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预防为主的过程控制

在质量体系的保证下,如何达到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高水平,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质量执行力”。强有力的执行力能够保证体系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从而减少不良品和质量事故的发生。提升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可以从预防为主的过程控制、开始

一、 预防为主的过程控制
制造过程中做好过程控制中的预防,能为企业提升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起重大作用。过程中必须遵从首检、巡检、末检,三检制度,如何保证及时有效地发现质量问题。
1、严格执行首检制度。首检必须由作业员自检合格后交给专职检验员检查。首检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当天、当班开始作业,由于机床设备、模具的中途暂停使用可能造成的工艺参数,或长时间作业造成产品尺寸特性变化累积,甚至包含上个班次生产的批量不合格品未被发现,在本班次需重新确认。首检的检验项目、检验手法必须明确。首检会占用正常生产的时间,如首检时间太长,日复一日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浪费,企业必须思考合理解决这个矛盾,在计件制的企业中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
2、充分、有效的培训。作业员的技能应足以满足对产品本工序的所有质量特性的了解。作为直接参与产品形成过程的数量最多的群体,如果作业员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企业的产品质量必定会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作业员普遍的职业素养都不会太高,为达到有效地管理目的,企业为此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为使培训的执行充分、有效,至少要由人力资源、制造及工艺部门、质量部门共同参与。质量和工艺部门共同负责培训教材的编制、校核工作,培训教材务必做到内容详实、细致,明确该岗位、该员工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甚至更详细的还可以包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后果等等。人力资源部门须与制造及相关部门沟通,实施开展培训、培训过程参与及培训结果评价、跟踪。
3、激励与考核。绩效考核是最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管理方法之一,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只能收效甚微甚至于损害到企业的利益。对于操作人员的培训,从培训教材的编制、实施培训、培训监督和评价、培训跟踪等所有环节,涉及到的部门人员均需列入绩效考核范围,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汇报当事人的直属领导、部门主管,保证执行的有效性。对已接受充分培训的作业员,操作中未按规定执行,也列入考核。绩效考核实施的成败,对企业而言应该意识到,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杠杆的作用,而非简单的惩罚与奖励,原则上企业每月的奖励应大于惩罚的金额。
4、工序间互检。互检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及时发现质量问题,避免问题流入后道工序增加企业的质量损失。工序间的互检内容,应些入该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作为工序的作业内容被规范执行,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监督。
5、产品DFMEA,PFMEA在制造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地消除、预防。每一家企业纵有产品几百、几千种,但大多数型号的产品是相似的,相似的产品其失效模式和预防、对策手段也是类似的。质量部门可以针对大多数产品的共性,制定系统性的预防措施。而后,根据产品间的差异性制定专门的质量预防对策。预防是解决问题的最经济手段,提前在工装夹具、人员培训、体系保证上采取对策,可以为企业节省将来因质量问题产生的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3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4-05-04 21:11
  • 浏览: 5287
  • 评论: 3
  • 赞: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