丰田汽车之道》的作者,最近出版了新书《丰田产品开发系统》。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研究丰田的历程,并简单介绍一下在此过程中出版的两本书《丰田汽车之道》和《丰田产品开发系统》。

  Jeffrey:我从82年开始就做了一个对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工业进行比较的项目。我研究了一些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工厂,发现在质量、设计等方面,日本企业,尤其是丰田公司确实要超过美国企业很多。丰田公司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认为不仅汽车公司,而且所有行业的企业都值得向丰田学习。丰田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企业,它不断地改善和提高自己,不断地寻找新的可以改善的空间。丰田当时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汽车厂,那么大的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改善,是很不容易的。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出版了两本书,第一本是《丰田汽车之道》,第二本是《丰田产品开发系统》。出版书的顺序实际上与我在丰田公司研究的顺序刚好相反,我一开始是专门研究丰田的产品开发,并且针对这个话题发表了不少论文,之后我觉得应该把丰田的成功之道进行总结,就写了《丰田汽车之道》一书。后来,我的博士生James M.Morgan配合我在做进一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丰田的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总结,出了第二书《丰田产品开发系统》。

  实际上,在《丰田汽车之道》一书,有两章涉及到产品开发的内容,一章是雷克萨斯汽车开发的故事,另外就是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的故事。因此,《丰田汽车之道》不仅讲了丰田的精益制造,也讲了丰田的产品开发。

  记者:企业是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施精益产品开发?设置首席工程师的岗位,是否造成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Jeffrey:不论企业大小,都可以实施精益产品开发。老丰田创始公司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工程师,也任命了首席工程师。在日本,人们非常尊重知识,非常尊重经验,他们对首席工程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首席工程师非常权威。

  要实施精益产品开发,的确要对公司结构进行一些改变。传统的项目经理只关心流程的执行情况和预算,但对所研发的产品是不是能够被市场所认同,是不是能够成功,却不怎么关注。因此,这种开发方式不是很合理。当然,转向精益产品开发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初创两三年的公司,我不建议做这样伤筋动骨的改组。我建议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项目尝试精益产品开发的模式,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当企业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做比较大的改变。

  记者:除了丰田,其它企业是否也实施了精益产品开发?精益产品开发是否与企业文化,国家文化有一定关系?

  Jeffrey:我主要研究丰田汽车的精益产品开发,因为我觉得丰田有很多东西可以值得我研究。当然,也有一些其它公司在精益产品开发方面比较成功,例如苹果公司、波音公司等。波音的主装线,就像一个非常大的机场,过去波音是一架一架总装飞机,现在也是用流水线方式作业,运用了精益的概念。追根溯源,波音从丰田学到了很多精益产品开发和精益制造的理念。

  的确,丰田的成功是同日本企业的文化密不可分。日本企业中有一种终身工作的文化,承诺不会解雇员工。因此,员工不会因为其它公司给高一点的工资待遇就跳槽,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相互信任、相互承诺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精益理念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论是精益产品开发还是精益制造都需要做非常多的培训,通常要持续的花上几年时间。日本企业的员工学会了,基本上会在企业中工作到退休,他所创造的价值都会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公司。这种企业文化会不断地熏陶每一位新员工。反观美国公司,由于没有这种终身工作的文化,工程师通常在一个企业工作的年限是3、4年,而3、4年的时间内对他进行培训,等到他能比较深刻地理解精益的内涵时,已经跳槽离开了,这样就难以形成一种有沉淀的文化。其实,早期的美国也不是这样的。在我父辈的时候,即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美国的工程师也有这样一种长期工作的传统,那时,IBM、克莱斯勒这样的公司员工也不是随便跳槽的,公司对员工也有长期雇用的承诺,所以员工都是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而现在的美国,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有钱了,也都变得浮躁了,工作随便跳来跳去,谁出价高就给谁工作,可以像买一瓶水一样,去买卖人才。因此,美国企业失去了一些历史上很好的东西。

  当然,实施精益是有程度之分的,并不是说只有完全具备日本企业文化,才能实施精益。很多美国企业在具体的产品开发项目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虽说您没有达到丰田那么高的水平,但依然通过实施精益产品开发获得了很大价值。

  记者:关于企业文化,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您诠释一下丰田的企业文化。

  Jeffrey:《丰田汽车之道》的主题就是剖析丰田公司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有好的文化,效率一定更高,产品一定更用以被客户所接受。丰田文化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员工能够真正地理解客户。所以,丰田设计一辆车的时候,不是闭门造车,设计这辆的首席工程师会与销售部门一起,一家一家走访客户,去询问客户的需求,然后再做决定。例如,丰田曾推出一款瞄准了年轻人的市场的车型,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要赚年轻人的钱,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年轻人创造未来的客户,使这些年轻人成为丰田的忠诚的用户。

