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美《评论》杂志载文:中国向世界发起魅力攻势

美《评论》杂志载文:中国向世界发起魅力攻势
2003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美国的亲密盟友澳大利亚。不过,那次访问不是一次愉快的经历。数以千计的民众走上悉尼和堪培拉的街头抗议。布什在澳大利亚国会的演讲遭到议员打断。演讲一结束,在外面迎接他的是另一波批评声浪。

  喧嚣刚刚沉寂下来,另一位国家元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开始访问澳大利亚。他却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中国在澳大利亚赢得了朋友,而这往往令美国付出代价。在世界其他地方同样如此。

  北京10年前开始自视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更重要角色。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孕育了中国更强的自信以及新一代具有国际眼界的领导层。对许多美国观察人士来说,中国在军事上的自信和野心尤其值得警惕。但年轻一代的中国官员认识到,他们国家的军事实力无法与美国抗衡。形成中国决策者观点的另一个关键事件是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在那次危机中赢得了国际赞誉。

  北京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一事件带来的经验,开始确立长远的“综合国力”构想,其内容涵盖了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软实力领域。北京借以施加软实力的工具中最明显的是社会经济手段。凭借过去几十年的惊人经济增长,中国如今将自身描述为穷国的发展榜样和富有同情心的国际盟友。与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推行的主张自由市场的“华盛顿共识”不同,中国的发展模式主要由对私营企业开放、保持强大的国有部门等因素组成,强调渐进发展。

  北京的成功显而易见。来自越南、柬埔寨、巴西以及非洲国家的大型官方代表团定期访问中国。海外的专家学者到中国参加研讨会,走访中国观察其经济运行,并与中国官方建立关系。通过向精英分子示好,中国可以平息国际社会的忧虑。

  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模式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支持。正如近来拉美部分左派领导人的成功所表明的,这块大陆仍青睐中央集权的经济发展模式。此外,即便非洲发展银行行长也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能够教非洲大陆如何“从低收入国家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把发展新盟友作为政治和外交事务,他们愿意结交朋友但不附带条件。中国往往强调“双赢”关系。他们宣称,中国将是每个人的朋友,愿意倾听别国的需求和愿望,中国不会要求回报。中国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试图借此将自身的政策与美国的做法区分开来。

  不可否认,伴随社会经济援助或投资的这种外交方式奏效了。全世界的中文热急剧升温,如今,到中国留学的印尼学生是到美国去的两倍,中国接纳了13万来自美国的坚定盟友韩国的学生。

  中国官员出访海外时,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他们受到的欢迎曾经只有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政要才能享有。

  令人称奇的是,中国的魅力攻势使国际社会印象深刻。英国广播公司2005年在22个国家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对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持肯定意见,持负面看法的只有30%。

  一些中国观察家也许对中国选择软实力而非军事对抗表示宽慰。毕竟,中文与英文的竞争不会引发战争,现代商业能有效阻止经济上互相依赖的国家卷入冲突。

  但是,中国的魅力攻势会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北京在拉美和非洲对能源的追求尤其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利益。而且,中国模式容易被效仿。目前,美国仍对中国的决策者拥有部分影响力,后者主张与白宫进行高层对话。不过,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资的依赖降低,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将因此逐渐减弱。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上的竞争者,而且也是一个迫近的政治挑战。中国是一个比苏联更复杂、更难对付的对手。反击中国有赖于高度的智力和娴熟的手腕,对此美国并不拥有多少实际经验。▲

  (摘自《评论》杂志10月刊,原题:中国的魅力攻势,作者乔舒亚·库兰茨克,汪析译)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静泊居士
静泊居士

思想者最痛苦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