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质量工程师讲座(五)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

操作型工序概念的提出:

建设监理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是以工序的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工程师常会感到对于不同工序(比如定位放线和墙体砌筑工序),工序控制内容的侧重点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工序本身的差异所决定的。为区分这些差异进而实现对工序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应针对工序特点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对策加以控制。笔者依据工序对于操作者素质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将工序划分为操作型和技术型两类。下面即为工序分类的阐述:

技术型工序是指对工序操作者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或需经过特殊工种岗位培训类型工序。工序特点是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如:建筑测量放线、钢筋接头连接、部分防水工程工序、某些特种工程工序等。

操作型工序相对于技术型而言,对于操作者无需要求特殊的专业技术,仅要求具备一定操作技能。工序特点是劳动密集、工作面广量大。如:粉刷工程、墙体砌筑、模板支设等。

在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往往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对于技术型工序的质量控制较为顺手;但对于面广量大的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效果经常难尽人意,质量通病更易发生,可控制性甚至更差。所以有的监理工程师认为住宅工程监理的难度反而要比一般工业及综合楼建筑的难度要大,这也是操作型工序在住宅工程中占有更大比例的缘故。下文即本人根据数年来监理工作的实践,试图探讨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的难点及对策。

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的难点:

由于操作型工序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质量控制方面具有如下难点:

(一)对于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如在我市某高校教工住宅主体施工中,因工人擅自在三楼某单元客厅及房间内拆模造成了客厅顶板的裂缝,然而在后续的施工中又未予以发现并处理。最后,住宅交付使用后裂缝依旧存在,在住户装扇时被发现并被我市电视台予以曝光,这一事件给承包商及监理单位声誉带来较坏影响,承包商对于质量问题的后期处理所花的代价也更大。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二)工序活动过程中,投人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三)工序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事实上,由于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如笔者在(一)中的例举,即由于工序产品出了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并补救处理所造成的。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四)对于工序产品检测出现的偏差,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工。如某住宅工程底层墙体施工中发现拉结筋存在漏放及长度不足的问题,这时底层墙体已基本结束,经慎重考虑监理工程师指示承包商予以返工处理。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同时承包商也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事实上,纠偏措施的难度及损失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放在事前控制上。

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针对于操作型工序质量监控的难点,笔者认为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但正如上文控制难点中说述,为减小由操作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下面笔者按照操作型工序活动过程来对质量监控工作要点分别阐述:

(一)操作型工序活动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操作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现对笔者在监理工作中极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二、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监理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检查及处理职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这样,监理工程师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两项制度的实施解决了上文叙述的操作型工序控制难点(一)及(二)。

(二)操作型工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操作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四个作用: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操作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一是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四)中提出的难题。

3、对承包商在操作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笔者发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故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操作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4、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事实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合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讲话,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工作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三)操作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现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操作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的解决了上文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三)提出的难题。

结束语:

当前,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屡屡发生,其中属操作型工序质量问题的占绝大部分。故切实提高操作型工序产品质量,对于解决工程质量通病、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意义重大,监理工程师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上文是为笔者通过监理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而得,但对于操作型工序质量监控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制度的落实及改进,尚需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hpmglml858 (威望:0) (浙江 杭州) 工厂厂长

赞同来自:

thanks a lot,I need it

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西南一点红
西南一点红

本人有着较系统的企业管理及质量工程师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 擅长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战略、质量文化建设、供应商关系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及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