  过去,在美国市场,丰田给人的感觉是给老年人开的车,因此,丰田专门针对美国的市场设计了一款年轻有活力的一款新车。为了贴近客户,丰田会经常举办车友会的活动,让拥有同款车型的车主聚在一起,请一些歌星、影星来参加,以吸引人气。目前这款车已经到了第二代,为了更加适合具体客户的需求,第二代车的首席工程师就会去美国访问很多车主,问他们目前这款车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大量走访用户,决策下一款车型怎么做。这个例子从三个方面对丰田企业文化略见一斑。第一,要有长期的计划,丰田在这款车型上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长期投资,在年轻人身上进行长期投入,长期计划;第二,就是充分与客户沟通,丰田的首席工程师都会尽可能多地与用户沟通;第三,坚持实际考察的方法,关于这一点在《丰田汽车之道》一书中有详细的描述。

  记者:目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现状都不是很好,我想Jeffrey教授的书他们肯定读过,但是仍没有学到丰田之道,其中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Jeffrey:客观来说,美国企业没有步步自封。30年前美国公司就开始向日本公司学习了。从我来说,25年前,也就是1982年,我受美国汽车公司的委托到丰田公司进行学习,并完成了一个分析报告,美国的三大汽车厂,特别是通用汽车都是虚心接受的,比如说丰田的质量控制,比如说精益制造,员工参与等思想已被广泛接受,并付诸实施,虽然没有丰田做得那么好,但也努力地去做了。通用汽车还跟丰田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目的之一就是学习丰田。上海通用的流水线作业用到了很多这家合资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包括精益制造、包括标准化设计、流程设计。实际上都是从丰田借鉴过来的。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在海外市场上这三大汽车公司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他们的质量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为什么在美国市场会却节节败退呢?追根溯源还是商业原因,例如关于劳动保险的问题(与工会有关),涉及到劳工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问题。30年前,丰田进入美国的时候,他们与员工签劳动合同的方式与美国本土企业不一样,一开始就建立公积金,每年拿一部分放到公积金中,企业出一部分钱,员工出一部分钱。等员工退休后,退休金就从公积金里面出。而当时美国三大汽车企业的做法是退休后公司负责员工的养老金。当时美国公司都比较有钱,这么做没有问题,而如今,企业的现金流没有以前那么好了,退休金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因此,丰田公司进美国市场时就很有远见,30年以前就把30年之后的事情就想清楚了,因此没有陷入到美国企业的泥坑里。退一步说为什么日本人有远见?美国的那些CEO没有远见呢?不是说美国人真的很笨,主要还是公司体制,美国的上市公司的CEO是根据股票的表现而评估的,股票的表现就是看短期,不会看长期,更不会看30年以后。如果您现在的公司业绩增长迅速您的CEO就得到提升,您就升上去,否则您就会淘掉。所以,这就是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最大差别。这是由商业模式和公司体制所决定的。

  记者:在实现精益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是供应商管理。请对比一下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差异?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将如何去学习丰田之道?

  Jeffrey:供应商管理的水平,从最差到好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选择产品。建立一个标准,符合标准的产品就用,不符合要求就退回去,或者根据合同中的惩罚性条款进行处理。

  第二层次:选择供应商。这需要培训供应商,查看其内部流程,帮助其改善内部流程,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合格供应商可以给企业提供较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个层次:发展供应商关系。要与供应商之间搞好合作关系,企业自己也要保持稳定的生产节拍。美国很多汽车厂自己的计划一直在变,有时下了定单又取消,或者取消了之后马上又要,订单计划变动频繁。零部件供应商要适应这种变动,机床就得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或者工人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人手不足,就去请一批过来,做完后,这批人又没事可做,又要请他们走)。这样,供应商就没办法安排好他们的生产计划。因此,要做到第三层,主机厂就要确保自己的生产节拍相对稳定,按照计划进行生产,供应商才能很好的进行配合。

  第四个层次:精益合作。将精益产品开发和精益制造延伸到供应商,不仅是控制质量,还要帮助供应商改善流程,降低浪费。自己要省钱,也要帮供应商省钱。这样,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做成更高质量的产品。

  这四个等级,一个等级比一个等级高。目前,大多数美国企业只做到了第一级。就是说自己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根据标准将不合格的产品退回去。所以,美国很多制造企业做不下去,可能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工程师不稳定,跳槽太多,不像日本工程师,他们真正懂业务、懂技术,可以同供应商进行很好的沟通;另一方面,美国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没有深入的文化交流,只是公事公办。而优秀的日本公司已经做到了第四层。其结果是与供应商的供应批量大、价格便宜、质量好,因此,在竞争中美国企业处于劣势。

  中国的企业如果实施精益,我认为:
  首先,要像丰田公司一样要有长期打算,至少要有30年的打算。现在的中国公司,因为劳动力市场非常便宜,并且市场刚刚起来,车很好卖,很好赚钱,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人就会目光短浅,太重视短期利润,不重视长期成长。

  其次,要培养人才。对于优秀员工,要把他们当成企业未来的领导者进行培养,也就是有要让优秀人才和企业共同成长的决心,使他们成长为企业未来的领导者。

  最后,要有自己的哲学。丰田公司有丰田之道,而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也应该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的道,要有公司从上到下都认同的,都能够坚持的核心理念。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iamzhangfd (威望:0) - dd

赞同来自:

对于供应商管理来讲,还没有到第一层!!

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wzdt22
wzdt22

流程改善、供应商管理、质量体系、产品认证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