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质量师初级知识辅导:企业质量管理的困境思考

一、质量管理:难堪与反思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大多数企业所认同。质量管理从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阶段,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总体趋势是积极的。然而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理念和实际的需求,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新方法层出不穷。在这次浪潮中,质量管理借鉴其他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也在探索中不断寻求对自我的突破,出现了诸如6sigma管理,零缺陷质量管理,客户满意的质量管理,战略质量管理,市场驱动的动态质量管理和基于约束理论的质量改进原理等一系列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同时,为了激励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我国还设立了“全国质量管理奖”。但遗憾的是,在所有的这些工作中,除了6sigma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外,似乎再也没有任何质量管理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声音。
  质量管理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低潮。而且,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矛盾,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质量的同时,企业却越来越缺乏突破现有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热衷。
  即使一些企业费时费力通过了ISO9000认证,但是却很少有企业有兴趣按照要求来实施质量管理,只是将拥有ISO9000证书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推进企业质量提高的手段。产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提高企业利润的持续压力,使管理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诸如供应链管理等能够快速、明显的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商业目标的业务上。与之相反的是,此时的很多质量项目很难和企业的经营效果有机联系起来,诸如更低的成本,不断完善的盈利能力,日益提高的市场份额等,这种情况使企业在决策时无法获取和观察到质量改进的直接经济效果,所以在原有质量管理水平上,企业出现彷徨和缺乏进一步改进的动力也就可以理解了。质量管理面对的是这样一种困惑,对质量改进所做出的努力,甚至因此而增加的质量成本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理解,对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大部分的质量活动只能在管理决策的主流之外彷徨和徘徊。面对供应链管理等管理方法的成功,回忆往昔的辉煌,质量管理不得不直面自身的难堪并陷入了反思。
   传统的质量管理的缺陷就在于其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单一层面,即没有强调质量与基本经济目标的联系。结果导致质量过程大都侧重于质量方法却缺乏动机和目的。质量改进工作仅仅侧重于对产品性能的协助,而忽略了这种持续优化的最终目标,对企业成本和最终利润的贡献。结果是众多的质量工程师挖空心思的为生产过程提供技术上的协助,但企业的管理者却不住的摇头,因为技术的语言很难被理解,因此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中,质量管理得不到决策层的支持,甚至回避是可可想而知的。
  二. 质量管理发展之路:必须看到经济效益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质量问题从本质上应理解为商品产生之初到消亡的全过程对社会和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失,而计量损失的大小,这是个经济的问题。对应企业管理而言,无质量就无经济,无质的量就等于商品失去了使用价值,数量即使再多也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质量问题始终是和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在企业的管理领域,管理方法的创新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因此,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经济效益这一质量的根本特性,用经济效益去驱动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相比较于其他的技术方法而言回答的更加直观,也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
   我国企业质量现状不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不能用企业统一编码的语言例如利润与决策层对话,在双方沟通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质量管理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质量工作要重现昔日的辉煌,就必须能够对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效果做出说明,将质量管理工作看成是经济性和技术性并举,经济分析工作和技术创新工作并行的业务,把创造质量的过程看成是创造使用价值和实现使用价值的过程。把质量改进项目的必
  要性与改进后产生的经济效果用财务语言与管理层进行准确,及时的沟通。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关注的是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确定出企业的最佳质量水平。
  通过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使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完美结合,可以确定出质量形成各个环节最经济的或最适合的质量水平,并用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这种最佳结合既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又可使企业和社会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2.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作为评价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质量管理是否有效,必须以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作为最终评价标准。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如果企业和全社会经济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质量活动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不能给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那么这样的质量管理就是无效的。由于质量经济效益将专门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因而开展质量管理是否能带来经济效益,是否有效,便很容易理解。
  3.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仅仅依赖于研究和推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片面注重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将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加以综合研究,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
  4.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来迅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正是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通过这种研究,可以使相关人员掌握质量与经济,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明确了提高和改善质量是迅速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三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提高质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概括起来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即产品质量分别给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带来的效益。产品质量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就是企业质量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的收益就是社会质量经济效益。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就是对质量和质量管理进行经济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以其在改善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1.质量成本分析
  最早研究质量成本的著作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1951年出版的《质量控制手册》一书。朱兰博士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好的质量并不意味着较高的成本投入。他在书中提出的“矿中黄金”的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朱兰的质量成本概念仅仅局限于不良质量产生的损失上。1956年,另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先应用质量成本概念来分析质量的经济性问题。对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进行了划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成本理论体系。对质量成本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企业经营观念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的经营观念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评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手段,而且为企业制定内部质量改进计划,降低质量成本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企业质量标准反映用户需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指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一段时间内反映多数用户需要的质量标准在另一段时间内可能只反映少数用户的需要。另外,没有考虑到质量成本各部分发生时间的差异,而且预防成本的界定是很困难的。因此,质量成本理论需要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改造和拓展。
  2.质量损失理论
  质量损失函数是田口玄一博士在开发针对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经济性的三段设计法时提出来的。其数学表达式为:L(y)=k(y-m)2m为理想的目标值,y为实际值,当y偏离m越小时,质量损失越小。质量损失函数为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提供了方便和易于操作的工具。该函数在本质上表达了质量波动和质量损失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质量特别是质量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它仅仅表示了偏差会带来的损失,而没有把在质量上的投入考虑进去。另一方面,质量损失理论主要是站在用户和社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得出的结果有时是生产者所不能接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
  3.过程分析方法
  过程分析方法是产品技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从质量的变化和其所发生成本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研究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取得产品质量与其费用支出之间的正确组合,以确保投入能够获得期望的产出。过程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从产品设计,制造到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对质量和质量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就是要做到设计出的产品即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又考虑到技术、生产、设备、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它包括新产品研发的质量经济分析,寿命周期的质量经济分析,质量改进的分析,质量工序能力的经济分析和可靠性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2)产品制造过程的经济分析,力求以最小的生产费用生产出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高于或低于设计要求的产品都是不经济的。具体包括不合格品率的经济分析,返修的经济分析,质量检验的经济分析(检验方法的选择),工序诊断调节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3)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质量经济分析,主要研究产品质量与市场占有和销售利润的综合分析,产品质量与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费用的关系,最佳保修期和最佳保修费用,交货期的经济分析,广告费用的经济分析等等。
  4.价值工程方法
  价值分析也称为价值工程,它是以产品的作业为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研究用最少的成本或费用来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价值分析的基本公式为:V=F/C。F表示产品的功能,C表示产品制造的总成本或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总费用,V表示产品的价值。当V>1时,表示功能较重要而成本支出偏低,即产品或作业给生产者能够带来额外的效益。价值分析法是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促使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寻求最佳质量经济效益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科学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把功能数量化,质量货币化的工作进行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只有部分功能可以直接计算,大部分不能直接计量。
  四结束语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合格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发挥其潜能,才能走得更远。

0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1-01-27 15:25
  • 浏览: 1841
  • 评论: 0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