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寄养儿童'成长境遇凸显中国儿童教养新问题

 随着70后、80后为人父母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群体——城市“寄养儿童”也随之出现,这些一生下来便交给祖父母或保姆照看的孩子的成长境遇,也凸显中国儿童教养的新问题。
  7岁女孩小宜模样清秀,却有着外人无法理解的古怪性情。这个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一个富足家庭的小女孩在班级中独来独往,自闭少语,成绩落后。而在家里,她既非常在意父母的态度,又整天和父母吵架,冲突不断,小小年纪就有多次离家出走的经历。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小仪父母很早就因表现出色成为单位骨干。但小仪从出生起,就一直交给保姆带。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孩子从早到晚都和保姆在一起。
  试图帮助小仪打开心结的班主任老师在深入了解她的成长过程后说,可以想象,孩子长期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缺乏亲情关爱,生活轨道任由父母改变和设计。这种从小产生的心理阴影短期内很难消除。
  但目前,这种城市“寄养儿童”的抚养方式在中国并未引起广泛质疑。在经济快速增长、工作压力日渐加大的时代背景下,把孩子委托给一个可靠的人,自己安心投入工作,这种“生”与“养”的分离在如今的中国城市已日渐变成主流现象,有的甚至成为一些先进工作者的优秀事迹。
  与父母家只有十分钟车程的杨丹,和老公都在合肥一家媒体工作,工作繁忙,就将小孩托付给父母照顾。只有偶尔不用加班的周末,杨丹才把女儿接回家过上两天。从女儿出生到6岁,母女俩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
  启蒙教育不足、性格娇纵、以自我为中心等,是杨丹对老人抚养孩子的诸多担忧。
  然而,许多同学、同事和她一样,或因为工作压力大无暇照顾小孩,或害怕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或仍然向往自由生活,就把孩子托付给了父母或保姆。正如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所言,宝宝们是“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
  这种城市“寄养儿童”不一定都送往外地,从空间上看大都和父母在一起,或每周见一次。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但实质上,由于父母没有全情投入关爱孩子,他们有着和父母进城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相同的成长境遇,亟待引起关注。
  “把养育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损害,但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成为影响孩子今后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给整个家庭带来数倍于养育的麻烦。”王开玉说。
  事实上,城市“寄养儿童”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已常常出现在报端。一个曾引发社会关注的例子是,一名从小寄养在姑姑家5年的男孩,在长期忍受与父母的不和谐和内心孤独后,从大学退学,离家出走,数年杳无音讯。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父母迟暮之年仍四处哭诉寻觅爱子。
  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认为,中国现代城市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这回事,尽量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身边,最好能天天见面。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3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青松
青松

缘来缘去缘如水,平平淡淡才是真.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09-08-22 14:55
  • 浏览: 1307
  • 评论: 3
  • 赞: 0